高考生物遗传基因重点难题汇编_第1页
高考生物遗传基因重点难题汇编_第2页
高考生物遗传基因重点难题汇编_第3页
高考生物遗传基因重点难题汇编_第4页
高考生物遗传基因重点难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生物遗传基因重点难题汇编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的核心模块,亦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与难点。其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均有较高要求。本文旨在梳理遗传基因部分的重点知识与常见难题类型,并提供解题思路与策略,以期为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提供助力。一、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拓展应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整个遗传学的基石。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是解决遗传难题的前提。(一)基因的分离定律:实质与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核心在于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重点难点:1.核心概念辨析: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基础。学生常在此处混淆,导致后续分析失误。2.分离定律的验证:测交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分析。理解测交为何能验证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进而证明基因的分离。3.异常分离比的分析:如不完全显性、共显性、致死现象(显性纯合致死、隐性致死、配子致死等)导致的子代性状分离比偏离3:1的情况。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致死类型,并据此调整配子比例或存活个体比例后再进行计算。解题策略:*熟练运用“假说-演绎法”的思路。对于给定的遗传现象,尝试提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或题目给定条件进行验证。*遗传图解是解题的利器。规范书写遗传图解,能清晰地展示遗传过程,帮助分析问题。*对于异常分离比,首先应考虑是否存在致死、不完全显性等特殊情况,然后将异常比例与正常比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关键差异。(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与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描述了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自由组合现象。这一定律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理论基础。重点难点: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理解这一实质需要与减数分裂的过程紧密结合。2.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分析:涉及三对或更多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杂交组合,如何快速推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种类及比例。3.基因连锁与交换定律:这是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补充和发展。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发生连锁遗传,但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则会产生重组类型。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虽不常作为重点深入考查,但对理解遗传的复杂性至关重要。4.“9:3:3:1”及其变式:这是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时F2代典型的表现型比例。高考中常出现其变式,如9:7、9:3:4、12:3:1、15:1等。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这些变式是如何由“9:3:3:1”演变而来的,即不同表现型的合并或叠加。解题策略:*分解组合法:这是解决多对等位基因遗传问题的核心方法。即将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分别进行分析,然后将结果相乘(组合)。例如,AaBb×Aabb的杂交,可以分解为Aa×Aa和Bb×bb两个分离定律问题,再将各自子代的表现型比例相乘。*棋盘法与分枝法:对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棋盘法直观明了;分枝法则更适用于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能清晰地展示每对基因的遗传情况。*针对“9:3:3:1”变式:首先应明确双显性、单显性(两种)、双隐性分别对应何种表现型。若出现新的比例,思考是哪几种类型的表现型合并在了一起。例如,9:7通常是双显性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余(3+3+1)表现为另一种性状。二、基因与染色体: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决定了其遗传方式。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的分析与推断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应用。(一)伴性遗传的类型与特点重点难点:1.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掌握XY型性别决定。理解性染色体的组成与传递规律。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其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交叉遗传)。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红绿色盲、血友病。其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交叉遗传、隔代遗传)。4.伴Y染色体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仅男性患病,父传子,子传孙。5.判断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是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伴X显性、伴X隐性还是伴Y遗传。这是高考的常考题型,需要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和步骤。解题策略:*“口诀法”辅助判断:虽然不能生搬硬套,但一些总结性的口诀有助于快速思考,如“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常显)”。*假设法与排除法:对于复杂的系谱图,可先假设某种遗传方式,然后根据系谱图中的信息进行验证,若出现矛盾则排除该假设,直至找到符合的遗传方式。*注意特殊个体:系谱图中的“突破口”往往是某些具有特殊表现型的个体,如无病父母生出有病孩子(判断隐性),有病父母生出无病孩子(判断显性)。(二)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与分析人类遗传病是遗传知识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应用。高考中常结合遗传系谱图考查遗传病的类型判断、基因型推断、概率计算及预防措施。重点难点:1.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单基因遗传病(显性、隐性,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病例及其遗传特点。2.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这是预防遗传病的重要手段,属于应用层面的知识。3.结合系谱图的概率计算:这是难点中的难点。往往需要先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再推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涉及多种可能性及概率),最后计算特定婚配组合下子代患病的概率。解题策略:*明确遗传病类型是前提:只有准确判断了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后续的推断和计算才能正确进行。*分步推断基因型:对于系谱图中的个体,先根据其表现型初步确定基因型,再结合其父母或子女的表现型进一步精确化,对于不确定的基因型要考虑其各种可能性及所占比例。*概率计算的“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在计算两种或多种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用乘法,在计算互斥事件中任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时用加法。例如,某个体为Aa的概率是1/2,其配偶为Aa的概率是2/3,则他们生出aa孩子的概率是1/2×2/3×1/4=1/12。三、遗传的细胞基础与分子基础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和分子基础(DNA的结构与功能)是理解遗传规律的根本。这部分内容抽象,知识点密集,也是高考的重点。(一)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配子的过程,其结果是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则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水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共同维持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重点难点: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的形成与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着丝点的分裂等。这些行为是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2.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描述和画出不同时期这些数量的变化曲线。3.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4.减数分裂异常与染色体变异:如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会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异常,进而可能导致子代出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解题策略:*图文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复杂,务必结合模式图进行学习和理解,将文字描述转化为直观的图像记忆。*对比学习:将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进行对比,找出它们在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等各个阶段的异同点,特别是染色体行为的差异。*动态理解:想象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理解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内在逻辑和结果。(二)基因的本质与表达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再流向蛋白质,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重点难点:1.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和证据、复制的过程及条件。2.基因的表达过程:转录(场所、模板、原料、产物、酶)、翻译(场所、模板、原料、产物、工具——tRNA的结构与功能、密码子的特点)。3.中心法则及其发展: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4.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5.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特点、意义;基因重组的类型(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基因工程)及其意义。解题策略:*理解“结构决定功能”: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其复制和信息传递提供了精确的模板;tRNA的三叶草结构与其携带氨基酸和识别密码子的功能相适应。*梳理“信息流”:从DNA到RNA到蛋白质,这条主线要清晰。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过程、参与者和产物。*关注细节:如DNA复制的起点、方向、酶的种类;转录的启动子、终止子;翻译的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等。*联系实际: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疾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工程在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这些都是知识应用的体现。四、遗传定律的综合应用与拓展遗传学知识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同时,遗传学与进化理论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现代生物学的核心理论体系。(一)生物育种的原理与方法不同的育种方法基于不同的遗传学原理,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重点难点:1.常见育种方法的比较: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细胞工程育种等。比较它们的原理、方法、优点、缺点、实例。2.育种方案的设计与选择:根据育种目标(如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缩短育种年限、产生新性状等)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并能设计简要的育种流程。解题策略:*抓住核心原理:每种育种方法的核心原理是理解其优缺点和应用的关键。*明确育种目标: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最适宜的育种方法。例如,要快速获得纯合子,首选单倍体育种;要产生新基因、新性状,可考虑诱变育种;要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则依赖基因工程育种。*关注育种过程中的“关键点”:如杂交育种中的“连续自交”,单倍体育种中的“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二)进化与遗传的联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重点难点:1.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这是种群遗传学的基本内容,也是高考的常考点。哈迪-温伯格定律的应用条件和计算。2.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3.物种形成的过程: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解题策略:*理解概念: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物种、隔离等核心概念要准确把握。*掌握基因频率计算的基本方法:如通过基因型个体数计算、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等。对于哈迪-温伯格定律,要注意其适用条件(理想种群),并能运用公式(p²+2pq+q²=1)进行相关计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理解生物进化是一个长期的、渐变的过程,是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结与备考建议遗传基因部分是高考生物的“重头戏”,也是同学们普遍感到棘手的难点。要攻克这部分内容,需做到以下几点: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从基本概念(基因、染色体、减数分裂等)入手,理解遗传定律的实质,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重视理解,避免死记硬背:遗传学注重逻辑推理,要理解规律的来龙去脉,而不是简单记忆结论。例如,为什么会出现3:1的分离比?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3.勤加练习,归纳解题方法:通过典型例题和习题的练习,熟悉各种题型,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特别是遗传系谱图分析、概率计算等难点,更需要大量练习来提升熟练度和准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