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难点01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1)
史料与考证
(1)史料的分类与价值性(价值程度)
(2)获取史料的方法
(3)史学研究的观点、方法
第一部分史料的分类与价值性
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传口述史料
(一)文字史料
文字史料是指文字上关于心理状态的描写和叙述。文字史料往往会受到作者立场、理解角度等等方面
因素的影响,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不一定能够客观地反映历史。
文字史料分为以下几种
1.文献资料
一般指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文字记载,人们通常将文献资料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史部类
即关于历史的书籍。在史部类图书中,以正史类最为重要,它是历代封建王朝官私机构专门编写的记
载各朝代历史发展概况的纪传体史书,【例】人们将其合称为《二十四史》,是研究中国历史最主要的文献
资料。除正史外,还有如《资治通鉴》等编年史类,《宋史记事本末》等记事本末体类,《国语》、《战国策》
等杂史类,以及各种别史、起居注、实录、政书等等。都是对正史较为有利的补充记载,有杓当高的史料
价值。
(2)经、子、集类
汉代以后,经专指儒家所传授的几种书。清人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观点。经部类诸书中,【例】
《尚书》、《左传》本身就是史书;《周礼》、《仪礼》是研究先秦官制和社会制度的重要典籍;《易经》包含
着许多反映殷周和殷以前的历史的重要资料;《诗经》虽是占代一部诗歌总集,但其中蕴含的史料价值也是
人们公认的。
子部类图书汇总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作品,是研究哲学史、古代科学史和当时社会历史变革的
重要史料。
集部类图书系文学性质,不专门记载史事,但里面同样不乏珍贵的史料。【例】如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
甫的诗历来被称为“诗史”,其著名的“三吏”、“三别”生动的反映了唐玄宗、代宗、肃宗三朝的社会情况。
集部书中有很多内容可与史书互证、互补,甚至多有史书未曾记载的内容。
(3)档案类
档案分公、私档案两种。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建立了国家档案制度,凡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
大事,便记载下来,由专门机构加以保管。各地方所藏历史档案的数量也为数极为可观。除公家档案外,
还有大量的私家档案,如私人信札、笔记、谱牒、契约、帐簿、商号、文书等,对于研究各个历史时期,
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宗法关系和阶级关系颇有价值。
(4)地方志类
地方志是记载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社会生活、历史变迁、地理沿革、风土人情等情况的书籍。地方志
一般分为总志和地区志。总志是全国性的方志,【例】如战国时的《禹贡》、《山海经》,清朝时的《一统志》;
地区志极为丰富,省、府、州、郡、县一般都各有其志,记载详细,内容广泛,是研究地方史的一手资料,
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2.思想或学术著作
反映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术的发展的书籍。【例】如借由《黄帝内经》可了解中国古代人的医
学以及对人的身体的认识.
3.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
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例】如从《世说新语》看六朝人的思想及生活,由元杂剧看元代人的观念及
生活,从《金瓶梅》、《三言二拍》观察晚明文化及生活。
4.报刊杂志
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纸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
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
5.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
包括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簿、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类同于文献资料中的私家
档案,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
还有日记,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属于个体主动记载的文字留存,是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不是事后
的追忆,是第一手史料,是考订史实、补正历史的重要的依据。现存日记史料多出自中国近现代史口期,
其史料价值较高。【例】如印证南京大屠杀的《拉贝F1记》、《东史郎日记》。
【注意】日记属于文字史料•;带有感情色彩的日记不一定比第二手史料更可信;日记是按照年月日记
录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日记中谈及的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情况,需要与
其他史料一样,都需要进行甄别,才能明确其史料价值。
6.外国人著述
外国人有关中国历史的记载中不乏颇有价值者。【例】如《马可•波罗游记》、波斯人拉施特的《蒙古
史》,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文献;日本的《清国见闻录》对研究前清的历史很有帮助。近代以来,随着中
国与国外的交往日益频繁,外国人关于中国的论述也越来越多,成为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来源。
【注意】要判断史学界争议的《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应该从总体上看是否提供了得到印证的
资料。
7.族谱、家谱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方志并列,是我国的重要历史文献。作为家族繁衍、活动档案
材料的家谱,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资料,它对于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
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价值,这已为众多的有识之士所论证。
(二)实物史料
指各类遗物、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
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既有考古发掘的,也有作为藏品传承下来的。
1.甲骨和金石铭文类
(1)甲骨文是商周时期人们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注意】此类实物史料同样具有文献史料价值;而且甲骨文具有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容易相
互混淆。
(2)金文以商周青铜器为主,它们都是研究商周时代的珍贵史料。
(3)石刻铭文包括石经、造像、墓志、记事碑等,以记事碑的史料价值为最高,它往往记录了不见史
传的重要史实。【例】如唐穆宗长庆二年(823年)吐蕃赞普建的《唐蕃会盟碑》,用汉、藏两种文字记载了
两族人民的亲密关系。
2.图像类
如绘画、壁画、刺绣图案等,有助于了解当时人的生活及审美观等,绘画史料【例】如有助于研究宋
代城市生活的的《清明上河图》,壁画史料如敦煌壁画等。
随着近现代科技的发展,照片、影视等影像资料也可作为图像类史料存在,其中新闻影像和纪录片的
史料价值较高。
(一)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
1.“有意的史料”
宜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史料”;
2.“无意的史料”
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
应属于“无意的史料”。
(二)“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
1.正史:
•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官方史书权威性较高,但官修史书的政治性也十分明显。
2.野史:
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注意】正史属于比较权威的文献史料,文学作品往往是具有文学家加工的色彩,二者相比,文献史
料远比文学作品更具有史料价值,【例】《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旧唐书》、《资治通鉴》皆属于官修史
书,更多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为君主提供政治借鉴之川,使用史料时要甄别官修史书的政
治色彩。
第二部分获取、考证史料与史学研究的观点、方法
一、获取史料的方法(部分)
(一)考古发掘
(二)实地调查、问卷
(三)查阅文献、档案
(四)当事人口述、记录
(五)文物、遗物鉴定
(六)古文字研究
二、史学研究的方法(部分)
(一)合理的数据统计法
计量史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历史研究范式。
(二)边缘学科的应用
(三)重视群体性情况,而非突出代表性人物的研究
【附】
史前史研究的主要资料和r具
1.实物资料:因为其高度的真实性,考古发现是当今研究人类史前史的主要素材,随着考古挖掘的发
展,很多传说得到了印证。
2.古籍记载:撰写者距史前史较近,相对来说更加真实,但是,限于当时科技发展的水平和主观目的,
其记载存在偏颇,需要其他史料加以印证。
3.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夹杂着个人想象的口口相传的历史,其内容与其实的历史相差甚远,但是,
这些传说也基于一些真实发生的史实,是研究历史的素材之一,中国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就是典型的例子。
4.科学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运用于史学研究,对于判定历史时间、分析历史发展及地理
环境的变迁等都有巨大的帮助,成为研究史前史的重要工具。
热点话题
二里头遗址的史学争议;曹操墓的认定;海昏侯墓的史学分歧;三星堆遗址的最新发掘;I00位南京大
屠杀幸存者口述证言公布。
A
命题趋势:史料的分类与价值性(价值程度)难度:★★★★建议用时:50分钟
i.就论讦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最有说服力的讦据应是()
A.古籍的记载B.屈原的作品
C.政府的声明I).各地的风俗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历史悠久”、“传统”可见,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应是古籍的记载。
2.以近代史学家顾颉刚为代表的施占派曾经提出这样一种说法:“东周以上无信史”,也就是说东周以前没
有可靠的历史记载。王国维利用甲骨文材料,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证明《史记•殷本纪》记载
的确切,向“东周以上无信史”提出挑战。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史学界的疑古思潮完全是错误的
B.文献史料是历史解读的必要依据
C.史学研究须重视实物史料的利用
D.历史解读取决于史学家的权威观点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王国维利用甲骨文材料,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证明《史记・殷本纪》记载的
确切”可知,王国维利用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相印证,证实了文献史料的确切,即史学研究须重视实物史
料的利用,故选C项;疑古思潮在辨别伪书伪史方面贡献可观,“完全”说法错误,排除A项;文献史料只
是历史解读的一种依据,还要依据实物史料等与之卬证,“必要”说法错误,排除B项;历史解读取决于史
料,要注重史料的收集与辨析,排除D项。
3.下表是关于唐初“玄武门之变”的不同记载,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丈M记双
《旧店奉・守孤木纪》六月底卡•基工以丸大子窿成占上空宜更珞查^^夫率七.
(有唐书・it旗本也》发申•皋王#(录攵,太于止戊、务工元吉3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识辨
B.历史事实从历史叙述中产生
C.历史真相从文献记载中完全还原
D.文字史料并非都客观可靠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旧唐书》和《新唐书》对“玄武门之变”原因的不同记载,这说明了文字史
料并非客观和可靠,需要进行去伪存真,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无法辨识”;历史事实是完全
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完全还原”。
4.宣统三年(1911年)冬,杂技艺术家朱连奎与美利公司合拍了纪录片《武汉战争》,记录了武昌起义新
军占领汉口、汉阳的场景.意大利侨民阿劳罗拍摄了《强行剪瓣》,记录了辛亥革命时期移风易俗的细节.
这些影片()
A.促进了民众的知识水平大幅度提高
B.提升了国产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技术
C.体现了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结合
D.增进了民众对国家政治变局的认识
【答案】C
【详解】材料中《武汉战争》、《强行剪辫》等影片既是文艺作品,有艺术价值,又从不同方面描述了辛亥
革命的相关场景,虽然不完全是真实的历史但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辛亥革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
项符合题意;A项“知识水平大幅提高”的表述与事实不符,排除;材料主旨与升了国产电影的拍摄和制作
技术无关,排除B;材料有利于观看者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而不是整个民众对国家政局的认识,D项表示片
面,故不符合题意。
5.最近,中共一人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
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因为中共一大是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因此最接近当时、当地的原始材料才是最
有力的证据。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6.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
你觉得最可信的是()
A.朱熹认为“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源于西汉。朱熹是大思想家,说法可信
B.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豆腐在东汉时已经出现
C.宋代《清异录》中首次提到制豆腐法,这证明宋代开始出现豆腐
D.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因为他是医学家和科学家,说法可信
【答案】B
【详解】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属于一手史料,具有真实可靠的特点,因此可以证明豆腐在东
汉时已经出现,B正确:朱熹是南宋时期的理学家,A排除;宋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制作豆腐的方法,C排除;
李时珍的个人说法是不能佐证豆腐起源于西汉的,D排除.故选B.
7.“我国古代社会的传说里究竟是否全属伪造?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
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由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
一概抹煞。”尹达这段话意在强调()
A.古史传说似是而非不足为信
B.古史传说有助于历史研究
C.考古学家已完全证明古史传说
D.应该科学地对待古史传说
【答案】I)
【解析】从材料“(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由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
说明有些古史传说有真正的史实素地,不能一概抹煞,因此应该科学地对待古史传说,故D项正确:从材
料“切不可〜概抹煞”说明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古史传说真伪问题,不是说明与历史研究关系,故B
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考古学只是说明有些古史传说的真实性,不是完全证明,故C项错误。
8.“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对此记述有领导撰写的传记或回忆录、政
府部门编写的资料、纪实文学、影视作品、厂史、厂志、学者论文、三线建设亲历者撰写的相关著述等。
由此推知()
A.历史呈现方式有多元化特点
B.工厂和政府部门掌握的史料丰富
C.纪实文学能客观反映当时现实
D.厂史、厂志是最可信的史料
【答案】A
【解析】题干”对此记述有领导撰写的传记或回忆录、政府部门编写的资料、纪实文学、影视作品、厂史、
厂志、学者论文、三线建设亲历者撰写的相关著述等”可知,对于“三线建设”有回忆录、部门资料、影
视作品等不同呈现方式,故选A项;题干提及的是历史的呈现方式,非比较史料丰富程度,排除B项;纪
实文学有一定的主观性,”客观反映当时现实”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能绝对,排除C项;“最可信”不合
史实,且孤证不立,排除D项。
9.如果要探究近代福州船政局的历史,下列方法最能接近其真实情况的是()
A.走访船政局遗址附近的居民
B.查阅专家学者的相关论著
C.研究现存的船政局档案材料
D.阅读船政局职员的回忆录
【答案】C
【解析】船政局档案材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在四个选项中真实程度最高;遗址附近的居民,并不是当事人;
专家学者的相关论著属二手史料,属一家之言,且带有主观性;回忆录主观色彩较多;故答案为C。
10.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具有极
为重要的作用。卜.图中的票据是新中国某一时期内人民口常生活所必需的物品,卜.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fc一机蛤市斤
A.票据的出现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具体表现
B.票据的出现真实反映出当时商品短缺的经济状况
C.票据的出现与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的出现密切相关
D.票据的使用在改革开放后宣告停止
【答案】1)
【解析】题干中体现的是粮票和布票,它们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停止使用票据是在我国确立市场经
济体制的背景下实现的,而不是在改革开放后就宣告停止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题干中的票据是20
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在中国流通的,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之所以使
用票据,是因为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商品供应难以满足居民的需要,只能采用按计划供应的办法,故B项正
确,不符合题意;票据的出现与20世纪50年代我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做法所导致
的商品供应不足的现实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1.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答案】C
【详解】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也展现了唐代美术发展水平,
承载着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双重价值,C项正确;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辇图》的画面上没有反
映西域风情,A项错误;《步辇图》中没有体现市民生活和市井风情,B项错误;《步辇图》中唐太宗接见吐
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重视想象、突出情感等特点,D项错误。
12.下图为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的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对其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表明东汉时期说唱艺术已成熟
B.实证成都是我国说唱艺术发源地
C.表明东汉时期市井文化的盛行
D.是研究东汉雕塑艺术的一手史料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的东汉击鼓说唱陶俑,此陶俑是研究东汉
哪塑艺术的一手史料,故选D项;东汉墓出土的击鼓说唱陶俑,说明东汉应经有了击鼓说唱的艺术形式,
但无法反映说唱艺术的成熟,排除A项;东汉墓出土的陶俑是研究雕塑艺术的一手史料,但并非是说唱艺
术的一手史料,排除B项;市井文化兴起于宋代,汉代有击鼓说唱艺术形式,但并不属于市井文化,排除C
项。
13.唐诗不仅是研究唐代文学的材料,也是研究唐代历史的宝贵资料。有唐诗:“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
霄酒客行”、“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唐代()
A.草市作用十分显著
B.夜市经济比较繁荣
C.商业都会迅速崛起
【).对外贸易空前发展
【答案】B
【详解】“桥市通霄酒客行”“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描述的是夜间商业的繁荣景象,故B正
确;材料中反映的不是草市,排除A:在此处未体现商业都会的崛起,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4.《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
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
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它有杜撰的成分,不能作为严格意义上的史料进行
运用,因此材料中这一推断的依据就是错的,结论自然也就是错的,故选D;ABC三项说法均存在错误,排
除。
15.《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宋江五更天从县前过,见一碗灯’明,看时,却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
早市。有人据此认为宋代商业打破了时间限制。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材料符合历史事实,因此结论可信
B.材料出自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
C.要研究宋代的商业情况,必须合理使用史料
【).作者不是宋代人,对宋代社会的描写不可信
【答案】C
【详解】研究某一时期的历史,必须认真辨别史料的真伪,合理使用史料,故选c项;《水浒传》成书于明清
时期,且属于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可信史料使用,故排除A项;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可以部分反映现实生活,
故排除B项;史料可信与否,不能只看作者的生活时代,故排除D项。
16.宋代诗人芾嗣呆在《蔷薇水》(蔷薇水,一种香水)中写道:“海外有瓶还贮水,亭前无洞可藏花。”宋
代诗人杨万里也有诗F1:“海外蔷薇水,中州未得方.”这两首宋诗()
A.反映了市坊制度的废除
B.体现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C.反映了城市夜市的繁荣
D.表现了市民阶层的壮大
【答案】B
【详解】题中材料的两首诗,反映了海外“蔷薇水”在市场上出现,反映了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市坊制度”的内容,也没有夜市繁荣的信息,不能体现市民阶层的状况,A、C、DY项不符
合题意。
17.以下为《诗经》中农业生产工具词汇出现次数的统计表,由此可知()
类别词及次数
整地类农具词用(4次)钱(1次)铸(2次)
收割类农具词徒(1次)艾(1次)
仓储类农具词场(5次)圃(2次)仓(3次)庾(2次)康(1次)百室(2次)
A.诗歌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
B.集体农耕已经被个体农耕取代
C.自然经济成为主导的经济成分
D.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已经形成
【答案】A
【详解】通过表格中的统计数据可知,西周至春秋时期出现了很多种农具,这说明《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生产生活状况,故选A;材料只提到了农业生产工具,
并未提及农业的经营方式,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农业生产工具无法直接反映出经济的形态,无法得
出C项结论,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牛耕信息,无法得出【)项结论,排除。
18.下表是三则选自汉代的引文,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与忤,咸曰'宁
《汉书・酷吏传》
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
“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得,
《盐铁论・复古篇》
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皆田满野,奴婢干群,
《昌言・理乱篇》
徒附万计”
A.执行“推恩令”的必然性
B.强化政府管控的必要性
C.放松“抑商”政策的可行性
D.放纵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奴婢干群,徒附万计”可知,豪强
地主势力强横,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应在经济、政治上抑制豪强地主,加强政府管控,故选B项;推恩
令解决的是诸侯对国家的威胁,m材料强调豪强地主对国家的危害,排除A项;据材料“往者豪强大家,
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可知,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排除C项;土
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
而材料强调豪强地主对国家的危害,排除D项.
19.如图是乾隆皇帝纪念渥巴锡率部东归的碑文拓片和颁发给土尔扈特与和硕特部的大印。这体现了()
A.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B.中外文化不断交融
C.民族团结和平等的民族政策
D.乾隆帝的浪漫情怀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渥巴锡率部东归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碑文拓片和大印体现了书法和雕刻艺术,
故选A项;材料主要展现国内民族关系,而非中外关系,排除B项;封建社会不存在真正的民族平等,排
除C项;材料“乾隆皇帝纪念渥巴锡率部茶归的碑义拓片和颁发绐土尔扈特与和硕特部的大印”体现的历
史事实,并非反映乾隆帝的浪漫情怀,排除D项。
20.下图是2009年4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韩城市盘乐村发现的目前最完整的宋代戏剧场面(墓中壁画)
场面中四名丑角演员,动作各异,表演生动。作为研究宋代戏剧的史料,这次发现()
A.需要进一步甄别绘画的真实性
B.可以佐证宋代艺人的社会地位
C.证明了戏剧艺术在宋代已成熟
D.可直接研究宋代戏剧人物形象
【答案】D
【解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盘乐村发掘的宋代壁画墓,是目前见到的宋代最完整的戏剧场面,是第一手
史料指原始资料,是研究宋代戏剧的绝好资料,可直接研究宋代戏剧人物形象,故选I)项;这一壁画属于
考古发掘的成果,是实物史料,排除A项:壁画反映的是戏剧场面,不是在社会生活中,无法体现宋代艺
人的社会地位,排除B项:壁画反映的只是一个有四名演员的戏剧场面,无法证明成戏剧艺术在宋代已成
熟,不能以偏概全,排除C项。
21.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由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I).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答案】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难度中等。商代牛骨的出土能够证明商代有了牛,
不能完全证明商代有了牛耕,故&项错误。《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
多首诗歌,故《诗经》的记载不能反映商代的社会状况,B项错俣。孔子及其学生再耕生活在中国的春秋时
期,故冉耕的名字不能反映商代的社会状况,C项错误。甲骨文属于商代的象形文字,故甲骨文中呈牛引犁
头启土状的文字反映了商代牛耕的出现,I)项正确。
22.如图作为中苏关系的史料,其价值在于()
苏俄油画《中林友”同SHi助条妁的震打(I960年))
A.是研究中苏建交的第一手资料
B.真实还原了签约现场的细节
C.用于印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艺术再现了中苏的友好关系
【答案】D
【详解】据材料”《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950年)》”,可知油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
初中苏友好结盟的史实,故选D项;依所学,1949年中苏建交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依所学,艺
术作品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存在作画者个人意图与美化的场景,排除B项;依所学,中苏友好关系反映了
50年代“一边倒”的外交核心,排除C项。
23.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A.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B.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牲(祭祀用的牛)为联亩之勤”的记载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人物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史料一般可分为实物
史料和文献史料两大类。其中,实物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有形物品,可信度最高;
文献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源两大部分,它是后人运用笫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或诠释,仍有一定的可信度;
而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其可信度最低。答案是D。
24.四名驾驶帆船的凤凰卫视记者在肯尼亚的呀帕泰岛遇到了郑和船队水手的后裔18岁的少女乌瓦玛卡。
她的母亲说:“我从记事的时候就听祖辈说,我们这个家庭是中国家庭,我们的祖先是中国水手,在附近触
礁了,船搁浅了,然后他们上了岸,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了J在当时情况下,四名记者要想尽快证明这
一事实,最有效的办法是()
A.回国查找典籍B.探视她们是否会写汉字
C.进行DNA鉴定D.查寻是否有瓷器等证物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尽快”、“最有效”的限制语可知答案为D。
25.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
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是需要仔细考证,因此不能根据《茶赋》来
确定茶起源于晋代,B正确,A排除;仅从文学作品是不能断定茶的起源的,C排除;神农氏属于神话传说
中的人物,因此D说法有误。故选B。
26.下图是关于十月革命的一张宣传图片,其解释是在资产阶级的巢穴面前,炮声枪鸣……士兵工人冲向
冬宫。但据学者考证这幅图片是目影《列宁在十月》的剧照,是斯大林时期强调激烈革命的产物。最新史
料表明十月革命冬宫战役未经过激烈斗争,整个过程总共死6人伤50人。这表明()
《列宁在十月》的剧照
A.史料的新发现有助于获得历史新认知
B.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C.历史教材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只有新材料研究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最新史料表明十月革命冬宫战役未经过激烈斗争,整个过程总共死6人伤50人”,这
颠覆了人们过去关于十月革命过程激烈的认知,说明了史料的新发现有助于获得新的历史认知,故选A项;
根据材料“但据学者考证这幅图片是电影《列宁在十月》的剧照,是斯大林时期强调激烈革畲的产物”说
明历史事实需要历史叙述和实物史料相互印证,排除B项;历史教材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说法过
于绝对,排除C项;旧实物史料也能还原历史真相,只有新材料研究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说法过于绝对,
排除D项。
27.1900年杨村战役之后,因为遭到聂士成率领的聂军抵抗之顽强,西方甚至有记者认力“这场战争已经
无法取得胜利”俄国记者扬切韦茨基在其《八国联军目击记》中描述天津战役时写道:“整整五个小时联军
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下面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记者的报道令大其词,的是想推卸责任
B.历史研究应主要借鉴外国学者的研充成果
C.以上史料反映出清朝近代化努力取得部分成效
D.两方记者的报道是第一手史料,最为真实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在清朝军队的顽强抵抗,天津战役中八国联军进攻受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洋务
运动等近代化努力使中国近代军事实力有所加强,故C项正确。A项,以上史料反映出八国联军在侵华战争
的部分战役里,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列强侵略也一度受阻,故A项不准确,排除。B项,以上史料
虽然是第一手史料,但受到价值观、主观因素的影响,不一定真实,故排除。D项,历史研究的史料借鉴要
实事求是,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受史学观影响,不一定是借鉴的主要来源,故排除。
28.卜图为末代画家苏汉臣所绘《货郎图》,在城乡交流口益广泛的末代,货郎是极受孩子们喜爱的流动
小贩。该画作()
A.可用作研究宋代贵族生活的史料
B.折射出宋代草市贸易的渐趋繁荣
C.反映了宋朝区域经济地理的变迁
D.对研究宋朝商品经济有一定价值
【答案】D
【解析】宋代商品经济繁荣,该画作描绘了孩童围绕着流动小商贩买东西的生意场景,可以用来研究宋代
的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故选D项;货郎属于小商贩,并非贵族,排除A项;货郎走街串巷来贩卖商品,无
法体现草市贸易的状况,排除B项;画作描写的是孩童围着货郎买东西的场景,无法举措推知宋代的区域
经济地理的变迁状况,排除C项。
29.《东史郎日记》(日):“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
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上述材
料属于()
A.文献证据B.实物证据
C.口传证据D.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东史郎是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参与者,其口记属文献证据。故选A。
30.在某部电影中,巴黎和会上由国代表顾维钧的精彩发言“口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
撒冷一样",被不断传诵。学者们瓷遍资料档案,目前并未发现有关该精彩发言的记录。对此,我们最应秉
持的态度是()
A.研究顾氏如何从法理上驳斥日本更具有价值
B.宁信其有,不排除以后会找到相关资料证据
C.文艺影视作品中的演绎、渲染是正常合理的
D.该发言反映了国人的心声,也具有史料价值
【答案】A
【解析】影片中顾维钧的发言带有一定煽情的色彩,说服力不足,而作为一个外交官其在国际会议上的发
言应有理有据,因此研究顾氏如何从法理上驳斥口本则更具有价值,故选A项;史学研究的态度是严谨的,
对尚未确认的史料,在并未找到相关证明资料之前,并不会被采用,故“宁信其有”的态度并不是我们最
应秉持的,排除B项;史学研究讲求证据,文艺影视作品中的演绎、渲染虽是正常合理的,毕竟带有虚
构性,要还原历史的真相,还需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进一步查阅史料,挖掘证据,排除C项;史料是否具
有研究价值,是通过其来源为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进行判断的,而是否反映了国人心声,并非其判断标
准,排除D项。
31.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说,论证“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的论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国语》中“宗庙之牺,为吠亩之勤”的记载
B.春秋时期孔子的一个著名弟子冉耕,字伯牛
C.考古出土的春秋时期大量铁犁等生产工具
【).史家刘兴林《牛耕起源与早期牛耕》中的论点
【答案】C
【解析】实物史料是指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包括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等,第一手史料是指原始
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的资料•,直接反映当时情况,一般来说,第一手史料
的史料价值更高,实物史料一般是第一手史料,考古出土的春秋时期大量铁犁等生产工具,就是实物史料,
故选C项;《国语》属于文献史料,文献史料大多是第二手史料,排除A项;春秋时期孔子的一个著名弟子
冉耕字伯牛,也属于文献史料,排除B项:史家刘兴林《牛耕起源与早期牛耕》属于史学著作,属于一家
之言,排除【)项。
32.考古工作者曾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发现了北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其内容与《魏书》(二
十四史之一)记载相同,证明该洞就是鲜卑拓跋部“石室”祖庙。据此可知()
A.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可靠
B.官方史书具有最高的权威性
C.文物和文献可以相互印证
D.历史研究依赖考古得以推进
【答案】C
【解析】考古工作者发现的祝文内容与《魏书》记载相同,说明文物和文献可以相互印证,故选C项;实
物史料与文献史料各有所长,A项说法欠妥,排除A项;官方史书权威性较高,但官修史书的政治性也十分
明显,“最高”的说法欠妥,排除B项;历史研究有助于考古推进,“依赖”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33.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曾指出:“在任何M代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作者对当M社会所涂绘的阴影;
不过他们所涂绘的阴影,有浓有淡而已。所以我以为集部之书,当作史料看,它们正是各时代的社会缩写,
正是各时代的人民呼声,正是千真万确的历史记录。而且其中的历史记录,往往是正史上找不出来的。”文
中观点实际强调的是()
A.文学作品比正史更具有历史价值
B.文学作品可以与历史文献划等号
C.文学作品是最可信赖的一手材料
D.文学作品可作为特殊价值的史料
【答案】D
【解析】由题干中的“我以为集部之书,当作史料看”可知作者翦伯赞主张文学作品可以作为史料来看,
由“其中的历史记录,往往是正史上找不出来的”可知,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正史所不具有的价值,故选D
项;对于史学研究而言,正史属于比较权威的文献史料,文学作品往往是具有文学家加工的色彩,二者相
比,文献史料远比文学作品更具有史料价值,排除A项;文献史料远比文学作品更具有史料价值,所以二
者不能划等号,排除B项;文学作品属于二手史料,排除C项。
34.有学者认为:“中古时代,天下佛寺无处不有,僧尼可达数百万,以此反映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虽为
普通事实、人物,亦足以为历史事实;如多数碑碣之广泛叙述忠孝仁慈,千篇一律,虽为史家斥为亳无价
值,但可见出社会心理趋向,亦可具有历史意义。”这说明了()
A.存在数量大是社会现象成为历史事实的前提条件
B.能反映社会重要趋向的普通事实可成为历史事实
C.历史学家是普通事实能成为历史事实的决定因素
D.反复出现但未经考古验证的文字记录无历史价值
【答案】B
【解析】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广泛传播反映了普通民众希望通过礼佛来结束动乱的迫切愿望,宋明理学所倡
导的忠孝仁慈等思想深刻的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故B项正确;”存在数量大的社会现象”并不一定能成
为历史事实,故A项错误;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故C项错误;反复出现但未经考古验证的文字记录并不
一定没有历史价值,故D项错误。
35.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载体。下列材料中,最无可辩驳的实证日本侵华罪行的是()
A.中国人民控诉日军侵华的言论
B.日本美化战争的宣传单
C.日本战犯在东京审判中的笔供
D.外国史学家的史学著作
【答案】C
【解析】史料的种类很多,但研读史料最关键的就在于真实性,原始史料也被称为第一手史料,说服力最
强,中国人民控诉日本侵华的言论,不属于第一手史料,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过于偏激,故A项错
误;日本是战争的发起者,其美化战争的行为歪曲了历史,最不具有说服力,故B项错误;日本战犯在东
京审判中的笔录属于原始史料,真实揭露了日本侵华并犯下滔天罪行,故C项正确;外国史学家的史学著
作属于主观材料,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有失真实,故D项错误。
36.近日,普林斯顿大学首次将爱因斯坦的旅行FI记独立成册发行,其内容在西方引起不小的震动。FI记
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引起广泛关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日记是个人的回忆录,属于口述史料
B.日记是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更可信
C.日记和其他史料一样,都需要进行甄别
【).日记属于无意史料,其真实性毋庸置疑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FT记是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不是事后的追忆,属于文字史料,排除A。
口记是一手史料•,是考订史实、补正历史的重要的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日记不一定比二手史料更可信,
排除及口记是按照年月口记录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日记中谈及的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等诸方面情况,需要与其他史料一样,都需要进行甄别,才能明确其史料价值,故C项正确。有些个
人日记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真实性需要甄别,排除D项.
37.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仓惶西逃,档案不见记载.时为怀来县知县的吴永被慈禧任命为前路
粮台会办,随扈西行,得以见闻朝廷内外许多事件,深知“西狩”内情。清朝灭亡后,刘治亵亲闻吴永口
述,将其记录,写成《庚子西狩丛谈》,描述了许多细节,书后也有一段刘自己写的评论。这说明()
A.口述史料与学术研究结合才能确证史实
B.口述史料掺杂了个人情感,细节不足信
C.介理利用回忆录,可以弥补档案之不足
D.历史档案往往比回忆录的史料价值更高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庚子西狩丛谈》作为一手史料,描述了档案中没有的“西狩”细节,弥补了史料的不足,
但作为口述史会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研究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故选C项;多重史料互证能够较为客观展
现史实,学术研究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排除A项;口述史作为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排除B项;
历史档案和回忆录各具特色,作为史料来看同样可货,排除D项。
38.下列信件为研究中国民主革命的一手史料。它可以直接用来研究()
代表全省同志谨祝政府诸公,在党之指挥之下……于最短期内,铲除
国内军阀,打倒外国帝国主义,实现我党主张,而使中国民族得以自由平等、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全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万岁!
江苏省党部叩
A.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斗争
B.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
【答案】B
【解析】据材料“铲除国内军阀,打倒外国帝国主义”可知,这是研究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的史料,故选
B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排除A项;1936年,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
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C
项;1947年7月,解放军接连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刀;1949年4
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排除D项。
39.北宋最著名的药物学著作是唐慎微所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苴》,该书除系统收集上自《神农本草经》,
下运唐宋各家医药名著外,还收集经史外传、佛书道藏、地方志、诗赋等书中有关药物的资料,保存了大
量民间用药经验。这一成就()
A.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重道轻器的传统
C.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汇
D.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价值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北宋唐慎微所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不仅收集了各家医药名著外,还收集了经史外
传、佛书道藏、地方志、诗赋等书中有关药物的资料,保留了大量民间用药经验,这说明唐慎微的著作是
研究古代医学发展的重要资料,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故选D项;中国古代医学发展是农耕经济的产物,
而非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这一科技著作体现了对科技的重视,但无法改变中国古代重道轻器的传
统,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这本著作对中医学的传承,但无法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汇,排除C项。
40.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圮死于马嵬坡。以卜.为若干记载。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唐)刘禹锡《马嵬
屑,倏忽舜英探。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五代)刘时等《旧
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唐书》
上日:“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宋)司马光《资治
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通鉴》
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答案】D
【解析】史料能否真实地反映历史事实,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史料作者对历史事实所持立场,《旧唐书》《资
治通鉴》皆属「官修史书,更多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为君主提供政治借鉴之用,故选D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平台客服标准话术及服务流程
- 赤峰市中医院日间脊柱手术管理考核
- 房地产项目尽职调查重点及风险防范
- 晋城市人民医院血管瘤硬化治疗技术考核
- 长沙市202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 2025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个人理财》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
-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与成本控制策略
- 变频器技术参数及应用基础知识
- 组织管理变革实施方案范本
- 健康促进医院自查与改进报告
- 2025年国防教育知识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
- 2024新版离婚协议书模板合集
- 2026年宁波市镇海中学公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4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 18664-2025呼吸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 2025年中国钛杯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室内设计方案施工流程
- 10KV电力设备维护技术标准手册
- 中医药膳制作流程与行业标准
- 信息安全全员培训课件
- 旧木房线路改造方案(3篇)
- 某单位2025年上半年平安建设自查自评工作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