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热能(热化学)原卷版-2024年高考化学复习_第1页
化学能与热能(热化学)原卷版-2024年高考化学复习_第2页
化学能与热能(热化学)原卷版-2024年高考化学复习_第3页
化学能与热能(热化学)原卷版-2024年高考化学复习_第4页
化学能与热能(热化学)原卷版-2024年高考化学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夯基提能】复习精讲精练

第30讲化学能与热能(热化学)

蜀^本讲复习目标

1.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2.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燃烧热、中和反应反应热的计算。

4.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焙变的计算。

抽夯基•知识精讲

一.反应热、培变

1.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

(1)实质: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

(2)特征:既有物质变化,又伴有能量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也有光能和甩能

等。

2.反应热和结变

(1)反应热: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简称反应热。

(2)烯变: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等于熠变,其符号为单位是kJ/mol(或kJ.mo「

')«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化学反应放热和吸热的原因

判断依据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

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山的

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链

时吸收的总能量时吸收的总能量

与化学键的关系吸收班俄E.吸储反应

反Ei>Ej.AH>0

旧化学健新发成

新化学健再成EiV殳,AIIVO]

放出能・「I故晨反应]

△,的符号△〃<()(“一”号)△”>()("+,/)

【注意】

①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与化学反应的区别,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如水结成冰放热,但不属于放热反应;稀释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等过程虽然放热,但不是化学变化,

因此属于放热过程而不是放热反应。同理,镂盐溶于水属于吸热过程。

②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发生的条件没有必然联系。如吸热反应NH4C1与Ba(OH)2-8H2O在常

温常压下即可进行。

(2)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X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常见①可燃物的燃烧①弱电解质的电离

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②盐类的水解反应

③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③Ba(OH)28H2。与NH4C1的反应

④物质的缓慢氧化④C和H2O(g)、C和COa的反应

⑤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分解反应

⑥大多数化合反应

4.反应给变的计算

(1)计算方法

△”=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反应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键能一生成物的总键能

△“=正反应活化能一逆反应活化能

(2)注意事项

①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的关键,是弄清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清楚中学阶段常见单质、化合物中所含

共价键的种类和数目。

物质coSiO

2CH4P42

(化学键)(C=o)(C—H)(P—P)(Si-O)

Imol微粒所含键的物质

2464

的量

物质石墨金刚石Si

s8

(化学键)(C-C)(C—C)(S-S)(Si—Si)

1moi微粒所含键数的物

1.5282

质的量

②活化能与焰变的关系

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婚变的大小及平衡转化率。

D.CH4转化为CH3cl的过程中,所有C—H键都发生了断裂

[例题4]锌基催化剂对CO2电化学还原制取HCOOH具有高效的选择性。其反应历程与能量变化如图所

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e-+HCO?-|-H*

C02----->CO7HCOO------>HCOOH

(1)使用Bi、BizOs两种催化剂,哪个更有利于COz的吸附?。简述判断依据:。

(2)CO2电化学还原制取HCOOH反应的(填“>”或“<")0。

(3)使用Bi催化剂时,最大能垒是,使用臼2。3催化剂时,最大能垒是o

(4)由(03生成'HCOCT的反应为o

【例题5】臭氧层中Oa分解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l)A/7(填f"或“<”)0。

(2)催化反应①是(填“吸热”或“放热",下同)反应,催化反应②是反应。

⑶总反应的活化能是,催化反应①的活化能是,催化反应②对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

是,总反应对应的逆反应活化能为。

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1.概念:表示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1

例如:2H2(g)+O2(g)=2H2O(l)AA/=-571.6kJ-moF,表示25℃,101kPa下,2moi氢气和1mol

氧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kJ的热量。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

(1)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绝大多数反应是在25℃、101kPa下进行的,

可不注明。

(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s、1、g、叫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

⑶注意符号、单位:△”应包括“十”或“一”、数值和单位(klmoL)。

(4)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注丁丁以及“点燃卬加热”等。

(5)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

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且化学计量数必须与四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也

要加倍。

(6)同素异形体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除了注明状态外,还要注明名称。

(7)正、逆反应△”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4.可逆反应的A"表示反应物完全反应的热量变化。

如N2(g)4-3H2(g)"-2NH?(g)△〃=一92.4kJ・mo「。

表示在101kPa、25℃时,1molN?(g)和3molH?(g)完全反应生成2molNH3(g)时放出92.4kJ的热量。

但实际上1molN?(g)和3mol比②充分反应,不可能生成2molNHa(g),故实际反应放出的热量肯定小于

92.4kJc

5.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

燃烧热中和热

能量变化放热

相同点

A”及其单位单位均为kJmoL

反应物的量1mol不一定为1mol

生成物的量不确定生成物水为Imol

在101kPa时,Imol纯物质完

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

的热量。

在稀溶液里,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

反应热含义【注意】燃烧热中元素所对应

反应生成I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不同点

的指定产物:C—CO2(g),

H->H2O(1),S->SO2(g),

N-N2(g)等。

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的中

燃烧热为〃kJ-mol।或△,=-

表示方法和热为57.3kJ-moF'或△〃=一

akJmoL(a>0)

57.3kJmor1

举例®C的燃烧热为393.5kJmo「,表示在25°C、101kPa条件下,1mol

C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393.5kJ的热量,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s)+O2(g)=CO2(g)△"=-393.5kJ・mo「।。

②25C、101kPa下,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可溶性盐和1molHzO⑴时,放出57.3kJ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可

表示为H*(aq)+OH(aq)=H2O(l)NH=-57.3kJmoL。

【注意】理解燃烧热和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1)有关燃烧热的判断,一看是否以1mol可燃物为标准,二看是否生成指定产物。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的指定产物示例:H-HzO。),C-CO2(g),S-SCHg),N->N2(g)o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酎和OFT反应生成H2OO

①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如生成不溶性物质,难电离物质等),这部分反应热不在中和反应反应

热之内。

②若用浓溶液或固体,还有溶解热,放出热量增多。

③若用弱酸代替强酸(或弱碱弋替强碱),由于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热,则放出热量减小。

(3)对于中和反应反应热、燃烧热,由于它们的反应放热是确定的,所以描述中不带“一”,但焙变为负

值。

(4)当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中和反应反应热时,生成H2O⑴的物质的量必须是Imol,当用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燃烧热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mol。

6.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以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为例)

⑴测定原理

通过量热计测得体系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再利用有关物质的比热容计算反应热。

⑵实验步骤及装置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

①测量反应物的温度

②测量反应后体系温度(记录反应后体系的最高温度)

③重复上述步骤①至步骤②两次

④数据处理:取三次测量所得温度差的平均值进行计算,生

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为

心(《一力)

kJ

n(H2O)

c=4.18Jg',℃-,=4.18xlO-3

〃为生成I“O的物质的昂。

稀溶液的密度用1g・mL」进行计算。

大量实验测得,在25C和101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放出57.3kJ的热量

【易错点】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实验所用的酸和碱溶液应为稀溶液,否则会造成较大误差。

(2)量取酸溶液和碱溶液时,应当分别使用两个量筒量取。

(3)使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先后测量酸、碱溶液及混合液的最高温度,测完一种溶液后必

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后再测另一种溶液的温度。

(4)取多次实验终止温度(切和起始温度(力)温度差的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计算时应注意

单位的统一。

(3)注意事项

①为保证酸完全中和,采取的措施是碱稍过最(0.5molL-1HC1、0.55mobL_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②因为弱酸或弱碱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需要吸热,实验中若使用弱酸或弱碱则测得的反应热数值

偏小。

③玻璃搅拌器的作用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玻璃搅拌器,因为铜丝导热

性好,比用玻璃搅拌器误差大。

④隔热层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损失。

7.能源

(1)能源分类

特点

化煤7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燃石油

料幽开源节流:开发新能

天然气

能办法源和节约现有能源

新太阳能、氢能、风资源丰富、没有

能」污染或污染很小,

能、地热能、海洋

能、生物质能等属于可亶生能源

⑵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a.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

b.科学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

②开发新能源:开发资源丰富、可以再牛、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

【例题1】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为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

C57Hi04O6(s)+80O2(g)=57CO2(g)+52H2O(1)

已知燃烧1kg该化合物释放出BKxlO4kJ热量,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为()

A.S.Sxl^kJmol-1

B.3.8xl04kJmor,

C.3.4xl04kJ-mol-1

D.-3.4xl04kJ-moF1

【例题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叙述正确的是()

A.1mol液态肿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642kJ的热量:N2H4⑴+O2(g)=N2(g)+2H2(Xg)

AH=+642kJ-moF1

B.12g石墨转化为CO时,放出110.5kJ的热量:2c(石墨,s)+C)2(g)=2CO(g)AA/=-110.5kJ-moF1

C.已知:H2(g)+|o2(g)=H2O(l)A,=-286kJmoL,贝lj:2H2。⑴=2H2(g)+Ch(g)的A,=+572kj-mol

D.已知N2(g)+3H2(g)U=2NH3(g)△"=-92.4kJ-moL,则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N2(g)

和1.5molHz(g)充分反应放出46.2kJ的热量

【例题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kJ.mo「,则表示正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cH2cH3(g)+

1

13O2(g)=8CO2(g)+10H2O(l)△"=-2878kJ-moF

B.知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ImolO2充分反应后,释放出98kJ的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s02(g)

+02(g)2so3(g)△〃=-98kJ-mol-1

C.已知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反应反应热为57.3则表示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NaOH(aq)=^Na2so4(aq)+H20il)A/7=-57.3kJ-moF1

D.S^CUSO4(S)4-5H2O(1)=CUSO4-5H2O(S),该反应为烯增加的反应

【例题4】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已知2.0g燃料期2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Nz和水蒸气时,放出33.4kJ的热量,则表示阴燃烧的热化学

方程式为o

⑵CuCl(s)与02反应生成CuCL(s)和一种黑色固体。在25℃、101kPa下,已知该反应每消耗ImolCuCl(s)

放热44.4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o

【例题5】分析图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1)图甲表示的是NCh和CO反应生成CCh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和CO反应的热化学

方程式:O

⑵图乙表示氧族元素中的氧、硫、硒、确在生成1mol气态氢化物时的烯变数据,根据熠变数据可确定a、

b、c、d分别代表哪种元素,试写出硒化氢在热力学标准状态下,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图丙表示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O;(x=l,2,3,4)的能量相对大小,

①D是(填离子符号)。

②反应B-A+C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

三.盖斯定律、反应热的计算与比较

1.盖斯定律

⑴内容: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

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意义: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

2.反应热的计算

(1)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或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把反应

热当作,,产物,,,计算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根据燃烧热数据,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

计算公式:Q=燃烧热x〃(可燃物的物质的量)

(3)根据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差计算焰变

若反应物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昂,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及,则反应的—反。

(4)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焙变之间的关系

«A=B

△,1=必”2

A=-aBA”?

aA.=B&H\

=—A“2

B=a\AH2

3.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如①C(s)+O2(g)=C6(g)AM;

@C(s)-f-^O2(g)=CO(g)A”2:

由(①一②)x2可得2CO(g)+O2(g)=2CO2(g)NH=2(bHa

4.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①看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气、液、固三态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如下:

②看△”的符号。比较反应热大小时不要只比较△”数值的大小,还要考虑其符号。

③看化学计量数。当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相同时,化学计量数越大,放热反应的△〃越小,吸热

反应的越大。

④看反应的程度。对于可逆反应,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娶集状态相同时,反应的程度越大,热量变

化越大。

⑴根据化学计量数比较反应始变大小

@H2(g)+1o2(g)=H2O(g)

②2H2(g)+O2(g)=2H2O(g)△比

反应②中H2的量更多,因此放热更多,|A//I|<|AW2|,但AHI<0,△〃2<0,故

⑵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比较反应焙变的大小

①C(s)+;02(g)=C0(g)।

②C(s)+O2(g)=CC)2(g)

反应②中,C完全燃烧,放热更多,|AM|v|A〃2l,但AM<0,△,2<(),故AM>A”2。

⑶根据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比较反应焙变的大小

①S(g)+O2(g)=SO2(g)A//i

②S(S)+O2(g)=SO2(g)△死

方法一:图像法

能量

S(g)+O2(g)

S(s)+O式)g

反应过程

由图像可知:|AHi|>|A//2b<0AH|<O,AH2<0,故△点可必。

方法二:通过盖斯定律构造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由①一②可得S(g)=S(s)\H=bHHh<0,故△MM生。

(4)根据特殊反应的结变情况比较反应焙变的大小

3

@2AI(s)+2<>2(g)=A12O3(s)AM

②2Fe(s)+1o2(g)=Fe2O3(s)Mh

由①一②可得2AI(s)+Fe2O;(s)=2Fe(s)+ALO3(s)A//=A//I-AH2,已知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H<0,△”|VA〃2。

【例题1】已知共价键的键能与热化学方程式信息如下表:

共价键HHHO

键能/(kJmoli)436463

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g)kH=482kJ-mol'

则2O(g)=Ch(g)的△”为()

A.428kJmol1B.428kJ-mol1C.498kJmol1D.498kJ-mol1

【例题2】室温下,将Imol的CuSQr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AM,将1mol的CuSO4(s)

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2:0£。「51七0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r5H2O(sl=CuSO4(s)

+5H2O(1),热效应为△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2>AH?B.WA%

C.-AHD.△M+A〃2>A"3

【例题3】己知:

①CH30H(g)+M(g)=CO2(g)+2H2(g)AH=-192.9kJ-moP1

②Hz(g)+奴(g)=H2。。)

AH=-285.8kJmol

则CH30H(g)+|02(g)=C02(g)+2H2。⑴的NH为()

A.+478.7kJmol-1B.-764.5kJ-rnol-1

C.-478.7kJ-mol-1D.+764.5kJ-moF1

【例题4】已知:

-1

©CaO(s)+H2O(1)Ca(OH)2(s)AH1=-65.17kJ-mol

2-1

@Ca(OH)2(s)Ca'(aq)+20H(aq)AH2=-16.73kJ-mol

1

③Al(s)+OH-(aq)+3H2O(l)^^[Al(OH)4「(aq)+,H2(g)A7/3=-415.0kJ-moF

则CaO(s)+2Al(s)+7H2CKl)=Ca2+(aq)+2[Al(OH)4「(aq)+3H2(g)的BHA=kJ-moF1o

【例题5】试比较下列各组△〃的大小:

(1)同一反应,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时

A(g)+B(g)=C(g)A//i<0

A(g)+B(g)=C(l)AA/2<0

则A/7i(填,“y”或,=",下同)AH?。

(2)同一反应,反应物的聚集状态不同时

S(g)+O2(g)=SO2(g)AHiVO

S(s)+O2(g)=SO2(g)A"2Vo

则A/7iA为。

(3)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相比

C(s)+O2(g)^CO2(g)A//i<0

C(s)+1o2(g)=CO(g)△”2<。

则bH\^H2.

此[提能•课后精练

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水蒸气变成液态水②Ba(OH)24H2。与NHQ晶体混合③浓硫酸与水混合④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充分

混合⑤H?在C12中燃烧⑥食物腐败

A.®®©©B.④⑥C.⑤⑥D.④⑤⑥

2.(2023春•重庆沙坪坝•高三重庆市凤鸣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由CO、CO

和H2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如下:

己知:反应HI中相关化学键的数据如卜表

化学键

436343a465413

A.1076B.826C.779D.538

3.

A.AB.BC.CD.D

4.(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C.ImolH?燃烧生成水时放出的热量是H2的燃烧热

D.已知:500℃、30MPa下,N2(g)+3H?(g)=2NFh(g)△H=92.4kJ*mol,;将1.5血。吐和过量的

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46.2kJ

C.该反应分3步进行

D.在反应历程中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

则反应的熔变为

A.可以通过旦和E2计算HCOOH的总键能

C.途径I[中H•参与反应,通过改变反应途径加快反应速率

D.途径I未使用催化剂,但途径II与途径1甲酸平衡转化率相同

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氮肥保障了现代农业的丰收。根据下图的循环过程,有关硫酸钱和氯化钱

的说法正确的是

B.硫酸铉晶体中只含离子键入含共价键

下列说法不正碰的是

10.(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各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11.(2023・海南•高三统考专题练习)在一定条件下,已知下列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在此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催化剂参与反应,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15.(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依据下列含硫物质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S(g)+CO2(g)SO2(g)AHi

②S(s)+C6(g)SO2(g)AH2

③2H2s(g)+O2(g)-2S(S)+H2O(1)AH3

④2H2s(g)+36(g).2SO2(g)+H2O(l)AH4

⑤2H2s(g)+SCh(g).3S(S)+2H2O(1)AH5

A.△H1XH2B.AHJ<AH4

C.AH4=AH2+AH3D.2AH5=3AH3AH4

16.(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⑴在催化剂作用下,用还原剂[如肿(N2H川选择性地与NOr反应生成N2和H20c

已知200℃时:i.3N2H4(g)=N2(g)+4NH3(g)△M=-32.9kJmo「;

ii.N2H4(g)+H2(g)=2NH3(g)AW2=-4I.8

①写出朋的电子式:o

②200℃时,肿分解成氮气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0

(2)研究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工业上利用废气中的CO?合成CH3OH,主要有以

下反应:

反应I:CO2(g)+3H2(g)30H(g)+H2(J(g)AHi=-49.0kJ-moC1

反应II:2CO2(g)+6H2(g)CH3OCH3(g)+3H2O(g)\H2

=±1

反应111:CH3OCH3(g)+H2O(g)^2CH3OH(g)AH3=+23.4kjmol

已知某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c=oC—0O—H

键能/(kJmol1)750343465

氢气中的H-H比甲醇中的C-H—(填“强”或“弱”)。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H中的△%=kJmol'o

(3)基于AI2O3载氮体的碳基化学链合成氨技术示意图如下。

总反应3c⑸+N2(g)+3H2。⑴=3CO(g)+2NH3(g)△"=kJ-moFL

(4)[2021.全国乙卷,28(4)]Kis【iakowsky曾研究了NOQ光化学分解反应,在一定频率⑺光的照射下机理为:

NOC1+//V—>NOCf

NOC1+NOC1*―>2NO+Cb

其中加表示一个光子能量,NOC1*表示NOQ的激发态。可知,分解1mol的NOC1需要吸收mol

的光子。

17.(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氯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已知:

©Cl2(g)+2NaOH(aq)=NaCI(aq)-FNaClO(aq)+H2O(l)=-101.1kJ-moF,

②3NaClO(aq)^=NaClC)3(aq)+2NaCl(aq)-112.2kJmol।

则反应3Ch(g)+6NaOH(aq)=5NaCl(aq)+NaC103(aq)+3H2O⑴的AH=kJ-mol-1。

(2)几种含氯离子的相对能量如下表所示:

离子Cl-(aq)ClO~(aq)ClOHaq)C107(aq)C10i(aq)

相对能量/

0601016338

(kJmol')

①在上述五种离子中,最不稳定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②反应3ClO-(aq)-CIO3(aq)+2C「(aq)的bH=。

③写出由CIO1反应生成CIO]和C厂的热化学方程式:

(3)以HC1为原料,用02氧化制取Ch,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反应如下:

CU/CuCl2

4HCl(g)+O2(g)°2C12(g)+2H2O(g)AW=-115.4kJmoP'o

上述反应在同一反应器中,通过控制合适条件,分两步循环进行,可使HC1转化率接近100%。其基本原理

如图所示:

已知过程I的反应为2HQ(g)+CuO(s)"-CuCl2(s)+H2O(g)-120.4kJ・m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