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思维导图4大知识点6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1页
区域发展(思维导图4大知识点6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2页
区域发展(思维导图4大知识点6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3页
区域发展(思维导图4大知识点6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4页
区域发展(思维导图4大知识点6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9区域发展

内容速览

A高考考情.速览(三年考情分析)

A知识体系.构建(思维导图建构)

A基础知识.清单(4大知识点)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脆弱地区的综合治理

A关键能力•拓展(6个能力点)

能力点一人都市辐射功能示意图及影响囚索能力点二区域空间结构

能力点三产业结构的优化及产业结构升级能力点四区域产业发展措施

能力点五资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能力点六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A素养提升•训练(模拟+真题)

---------——,高骞粤情•速鹰——---------

知识点三年考情具体考点

大都市的辐射带动2022北京、2022山东城市辐射功能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2024浙江、2023广东、2023福建、产业结构升级

2022河北、2022江苏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展2024海南、2023河北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发展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2024广西、2024全国、2024安徽、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2024年福建、2023仝国

知识体系•构建

必备知识•清单

A核心概念

大都市、辐射功能、产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资源枯竭、生态脆弱区、荒漠化、水土流失、

国知识点一:大都市的辐射带动

1.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区域政

提供工业产肽和各种服皆公城巾

治、经

发蚓

济、文

'提供农产品:劳动力「A破依托

化中心@品市场、土地资源等

(2)城市功能: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丝迸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包、服务、管理、集

散、创新等功能。

(3)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

关系举例

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腹地农业发达,农产品商品率高,有利于城市发展轻工

地经济特征的影响业;腹地矿产资源得到开发,有助于城市发展重工业

腹地中具有工业发展优势的城镇,有可能承接中心城市

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产业链的某部分而发展为工业中心;离中心城市较近,

地条件而异且交通较便利的城镇,也有机会发展为中心城市的“卧

城”

(4)城市体系

①概念:从空间组织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体

系。

②城市体系中的城市地位

(城幽携蝇©-

住通廨丽给越西)一

城市在区域

联通效半越盘卜一城市体系中

联系强度停大卜地位越高

|辐射范南越大卜」

近年来,一些中小城市不顾自身实际,提出发展成为大城市甚至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建机

场、五星级酒店等设施。所有的城市都适合发展成为大都市吗?

答案不是。不同城市的等级不同,服务范围不同,功能也不同,城市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城市定

位,大、中、小城市要“演”好各自的服务角色。

2.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1)大都市的概念: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冬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

城镇化发展到面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作用空间集聚辐射带动

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大都市以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为主,

表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后,会引导企将原有的部分工业转移到周边地区,

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的集聚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

影响导致地区经济核心的形成和发展形成梯度分工合理、各展所长、紧密

合作的区域经济格局

城市集聚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答案(1)优点: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工业或人口高度集中可以产生较好的生产协作条件,有利于城镇间多

种职能相互补充,减轻大城市的负担,促进周边较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和生活条件的提

商4

⑵缺点: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发展混乱和生态恶化现象:集聚区域内一些居民居住和工作不在同一城

市,交通通勤时间长,各城市之间往往缺乏统一的行政管理,城市联系密切,交通量大,需增加城市间道

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3.纽约的发展与辐射功能

(1)纽约的发展

(2)“波士华城市带”的形成

(3)纽约的辐射功能

主导产业的

影响地区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辐射范围的影响

变化

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

周边地区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制造业为主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带动周力

中小城市发展,形成多个卫星城市

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金融、

便利的高速公路和航空金融、贸易

城市带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又各具特色

线路等服务业

的产业体系

用,进而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发展。

1.地区产业结构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以工业或者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

概念

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影响因素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

①非洲的布隆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不同地区产

业结构差异②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

三次产业比重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只能大致说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不仅

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还与其他因素相关。例如,美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

出口国,这与美国的耕地面积广、农业投入较多等有关,但不能说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发达国家

低.

2.产业转型的含义

(1).产业转型的原因

传统产业存在着技术层次不圆、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问题,具有不可持续性。

(2).产'也转型的路径

产业延伸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

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金甑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把传

产业更新

统加工提升为智能制造

综合发展有的产业转型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综合

(3).影响产业转型的因素

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阶段、巾场环境、经济政策、科技创新等,其中区域经济政里直接影响到产业

转型路径的选择。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产业内容

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也称服分业,指除第一、第一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

3.休斯敦的产业转型

(1).休斯敦发展概况

时间发展概况

19世纪末之前经济支柱是农牧业,是木材与棉花的集散地

东北部的石油钻探获得成功后,大量的炼油企业及与石油工业有

19。1〜1929年

关的生产生活服务业和制造业逐步发展起来

1930年〜20世得克萨斯州东部再次发现大油田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休斯敦带来

纪70年代了第二次、第三次发展高潮,城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休斯敦石油、石化工业进入全盛期,成为

20世纪70年代

“世界能源之都“,在石化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休斯敦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端

严重依赖石油经济,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缺陷。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世界油价垦跌和石化行业萧条,

休斯敦的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大批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科技人才外流。

(3).休斯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①立足于发达的石油工业,积极拓展石油工业产业链,带动机械、电子、电力、交通运输等部

措施门的发展

②大力发展航天、医疗等高科技产业,促进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

目前,休斯敦是美国石油工业和五化工业中心、航天中心和医疗中心,也是美国重要的国际金

影响

融中心和贸易中心,被称为“全球城市”

4.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1)概况Error!

(2)变化过程

发展阶段主导产业产业结构特点形成原因

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接近原料产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

工业化初期轻纺工业业,是我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消费市场;对外联系和贸

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易频繁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国家实施了重工业化的战略决策;

20世纪50年

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缝食旌工原有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

代至70年代

业基地优势明显

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良好的

20世纪90年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

金融服务业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开放

代以后服务业发展迅速

的服务环境等

产业升级既有三次产业之间的逐级提升,也有三次产业内部的优化。

1.资源枯鹫型城市及其匿型

(1)资源型城市

①概念: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称为

资源型城市。

②生命周期

城市经济

(2)资源枯竭型城市含义及面临的问题

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邮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避少,城市经

概念

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产业结构单一,难以及时开发可替代产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无法得到支撑

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政府财力薄弱。在城市转型过程中,政府往往承担就业安排、环境保护、

科技投入等大量的工作,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进而限制城市的转型

面临的失业人员增加,社会矛盾突出。支柱产业的衰退往往导致企业效益下降、员工人量失业,且山

问题于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较高,加之地方政府财力薄弱,社会保障体系不

健全,造成一系列社会矛盾

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多存在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粗放式开采和利

用的情况,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污染、土地沙化、地表塌陷等

(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措施

发展方向措施具体操作

改造濒临倒闭的工业企业景观为博物馆和娱

清理改造传统产业;归并

改造传乐休闲地;

整合落后企业;改善基础

统产业合并钢铁、煤炭等企业,减少企业数量,扩

设施和公共服务

大企业生产规模;完善交通网

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

扶持新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

新型工业和服务业;发展

兴产业业;建立多所大学和研究所

科技教育

调整产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改造重二业企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业业结结构构元元化化

治理环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合理布局企业;兴建环保企业;植树造林

境污染

2.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及转型

(1)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靠近黄河,

।{化学工业)

水源充足膨成以

煤炭为

焦作市

基础的

焦作市煤炭产业的兴起条{机械工业

[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产“较为完

业兴起

整的工

修建铁路.业体系q电力工业

交通便利

原煤年产*大幅焦作

T城市星型脚落后)

卜降,之配套煤般

焦作市煤炭产业衰落的原因9

的大批企业开工.匚业茶媒遗愤的各类环境

不足,亏损产里衰落破坏等问题

(2)焦作市的转型之路

20世纪末,焦作市利用优势资源和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主导产业,开始了转型发展之路。具

体如下:

措施有利条件

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耐火黏土、铝矶土等矿产丰富,水资源较充足

大力发展旅蚪独特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产品品质优良

3.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德国酉部,欧洲的十字路口

水陆交通发达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煤炭市场竞争力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质好,煤种全,品位高

逐渐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机械为核心的重工业区

鲁尔区的繁荣

形成内部联系密切、布局高度集中的工业地域综合体

海外廉价石油、低成本

一Q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煤炭的大豉输入

而显用铁病it大于需

一②世界性铜怏过剩

木:。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就化工业为生3)r业站内单一

河流污染、大气污染等一④环境污染严就

第三次科技革命[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第•阶段改造住统产业,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抓紧改善基础

送座和公共服务

笫二阶段改造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积极发展汽车、石

鲁尔区的转型

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笫三阶段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

结构趋于多元化

鲁尔区的新面貌成长为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为引领、多行.业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区

传统工业兴衰的三个“共同点'

⑴共同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炭、铁矿、水等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共同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国际市场的冲击,市场变小:经济重心转移到新兴

工业区;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综合整治的共同措施:调整产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美化环境。

知识点四: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生态脆弱区

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面临的主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

要问题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荒漠化生态脆弱区

含义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①风蚀、水蚀和冻融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类型

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士遮隽和土壤盐遗化等

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经济方面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经济损失巨大

面临的问题生产方面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

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生态恶化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国际合作,国际上,通过《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全球参与;我国国内实施“三北”

全球参与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

环境治理工程

坚持“皿为主,防治结合,缓佥治理'’的方针,采取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

综合治理

态移民等措施。

尊重自然规区域开发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超能力,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恢

律,因地施复宜然生态面貌

♦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风蚀荒漠化: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

>水蚀荒漠化:分布于湿泗、半湿润地区,如我国东南丘陵红色荒漠化、喀斯特地貌区石质荒漠化。

,盐渍(碱)化:分布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不合理灌溉地区,如黄淮海平原。

A冻融荒谟化:分布于高原地区,如看藏高原。

3.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

(I)成因

4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A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主要表现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

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植被,造成风沙侵蚀

过度樵采铲掉草皮,破坏植被:翻动土

草原地区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

层,

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

严重破坏草场

等以增加收入

半干旱的草原牧为求得短期利益,牧民超载放牧破坏牧草生长和土壤

过度放牧

区、干旱的绿洲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结构,土地沙化,草场载畜量

边缘降低,从而形成新一轮的超载

放牧,加速了草场退化和土地

沙化的进程

干旱、半干旱沙

土壤肥力降低后被弃耕,进而

过度开垦质土壤地区,特农业生产

演变为沙地

别是沙漠边缘

迫于人口压力,盲目扩

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问题日

水资源利绿洲地区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

趋严重

用不当用水紧张

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

工矿区在开发居民点和

工矿交通道路建设中,不重视环

邻近城镇或者工

建设中不境保护,破坏植被、污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

矿区

注意环保染水源、弃土弃渣随意

堆放

(2)防治措施

[控制人口增长八建立人口、资源、

有利于防

控制人口增长环境协同发展的

治荒漠化

(提离人口素质J生态系统

我国的沙尘暴

我国北方内陆入春后地表温度迅速升高,气压差较大,因此形成较大的风;北方的春季多浮尘,是因为北

方多沙质土,此时温度回升迅速,且又少雨,土地解冻后,水分被蒸发,土地堵情较差,大片没有植被覆

盖的土地呈干松状态,遇风形成浮尘、扬沙,甚至沙尘暴天气。同样,南方之所以遇大风不会出现类似天

气的原因,一是南方以黏质土为主,二是南方多雨,三是南方植被覆盖率较高。近年来北方桥续干旱,气

温又普遍偏鬲,地表非常干燥,这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分条件。为此,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沙尘

暴。

关键能力•拓展

国能力点一大都市辐射功能示意图及影响因素

1.大都市辐射功能示意图

2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因素影响表现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

地理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辐射范围

扩大辐射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的变

位置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城市因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使得资源因产业集聚使城市所需资源的来源区扩

资源

需求扩大,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源的大,促进了城市与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

因素

开发利用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功能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发达

交通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

的交通网络为更近的区域提供服务,

条件等,往往辐射功能相对较强

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人口城市的集聚作用对广大区域内的人口城市因集聚作用使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

因素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

强,辐射范闱会进一步扩大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

经济

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业、资金、越发达,信息交流越密切、人口流动越频

发展

信息、人口、交通等经济要素的流动繁、产业互动越高效,城市的辐射功能越

水平

与联系越密切强

国能力点二区域空间结构

概念一个地区各种要素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形式

从经济学的角度区域核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

组成

从城乡的角度乡村地域和城地域

点轴开对人口和产业产生吸引力,导致人口与产业沿轴线臭聚,形成新的增长带,使集聚与辐射过程

发形式在空间上沿着特定方向连续进行

・点轴空间演变

(1)农业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经济发展极端缓慢,生产力均匀分布。

(2)工业化初期,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出现了工矿居民点和城镇,并在它们之间建设了交通

线〃满足经济和社会联系的需要。

⑶集聚效应带动地方中心城镇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交通线也集聚壮大成由交通线、能源供应线、通信

线等组成的基础设施束。

⑷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区位条件优越的城市会发展成更大的集聚点,形成次级经济中心;之间的基岫

施表也更加完善,并延伸出次级发展轴线,形成中心和轴线系统。最后整个区域形成由不同等级的城镇和

不同等级的发展轴线组成的以“点一轴系统”为标志的空间结构。

(1)农业内部的产业优化

部门结构变化

种植业比重呈下降趋势,但生产水平提高

畜牧业比重逐渐提高

林业从单纯提供林产品转向注重生态功能

渔业从单纯依靠捕捞转向适度捕捞、注重养殖,比重稳步上升

(2)工业内部的产业优化

调整前调整后

轻纺工业为主重化工业为主

原材料为重心加工组装为主

时间(发展阶段)

(2)规律

A区域发展前期,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

A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产业结构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A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

(3)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

可以通过产业延伸、产业更新、技术突破等途径升级该区域的产业结构;也可以从微笑曲线寻求企业的升

级路径。微笑曲线中间环节是工农业生产,附加值低;左边是研发、右边是营销,附加值高。产业未来应

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

科农产乂农产品体

研生产深加工W

发k

农业产业微笑曲线

产乱研发

§X关键零部件生产品牌和服务

送,J•股零部钠件

件生产利

州装空

空I间

间大

U支术a___生产」,销售,|业务

叫下十环节十环节[r3

工业产业微笑曲线

回f能力点四区域产业发展措施

产业措施

第一产业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防止水土流失(或土地荒漠化等),改善生态环境;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培育优势品牌;拓

展销售市场等

调整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调整工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改造设备及

第二产业生产工艺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

值: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树立品牌意识,拓展市场

促进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旅游业、服务业的管理;合

第三产业

理分工和布局,保护环境

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对劳动力技能的培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基础设

共同

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区域合作和交流等

B能力点五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主要分析区域的背景条件,包括区位

条件、能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

环境状况等

主要从地理位置,能源或矿产资源

评价资源特点、交通、市场、技术、资金等方由

开发条件分析区域开发的条件,注意应从有平

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作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居础上发雇起

米的传饯工业区,如英国中邮工业区

美国东北部「•业M中・东北老a

分析存在辰地.大t加行过或止在经历我传

的间照v\力体相同,即产业绢构单一、传统

产品生产成本上升或市场需求量T

降、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污染严

垂.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

V湖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

分析可持续;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

发展策略.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环境保护

和治理

国能力点六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地理位置的过渡性

一生魔环建魔弱轮

黄土成也疏松一而

必1±

易受侵蚀利

降水集中于无学.一!-

多冻雨一务造成;人

聚工为

水土沈先增

加原

Itt荒

地质灾害频发一被因

加剧水土流失

历史上管

地形碍物.坡度大.造宜殿、

易产生水土流失伐木烧薪、

现今等

植被应K率校低,

水土保持较美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袤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塔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

下困所示:

(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

A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A压缩耕作用地,保障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质量。

A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

A利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素养提升•训练

(2023•福建•高考真题)自然资源丰密的国家(或地区)若投入到自然资源开发及贸易的资金和劳动力

过多,影响其他行业发展,可能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引发“资源诅咒当前俄罗斯油气技术装备的进口比

例呜高。俄罗斯北极地区某自治区近年来大力开发油气资源和发展储运,其第三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图1示意该地区从业人口构成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比例/%

1.有人认为该地区存在“资源诅咒”风险,若该结论成立,则图中序号代表()

A.①第一产业,②第三产业B.①第三产业,②第二产业

C.①第二产业,③第三产业D.①第一产业,③第二产业

2.中俄已就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达成共识,该区希望通过合作优先解决油气行业()

A.技术支持不足B.环境污染严重

C.产量趋于下降D.从业人口短缺

(2024•江苏连云港•模拟预测)图为上海大都市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