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五四学制)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五四学制)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五四学制)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五四学制)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五四学制)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一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美国作家迈克尔・H•哈特撰写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隋文帝杨坚名列其中。杨坚

能够入选最重要的理由是()

A.完成国家统一B,开通大运河

C.废除丞相D.设立军机处

2.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反映了唐太宗()

A.轻徭薄赋、发展生产B.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以民为本

C.制定法律、减省刑罚D.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3.如图力学分析图反映了我国古代耕犁的革新,乙图曲辕犁更力L轻便省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力。中国古代耕犁从直辕到曲辕的变化最晚发生在()

A.隋朝B.唐朝C.元朝D.明朝

4.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转折点是()

A.贞观之治B.安史之乱

C.陈桥兵变D.宋金议和

5.唐太宗李世民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西北各族的拥戴,被少数民族同胞们称为()

A单于B.“天可汗”C.赞普D.唐明皇

6.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红线毯》中写到:“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

衣作地衣。”该诗句揭示了()

A.统治腐化和人民疾苦B.飘逸洒脱的诗歌风格

C.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D.超凡脱俗的诗人风骨

7.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宋太祖以忠厚开国,未尝戮一大将。”下列与宋太祖开国相关的事件是()

A.陈桥兵变B.玄武门之变C.宋金和议D.耶城大捷

8.北宋中期,王安石主持变法,陆续采取了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市易法

等一系列经济措施。实施这一类措施的直接目的主要是()

A.抑制武将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C.增加财政收入D.镇压农民起义

9.如图所示古钱币采用了外圆内方的形制。这一币制反映出契丹()

契外货吊

A.改变了游牧生活B.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C.与北宋互通使节D.接受了北宋的岁币

10.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

杭州作汴州。”诗人的意图是()

A.赞美杭州的繁华B.讽刺金朝统治者醉生梦死

C.咏叹了西湖秀色D.讽刺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

11.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材料描述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2.某学者对我国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评价如下:这项制度是对我国秦汉以来地方机构建制的重大发展和完

善,成为我国地方机构设置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为后世以及现行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这项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13.某兴趣小组在历史探究学习中,围绕主题收集了以下史料,摘录如表。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为()

内容出处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史记》

“(南方)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晋书》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A.经济重心南移B.城市商业繁荣C.民族关系发展D.对外交流频繁

14.《宋史》记载:“蜀地用铁钱,民苦其重,私为券(纸币)以便贸易。”材料中的“券”指的是()

A.秦朝统一货币“半两钱”B.北宋四川地区流通的“交子”

C.南宋政府发行的“会子”D.汉朝的五铢钱

15.宋代《泉州府志》记载:“涨海声中万国商”,考古发现泉州出土大量伊斯兰教石刻。这说明宋代

()

A.海上丝绸之路兴盛B.纸币交子广泛流通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政府垄断海外贸易

16.由于连年到广州的外国船只较少,1028年,宋仁宗下令地方官和朝廷派驻的转运使设法招引,并给予外

国商人优待。这反映出宋代()

A.广州不是主要商港B.朝廷重视对外贸易

C.海外贸易持续衰落D.政府出现财政危机

17.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使原行省的权力分散;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

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其意图是()

A.加强思想钳制B.强化皇权统治C.完善选官制度D.提高行政效率

18.16世纪,攫取在澳门租住权的殖民者是()

A.英国B.日本C.葡萄牙D.沙俄

19.“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是流行于明朝末年的歌谣。由此可知“闯

王”得到农民拥护的原因是()

A.推翻明朝统治B.军队英勇作战

C.建立大顺政权D.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20.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

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B.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C.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D.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21.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建

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

A.宋B.元C.明D.清

22.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苏州

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的发展B.手工业生产的发展C.商品经济的发展D.人口数量的增长

23.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序言中强调“贵五谷而贱金玉”;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强调“凡农本三

卷,皆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这些记录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A.重视制度革新B.农业为本思想

C.农业科技发达D.农商并重思想

24.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新剧种

“皮黄戏”,后被称为“京剧”。据此可知,京剧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B.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C.文武兼修,角色齐全D.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25.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哪项属于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第n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4个小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创制了先进的历法“十二气历”。……他著有……一书,综合了我国

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也包括他自己的不少科学创见,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中国历史》第二册

材料二古代科技成就(代表)展

火器即利用火药等的燃烧、爆炸作用或发射

科技成就2的弹丸进行杀伤和破坏的兵器。古代火器主

要包括火箭、火铳和铁火炮等。

宋代火器示意图

北宋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

杂技成就3的涎生,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

字印刷术早约400年。

泥活字版(模型)

材料三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

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

活跃。

——摘自《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1)请写出材料中提及的沈括的科技著作。

(2)阅读材料二,请从科技成就2和科技成就3中任选•项仿照下列范例为其撰写推介词(简要介绍该科

技成就的作用)。

范例:科技成就1:指南针古称“司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主要作用就是辨别方向。北宋末年,中

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

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帝商讨国是,并就

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帝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八股取士的积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军机处设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君主专制的发展趋势。

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材料二清朝全盛时期,疆城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

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

一多民族国家。这奠定了我国今天的膻域基础。

—摘编自《中国历史》第二册

材料三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

(1)材料•中“贵国”指的是哪•国家?“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反映的是哪•历史事件?清朝前期

为加强对此地区的管辖设置了哪一机构?

(2)下面的图示表现了清朝的疆域,请结合材料二完善相关地名。

西伯利亚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太平洋

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3)清圣祖就是康熙皇帝。谈谈他所说的“守国之道”指的是什么。

2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

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明朝对外关系主要人物表

人物活动区域主要事迹主要作用

东南亚、南亚、西亚、七下西洋;开展和平

郑和①

东非外交;推动海上贸易

成继光中国东南沿海,尤其是②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

浙江、福建一带患,维护了国家主权等

材料三1757年,乾隆正式下令“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并申明“嗣后口岸定于

广东”。谕旨中的规定禁断了广东之外的一切中西贸易。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所学知•■只分别为“大进”“大出”列举一例史

实。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述表格。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清朝对外政策。简要说明该政策的影响。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一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