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2制取氧气
【题型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题型2】催化剂
【题型3】加热高钵酸钾制取氧气
【题型4】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题型5】仪器连接
【题型6]分解反应
【题型7]工业制取氧气
【知识点11实验室制取氧气
L催化剂概念: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
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特点:可概括为“一变两不变〃。(1)“一变”是指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
包括加快和减慢。(2)“两不变"是指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注意: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但物理性质可能改变。催化剂在该反应中可反复使用。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镒混合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二氧化镒>水+氧气
制取装置
(1)发生装置:因过氧化氢是在常温下、二氧化锌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
产生氧气的,故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接触型制气装置,所示:A
注意:B装置可随时添加液体,注意长颈漏斗
下端管口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若将长颈漏斗换成能控制液体流速的分液
漏斗,则可控制反应的速率。
(2)收集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或肛)
也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操作步骤
①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装药品;③收集气体。
(4)检验和验满
检验:将•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则说明是氧气。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若观察到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若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则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5.实验室用高锯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加热
高镭酸钾--------->镭酸钾+二氧化铳+氧气
氯酸钾二氧化%氯化钾+氧气
(2)仪器装普热
仪器及用品:铁架台、试管、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单孔橡皮塞、导管、药匙、火柴、棉花、
木条等。
(3)装置:
①发生装置:该反应属于加热固态物质制取气体的反应,发生装置所示:
②收集装置: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实验步骤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高毓酸钾装入试管中,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后塞紧橡皮塞;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实
验室安装仪器的步骤一般为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点燃酒精灯加热;收集气体;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
酒精灯(防止因熄灭酒精灯引起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骤然减小,水槽中的水进入试管,使热的试管炸裂)。
【题型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例1】用W型玻璃管进行如下微型实验:先对a处物质加热使之燃烧,然后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
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钵接触,并始终控制液体不进入a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过氧化氢溶液
A.若a处物质是红磷,能看到有白雾生成
B.若a处物质是木炭粉,观察到有二氧化碳生成
C.若a处物质是硫粉,实验过程中能看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答案】C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镒的催化作用卜.生成水和氧气,结合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若a处物质是红磷,加热红磷,能看到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有大量白烟生
成,而不是白雾,故A选项说法错误;
B、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加热木炭粉,能看到木炭燃烧,有二辄化碳生成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B
选项说法错误;
C、若a处物质是硫粉,加热硫粉,能看到硫在氧气中燃烧,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过氧化氢在二黛化绘的催化作用卜生成氧气是正确解答本
题的关键。
【变式11]如图是实验室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镒制氧气时一些量的变化关系图像,其中不正确的
是
生成
水的
过
氧
二
氮
镜
化
化
质量
t
t质
A医BC
£g
0反应时间,S0反应时间S0反应时间.5I-------------------------
0反应时间「S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镭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故A选项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铳混合制氧气开始时氧气的体枳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大,当
反应完全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为一定值,故B选项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是该反应的反应物,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的质量逐渐减小,当反应完全时,过氧化氢的
质量为0,故C选项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锌催化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水的质量逐渐增大,但当反应
完全时,生成水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为一定值,故D选项图像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12】取甲、乙两份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向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镭,反应
生成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率,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错误;
团、步骤②中产生大量气泡,是因为过氧化氢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正确:
团、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
物质叫做催化剂。对比步骤②和③不能说明氧化铜能作为分解过氧化氢的催化剂,错误;
团、步骤⑥中称得固体质量为0.2g,即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不变,正确;
V、去掉步骤⑦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因为不能证明反应前后氧化铜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错误。
故选C。
【变式21】归纳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带负电,但带负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电子
B.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荷子都是离子
C.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二氟化镒足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所以二氯化镒可作一切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A
【详解】A、电子带负电,但带负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电子,如阴离子带负电荷,选项正确;
B、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稀有气体氨气,氮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也是8,选项错误;
C、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含钾元素、氯元素和氧
元素,但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
D、二氧化镐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不是所有的反应都需要催化剂且催化剂不都是二氧化锌,选项
错误;
故选:Ao
【变式2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
燃着的
w木丁
c.rwi|r1既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又说明呼出气体中的氧气量较空气中的少
呼出气体空气
XlnO:
D.证明二氧化镭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H5mL5%H_5mL10%
SH9?溶液目―HzO?溶液
【答案】D
【详解】A、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向左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装置内压强增大,把水压入导管中,
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内液面下降,导管内液面上升:当向右拉
动注射器的活塞时,装置内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导管的下端会产生气泡。正确;
B、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正确;
C、左侧瓶中木条燃烧不如右侧瓶中木条燃烧剧烈,既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乂说明呼出气体中的氧气量较
空气中的少,正确;
D、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相同,变量不唯一,且要证明二氧化锦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二氧
化镒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错误。
故选Do
【变式23】关于催化剂的无碰说法是()
A.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质量B.使用催化剂可以减少生成物质量
C.使用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D.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C
【详解】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会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说法错误;
B、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会减少生成物的质量,说法错误;
C、使用催化剂能够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说法正确。
D、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放出氧气,加入二氧化
锦之后反应速度大大加快,说法错误:
故选;C,
【变式24]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还加了二氧化镒,关于二氧化钵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前后其质量发生改变
C.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答案】B
【分析】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详解】A.二氧化铺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选项正确;
B.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二氧化锌的质量不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C.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二氧化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选项正确;
D.二氧化镐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选项正确。
故选Bo
【变式25】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只有二氧化钵一种
B.催化剂对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效果都一样
C.催化剂只适用下分解反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答案】D
【详解】A、不是只有二氧化锦能做催化剂,其它的物质也可以年催化剂,如硫酸铜溶液、红砖粉末等对过
氧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选项错误;
B、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人的呼吸作用,不需要使用催化剂,催化剂对不同化学反应的
催化效果不一样,选项错误;
C、催化剂不只适用于分解反应,如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氨气是化合反应,选项错
误;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选项正确。
故选Do
【变式26】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但可做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
B.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分解反应生成物有多种,所以生成物有多种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刑
【答案】A
【详解】A、做保护气的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但可做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
如氮气,选项正确:
B、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物有多种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还需要
确定反应物是否只有一种,选项错误;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本身的质量也不改变,所以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不一定
是傕化剂也可能是杂质,选项错误。
故选Ac
【变式2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催化剂的知识后,想探究氧化铜能否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中起
到傕化作用。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完成下列填空。
【提出问题】CuO能不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呢?
【做出猜想】CuO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出。2溶液,然后将带火星常温下出。2溶液分解速率非常
—
的木条伸入试管中缓慢,放出极少量的氧气
实验在装有等量氏。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有较多气泡产
—
CuO,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生,木条复燃
【讨论与反思】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实验,不能证明CuO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
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在反应前后Cu。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CuO(少量)的质量;
②重复实验二的步骤,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里的物质过漉,洗涤,干燥,称重;
③对比反应前后CuO的质量。
【讨论交流】如果,则说明CuO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
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以说明,还需要再增加一个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结论】CuO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请写由CuO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文字表达
式:。
【详解】[实验验证1实验一:根据实验结论“常温下出。2溶液分解速率非常缓慢,放出很少量氧气”可知,在
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2O2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只有少量的气泡产生,木条没有复燃;故
填:有少量气泡产生,木条没有复燃;
实验二:在装有出。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CUO,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有较多气泡产生,
木条复燃,这说明H2O2溶液在d0催化作用下分解速率变快,放出很多氧气;故填:七。2溶液在CuO催
化作用下分解速率变快,放出很多氧气;
[讨论交流]由实验二的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足探究CuO在反应前后的质量足否改变;若CuO在反应前后
的质量不改变,则说明CuO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故填:Cu。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没有改变;
[实脸目的]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可知,还需要探究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改变,过氧化氢在
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
故填:探究CuO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题型3】加热高钛酸钾制取氧气
【例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点燃酒精灯加热、④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①④⑤C.④②①③⑤D.④①②⑤③
【答案】C
【详解】实验室加热高钵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
置)f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镒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1定(用
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3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3收(收集氧气)3移(把导管移出水面)
3熄(熄灭酒精灯),可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②①③⑤。故选:Co
【变式31]实验室制取。2的有关操作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B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II有气泡冒出,
装置不漏气,故A正确;
B、实验室用高锌酸钾制取氧气,试管要略向下倾斜,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故B不正确;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
D、检验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进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故D正确。故选B。
【变式3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钵酸钾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则y表示的是
A.高镒酸钾的质量
B.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固体中钵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C
【分析】根据高锌酸钾加热生成锌酸钾、二氧化镐和氧气,高锦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小至消失:钾元素的质
量不变;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镭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镭元素
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进行分析。
【详解】高镒酸钾加热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
A、高钵酸钾加热生成钵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高钵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小至消失,错误;
B、钾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
C、高锦酸钾加热生成锈酸钾、二氧化锦和氧气,因此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等到完全分解后保持
不变,正确:
D、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锌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镭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错误。
故选C。
【变式33]实验室使用一定质量的高钵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各物理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氧
二
固
体
的
铸
镜
钾
量
的
/gA素
t比
【答案】D
【分析】高铳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钵酸钾、二氧化钵和氧气。
【详解】A、高镒酸钾受热分解,开始的一段时间不会生成氧气,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放出氧气,氧气的质
量逐渐增大,然后不变,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A错误;
B、高镭酸钾受热分解,固体质量逐渐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然后不变,图像与事实不相符,
故B错误:
C、二氧化镭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C错误;
D、在化学反应中,固体中钵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中锌钾元素的质量比不变,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
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变式34]如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
ABCDEF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_b.
(2)利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如A所示,该装置有一处不妥,请改进:一,正式开始实验前,应
先—,其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一.
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通常采用—法,当一时,表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还可以用—法收集氧气,这是因
为一
⑷实验室常川氯化嵌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化学式为NH3).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现欲制取一瓶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和一(从A〜E中选择).
(5)F装置有多种用途:①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F装置的—(选填"左"或"右",下同)端通入;
②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应从一端通入;若再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进行实验
时,水应从—端通入.
【详解】(1)长颈漏斗;水槽;
(3)收集较纯存的氧气需要用排水法收集;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则证明氧气收集已满;氧气的密
度比空气大,还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氯化铉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制取氨气选择固体加热装置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采用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选择装置E;
(5)F装置为万能瓶,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采用“长管进、短管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采用"短管
进、长管出〃;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时,采用“长管进、短管出“;
【变式35]实验室开放口,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E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利用高镒酸钾制取氧
气。
⑴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该装置需要做出的改进是一;目的是一;
⑵写出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⑶用装置C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应先一;若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一。(写一点即可)。
⑷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一(填字母),验满的方法是一。
【详解】(1)高锌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反应,故选A。高锦酸钾分解的速率较快,为J'防止高钵
酸钾粉末进入玻璃导管,故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要先将玻璃导管从水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
瓶中要装满水,待到气体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否则会使收集的气体不纯。
(4)收集氧气的方法有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较为干燥,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又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选向上排空气法装置E。该装置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
置于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集满。
【变式36】下列是实验室常用仪器,据图回答问题:
ABCDEFGHI
(1)认识仪器;仪器A的名称是;
(2)量取液体:量取5mL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3)制取气体:实验室用高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该原理制取氧气时,除上述仪器外,
还缺少一种仪器的名称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一。
(4)分离物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锌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一,充分反应后,分离剩余
的物质需进行过滤,过滤需选择的仪器是一。
【分析】高镭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铳酸钾和二氧化镭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锦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
(2)量取液体:量取5mL水,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处,故选择的仪器是DI。
【题型4】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例4】如图,下列反应既不属于A也不属于B的是
【答案】D
【详解】A、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该优项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有多种物质,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o
【变式41]现有两包等质量的固体,其中a包是纯净的氯酸钾,b包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锌的混合物,
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来制氧气,当完全反应后,能正确表示a、b两管中放出氧气的量(纵坐标)与加热时
间(横坐标)关系的图象是
时间时间
【答案】C
【分析】二氧化镒是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改变氧气的质量。
【详解】a包是纯净的氯酸钾,b包是氯酸钾和少晟二氧化锌的混合物,说明a包的氯酸钾质帚大于b包中
氯酸钾质量,完全反应,产生氧气a大于b,反应速率b快a慢;加热到一定温度,反应发生,产生氧气,
不会一加热就产生氧气,起点不在原点。
故选Co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
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变式42】在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钵混合受热至完全反应的过程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
的是
剩余固体的质H/g
B.
【答案】D
【详解】A、氯酸钾分解后生成了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镐不参加反应,故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将
低为0,故错误;
B、反应加热一段时间后才有氧气生成,反应完全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再改变,故错误:
C、反应开始时,试管中是氯酸钾,没有氯化钾,故错误;
D、试管中二氧化钵的质量不变,氯酸钾的固体分解后生成了氯化钾和氧气,总质量减少,故混合物的总质
量减少,故二氧化钵的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少,故正确。故选D.
【变式43】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当成MnCh加入KCI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
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B.t2时刻,。2开始产生
C.匕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品一直保持不变
【答案】C
【详解】根据高锌酸钾加热生成二氧化镒可以做催化剂,同时生成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锌做催化剂和加
热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判断图中a:氯酸钾,b:高镒酸钾,c:氯化钾;匕时刻,KMnO4开始分解产生氧气;
起催化作用物质是高锦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锦,随着加热反应进行其质量先增大,直至高锦酸钾完全分
解后,二氧化钛质量保持不变。故选C。
【变式44]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根据装置图回答不列问题: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文字表式一。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和
(写出装置代号)。
(3)装置B是实验室用—和—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详解】(1)装置图中标有①②序号的仪器名称分别为:①式管、②酒精灯。
(3)装置B是固液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镉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其中二氧
化镒是催化剂。
【变式45】通过一阶段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相关性质,实验室提供了以
下药品和仪器装置制取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药品】①氯酸钾②高钵酸钾③过氧化氢④二氧化铺⑤稀盐酸
【装置】
(1)写出A图中①仪器的名称.
(2)小聪同学选择药品③和④制取气体,则他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选用的收
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或D.该反应在文字表达式为若用排空气法收
集该气体,则验满的方法是.
(3)小亮同学用装置A制取氧气,则加热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任写一种)
(4)小秀用装置.F收集了半瓶氧气,然后将红热的细铁丝伸入该集气瓶中继续做气体性质实验,能观察到
的现象是.
【详解】(1)①是酒精灯;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熔融物。
【知识点2】反应装置
1.连接仪器装置:仪器连接时一般遵循的规律有:
(1)把仪器需要连接的一端用水润。
(2)将右手的仪器插入或转进左手的仪器,“右动左不动”。
(3)玻璃导管连接橡皮塞时,需转入,而不能压或挤入,以免折断导管。
2.检查装置气密性(1)只有一个出II时: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在安装好装置后,将导管一端浸入
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题型5】仪器连接
【例5】实验操作是学习化学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检杳装置气密性B.塞橡胶塞
加热固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仪器,将导管的•端伸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
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操作正确;
B、塞紧胶塞,应该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
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故B操作错误;
C、加热固体,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故C操作错
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底部需要预留少量的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
集气瓶,故D操作错误;
故选Ao
【变式51】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到的反应容器。下列对试管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答案】B
【详解】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故A正确;
B、向试管中加入固体,先将试管横放,将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缓慢直立,使固体缓慢滑下,故
B错误;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故C正确;
D、试管洗净后,将试管倒置于试管架上,故D正确。
故选Bo
【变式5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安全和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洋解】A、取用块状固体时,不能将固体直接丢入试管中,容易弄破试管,应将试管横放,然后将固体放
在试管口,慢慢将试管竖立,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连接仪器时,先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再将玻璃棒慢慢旋转插入橡胶管中,该选项操作止痈;
C、禁止用嘴直接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加热液体时,液体体枳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Bo
【知识点3】反应分类
1.概念: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特点:“一变多”。
3.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比较
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
概念
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特点“一变多”“多变一”
表达式AB-A+BA+B—AB
联系两者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题型6】分解反应
【例6】某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共涉及3种分子
B.该反应的本质是构成分子的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
C,变化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变化,故该变化为物理变化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共涉及水分子、氢气分子、氧气分子共3种分子,正确;
B、该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风险控制内审工作方案
- 酒店员工服务规范与客户满意度提升
- 现代商务谈判技巧实训教程
- 二手车交易流程及注意事项指导
-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材汇编
- 会议咨询服务合同范本
- 制作安装护栏合同范本
- 风味人间美食纪录片第三季观后感
- 沥青混凝土项目建设申请报告
-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权益调整协议
- 无人机在消防救援中的应用与前景
- 《仓储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课文英文原文和翻译
- 中国妊娠期糖尿病母儿共同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
- 企业所得税培训班教学课件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朝阳区北京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锂离子电池相关项目实施方案
- 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接触网施工》课件 3项目一 软横跨安装
- 杭州市202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 政治试题卷(含答案 )
- 四川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