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考试(职业卫生评价)例题及答案(北京市)_第1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考试(职业卫生评价)例题及答案(北京市)_第2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考试(职业卫生评价)例题及答案(北京市)_第3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考试(职业卫生评价)例题及答案(北京市)_第4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考试(职业卫生评价)例题及答案(北京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考试(职业卫生评价)例题及答案(北京市)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以下关于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说法,正确的是:A.预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完成B.预评价报告只需分析类比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C.预评价报告无需明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具体设计参数D.预评价报告由建设单位自行审核后即可备案答案:A解析: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编制预评价报告。预评价报告需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防护设施的建议参数(C错误);需类比同类项目但非“只需”(B错误);预评价报告需组织专家评审并形成书面意见后备案(D错误)。2.某汽车制造企业总装车间存在焊接烟尘(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噪声(85dB(A))、高温(WBGT指数28℃)三种危害因素,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19),应优先控制的危害因素是:A.焊接烟尘(PC-TWA5mg/m³)B.噪声(8h等效声级85dB(A))C.高温(WBGT28℃)D.三者同等重要答案:B解析: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为8h等效声级85dB(A)(超限值),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229.4-2012),85dB(A)属于Ⅱ级(中度危害);焊接烟尘PC-TWA5mg/m³未超限值(一般为4mg/m³,需根据具体成分确认,此处假设未超限);高温WBGT28℃未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中“体力劳动强度Ⅱ级,接触时间率100%”时的限值(29℃)。因此噪声为当前优先控制因素。3.某化工企业新建液氨储罐区,预评价阶段需识别的主要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包括:A.氨(NH₃)B.氮气(N₂)C.硫化氢(H₂S)D.一氧化碳(CO)答案:D解析:液氨储罐区主要危害因素为液氨泄漏产生的氨(A);储罐内可能存在氮气置换残留(B);若原料含硫,可能产生硫化氢(C);一氧化碳通常来自燃烧或含碳物质不完全氧化,与液氨生产无直接关联(D)。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中,关于定点采样的布点原则,错误的是:A.同一工作地点有2台以上同类设备时,选择1台设备的工作地点采样B.采样点应尽可能靠近劳动者实际操作位置C.有毒物质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D.采样点数量应根据工作场所面积和岗位数量确定答案:A解析:《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GBZ159-2004)规定,同一工作地点有2台以上同类设备时,应在不同设备旁分别布点(A错误);采样点需靠近劳动者操作位置(B正确);下风向为有害因素扩散方向(C正确);布点数量与面积、岗位相关(D正确)。5.某机械加工厂锻造车间存在工频电场(5kV/m)、高频电磁场(3V/m)、微波辐射(0.2mW/cm²),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需重点关注的物理因素是:A.工频电场B.高频电磁场C.微波辐射D.三者均未超标答案:C解析: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为5kV/m(等于限值,需注意防护);高频电磁场电场强度限值为10V/m(3V/m未超标);微波辐射连续波限值为0.1mW/cm²(0.2mW/cm²超标),因此微波辐射需重点控制(C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少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A.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B.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C.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D.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修改建议答案:ABC解析:控制效果评价报告需涵盖防护设施运行情况(A)、危害因素检测结果(B)、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C);预评价报告的修改建议属于预评价阶段内容(D错误)。2.以下属于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是:A.禁止标志(如“禁止入内”)B.警告标志(如“噪声有害”)C.指令标志(如“必须戴防尘口罩”)D.提示标志(如“紧急出口”)答案:ABCD解析:《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17)规定,警示标识包括禁止、警告、指令、提示四类(全选)。3.某电子厂SMT车间使用无铅焊锡(含锡96.5%、银3%、铜0.5%),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A.锡及其化合物B.银及其化合物C.铜及其化合物D.铅及其化合物答案:ABC解析:无铅焊锡不含铅(D错误),但含锡、银、铜(ABC正确)。4.职业卫生评价中,关于个人防护用品(PPE)的符合性分析,需关注:A.PPE的类型是否与危害因素匹配B.PPE的佩戴舒适性C.PPE的更换周期是否明确D.PPE的供应商资质答案:AC解析:PPE需与危害因素匹配(如防颗粒物口罩不能防有毒气体)(A正确);更换周期需明确(如滤棉的更换时间)(C正确);舒适性非符合性核心(B错误);供应商资质由采购管理控制,非评价重点(D错误)。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重点包括:A.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否符合限值B.防护设施的有效性C.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D.建设项目“三同时”手续的完整性答案:ABC解析:现状评价关注当前危害控制效果(A)、防护设施有效性(B)、管理制度落实(C);“三同时”手续属于预评价或控制效果评价内容(D错误)。---三、案例分析题(共3题,50分)案例1(15分)某北京市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规模以上)拟扩建冲压车间,新增4台大型冲压机(单机噪声90dB(A))、1条自动焊接线(产生焊接烟尘,主要成分为Fe₂O₃,无其他金属氧化物)。企业委托某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问题:1.预评价阶段需识别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些?(5分)2.针对冲压机噪声,应提出哪些防护设施建议?(5分)3.焊接烟尘的检测布点应遵循哪些原则?(5分)答案: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物理因素:冲压机噪声(90dB(A))、焊接线弧光(紫外线)、可能的高温(设备散热);-化学因素:焊接烟尘(Fe₂O₃);-其他:冲压机操作可能的手传振动(若存在手动送料)。2.噪声防护设施建议:-设备选型:优先选用低噪声冲压机(如噪声≤85dB(A));-工程控制:设置独立隔声操作间(墙体隔声量≥30dB),设备底部安装减震垫;-辅助措施:车间内设置吸声材料(如泡沫铝吸声板),定期维护设备减少机械摩擦噪声;-管理措施:设置噪声警示标识,明确操作时间(避免连续8小时暴露)。3.焊接烟尘检测布点原则:-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GBZ159-2004),每个焊接工位为1个采样点;-若焊接线为自动线,无固定操作位,需在焊接点下风向0.5-1m处布点;-同一车间有多个焊接点时,按设备数量10%~20%布点(至少3个点);-采样高度为劳动者呼吸带高度(1.5m);-采样时段覆盖焊接作业的全流程(包括起弧、焊接、收弧)。---案例2(20分)某北京市化工企业(生产环氧树脂,使用原料为环氧氯丙烷、双酚A、氢氧化钠)委托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评价过程中发现:-环氧氯丙烷储罐区未设置有毒气体泄漏报警装置;-反应釜操作岗位劳动者佩戴普通纱布口罩;-近3年职业健康检查报告显示,1名巡检工尿β2-微球蛋白升高(提示早期肾损伤);-车间通风系统为2010年安装,风速检测结果为0.3m/s(标准要求≥0.5m/s)。问题:1.该企业主要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些?(4分)2.指出评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法律依据。(8分)3.针对通风系统问题,应提出哪些整改建议?(8分)答案:1.主要化学性危害因素:-环氧氯丙烷(C₃H₅ClO,高度危害,PC-TWA1mg/m³);-双酚A(C₁₅H₁₆O₂,可能的内分泌干扰物,PC-TWA10mg/m³);-氢氧化钠(NaOH,腐蚀性,PC-TWA2mg/m³);-可能的反应副产物(如盐酸雾,若环氧氯丙烷水解产生HCl)。2.主要问题及法律依据:-环氧氯丙烷储罐区未设置泄漏报警装置: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条(重大危险源需设置监测、报警装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17)要求高毒物质作业场所需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劳动者佩戴普通纱布口罩:违反《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环氧氯丙烷为有毒气体,需配备防毒面具(如半面罩+有机气体滤毒盒);《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需提供符合要求的PPE)。-巡检工尿β2-微球蛋白升高:未及时进行职业健康复查和调离岗位,违反《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发现疑似职业病需进一步检查”的要求;《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对健康损害劳动者需妥善安置)。-通风系统风速不足:违反《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第6.3.2条(排毒罩口风速应≥0.5m/s);《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2009)要求通风系统需保证有害气体及时排出。3.通风系统整改建议:-检测现有通风系统的管道阻力、风机风量,确认是否因管道堵塞(如积尘)或风机老化导致风速不足;-若风机功率不足,更换为高风量风机(如原风机风量10000m³/h,需提升至15000m³/h);-优化排风罩设计(如将伞形罩改为侧吸罩,增加控制风速);-增设局部排风系统(在反应釜投料口设置密闭排风罩);-定期维护通风系统(每季度清理管道,每年检测风速);-安装风速在线监测装置,实时预警风速异常;-整改后需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效果检测,确保风速≥0.5m/s;-将通风系统维护纳入企业《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及检查周期。---案例3(15分)某北京市电子企业(生产手机电池,使用电解液成分为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六氟磷酸锂(LiPF₆))开展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检测结果显示:-注液岗位EC浓度0.8mg/m³(PC-TWA20mg/m³);-配料岗位LiPF₆浓度0.1mg/m³(PC-TWA0.025mg/m³,超限);-车间噪声82dB(A)(限值85dB(A));-淋浴室设置数量为10个(员工150人,标准要求每20人1个)。问题:1.控制效果评价的核心结论应包括哪些内容?(5分)2.针对LiPF₆浓度超限问题,提出3项具体整改措施。(5分)3.淋浴室设置是否符合要求?说明理由。(5分)答案:1.控制效果评价核心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符合性(如EC未超标,LiPF₆超标);-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如注液岗位通风是否有效,配料岗位防护设施是否需改进);-职业健康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如培训、PPE配备、健康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建议(如LiPF₆超限需整改);-综合结论(是否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是否同意通过验收)。2.LiPF₆浓度超限整改措施:-工程控制:将配料岗位由开放式操作改为密闭式(如使用密闭反应釜,设置局部排风罩,罩口风速≥0.7m/s);-工艺改进:更换低毒原料(如用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替代部分LiPF₆,降低挥发性);-管理措施:缩短配料工单次操作时间(如每小时轮岗1次),配备全面罩防毒面具(滤毒盒针对氟化物);-检测监控:增加LiPF₆检测频次(由每季度1次改为每月1次),安装在线监测报警装置。3.淋浴室设置不符合要求:理由: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第5.1.9条,浴室数量应按最大班女工数每20人设1个淋浴器,男工每25人设1个。企业员工150人(假设男女各半),女工75人需4个(75/20=3.75,取4),男工75人需3个(75/25=3),共需7个;若全部为男工,需6个(150/25=6)。企业设置10个,表面数量足够,但需确认是否区分男女浴室、是否与高毒作业岗位配套(LiPF₆为高毒,需设置专用淋浴室)。若未区分或未专用,则仍不符合要求。---四、论述题(15分)结合北京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实际,论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的主要区别。答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是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的两个关键环节,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方面: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