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混凝土修复施工方案_第1页
文山混凝土修复施工方案_第2页
文山混凝土修复施工方案_第3页
文山混凝土修复施工方案_第4页
文山混凝土修复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山地区混凝土结构修复施工综合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与修复范围本项目针对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典型混凝土结构损伤问题实施系统性修复,涵盖建筑主体结构、桥梁墩柱及隧道衬砌等关键部位。文山地区作为滇东南重要交通枢纽及工业基地,现有混凝土设施多建于2000-2010年间,受地质条件复杂(白云岩地层占比63%)、气候湿润多雨(年降水量1200-1600mm)及工业环境侵蚀等多重因素影响,普遍存在三类典型病害:结构裂缝(宽度0.1-3mm)、钢筋锈蚀(锈蚀率8-15%)及表面碳化(碳化深度20-50mm)。本次修复总面积约18,500㎡,涉及C30-C40强度等级混凝土构件,重点解决污水处理厂箱体结构渗漏、文蒙铁路桥墩风化及市政道路面板脱空等专项问题。1.2地质与气候适应性分析地质特征:文山盆地周边区域分布全风化-强风化白云岩地层,岩体完整性指数Kv值0.35-0.55,存在显著的溶蚀裂隙与承压水层(水头压力20-35kPa)。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结构附加应力,使混凝土产生斜向剪切裂缝,尤以桥梁墩台与隧道洞口段最为突出。施工前需通过地质雷达扫描(分辨率≤2cm)探明地下空洞分布,对直径>50cm的溶腔采用C35P8微膨胀混凝土回填处理。气候影响: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9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量75%),空气相对湿度常达85%以上;极端高温38℃(4-5月)与低温2℃(12-1月)交替,导致混凝土表层经历频繁干湿循环与温度应力。修复材料需满足:-5℃~40℃温度适应区间,28天抗折强度≥4.5MPa,且具备氯离子渗透系数<1.0×10⁻¹²m/s的耐久性能。二、修复技术体系2.1病害分类与对应技术病害类型特征参数核心修复技术材料选择标准表面裂缝宽度<0.2mm,深度<50mm低压注浆+色差修复环氧树脂注浆液(粘度<500mPa·s)结构裂缝宽度0.2-3mm,贯通性高压灌注+碳纤维布加固改性聚氨酯树脂(弹性模量≥2.8GPa)钢筋锈蚀锈蚀深度>0.2mm电化学除盐+阻锈处理钛基阳极网(使用寿命≥20年)表层剥落面积>0.5㎡/处喷射混凝土+界面处理C35细石混凝土(坍落度180±20mm)碳化损伤碳化深度>保护层厚度1/2深层渗透结晶+封闭涂层硅烷浸渍剂(渗透深度≥4mm)2.2关键技术应用要点碳纤维布加固工艺:针对文蒙铁路86m高墩柱的环向裂缝,采用300g/m²单向碳纤维布(抗拉强度≥3400MPa),通过"三步法"施工:①喷砂处理(表面粗糙度达Sa2.5级);②涂刷底胶(厚度0.2-0.3mm,实干时间≤4h);③粘贴布材(搭接长度≥100mm,采用滚筒挤压排除气泡)。固化期间需搭建遮阳棚,确保环境温度维持在15-30℃。电化学修复系统:对污水处理厂C35P8混凝土池壁的钢筋锈蚀问题,实施阴极保护技术:①植入钛金属阳极(间距500mm×500mm网格);②采用恒电位模式(输出电压0-30V);③持续通电60天,使氯离子迁移量降至0.02%以下。处理过程中实时监测钢筋极化电位(维持在-850mV~-1100mVvsCSE)。喷射混凝土修复:针对隧道衬砌大面积剥落(深度50-150mm),采用湿喷工艺:①选用C40P6喷射混凝土(初凝时间8-12min);②工作风压控制在0.4-0.6MPa;③分层喷射(每层厚度50-80mm),层间间隔≥2h。配合速凝剂(掺量3-5%)确保早期强度,24h抗压强度≥15MPa。三、施工组织与流程3.1施工阶段划分准备阶段(15天):完成地质雷达扫描(分辨率2cm)、钢筋扫描(定位精度±5mm)及材料适配性试验(模拟现场温湿度养护)。重点对C35P8微膨胀混凝土进行配合比优化,调整粉煤灰掺量至15-20%,确保膨胀率控制在0.02-0.04%。实施阶段(60天):采用"分区流水作业"模式,每日施工时段控制在6:00-11:00及15:00-18:00(避开高温时段)。关键线路如下:基层处理:机械打磨(表面平整度≤3mm/2m)→高压水冲洗(压力≥15MPa)→干燥度检测(含水率<8%)结构修复:裂缝标识→钻孔埋嘴(孔径10mm,间距200-300mm)→压力注浆(初始压力0.2MPa,逐步升压至0.8MPa)功能强化:碳纤维布粘贴→表面防护(硅烷浸渍)→色差调整(修复剂分两次滚涂)验收阶段(10天):包含无损检测(超声波探伤检测内部缺陷)、荷载试验(施加设计荷载的1.1倍持荷1h)及耐久性评估(氯离子渗透系数测试)。3.2资源配置方案机械设备:配置旋挖钻(扭矩≥360kN·m)、高压注浆机(最大压力15MPa)、湿喷机组(生产能力≥5m³/h)及电化学修复专用电源(输出功率5kW)。针对文山山区运输条件,采用模块化设备拆分运输,现场组装调试时间控制在4h内。材料储备:在施工现场3km范围内设置中转仓库,储备C35P8微膨胀混凝土(500m³)、碳纤维布(2000m²)及各类修复剂(5000L)。建立材料追溯系统,每批次材料需附带"三证一书"(出厂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进场复验报告、使用说明书)。四、质量控制体系4.1过程控制要点温度监测:在大体积混凝土修复部位(如承台浇筑)布设测温点(间距1.5m),采用无线测温系统(精度±0.5℃)实时监控,确保内外温差≤25℃。当温升速率超过5℃/h时,启动循环水降温(流量≥15m³/h)。粘结强度检测:碳纤维布粘贴完成7天后,按每1000m²随机抽取3处进行现场拉拔试验,粘结强度标准值≥2.5MPa,且破坏形式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耐久性验证:对修复后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加速老化试验:①经历300次冻融循环(-20℃~40℃);②5%硫酸钠溶液浸泡180天;③紫外线照射(400W/m²)900h。测试后强度损失率应≤15%,表面无明显剥落。4.2验收标准与文件分项工程验收:执行《混凝土结构修复技术规程》GB51249-2017,关键项目合格率需达100%,一般项目合格率≥90%。验收文件应包含:修复前后对比检测报告(裂缝宽度、深度、钢筋锈蚀度)材料性能检测记录(每批次抽样检验数据)施工过程影像资料(关键工序留存3张/处照片)结构性能复核计算书(承载力提升幅度评估)五、安全与环保措施5.1安全防护体系高空作业防护:对桥梁墩柱修复施工,设置"三重防护":①满堂脚手架(步距1.8m,立杆间距1.2m×1.2m);②防坠安全网(网目密度≥2000目/100cm²);③作业人员双钩安全带(静载测试≥15kN)。每日开工前进行脚手架扭矩检测(扣件拧紧力矩40-65N·m)。用电安全管理:施工现场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设置三级配电(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配备智能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分断时间≤0.1s)。电化学修复区域设置隔离围栏(高度1.2m),悬挂"高压危险"警示标识。5.2绿色施工措施废水处理:施工废水经三级沉淀池(总容积50m³)处理,投加PAC絮凝剂(投加量50-100mg/L),确保SS去除率≥80%,pH值调节至6-9后回用。粉尘控制:钻孔作业采用湿法施工(用水量5-8L/min),干燥季节在施工便道每日洒水3次(湿度维持≥60%)。水泥、粉煤灰等粉料存储于密闭罐仓,配备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固废回收: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后(粒径5-20mm),作为路基填料再利用(掺量≤30%);废碳纤维布等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转移联单保存至少5年。六、应急预案与保障6.1突发情况处置暴雨天气响应:收到暴雨预警后1小时内完成:①覆盖防雨布(厚度≥0.3mm);②检查排水系统(坡度≥2%);③储备应急水泵(扬程≥15m,流量≥50m³/h)。雨后需重新检测混凝土表面含水率,达标后方可继续施工。结构失稳处置:当监测到裂缝扩展速率>0.1mm/d时,立即启动应急加固:①临时支撑(采用Φ200mm钢管,间距≤1.5m);②卸载处理(移除堆载≤5kPa);③调整修复方案(增加预应力锚索等主动加固措施)。6.2质量追溯与维护建立"一生一档"数字化档案,包含:①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埋设光纤传感器,采集频率1次/小时);②修复材料全生命周期信息(区块链技术追溯);③定期检查计划(1年内每季度1次,之后每年1次)。对修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