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所属院校: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场号:________考生号:________一、选择题1.地球内部结构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其中地幔位于()A.地球表面B.地壳之下C.地核之上D.地球中心答案:B解析:地球内部结构分层分布,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圈层,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内部的主要组成部分。地核位于地幔之下,是地球最内部的圈层。因此,地幔位于地壳之下。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更替B.四季变化C.昼夜长短变化D.地球公转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自转产生的直接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即地球不同部位因自转而交替经历白天和黑夜。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3.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A.正圆B.椭圆C.抛物线D.双曲线答案:B解析: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是正圆,而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种轨道形状是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所描述的。4.地球大气层中最主要的大气成分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答案:B解析:地球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大气总体积的78%,其次是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虽然重要,但含量远低于氮气和氧气。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答案:A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约占地壳质量的46%;其次是硅,约27%;铝含量约8%,铁含量约5%。因此,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6.地幔的主要物质状态是()A.固态B.液态C.气态D.固液混合态答案:A解析: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地核之上,其主要物质状态是固态,但具有可塑性,能够承受高温高压并缓慢流动。这种固态但能流动的特性是地幔的重要特征。7.地球内部的热源主要来自()A.地球形成时的残余热量B.地幔物质的对流C.地核放射性元素衰变D.太阳辐射能答案:C解析:地球内部的热源主要来自地核中放射性元素(如铀、钍、钾)的衰变,这些元素衰变释放出大量热量,维持着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地幔的对流。8.形成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B.地幔对流C.地核运动D.太阳活动答案:A解析:地震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特别是地壳板块的相互作用,如碰撞、张裂等,导致岩石圈破裂和应力释放,产生地震波。地幔对流和地核运动与地震发生没有直接关系,太阳活动主要影响地球大气层。9.形成大陆架的主要原因是()A.海底扩张B.海底沉降C.大陆板块边缘D.海洋沉积作用答案:C解析: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部分,通常位于大陆板块边缘,其宽度变化较大。大陆架的形成与大陆板块边缘的地质构造和沉积作用有关,是大陆地壳向海洋过渡的地带。10.形成珊瑚礁的主要生物是()A.藻类B.珊瑚虫C.海葵D.海星答案:B解析:珊瑚礁是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堆积形成的,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珊瑚礁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珊瑚虫的骨骼生长和堆积。11.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A.6357千米B.6371千米C.6434千米D.6471千米答案:B解析:地球的赤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一种,指从地球中心到赤道平面的距离。地球并非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椭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而赤道半径略大于此数值,约为6378千米。在给出的选项中,6371千米是最接近赤道半径实际数值的选项。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A.23小时56分B.24小时C.27小时D.30小时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日,其时间长度约为23小时56分4秒。但由于地球同时在进行公转,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是指太阳日,即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线的时间间隔,约为24小时。因此,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以太阳日计)大约是24小时。13.地球大气层中最主要的热量来源是()A.太阳辐射B.地球内能C.大气环流D.水汽蒸发答案:A解析:地球大气层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地球输送能量,这些能量被大气层吸收和散射,从而加热大气。地球内能对大气加热的贡献相对较小,大气环流和水汽蒸发虽然对大气温度分布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14.地壳中含量第二丰富的化学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答案:C解析: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化学元素是氧,约占地壳质量的46%。含量第二丰富的化学元素是硅,约占地壳质量的27%。铝含量约8%,铁含量约5%。因此,铝是地壳中含量第二丰富的元素。15.地幔物质的主要组成是()A.岩石B.熔融岩石C.固态岩石D.液态岩石答案:A解析:地幔物质的主要组成是硅酸盐岩石,这些岩石在高温高压下保持固态,但具有可塑性,能够承受高温高压并缓慢流动。地幔物质并非完全熔融,也不是纯粹的液态或固态,而是处于一种特殊的固态状态,称为塑性状态。16.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其中传播速度较快的是()A.纵波B.横波C.两者速度相同D.两者速度无关答案:A解析: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的波,横波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在地球内部,纵波的传播速度通常比横波快。这是因为纵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的压缩和稀疏变形较为容易,而横波需要介质的剪切变形,而剪切变形比压缩变形更难实现。17.大陆漂移说的主要提出者是()A.鲁道夫·魏格纳B.阿尔弗雷德·魏格纳C.埃德温·哈勃D.弗雷德里克·拉普拉斯答案:B解析:大陆漂移说是20世纪初由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的。魏格纳通过研究大陆形状、地质构造、古生物分布等证据,提出了大陆曾经相互连接并逐渐漂移到今天位置的理论。鲁道夫·魏格纳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父亲,埃德温·哈勃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弗雷德里克·拉普拉斯是法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与大陆漂移说无关。18.海洋底部地形最显著的特征是()A.海洋盆地B.海洋山脉C.海洋平原D.海洋岛屿答案:A解析:海洋底部地形最显著的特征是广阔的海洋盆地。海洋盆地是地球表面最广阔的depression,占据海洋总面积的很大一部分。海洋山脉、海洋平原和海洋岛屿虽然也是海洋底部地形的一部分,但它们在规模和分布上都不如海洋盆地显著。19.珊瑚礁主要分布在()A.寒带海域B.温带海域C.热带和亚热带海域D.极地海域答案:C解析:珊瑚礁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这些地区水温较高,阳光充足,适宜珊瑚虫的生长。珊瑚虫需要从海水中吸收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并在其分泌的石灰质骨骼上生长。因此,珊瑚礁的形成与水温、光照、营养物质等因素密切相关。20.地质年代划分的基本单位是()A.时期B.完整个C.纪D.代答案:D解析:地质年代划分的基本单位是代。地质年代是地质学家用来划分地球历史的一种时间单位,它代表了地球历史上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代以下还有纪、时期、世等更小的地质年代单位。例如,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都是地质年代中的代。二、多选题1.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A.地壳B.地幔C.地核D.地幔和地核E.地壳和地幔答案:ABC解析:地球的内部结构通常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圈层,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因此,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地球内部结构的三个主要部分。选项D和E只是部分圈层的组合,并不全面。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A.昼夜更替B.经度差异C.地球形状D.时区划分E.四季变化答案:ABD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它产生了昼夜更替(A)、经度差异(B)和时区划分(D)等地理现象。地球形状(C)是地球本身的物理属性,与自转无直接关系。四季变化(E)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而非自转。3.地球大气层的主要成分包括()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E.惰性气体答案:ABCD解析:地球大气层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4%)和水蒸气(含量变化较大,但总量约占0.25%)。此外,大气中还含有少量惰性气体,如氩气、氖气等。因此,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惰性气体都是地球大气层的主要成分。4.地壳中的主要岩石类型包括()A.花岗岩B.片麻岩C.矿石D.大理岩E.板岩答案:ABDE解析:地壳中的主要岩石类型包括岩浆岩(如花岗岩A)、变质岩(如片麻岩B、大理岩D、板岩E)和沉积岩。矿石(C)是指含有有用矿物或金属的岩石,它可以是岩浆岩、变质岩或沉积岩的一部分,但矿石本身并不是一种岩石类型。因此,花岗岩、片麻岩、大理岩和板岩是地壳中的主要岩石类型。5.地幔物质的主要状态和特征包括()A.固态B.可塑性C.高温高压D.熔融状态E.流动性答案:ABCE解析:地幔物质的主要状态是固态(A),但与地壳岩石相比,地幔物质具有更高的温度和压力,因此具有可塑性(B),可以在长时间内缓慢流动(E)。这种流动是地球板块运动和地震波传播的重要原因。地幔物质并非完全熔融(D),而是处于一种特殊的固态状态,称为塑性状态。因此,固态、可塑性、高温高压和流动性是地幔物质的主要特征。6.形成地震的原因主要包括()A.地壳运动B.地幔对流C.陨石撞击D.地核运动E.人类活动答案:ABE解析:地震主要是由地壳运动(A)引起的,特别是地壳板块的相互作用,如碰撞、张裂等,导致岩石圈破裂和应力释放,产生地震波。地幔对流(B)虽然对地壳运动有影响,但不是地震的直接原因。陨石撞击(C)可以引起地震,但不是主要原因。地核运动(D)与地震发生没有直接关系。人类活动(E),如地下核试验、大规模工程建设等,也可以引起地震,但通常规模较小。因此,地壳运动、地幔对流的间接影响和人类活动是形成地震的主要原因。7.海洋底部地形的主要特征包括()A.海洋盆地B.海洋山脉C.海洋平原D.海洋沟E.海洋岛屿答案:ABDE解析:海洋底部地形的主要特征包括广阔的海洋盆地(A)、绵延的海洋山脉(B)、深邃的海洋沟(D)以及散布的海洋岛屿(E)。海洋平原(C)虽然也是海洋底部地形的一部分,但通常指的是较浅的海域,其地形特征与深海盆地有所不同。因此,海洋盆地、海洋山脉、海洋沟和海洋岛屿是海洋底部地形的主要特征。8.珊瑚礁的形成条件和生物包括()A.热带和亚热带海域B.清洁的海水C.适当的盐度D.珊瑚虫E.藻类答案:ABCD解析:珊瑚礁主要形成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A),这些地区水温较高,阳光充足,适宜珊瑚虫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还需要清洁的海水(B)和适当的盐度(C),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珊瑚虫(D)是珊瑚礁的主要建造者,它们分泌的石灰质骨骼堆积形成礁体。藻类(E)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为珊瑚虫提供食物,并参与礁体的生长,但并非珊瑚礁的主要建造者。因此,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清洁的海水、适当的盐度和珊瑚虫是珊瑚礁形成的主要条件和生物。9.地质年代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A.地层B.古生物化石C.地质事件D.年代数据E.地球形状答案:ABCD解析:地质年代划分的主要依据包括地层(A)、古生物化石(B)、地质事件(C)和年代数据(D)。地层是指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沉积岩层,不同地层通常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年代。古生物化石是不同地质年代的重要标志,通过分析化石的种类和分布可以确定地层的年代。地质事件,如火山喷发、地震、造山运动等,也可以作为地质年代划分的依据。年代数据,如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数据,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地质年代信息。地球形状(E)与地质年代划分无关。因此,地层、古生物化石、地质事件和年代数据是地质年代划分的主要依据。10.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A.地球表面由若干板块组成B.板块在地球内部物质对流的作用下运动C.板块运动引起地震和火山活动D.板块边缘是地质活动最活跃的地带E.地球内部是均匀的答案:ABCD解析: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球表面地壳结构和地质现象的一种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地球表面由若干板块组成(A),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物质对流(B)的作用下运动。板块的运动会导致板块边缘的碰撞、张裂等,从而引起地震(C)和火山活动(D)。板块边缘,如洋中脊、俯冲带等,是地质活动最活跃的地带(D)。地球内部并非均匀的(E),而是存在地壳、地幔、地核等不同圈层,这些圈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不同,导致了地球内部的复杂结构和运动。因此,地球表面由若干板块组成、板块在地球内部物质对流的作用下运动、板块运动引起地震和火山活动、板块边缘是地质活动最活跃的地带是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11.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A.地壳B.地幔C.地核D.地幔和地核E.地壳和地幔答案:ABC解析:地球的内部结构通常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圈层,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因此,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地球内部结构的三个主要部分。选项D和E只是部分圈层的组合,并不全面。1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A.昼夜更替B.经度差异C.地球形状D.时区划分E.四季变化答案:ABD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它产生了昼夜更替(A)、经度差异(B)和时区划分(D)等地理现象。地球形状(C)是地球本身的物理属性,与自转无直接关系。四季变化(E)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而非自转。13.地球大气层的主要成分包括()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E.惰性气体答案:ABCD解析:地球大气层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4%)和水蒸气(含量变化较大,但总量约占0.25%)。此外,大气中还含有少量惰性气体,如氩气、氖气等。因此,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惰性气体都是地球大气层的主要成分。14.地壳中的主要岩石类型包括()A.花岗岩B.片麻岩C.矿石D.大理岩E.板岩答案:ABDE解析:地壳中的主要岩石类型包括岩浆岩(如花岗岩A)、变质岩(如片麻岩B、大理岩D、板岩E)和沉积岩。矿石(C)是指含有有用矿物或金属的岩石,它可以是岩浆岩、变质岩或沉积岩的一部分,但矿石本身并不是一种岩石类型。因此,花岗岩、片麻岩、大理岩和板岩是地壳中的主要岩石类型。15.地幔物质的主要状态和特征包括()A.固态B.可塑性C.高温高压D.熔融状态E.流动性答案:ABCE解析:地幔物质的主要状态是固态(A),但与地壳岩石相比,地幔物质具有更高的温度和压力,因此具有可塑性(B),可以在长时间内缓慢流动(E)。这种流动是地球板块运动和地震波传播的重要原因。地幔物质并非完全熔融(D),而是处于一种特殊的固态状态,称为塑性状态。因此,固态、可塑性、高温高压和流动性是地幔物质的主要特征。16.形成地震的原因主要包括()A.地壳运动B.地幔对流C.陨石撞击D.地核运动E.人类活动答案:ABE解析:地震主要是由地壳运动(A)引起的,特别是地壳板块的相互作用,如碰撞、张裂等,导致岩石圈破裂和应力释放,产生地震波。地幔对流(B)虽然对地壳运动有影响,但不是地震的直接原因。陨石撞击(C)可以引起地震,但不是主要原因。地核运动(D)与地震发生没有直接关系。人类活动(E),如地下核试验、大规模工程建设等,也可以引起地震,但通常规模较小。因此,地壳运动、地幔对流的间接影响和人类活动是形成地震的主要原因。17.海洋底部地形的主要特征包括()A.海洋盆地B.海洋山脉C.海洋平原D.海洋沟E.海洋岛屿答案:ABDE解析:海洋底部地形的主要特征包括广阔的海洋盆地(A)、绵延的海洋山脉(B)、深邃的海洋沟(D)以及散布的海洋岛屿(E)。海洋平原(C)虽然也是海洋底部地形的一部分,但通常指的是较浅的海域,其地形特征与深海盆地有所不同。因此,海洋盆地、海洋山脉、海洋沟和海洋岛屿是海洋底部地形的主要特征。18.珊瑚礁的形成条件和生物包括()A.热带和亚热带海域B.清洁的海水C.适当的盐度D.珊瑚虫E.藻类答案:ABCD解析:珊瑚礁主要形成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A),这些地区水温较高,阳光充足,适宜珊瑚虫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还需要清洁的海水(B)和适当的盐度(C),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珊瑚虫(D)是珊瑚礁的主要建造者,它们分泌的石灰质骨骼堆积形成礁体。藻类(E)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为珊瑚虫提供食物,并参与礁体的生长,但并非珊瑚礁的主要建造者。因此,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清洁的海水、适当的盐度和珊瑚虫是珊瑚礁形成的主要条件和生物。19.地质年代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A.地层B.古生物化石C.地质事件D.年代数据E.地球形状答案:ABCD解析:地质年代划分的主要依据包括地层(A)、古生物化石(B)、地质事件(C)和年代数据(D)。地层是指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沉积岩层,不同地层通常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年代。古生物化石是不同地质年代的重要标志,通过分析化石的种类和分布可以确定地层的年代。地质事件,如火山喷发、地震、造山运动等,也可以作为地质年代划分的依据。年代数据,如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数据,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地质年代信息。地球形状(E)与地质年代划分无关。因此,地层、古生物化石、地质事件和年代数据是地质年代划分的主要依据。20.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A.地球表面由若干板块组成B.板块在地球内部物质对流的作用下运动C.板块运动引起地震和火山活动D.板块边缘是地质活动最活跃的地带E.地球内部是均匀的答案:ABCD解析: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球表面地壳结构和地质现象的一种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地球表面由若干板块组成(A),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物质对流(B)的作用下运动。板块的运动会导致板块边缘的碰撞、张裂等,从而引起地震(C)和火山活动(D)。板块边缘,如洋中脊、俯冲带等,是地质活动最活跃的地带(D)。地球内部并非均匀的(E),而是存在地壳、地幔、地核等不同圈层,这些圈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不同,导致了地球内部的复杂结构和运动。因此,地球表面由若干板块组成、板块在地球内部物质对流的作用下运动、板块运动引起地震和火山活动、板块边缘是地质活动最活跃的地带是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三、判断题1.地球的自转轴是固定不动的,始终指向北极星。()答案:错误解析:地球的自转轴并非固定不动的,而是会发生缓慢的进动,就像陀螺旋转时其轴会发生摇摆一样。这种进动使得地球自转轴指向的天空位置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大约每26000年绕一个小圆圈。因此,地球自转轴并非始终指向北极星,而是会在天空中缓慢移动。导致北美洲在21世纪初曾经短暂地失去了北极星这一现象,就是因为地球自转轴的进动。2.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答案:正确解析: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它能够吸收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特别是对生物有害的UV-B和UV-C射线。臭氧层就像一道屏障,阻止了大部分有害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如果臭氧层被破坏,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将面临严重威胁。3.地壳是地球内部最坚硬、密度最大的圈层。()答案:错误解析:地壳是地球内部最外层的固体圈层,但其密度和硬度并不是地球内部最大的。地核,特别是外核,是地球内部密度最大、温度最高的部分。地幔虽然也处于固态,但其密度和硬度通常低于地核。因此,说地壳是地球内部最坚硬、密度最大的圈层是不准确的。4.地幔物质主要是固态,但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像液体一样流动。()答案:正确解析:地幔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具有可塑性,虽然其宏观形态表现为固态,但在漫长的地质时间尺度上,地幔物质可以像非常粘稠的液体一样发生缓慢的流动。这种流动是地球板块运动和地幔对流的主要原因。地幔的这种特性对于理解地震波传播、地壳板块运动等地质现象至关重要。5.地震波中的P波(纵波)传播速度比S波(横波)慢。()答案:错误解析: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在地球内部介质中,纵波的传播速度通常比横波快。这是因为纵波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介质只需要发生压缩和稀疏变形即可传播;而横波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介质需要发生剪切变形才能传播,剪切变形比压缩变形更难实现。因此,P波的传播速度一般快于S波。6.海洋盆地是地球海洋底部最广阔、最年轻的地形区。()答案:正确解析:海洋盆地,特别是洋中脊两侧的洋盆,是地球海洋底部最广阔的地形区,占据了海洋总面积的很大一部分。同时,海洋盆地也是地球洋壳最年轻的地形区,因为它们主要形成于洋中脊的火山活动,随着洋壳的生成和向外扩张而不断扩展和变新。与大陆边缘的海沟等古老地形相比,海洋盆地确实更年轻。7.珊瑚礁主要是由珊瑚虫的骨骼堆积形成的,因此珊瑚礁只能在温暖、清澈、盐度适宜的海水中生长。()答案:正确解析:珊瑚礁是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堆积形成的。珊瑚虫需要生活在水温较高(通常在20℃以上)、海水清澈、光照充足、盐度适宜(通常在35‰左右)的海水中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这些环境条件对于珊瑚礁的形成和发育至关重要。如果水温过低、海水浑浊、光照不足或盐度不适宜,珊瑚虫就无法生存,珊瑚礁也就无法形成。8.地质年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层和古生物化石,年代数据只是辅助手段。()答案:错误解析:地质年代划分的主要依据确实是地层(岩层的顺序和接触关系)和古生物化石(化石种类的演化顺序和分布),这种方法被称为相对地质年代测定法。然而,年代数据(如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数据)是确定地质年代绝对年龄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为相对地质年代提供精确的时间标尺。在现代地质年代划分中,地层、古生物化石和年代数据是相互结合、相互验证的,年代数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辅助手段。9.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各大板块是独立、静止的单元。()答案:错误解析:板块构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地球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若干个巨大的、rigid块段,即构造板块。这些板块并非独立、静止的单元,而是在地球内部物质对流的作用下,不断地相互移动、碰撞、张裂,形成各种地质现象,如地震、火山活动、造山运动等。板块的运动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和核心。10.地球内部的热量主要来自地球形成时的残余热量和地核的放射性元素衰变。()答案:正确解析:地球内部的热量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地球形成时,物质碰撞和压缩所积累的残余热量;二是地幔和地核中放射性元素(如铀、钍、钾)的衰变所释放的热量。其中,放射性元素衰变是地球内部热量的主要来源,它持续不断地为地球提供热量,维持着地幔的对流和地球的整体温度。四、简答题1.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主要特征。答案:地球内部圈层根据物质状态和性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圈层,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主要由硅铝酸盐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内部最广阔的圈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呈固态,但具有可塑性,可以缓慢流动,是板块构造运动的物质基础;地核位于地球中心,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62∕T 3021-2018 模板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 2025年新闻采访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内科护理学应试指导题库及答案
- 广西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CPA)考试会计科目专项训练试卷及实战技巧
-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押题试卷解析及答案
- 联锁块面层施工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 美容按摩仪器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米面纤维织物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木材初级加工设备租赁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DB51T 692-2018 中小学实验室设备技术规范
- 期末高频易错测评卷 (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
- 计算与人工智能概论(湖南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工程审计报告(共5篇)
- GB/T 44625-2024动态响应同步调相机技术要求
- 系统商用密码应用方案v5-2024(新模版)
- 高职机电专业《液压与气动技术》说课稿
- 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招聘雇员8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 2024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方法考试答案
- 【项目方案】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储能+光伏+风电)规划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