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省级白酒评委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省级白酒评委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省级白酒评委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省级白酒评委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省级白酒评委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省级白酒评委试题及答案一、理论知识试题(总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20分)1.以下哪种原料不属于固态法白酒主要淀粉质原料?A.高粱(红缨子)B.玉米(黄玉米)C.木薯干D.小麦2.酱香型白酒“三高工艺”指的是?A.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馏酒B.高温糖化、高温发酵、高温陈酿C.高温润粮、高温蒸煮、高温摘酒D.高温制曲、高温发酵、高温陈酿3.依据GB/T10781.1-2021《浓香型白酒》,优级酒的主体香气成分是?A.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B.己酸乙酯与乙酸乙酯C.丁酸乙酯与己酸乙酯D.己酸乙酯与乳酸乙酯4.白酒在贮存过程中,风味物质的主要变化不包括?A.低沸点醛类挥发B.酸类与醇类发生酯化反应C.乙醇分子与水分子缔合D.高级脂肪酸乙酯水解生成酸5.以下哪种现象属于白酒“失光”?A.酒液出现絮状沉淀B.酒液透明度降低,出现雾状C.酒液颜色发黄D.酒液表面出现油花6.清香型白酒(GB/T10781.2-2022)优级酒的酒精度范围是?A.40%vol~58%volB.42%vol~68%volC.38%vol~55%volD.40%vol~65%vol7.固态法白酒生产中,“打量水”的主要目的是?A.调节粮醅酸度B.增加粮醅水分,促进淀粉糊化C.降低粮醅温度D.抑制杂菌生长8.白酒中苦味物质的主要来源不包括?A.原料中蛋白质分解产生的酪氨酸B.发酵温度过高导致的高级醇生成C.用曲量过大造成的酶解过度D.陶坛贮存过程中溶出的二氧化硅9.以下关于“酒头”的描述正确的是?A.蒸馏时最先流出的酒,酒精度高,含低沸点香味物质B.蒸馏时最后流出的酒,酒精度低,含高沸点香味物质C.蒸馏时中段流出的酒,酒精度稳定,风味协调D.蒸馏时因冷却不足导致的酒汽凝结水10.依据《白酒工业术语》(GB/T15109-2021),固液法白酒是指?A.以粮谷为原料,采用固态法发酵蒸馏,不添加食用酒精的白酒B.以粮谷为原料,部分采用固态法发酵,部分采用液态法发酵,经串香、蒸馏的白酒C.以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固态法白酒或食用香精调配的白酒D.以薯类为原料,采用液态法发酵蒸馏的白酒(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10分)1.酱香型白酒生产中,“坤沙”工艺指用整粒高粱投料,“碎沙”工艺指用破碎高粱(√/×)2.浓香型白酒“跑窖法”与“原窖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移动母糟(√/×)3.白酒中酸类物质含量越高,风味越优(√/×)4.清香型白酒采用“清蒸清烧四次清”工艺(√/×)5.陶坛贮存白酒时,坛壁微孔可促进酒与空气的微氧交换(√/×)6.白酒酒精度检测应在20℃环境下进行(√/×)7.液态法白酒允许使用食用酒精为原料(√/×)8.白酒中“尾段酒”因含乳酸乙酯较多,可用于调节酒体后味(√/×)9.酱香型白酒“轮次酒”中,第3-4轮次酒口感最醇和,出酒率最高(√/×)10.白酒中“泥臭味”主要来源于窖池老化或封窖泥管理不当(√/×)(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1.简述浓香型白酒“双轮底发酵”工艺的操作要点及对酒质的影响。2.列举白酒感官品评中“香气”维度的5个评价术语,并说明其适用香型。3.分析高度酒(52%vol)与低度酒(38%vol)在风味物质表现上的差异。4.简述白酒“酸酯平衡”对酒体风格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典型香型的酸酯比范围。(四)论述题(10分)结合GB/T26760-2011《酱香型白酒》标准要求,论述“12987工艺”与酱香型白酒典型风格的关联性。二、感官品评试题(总分40分)(一)单项品评(20分,每题5分)酒样1(编号A):52%vol浓香型白酒(优级)酒样2(编号B):42%vol酱香型白酒(一级)酒样3(编号C):40%vol清香型白酒(带轻微泥臭)酒样4(编号D):53%vol酱香型轮次酒(第7轮次)要求:按GB/T10345-2022《白酒感官品评方法》,从色泽、香气、口感、余味、风格5个维度对各酒样进行描述(每个维度1分),并给出综合评价(1分)。(二)综合品评(20分)酒样5(编号E):某固态法白酒(含异常风味)酒样6(编号F):某固液法白酒(添加食用酒精)酒样7(编号G):某年份酒(5年陈酿)酒样8(编号H):某低度白酒(38%vol,经降度处理)要求:1.判别各酒样类型(固态法/固液法/液态法),并说明依据(4题×2分=8分);2.指出异常酒样(E)的风味缺陷及可能成因(4分);3.比较G与H在口感饱满度、余味长度上的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理论知识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木薯干是液态法白酒常用原料)2.A(酱香型“三高”为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馏酒)3.B(浓香型主体香为己酸乙酯与乙酸乙酯)4.D(高级脂肪酸乙酯在贮存中会因水解减少,而非生成酸)5.B(失光指透明度降低呈雾状)6.A(清香型优级酒精度40%vol~58%vol)7.B(打量水调节粮醅水分,促进淀粉糊化)8.D(陶坛二氧化硅不产生苦味)9.A(酒头为蒸馏初段,含低沸点物质)10.B(固液法为固液结合发酵或串蒸)(二)判断题1.√(坤沙用整粒高粱,碎沙用破碎高粱)2.√(跑窖法移动母糟,原窖法固定窖池)3.×(酸类需与酯类平衡,过高会显酸)4.×(清香型为“清蒸清烧二次清”)5.√(陶坛微孔促进微氧交换)6.√(酒精度检测标准温度为20℃)7.√(液态法允许使用食用酒精)8.√(尾段酒含乳酸乙酯,可调节后味)9.×(第3-4轮次酒质优,但第5轮次出酒率最高)10.√(泥臭源于窖泥管理不当)(三)简答题1.操作要点:选取窖池底部母糟,经一轮发酵后不取出,再投入新粮进行第二轮发酵;影响:增加母糟中风味物质积累,提升酒的醇厚感和窖香浓郁度。2.评价术语及适用香型:-窖香浓郁(浓香型);-酱香突出(酱香型);-清香纯正(清香型);-米香清雅(米香型);-陈香舒适(陈年老酒)。3.差异:高度酒中高沸点酯类(如己酸乙酯)挥发慢,香气更浓郁,口感更醇厚;低度酒因酒精分子减少,酯类溶解度降低,可能出现失光或香气变淡,需通过勾调保持协调。4.影响:酸酯平衡决定酒体丰满度和协调性,酸不足则酒体寡淡,酯过高则香气刺鼻;典型如浓香型白酒酸酯比约1:2~1:3,酱香型约1:1~1:1.5。(四)论述题“12987工艺”指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与酱香型风格关联:-1年周期:长时间发酵促进微生物代谢,生成丰富的吡嗪类、呋喃类物质(酱香主体);-2次投料(下沙、糙沙):整粒高粱(80%)与破碎高粱(20%)结合,保证淀粉缓慢释放,避免发酵过快;-9次蒸煮:多次蒸煮使高粱淀粉充分糊化,为多轮次发酵提供底物;-8次发酵(4次堆积+4次入窖):高温堆积(45-50℃)促进好气微生物繁殖,生成前驱物质;入窖(30-35℃)厌氧发酵产生酸、酯等风味物质;-7次取酒:1-2轮次酒酸高、味冲,3-5轮次酒酯类丰富、口感醇和(主体酒),6-7轮次酒苦甜明显(调味酒)。最终形成“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典型风格。感官品评试题答案(一)单项品评酒样A(浓香型优级):-色泽:无色透明,无悬浮物;-香气:窖香浓郁,带陈香,香气纯正;-口感:绵甜爽净,入口柔滑,诸味协调;-余味:余味较长,尾净爽口;-风格:具有典型浓香型白酒风格。酒样B(酱香型一级):-色泽:微黄透明,无悬浮物;-香气:酱香较明显,略带焦糊香,香气欠细腻;-口感:酒体较单薄,略带苦涩感;-余味:余味较短,空杯留香一般;-风格:符合酱香型一级酒风格特征。酒样C(清香型带泥臭):-色泽:无色透明,无悬浮物;-香气:清香欠纯正,带有轻微泥腥味;-口感:入口微涩,泥臭味影响协调性;-余味:余味短,尾欠净;-风格:清香型特征被泥臭干扰,风格不典型。酒样D(酱香型第7轮次酒):-色泽:微黄透明,无悬浮物;-香气:酱香较淡,带明显焦糊香和苦味;-口感:酒体偏瘦,苦味突出,后味带甜;-余味:余味较短,苦甜交织;-风格:符合酱香型7轮次酒“苦、甜、糊”的典型特征。(二)综合品评1.类型判别:-E:固态法(有固态发酵产生的复杂香气,但带杂味);-F:固液法(香气单一,略带酒精味,后味短);-G:固态法(陈香明显,口感醇厚,符合年份酒特征);-H:固态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