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
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重要是掌握通假字、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木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种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要学
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似或相近,如''便耍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
通“邀”,读作“y。。”;二耍隼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山的通假字.注,苣,假如通假字
与本字读音不一样,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i”。
2.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积累课内所
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
专指“黄河”;而目前已是一种一般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
“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可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
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对的解释多义词在不一样语境中的意思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状况诸多,同一种词,在这个
句子里是一种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种意义。阅读文言文要尤其重视并掌握此类多义词的状况,
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
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
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股是比较稳定的,不过有些词在特殊状况下会变化它的词性,
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I)妇抚儿乳。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在这里表达“运”的工具,译为“用土筐”。
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混乱”;劳,“使……劳累”。
例(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二)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重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精确掌握常见虚词的•般使用方法,对提
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而唯有熟读、精思才能摸到门道,掌握规律。因此,课文要认真学,有
些经典句子要背诵,常见虚词的使用方法可以整顿成表,这样不便于记忆。
(三)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将古代汉语译成现代汉语,这是学习文言的综合性训练,多做这方面练习,对于深入理解文言文的特
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文言文翻译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措施。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有三点:首先要忠于原文。另•方面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
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再另一方面是要文字优美,亦即用简要、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
容形式及风格精确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信、达、雅。同学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要能做到前两点
就可以了。
要做到精确、通顺,就要多学多练,平时除学好文言课文,还要多看些课外的文言文章,多积累些文言实
词、虚词,熟悉文言句式的特点,还要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此外,也要讲求翻译技巧。
2.文言文翻译的措施。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删、留、变、换的措施。
补,就是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要补足。如“帝感其诚”在动词“感”背面省略了介词〃于”,
相称于“被”,译时补出,全句可译成“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删,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止等,翻译时要删去。如“久之,目似瞑,意暇
甚。”“久”后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
留,是指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国号、器具等,翻译时要保留,可
照录不译。如“南阳刘子骥,崇高士也。”
变,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变成现代汉语的句式。如“何苦而不平”,此句可变为“苦何而
不平”的形式。
换,是指把文言词语换成恰当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如“吾与汝毕力平险句中“吾”、“汝”应分别换
成“我”、“你们”。
(四)理解内容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注意如F几点:
1.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文提成几种部分,
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络,理解文章的构造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绪也就把握住了。
2.注意文体特点,把握关键句和关键句。关键句指对主旨做出概括、提醒的句子。把握了关键句就抓
住了文章的主旨。关键句指那些在思绪的展开、主旨的体现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3.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伫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
4.重视诵读。反复朗诵,以至成诵,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绪,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分析写法、品味语言。
(I)分析选材和剪材有什么特点。分析作者为何选这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详略安排对体现中
心意思有什么作用。
(2)分析写人、写景、记事的措施。
(3)注意体现方式的运用,
(4)体会关键词语、句子的体现作用。
(5)深入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经典例题】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臼:“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
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翻译: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种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
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丕要去吗?"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
打猎啊,虽然这里有乐子,哪能不去赴约会呢?”文侯于是前去,亲刍停止了酒宴.
1.解料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3)公将焉之()
(4)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使用方法相似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体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⑴①打猎②下雨③至IJ、往④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去(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模拟试题】
(一)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来宾无不变色离
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下列语句,诵读节奏对的的一项是()
A.妇亦/起大呼
B.又夹百千/求救声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D.不能/名其一处也
2.选出对加点词理解对的的•项()
A.虽人有百手虽:虽然
B.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
C.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D.几欲先走走:走开
3.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对的的一项是()
A.从正面描绘了口技演出者的高超技艺。
B.反应出口技演出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写观众对口技演出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写观众对口技演出的反应,从侧面体现了口技演出者的高超技艺。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听口技演出的人诸多。
B.演出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演出者所用道具非常简朴。
D.演出者还没开始演出就抓住了听众。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若有疾在媵里,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认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状,
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日:“君之病在肠
胃,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
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腹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
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
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己逃秦矣。桓侯遂死。
翻译:扁鹊进见蔡桓公,站(在蔡桓公面前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
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
作为自己的功绩。”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己到了肌肉和肌肤之间,再不医治,会
愈加严重的。"桓侯不理会,扁鹊走后,桓侯又不快乐。过了上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
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愈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会。扁鹊走后,桓侯又很不快乐。(又)过了十天,扁
鹊(再进见时)远远看r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何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
病,是烫熨(的能力)所能到达的;肌肉和肌肤之间的病,是针石〔的能力)所能到达的;肠门的病,是药剂
(的能力)所能到达的;病到了骨髓里,那是管辖命的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措施的。桓侯的病目
前已到了骨髓,因此我就不再祈求给他治病了。”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疝,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经
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1.下面各句加点词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居五日,扁鹊更见。B.北山愚公……面山而居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将“桓侯体痛,使人索扇鹊,已逃秦矣”译为现代汉语。
3.把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4.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整个故事阐明了的道理。
(三)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
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1.解释加点词.
(1)天雨,解素衣。()
(2)岂能无怪哉?()
2.翻译下面句子。
(1)衣素衣而出
(2)迎而吠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诵停止。(停止两处)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种什么道理?
【试题答案】
(一)
1.DA项应为“妇/亦起大呼”,B项应为“又夹/百千求救声”,C项应为“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2.C“虽”是“虽然“;"指”是“指明”;“走”是“跑”,
3.D画线句的用词都是观众的反应,由于这种反应是演出者引起的,因此从侧面体现演出者的
高超技艺。
4.B根据“施八尺屏障”可知演出者与听众隔开的。
(-)
1.B
2.桓侯身体疼疝,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3.1-9句为第一层:10-11句为第二层;最终两句为第三层。
4.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人要正视自己的缺陷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协助。
(三)
1.(1)下雨(2)感到奇怪
2.(1)穿着白色的衣服出去.(2)冲着杨布叫
3.向者/使汝/白而往黑而来
4.举例:遇事要善于思索;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I.★酒以成礼
【原文】
四钟毓(yCi)兄弟小时,道父昼轻,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
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就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因此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毕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何。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现”,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午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午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照译文】
钟籁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工装唾
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即父亲问钟毓为何要行礼,钟赫说:“酒是
完毕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何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因此不行礼。”
【阅读训练】
】•解释
①短:睡觉。②氏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何
2.翻译:
①旦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看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即父亲问钟毓为何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当更有道理,由于盗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五.★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
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糜交⑨于王后。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QD而过,翼若垂云Q讥王
注矢于弓⑬,不知其所射。养叔(⑷进日:“臣之射也,置Q5)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
置卜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
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弓I:拉。⑥虞(yii)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
交错。⑩鹄(hi):天鹅。(11)旃(zhAn):赤鱼的曲柄旅。⑫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⑬注矢于弓:把箭搭
在弓上。注,附着。M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⑮置:放。
【参照译文】
常羊跟居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
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
弓准备射,有天鹅擦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如同一片垂云。国主将箭搭在弓上,不懂得要射诺。养
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假如放十片叶子,那么
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I.解释: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之:代“禽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假如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种重要目的。假如二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
不成。
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
日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日:“未之见也。“次非接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
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①荆(jing):古代楚国的别称。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③反:同“返”,回,
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
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推(馅ng)臂祛(qii)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
何要吝惜它呢。
【参照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4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
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经住船
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
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假如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何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
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在;②反:同“返”,回,归:③全:保全;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托的是:
答:勇于斗争的勇气而自我牺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瘦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瘦者。及见外
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
者,擦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瘦(ying):得大脖子病。癌长在脖子上
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照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不过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
大脖子病,因此南帔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种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
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样J'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
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
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何要医治呢?'‘一直不懂得是自己H。
1.解释:
①其:代词,那里的;②辄:就;③异:奇怪;④然:这样。
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人无瘦者。
译文:因此那里的百姓没有一种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I®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
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⑴)益
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⑴)败。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很快,水分未干。④
涂:泥。⑤挠(nQ湾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称于
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愈加,越发。⑨枯:干。⑩劲:结实有力。仙任:肩负。果——果然,果真。
【参照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居子,木匠说:“不行啊!目前木料还没有干,假如把湿泥抹上去,必然会压弯的。用
它来做房屋旧前虽然是好的,后来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
由于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逮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
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后来是很好,不过没过多久,
房屋果然坍塌了。
1.解释:
①为:造:②以:用;③善:好:④益:愈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6.★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⑤,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
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稀】①竭:使…干洞。②渔:打鱼。③明年:次年。④焚:烧毁。⑤薮(sbu):指野草。⑥田:
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
释,,竭”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使用方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打鱼。又,“地
落山崩川竭”,意为由于地罐,山倒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
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照译文】
抽干湖水来打鱼,怎么也许捕不到?不过次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也许打不到?不过
次年就没有野兽r。欺骗和作假的措施,虽然今天侥幸有用,后来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期的措
施。
1.解释:
①竭:使…干涸:②渔:打鱼;③明年:次年;④焚:烧毁。
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假的措施,虽然今天侥幸有用,后来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期的措施。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方意义是:
比方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善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
务归之者,而务②其因此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
【参照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
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因此,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竭力发明使人们归依的条件。
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伤,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1.解释:
①则:那么;②盛:茂盛;③因此:……的原因:④令:让,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阐明了什么问题?
答:阐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步也阐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
着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
8.★目贵明
【原文】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
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棒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①贵似……为贵。②明:聪颖,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
捷。⑤辐犊:车轮的辐条。⑤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
释“并”:上文“辐犊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
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方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
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广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
国君就任用他。
【参照译文】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敏捷,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暗观测事物,就能
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懂得;用天下人的心思思索问题,就能没有
什么事情不懂得。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同样向中间集4,(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1.解释
①贵:以……为贵;②聪:听力好;③智:思维敏捷;④塞:受蒙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索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有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晰,看得分明,形容感觉敏捷。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
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葡子•荣辱》)
【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唯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
有见识。⑥失:过错,过错:⑦反:反而。⑧岂:莫非。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
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后来,“君子”
指道德崇高的人,“小人''指道德卑鄙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
时常哀愁.《论语》中除“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照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他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埋怨他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挣脱,埋怨上
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他人,莫非不是不合时宜了吗?因此君子历
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静。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知:认识;②岂:莫非;③道:遵照;④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埋怨他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挣脱,埋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重要观点是:人应当有自知之明。
10.★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噪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
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躁蹑⑨而听。”
(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
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躁蹑(diexie):小步走。
【参照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仍然像刚刚同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
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单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
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②如故:像先前同样;③鸣:叫声;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二、关联词练练练(3分,每空0.25分)
1、(只要)你同意,我们(就)按计划行事。
2、他(不是)一般的浏览,(而是)边看边思索。
3、邱少云(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挪动一寸地方。
4、王芳爱好体育,每天上午(既)跑步,(又)做操。
5、达芬奇(无论)画什么,(都)能又准又快地画出来。
6、(由于)小兰坚持锻炼,(因此)她的身体北常健康。
解析:本题考察关联词有关知识,我们备考时要注意常见的九种关系及其关联词,并学会造句运用。
三、我是小小百科家(3.5分唐空0.25分)
I、我国文学史上被称为“诗仙”的是(李白);“诗圣”是(杜甫),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是(新浪)(搜狐)(网易)。
3、我国“春城”指(昆明)广泉城”指(济南)「羊城”指(广州);“山城”指(重庆):“榕城”指(福州)
4、“人的毕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由于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会由于碌碌无为而羞
愧。”这句名言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解析:木题考察了中外文学常识以及百科知识,要做对此类题没有特殊的途径,关键靠我们多多留心,
多多枳累。
四、标点符号练习(3.5分)
1、下列标点符号运用对的的一项是(D)
A、牢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格言,会使你受益终身。
B、《海底世界》这篇文章简介了什么?你读懂了吗?老师问我。
C、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
D、动物园里有大象、狮子、老虎多种动物。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对的的标点符号。(C)
我爱读小学生报你呢
A《》。?B“”。?C《》,?
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三种不一样的标点表达三种不一样的含义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下雨天留客,夭留,我不留。
3、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解析:本题考察标点符号运用,做此类题时我们首先得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特点及使用方法,然后认
真读题,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
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妥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临摹《千字文》,每天按照写完十本作为原则来练习,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
对于写字,历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点不合意,一定三番五次修改它,不感到厌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妙传神。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妥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
方,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I匕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台。)年老的妇人。[杵](ChU)棒槌。[卒业]完毕学业
翻译: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拜别了。过了小
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
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毕学业。
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目前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I)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种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H撰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接其邻之鸡者,或铃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摆一鸡,以待
明年然后已。”
翻译:孟子说:“目前有这样一种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说他说:‘这不是君
子的做法。,那个人说:‘那我就逐渐改吧,后来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一既然懂
得这样做不对,就应当立即改正,为何还要等到明年呢?”
【注解】①攘:这里是盗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一、解释加点字:
I、是非君子之道()()
2、以待明年然后已()
二、翻译下面句子(4分)
I、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揭之.月柳一鸡.以待明年然后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
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
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认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
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洒食设宴(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唱着慷
慨雄壮的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流动的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
学习。(从此后来,)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去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制造业质量提升工程供应链供应商质量培训体系合规考核试卷
- 2025年疫苗接种规范操作考试:接种规范执行监督工具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农村零售消费维权机制考核试卷
- 2025年基层医疗能力提升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技巧合规考核试卷
- 2025年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行业准入考试人工智能算法伦理评估-生成式AI内容的商业使用伦理边界考核试卷
- 2025年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元宇宙教育场景应用之教育伦理问题识别与监管机制研究考核试卷
- 2025年玉米黑粉病绿色防控技术考核试卷
- 2026年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6年江西省抚州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扬州市人民医院数据分析与统计学基础应用考核
- 2025年水域救援题库
- 无人机系统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本科)2025修订
- 人工流产并发症
- 护理人员体验患者:角色互换与共情实践
- 大班健康防疫主题活动《我是健康小卫士》
- 2025至2030中国麦芽糖醇(CAS585886)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大学春耕活动方案
- 少儿军兵种知识课件
-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桥门式起重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与竞争格局预测报告
- 2025年教师职称评审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