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南省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流动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及以上的人户分离(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1982—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区域间()A.经济水平差异 B.人口密度差异 C.矿产资源差异 D.人口性别差异2.2015—2019年流动人口减少可能会()A.降低城镇人口比重 B.促进经济转型发展C.改变交通运输布局 D.增加人们消费支出【答案】1.A2.B【解析】【1题详析】由图可知,1982—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快速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而进行区域间的流动,A正确;人口密度差异和人口性别差异对人口流动影响不大,BD错误;区域间矿产资源差异不是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C错。故此题选A。【2题详析】由图可知,2015—2019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A错误;由于流动人口减少,一些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可能会促进其经济转型发展,B正确;流动人口减少不会改变交通运输布局,也不会增加人们的消费支出,C、D错误。故此题选B。蒙古高原泛指亚洲东北部高原地区,范围包括蒙古国全境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北部。下图示意蒙古高原植被分布。完成下面小题。3.影响蒙古高原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热量 C.水分 D.光照4.蒙古高原北部森林具有的特点是()A.树基常有板状根 B.群落结构简单 C.阔叶、全年常绿 D.阔叶、秋季落叶5.甲地在发展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气候变暖 C.放射性污染 D.土地荒漠化【答案】3.C4.B5.D【解析】【3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蒙古高原位于内陆,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自东向西植被分布大致依次为森林、草原和荒漠,植被分布主要受水分影响,故A、B、D错。故选C。【4题详析】蒙古高原北部纬度较高,森林植被大多为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群落结构简单,故B正确;树基常有板状根的是热带雨林;阔叶、全年常绿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阔叶、秋季落叶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A、C、D错。故选B。【5题详析】甲地降水少,气候干旱,为草原植被,且靠近农耕区,过度放牧与开垦会破坏植被,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D对;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区域,A错;气候变暖是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导致的,放射性污染的产生原因一般为核电站泄漏、医疗照射、核工业和核试验等,此地多为农牧活动B、C、错误。故选D。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季节海平面平均气压场(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6.该季节可能是北半球的()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7.图中气压中心仅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是()A.a、b B.c、d C.e、f D.e、g8.该季节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A.冷干的东北风 B.暖干的东南风 C.湿热的西北风 D.冷湿的西南风【答案】6.D7.A8.C【解析】【6题详析】由图可知,图示季节欧亚大陆被高压控制,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故该季节应为北半球冬季。此题选D。【7题详析】a为赤道附近的低压中心,属于热力原因(热)形成;b为亚洲高压,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属于热力原因(冷)形成;c、e分别是冰岛低压和阿留申低压,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属于动力原因和热力原因共同作用形成;d、f、g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属于动力原因形成。故,仅由热力性质形成的是a、b,此题选A。【8题详析】该季节为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大陆低压,其西北部盛行风是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左偏形成的西北风,是由较低纬度海域吹向较高纬度大陆的湿热气流。故ABD错,此题选C。2024年6月21日某学校(33.5°N,105°E)地理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校内操场上树影(树高15米)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其中M2为北京时间17:30的树影,树影M1和树影M2长度相等(tan80°≈5.67,tan33°≈0.65)。完成下面小题。9.记录树影M1时当地地方时为()A.4:30 B.5:30 C.6:30 D.7:3010.该日操场树影由M1到M2的变化过程中()A.树影长度一直变长 B.树影呈顺时针方向转动C.树影长度一直变短 D.树影呈逆时针方向转动11.该日北京时间13:00操场树影最接近()A.23米 B.10米 C.5.5米 D.2.5米【答案】9.D10.B11.D【解析】【9题详析】材料可知,该地经度为105°E,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小时,M2为北京时间17:30的树影,即为当地地方时16:30的树影,树影M1、M2长度相等,则其出现时的地方时关于正午12:00对称,可推知记录树影M1时当地地方时为7:30,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0题详析】由上题可知,M1为当地地方时7:30的树影,此时太阳高度较小,树影较长,之后太阳高度不断增大,树影逐渐变短;当地地方时12:00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树影达一天中最短;之后太阳高度不断减小,树影又逐渐变长,故树影由M1到M2的变化过程中树影长度的变化状况为先由长变短,然后由短变长;树影由西南移向北,再移向东南,呈顺时针方向转动,B正确,A、C、D错语。故选B。【11题详析】该日北京时间13:00为当地地方时12:00,此时的太阳高度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H=90°-133.5°-23.5°1=80°,推知此时树影长度=15/tan80°≈2.65,最接近2.5米,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桌子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西临黄河,东与鄂尔多斯高原接壤,属背斜山,由于长期受干燥剥蚀和抬升作用,故具有桌状山顶。下图为桌子山和鄂尔多斯高原(局部)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桌子山西侧坡陡谷深的主要成因是()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地壳下沉 D.山体滑坡13.与石灰岩相比,石英砂岩()①硬度小②硬度大③形成时间早④形成时间晚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12.A13.B【解析】【12题详析】由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桌子山西临黄河,可推测桌子山西侧坡陡谷深主要是由黄河下切侵蚀造成的,故B、C、D错,此题选A。【13题详析】由图示信息可知,桌子山是在背斜构造基础上经过地壳抬升、外力侵蚀等地质作用形成的,石英砂岩位于石灰岩下部,形成时间较早;桌子山顶部石英砂岩裸露,无石灰岩分布,说明石灰岩硬度较小,不耐侵蚀。故②③正确,此题选B。梵净山蘑菇石由两块方形巨石叠加而成,上大下小,形似蘑菇,高约10米,是沉积岩在古火山环境中发生了浅变质后经风化、侵蚀等作用而成。下图为梵净山蘑菇石景观照片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序号表示喷出岩风化、侵蚀作用过程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5.从岩石类型看,梵净山蘑菇石属于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戊16.梵净山蘑菇石形状的成因主要是()A.差异化侵蚀 B.地壳抬升 C.海浪侵蚀 D.河流沉积【答案】14.C15.D16.A【解析】【14题详析】结合图可知,图中沉积物转化成丁,则丁为沉积岩,乙丙丁戊都可以转化为甲,故甲为岩浆,甲可以转化为丙乙,故丙乙为岩浆岩,并可以直接转化为沉积物,故丙为喷出型岩浆岩,乙为侵入型岩浆岩,则戊为变质岩,故①代表岩浆喷出作用或侵入作用,②代表地壳抬升,③代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④代表固结成岩,C正确,ABD错,故选C。【15题详析】由材料可知,梵净山蘑菇石属于变质岩,由上题可知,图中甲为岩浆,乙为侵入岩,丙为喷出岩,丁为沉积岩,戊为变质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题详析】结合图示可知,梵净山蘑菇石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不同分层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不同,导致不同分层岩石的抗侵蚀程度不同,因此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形状。故梵净山蘑菇石的成因主要是差异化侵蚀A对;梵净山蘑菇石位于山地,不受海浪侵蚀C错;材料中显示梵净山蘑菇经风化、侵蚀作用而成,B、D错,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坨甸相间,“坨”即固定、半固定及流动的沙丘(当地称为坨子地),沙丘多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垄岗状,沙岗上广泛分布着榆树疏林;“甸”即相对低平的洼地(当地称为甸子地),是牧民主要的放牧场所。科尔沁沙地土壤的最低温度,春、夏季出现在凌晨4:00前后,秋、冬季出现在22:00—23:00。下图示意2018—2019年科尔沁沙地不同深度土壤平均温度的变化。(1)简析与春、夏季相比,秋、冬季科尔沁沙地土壤最低温度出现时间较早的主要原因。(2)描述科尔沁沙地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分析甸子地成为放牧场所的有利条件。(4)说出在甸子地的利用过程中应该重点防治的土壤问题。【答案】(1)秋、冬季日落早,地表开始降温的时间早;风力强劲,土壤散热快;土壤含水量小,降温快。(2)特征:表层土壤温度季节变化大,深层土壤温度季节变化小;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均表现为夏季高、冬季低。原因:表层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和大气等影响较深层土壤大,土壤温度变化更加剧烈;夏季太阳辐射较冬季强,不同深度土壤的温度都较高。(3)甸子地地势低洼,水分条件好,植被生长状况较好;周围有沙岗和榆树疏林的遮挡,风力小,利于牲畜避风、御寒;地下水埋藏浅,利于牧民获取生产、生活用水。(4)土壤沙化(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或土壤盐碱化)。【解析】【小问1详析】影响土壤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海拔高度、地形、坡向、土壤湿度、植被等。与春、夏季相比,秋、冬季昼长短,日落早,地表开始降温的时间早;秋冬季节受冬季风影响大,多大风,地表降温快,土壤散热快;秋冬季降水少,土壤湿度小,不利于保温,降温快。【小问2详析】结合图示可知,土壤深度越大,温度季节变化越小,即表层土壤温度季节变化大,深层土壤温度季节变化小;不同深度的土壤均表现为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相比,受太阳辐射及大气影响更大,季节变化差异更大;影响土壤温度的主要因素为太阳辐射,夏季太阳辐射大于冬季,故不同深度的土壤均表现为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小问3详析】本题可从放牧、生活生产需求上考虑。结合材料可知,科尔沁沙地坨甸相间,甸子地地势低洼,沙岗上广泛分布着榆树疏林;地势低洼利于汇集水分,水分条件好,利于植被生长,且地势低洼,地下水埋藏浅,利于牧民解决生活、生产用水,利于放牧;秋冬季节多大风,沙岗上广泛分布着榆树疏林,利于减小低洼地风速,利于牲畜避风、御寒。【小问4详析】甸子地为主要的牧场。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脆弱,牧场利用不当,容易出现过度放牧,造成土地荒漠化;灌溉不当等原因造成土壤盐碱化等问题。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中纵横相交的线分别为经线和纬线,曲线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1)指出图示时刻D地的地方时和E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2)判断图示时刻北半球的节气,并说明判断理由。(3)简析图示日期后两个月内湖南省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答案】(1)D地的地方时:4:00。E地的正午太阳高度:43°。(2)节气:冬至。理由: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3)冬至日后两个月内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湖南省位于北半球,期间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解析】【小问1详析】结合光照图可知,曲线为晨昏线,左侧为昏线,右侧为晨线。结合所学知识,晨线与赤道交点坐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从图上可以看出D点和晨线与赤道交点相差30°,相差2个小时,且D点位于晨线与赤道交点的西侧,时间晚2个小时,故此时D点为4点。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故此时节气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D点的正午抬眼高度为43°。【小问2详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故此时节气为冬至日,【小问3详析】图示日期后两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仍位于南半球,故湖南昼短夜长;两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故湖南昼变长,夜变短。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曲流是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分为自由曲流和深切曲流。自由曲流多见于河流中下游,深切曲流是由于地壳上升,河流深切到基岩中形成的。子曲是澜沧江上游扎曲的支流,流经青海、西藏,子曲拐弯是在自由曲流基础上发育的深切曲流。下图为子曲拐弯景观图。(1)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述子曲拐弯景观的形成过程。(2)说出子曲拐弯处聚落分布的位置特点,并分析原因。(3)简述子曲拐弯地区地形对交通的影响。【答案】(1)河流流经地形开阔区域,以流水侧蚀作用为主,凹岸受蚀,凸岸堆积,形成自由曲流;自由曲流形成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深切曲流,最终形成子曲拐弯景观。(2)特点:集中分布在河流拐弯处的凸岸。原因:河流凸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弱,稳定性强;泥沙堆积,土壤相对深厚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河岸较缓,便于生活、生产取水。(3)子曲拐弯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为公路;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技术标准解析
-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优化策略
- 除铁除锰过滤器系统操作手册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 公路养护项目效果评估及反馈方案
- 2025-2030数字化医疗设备安全检测技术演进与市场机遇
- 2025-2030教育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供应链优化与成本控制研究
- 2025-2030敏感肌护理产品配方创新与临床测试标准报告
- 2025-2030攀岩吊带专利技术布局分析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建议
- 2025-2030抗菌肽药物研发现状与产业化突破点专项调研
- 犯罪现场勘查课件
- 连锁药店行业2025年扩张前景与数字化会员营销策略研究
- 森林康养疗愈中心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秋季食品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麻醉科急救处理演练考核答案及解析
- 华佗课件教学课件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电子版教材2025年课件讲义全套合集
- 中医药文化展示区建设方案
- 《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实务》课件7-1 创业企业常见税种与税收优惠
- 2025年中学生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20题)
- 2025煤矿安全规程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