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于文无据。“其他各种解读都有失偏颇”错。原文说的是“我们在阐释一首诗时,还应首先讲清诗人写作之原意,即其初衷。否则,一开始就脱离原作,也易失之偏颇”,也就是作者认为阐明作品的主题,需要先讲清作者的原意,而不是说与作者原意不同的的解读都是偏颇的。另外,原文也说到了“一篇作品的主题,除了文本因素外,还受读者接受情志的制约”“这样积极向上的主题,显然人3.B(A项,是韦应物的《登楼》,慨叹时光流逝,抒发志不得伸的苦闷;B项,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C项,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D项,是黄庭坚的《登快阁》,赏览胜景的同时抒发了诗人的胸襟怀抱。)4.①“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大好风光吗”“难道是为了排忧遣怀吗”,用反问形式表达对“欣赏美景”和“排忧遣怀”望可以当归’呢”,用设问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自然引出下文对原因的解说——“这是因为古代交通极为困难,特别是缺少川资的士子往往只能以‘远望当归’来排解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得论说语言鲜活灵动,从而增强观点的说服力。(提示:每点2分,共4分,例句选择正确,对论证效果的分析具体准确,即可得全分。)5.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的用心未必是读者想的那样,但是读者的深层解读也未必不对。②从作者本意来看,由于关山阻隔,诗人归家之路千难万险,只能登高望远,以抒思乡之情,以解思家之苦,所以《登鹳雀楼》原本主题应该是“远望思归”(抒发乡思乡愁)。③而从读者角度来看,我们可从作品中读出一些客观意义,比如,从“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可得出作品主题“赞美壮丽景色,热爱祖国山河”,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得出作品主题“表现开阔襟怀,蕴含深邃哲理”。(提示:能结合选文内容加以理解,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共 6分。)6.D(A项,“攒下了办木器社的资金”错,原文说的是“虽说他们已经挣了一些,盖房的话还是远远不够”,其实还是靠林祥福从老家带来的十二张银票。B项,“认为银票放在女儿身上最安全,体现他小心谨慎的性格”错。在林祥福看来,女儿就是他的命根,是他的一切,“银票要是丢了,他和女儿就不能活下去了”“女儿丢了,我还要银票干什么”。C项,“是为了图个吉利”错。“吉利”之说是顾益民的话,并不代表就是林祥福给女儿取名“林百家”的原因。其实,林福祥是为了感激和纪念溪镇人对他们的好,原文说的是“她是吃百家奶过来的,因此叫林百家”。)7.C(“表现了邻居的热情与粗野”错。文中没有表现邻居“粗野”的意思,主要是表现他们的热情与淳朴。)8.①“做人是做到头了”是李美莲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对人情的感慨。大家愿意来帮忙,反映出她和家人平时的为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有一种“做到头”的满足感;同时,她得到大家的真心接纳与热情帮助,感到今后的生活有了根基,也含蓄地表达了对溪镇人民的感激之情。②“你们在这里落地生根了”是顾益民对陈永良和林祥福的肯定和认可。他见陈永良和林祥福通过自己努力建了房舍安了家,又见溪镇人那么热情帮助他们,由衷表示赞叹;这也是他对他们两家正式加入溪镇的一种默认。(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共4分。)【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9.①时间词语的使用,暗示行文的线索,可使情节脉络更加清晰明了;②通过季节的更换、时光的流转,可使林祥福在溪镇逐步扎根并融入其中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也更为动人;③通过“冬去春来”“街上人家的门窗油漆一新以后”等环境的变化,暗示着苦难终将过去、幸福必定到来,有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共6分。)10.ACE(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题关键:先理解,后断句。“非然”,与此相反的意思,独立成句,可先之不足歆也”,意思是认为一定可以得到的不值得高兴,这里的“必得之不足歆也”是“期”的宾语,句子完整。综上分析,答案应为ACE。附原文标点如下:非然,则更始之侯林立,而不救其亡,期于必得之不足歆也。)12.D(遗漏信息,以偏概全。周武王之所以成功,既是因为十位治国能臣与周武王同心同德,也是因为周武王能与他们同心同德。原文说的是“十人之同乎武王,武王同之也”。)13.(1)他每天惴惴不安、战战兢兢,在睡梦之中也能看到戈与戟相交的情景,又怎么能够不对天下人抱有深深的猜疑呢?(得分点:“傈傈”,战战兢兢;“恶”,怎么;“厚”,深深的。三个关键词各1分,句意1分,共4分。)(2)(刘邦)为什么能使韩信俯首帖耳地听从命令而不是离心离德、扬长而去呢?(得分点:“何以”,为什么;“解体”,离心离德;“飏去”,扬长而去、拂袖而去。三个关键词各1分,句意1分,共4分。)14.示例:王夫之认为,刘邦夺走韩信的兵权却没有引起韩信反叛,这是超出常人、令人望尘莫及的地方。(1分)其理由是:①刘邦对韩信非常坦诚.“使信坦然见其心也”;刘邦的所作所为,“无不可使信知之矣”,由此获取了韩信的信任和忠心。(2分)②归根结底,是刘邦与韩信做到了君臣一心(同心同德)。(1分)③相反,项羽受到蒙蔽,没有重用真正的人才,所信任的亲朋好友却都离心离德,以致最终遭到失败。(1分)(提示:谈及刘邦成功与项羽失败两方面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韩信历数项羽的过失说:“有些人有功劳应当封爵,但项羽将印绶都摩挲损坏了,也舍不得授予别人。”由这句话可以看出,韩信之所以名义上被任命为大将,却根本不能参与天下大计的制定,而且最终难以保全自身的原因.全在于此。封赏爵位,应当是遵循上天的意愿赐给有功之人,以表彰和推崇他们,而不是作为君主收买天下人心的手段。而且封爵一定都能使人荣耀吗?封爵之所以能使人荣耀,在于其难以获得。如果君主轻易将其授人,那么普天之下的人都会想侥幸猎取它;如果君主慎重封赏,那么天下之人都会把它视为莫大的荣耀。宋太祖许诺曹彬,如果他能率军攻下江南就任命他为使相。曹彬早知道这不可能,所以安之若素,(后来江南平定,宋太祖给曹彬的)封赏并不很高而他也没有怨言。与此相反,更始帝刘玄分封的诸侯众多,却没有人出来挽救他的危亡,这是因为众人认为更始帝的爵位太容易得到,即使得到了也不值得高兴。项羽不惜委屈自己,礼贤下士,却吝惜代表上天意愿的爵位,不愿轻易授人,这难道就是不合乎道义而必定走向败亡吗?至于项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吝惜封爵。韩信的说法,不如陈平的说法公允。陈平说:“项王所喜爱、重用的人,不是项氏一族,就是妻子的兄弟,除此之外即使有奇才也不能被重用。”所以项羽并非完【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够不被排挤和抑制呢?虽然如此,项羽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项羽是靠奸诈而崛起的,他以臣子身份侍奉怀王却杀死了他,在宋义帐下做副将却杀害了他,看到汉王刘邦抢先入关便极力压制他,田荣的人项羽却杀害、掠夺他们。项羽之所以接连因嫉妒而残害别人,是因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怀疑别人都在嫉妒、陷害自己。轻率地残杀他人的人,必定会在自己周围招来十分怨恨自己的仇人,而这些仇人自然是不能亲近和任用的。他左顾右盼,发现周围也只有自己的兄弟和姻亲值得信赖,可以重用以作为辅弼。如果轻率地把大权交给其他人,那么自己就可能成为第二个楚怀王,成为第二个宋义。他每天惴惴不安、战战兢兢,在睡梦之中也能看到戈与戟相交的战斗情景,又怎么能够不对天下人抱有深深的猜疑呢?然而他的猜疑并不能挽救他覆亡的命运。在楚阵营中作刘邦内应、被刘邦引为心腹的是项伯,他是项羽的兄弟将项羽逼迫到乌江自刎的是吕马童,他是项羽的老朋友。在惨败之后仍然跟随项羽的有三十多名骑兵,其中却没有一个是项羽的兄弟姻亲。项羽怀着奸邪之心想求得亲友援助,最终却落得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下场。并不是项羽舍不得封赏的那些人因为怨恨而谋害他,实际上项羽的亲戚们早已背叛他很久了。夺走了他的兵权,(刘邦)为什么能使韩信俯首帖耳地听从命令而不是离心离德、扬长而去呢?这正是刘邦超过常人、令人望尘莫及的地方。制伏韩信的是气,又不仅是气,刘邦审慎周密的安排和赏罚予夺中有令韩信以使韩信明明白白地看到他的用心。他的所作所为,没有不可以让韩信知晓的。韩信清楚地知道自己始终都被刘邦倚重,军权一时的去留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他觉得军权收归刘邦与掌握在自己手中并没有什么区别。没有疑虑也没有不满,韩信还会因为吝惜什么而产生嫉妒、怨恨之心吗?假如刘邦夺取韩信的军权而授子他人,假如刘邦怀疑韩信谋反而收回其兵权作为防范,项羽因为舍不得一颗印信而使韩信愤然背楚归汉,那么统帅三军的兵权之重,难道是一颗印信的予夺可以相比的吗?周武王说:“我有治国能臣十人,与我从谋篇布局角度看也不能说是“弱”。(提示:本题属于探究题,允许考生个性解读,做到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每点理由3分,共6分。表态不加分,不表态扣1分。)【诗歌赏析】此诗首句以“非我有”扣诗题“旅次”,说明举目所及都是异地之景,托出自己落泊失意、他乡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调。次句写诗人触景而起对家乡的怀念。身处异地而情怀故乡,不难想见其失意之状和内心的苦涩。“举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写照,抬首低眉之间,蕴含着深沉的感伤之情。第二联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这是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别”字,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自怨自艾,自悲自叹,却又无可奈何。第三联前一句写月夜独处。一个“凉”字,一个“倦”字,极写诗人的冷寂凄清,孤独无聊。后一句变换场景,写饮宴泛觞的场面。诗人置身于这热烈气氛之中。却神游于此情此景之外.他对着那在水池中慢慢流动的酒杯呆呆地出神.显出一幅寡言少欢的神态,显示出难以消解的情怀,却又藏而不露。直到第四联,作者才将内心的隐痛全盘托出,可谓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17.(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晰难为听/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提示:每句1分,共6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第(3)小题为开放题,所答诗词句子用了设问修辞,均可给分。)19.A.水涨船高(节节攀升)B.自作主张C.弱不禁风(弱不胜衣)(只要是符合语境的成语,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共3分。)“避免”就是不要出现的意思,再加上“不”字,就构成双重否定了,反而是“要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把意思说反了。因此,删掉多余的否定副词“不”,这个句子就可以“起死回生”。第⑤处,如果只是把几样食材放到一起,没有熬煮的话,怎么可以吃,又怎么“补肺补气、调理脾胃”呢?所以,原句缺少“煮汤”这个关键词语,犯了成分残缺的语病,不能表达出应有的意思。每处2分,共4分。)21.甲:此时要注意保暖乙:病情比较轻(提示:根据上文天气“寒凉”和下文不宜“秋冻”的情境,甲处应填写“要注意保暖”之类的语句;根据下文“两三天后就会好转”的结果推测,乙处应填写“病情比较轻微”之类的语句。总之,所填语句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即可。每处2分,共4分。)22.示例:①患者如果咳嗽非常频繁,应在医生指导下吃镇咳药物,或者通过做雾化、拍背等方法把痰液排出。②患者如果咳嗽非常频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吃镇咳药物,或者通过做雾化、拍背等方式排出痰液。(提示:原三四个短句均可。参考答案任写一个即可。共4分。)23.【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思辨类作文题。一方面,我们用古代经典、名人名言、多数看法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说服力、论辩力,帮助自己正确认识事物或作出科学合理判断;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古人的论断、名人的话语、他人的看法,也不一定全都是正确的、符合实情的,也可能是一家之言或偏颇之见,甚至成为我们谋事创业的藩篱、创新发展的羁绊,使我们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因此,对待名人名言应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既要尊重其智慧价值,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筛选和应用。我们要学会辩证思考、理性分析,懂得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做到“不唯书”【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4页(共5页)】参考立意: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③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④切勿人云亦云⑤多数人的看法就一定对吗⑥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评分标准】一等(20~16)二等(15~11)三等(10~6)四等(5~0)等级内容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确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内容不当思想健康思想健康思想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传统艺术考试题目及答案
- 中国分离式绳头组合项目投资计划书
- 基金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解析
- 再生5000m3SCR脱硝催化剂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
- 中国氧化铱(IV)项目商业计划书
- 初级中控考试题及答案
- 南通铝酸钙项目投资分析报告模板范本
- 2025年3月热工检测技术模拟习题+答案
- 2025年仓储部安全管理员考试模拟试题卷
- 护理制度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气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电磁兼容EMC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渐冻症的康复治疗
- 猪场粪污消纳处置方案(3篇)
- 外科手术发展史-洞察及研究
- 工伤保险知识竞赛试题和答案
- 担保管理办法成效
- 2025-2026年秋季学期各周国旗下讲话安排表+2025-2026学年上学期升旗仪式演讲主题安排表
- 疼痛叙事的文化编码-洞察及研究
- 心内科常见病健康教育
- 银行网点手语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