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岛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试卷(语文)_第1页
2025年青岛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试卷(语文)_第2页
2025年青岛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试卷(语文)_第3页
2025年青岛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试卷(语文)_第4页
2025年青岛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试卷(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青岛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试卷(语文)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阴翳(yì)迥然(jiǒng)不同殷红(yān)B.潺潺(chán)拈起(niān)纨绔(kuà)锲而不舍(qiè)C.修飒(sà)澎湃(pài)纤维(xiān)咄咄逼人(duō)D.匀称(chèn)翌日(yì)踉跄(liàng)历历在目(l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精益求精相形见绌气宇轩昂走头无路B.历历在目鬼计多端气冲斗牛雕梁画栋C.钦佩不已脍炙人口水波不兴人才济济D.一愁莫展气急败坏美仑美奂走头无路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他沉着应对,指挥若定,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B.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令人读后拍案叫绝,真可谓天衣无缝。C.对于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我们都应该虚心求教,他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三思。D.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应接不暇。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类似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措施,并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B.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C.他的演讲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博得了在座各位老师的广泛赞誉。D.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衡量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最恰当的一句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______,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书籍如同食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不同的书能滋养不同的灵魂。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6.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个句子,其中画线句子存在语病,请找出并修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便捷、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平台不仅涵盖了各个学科的课程,还拥有智能化的学习推荐系统,能够根据学习者的进度和兴趣进行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规划。然而,线上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习氛围的缺失、学习动机的不足,以及学习者缺乏自律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平台方和学习者共同努力去解决。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0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肩之所倚:________(2)砉然向然:________(3)依乎天理:________(4)技经肯綮之未尝:________8.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2)君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9.庖丁认为他的解牛技术能够达到“进乎技矣”的境界,主要依靠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10.这则短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庖丁解牛的过程体现了怎样的哲学思想?三、现当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文字】黄昏时分,雨丝斜织着,落在江边的石阶上,溅起细小的水花。一位老者独自坐在石阶上,凝望着远方。他的背影佝偻,衣衫有些单薄,但眼神却异常平静。江水缓缓流淌,映照着天边的云彩,也映照着老者布满皱纹的脸庞。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那双眼睛里,却仿佛藏着无尽的故事。偶尔有游船驶过,带起一阵涟漪,打破了江面的宁静,也仿佛搅动了老者内心的波澜。他微微抬头,望向游船,眼神复杂,有追忆,也有释然。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为他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不知过了多久,老者缓缓站起身,慢慢走向江边的小路,身影渐渐消失在雨雾之中。11.文中画线的句子“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那双眼睛里,却仿佛藏着无尽的故事”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有什么作用?12.文中多次写到“宁静”和“波澜”,请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3.老者的“眼神复杂,有追忆,也有释然”,结合全文,你如何理解他内心的“波澜”?14.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四、文学文化常识1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B.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有“诗仙”之称。他的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C.元杂剧的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属于悲剧。D.《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书中塑造了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等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出自哪位古代思想家或政治家?A.孔子B.孟子C.范仲淹D.王阳明五、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如果试卷包含此部分)17.简述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及其内涵。18.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19.针对初中生写作中常见的“思路不清”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指导策略?(试卷结束)试卷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B2.C3.A4.D5.A6.画线句子存在语病,“比如学习氛围的缺失、学习动机的不足,以及学习者缺乏自律性等问题”中,“问题”与前文“比如”搭配不当,应删除“问题”。修改后为“比如学习氛围的缺失、学习动机的不足,以及学习者缺乏自律性等”。二、古代诗文阅读7.(1)靠、依靠(2)形容声音(3)自然纹理(4)指筋骨结合的地方8.(1)手臂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住的地方,发出‘砉’的声音,刀刃‘嚓’地一下切入,没有一处不是合乎音律的。(2)您所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了(一般的)技术层面了。9.庖丁依靠的是他的精神(神遇)去感知牛的内部结构,而不是仅仅用眼睛去看,并且顺应牛的自然结构,避开筋骨交错的地方,顺着骨节间的空隙下刀,依照牛本来的样子去解。他凭借精神与牛接触,而不单用眼睛看,感官停止了认识,而精神在运行。这体现了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深刻理解和顺应自然的思想。10.写作手法:对比、细节描写。庖丁解牛的技术(‘手之所触’等细节)与普通人的看法(‘所见无非牛者’)对比;他早期的状态(‘未尝见全牛也’)与现在的状态(‘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对比。哲学思想: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思想(‘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及通过实践达到精神与物质高度统一的境界。三、现当代诗文阅读11.表达手法:比喻、侧面描写。将老者脸上的皱纹比作“故事”,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者饱经风霜的经历。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老者平静的眼神、佝偻的背影等外在特征,暗示其内心的丰富和故事性。作用:使表达更形象、含蓄,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深度和魅力。12.这样写的作用: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环境(江面)的整体宁静,反衬出老者内心可能存在的“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同时,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略带感伤的黄昏雨景图,营造了特定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境。13.老者内心的“波澜”可能源于他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对人生的感慨、对亲人的思念,以及面对现实生活(如孤独、衰老)时的复杂情绪。眼神中的“追忆”是他对逝去时光的怀念,“释然”则可能是在经历世事变迁后,对一些执念的放下和对现状的接受。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他内心的“波澜”。14.作者表达了对老者饱经沧桑的人生境遇的同情和关注,对其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宁静的氛围。通过对黄昏雨景和老者身影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温馨而略带感伤的情调,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人生意义的思考。四、文学文化常识15.D16.C五、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如果试卷包含此部分)17.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有语用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全面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品质得到优化,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得到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得到提升,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并具备初步的审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增强文化自信。18.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创设情境,如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营造与诗歌意境相符的氛围;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品味语言,分析诗歌中关键的意象、词语,理解其表达效果;联想想象,鼓励学生根据诗歌描述,展开想象,描绘诗歌画面;联系背景,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比较阅读,将同一主题或风格的诗歌进行比较,加深理解。19.针对初中生写作中常见的“思路不清”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指导策略:指导审题,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明确写作要求和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