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6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 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及三本选择性必修的中国史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发现的三个阶段的文化堆积层风貌。这反映出时间状况距今5000年左右夹砂红陶、泥质灰陶为主的陶器,有明显的良渚文化的风貌距今4200年左右陶器出现印纹硬陶、鸭形壶等马桥文化因素距今3300年左右发现土墩墓,与宁镇地区西周文化相似,可能受吴越文化影响A.中华文明的凝聚性增强 B.新石器时代部落战争激烈C.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D.区域之间的联系趋于紧密2.云梦秦简中的《为吏之道》是一部训诫官吏的教令,如“正行修身,为民表率”“除害兴利,兹(慈)爱万姓”“审智(知)民能,善度民力”。这可用以说明,秦朝A.政令运行规范有效 B.儒家思想影响选官制度C.以吏为师教化百姓 D.民本理念影响为官之道3.十六国时期各政权普遍以汉、晋王朝的政治制度为蓝本,建立起三公制、三省制、郡县制、察举制等,西北地区的出土文献显示,一些胡族政权还效仿汉制建立起文书及户籍制度。由此可推知当时A.民族之间的隔阂已经消失 B.民族交融成为时代主流C.北方统一的因素正在酝酿 D.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完成4.贞观年间,唐太宗下令立孔子庙于国子学,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每年定时释奠;又增置房舍1200间,广收天下儒生,规定在校学生能精通一大经以上者即授以官职。这说明A.文化教育得到普及 B.儒学复兴运动效果显著C.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D.儒学治国功用受到重视5.辽军大举南下,宋将崔翰率军至满城按照宋太宗所设阵图布阵迎敌,部将赵延进建议集中兵力合击辽军,崔翰犹豫不决,监军李继隆说“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于是崔翰乃敢改阵合兵,最终取得此次战争的胜利。这一史实【“皖八”高三一联·历史第1页(共6页)W】A.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已经实现了富国强兵B.利于了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C.说明监军的设立有助于扩大将领的权力D.表明宋军冗员众多导致战斗力低下6.交领右衽、束发戴冠是汉族传统服饰的典型特征。下图是元彩绘墓主人对坐壁画,画中的女主人身着左衽长袍、发髻高耸,男主人身着右衽长袍、戴圆顶帽。这反映出元朝A.民族交融状态良好 B.民族风俗差异明显C.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D.民族政策比较宽容7.一条鞭法把明初以来分别征收的田赋和力役合并为一,以雇役制代替了差役制,简化杂税,计亩征银;把原来按户按丁派役,转向按地按丁派役。据此,以下结论成立的是A.农民摆脱了对国家的人身依附 B.户籍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下降C.保障农民利益是改革的出发点 D.白银的基本支付功能首次确立8.在沈阳故宫,努尔哈赤办公的大政殿坐北朝南,南面的左右翼王、八旗旗主居住的十王亭呈雁翅排列,这种君臣合署的宫殿建造布局在宫殿建筑史上实属罕见。这反映了女真后金政权A.具有原始民主的遗存 B.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C.君主专制已空前强化 D.重视建筑理念的创新9.下表所示为洋务运动时期(1863——1894年)兴办洋务企业的种类及资本额。该表反映了清政府种类企业数量(个)资本额(银元)百分比(%)军事工业196994346171.4交通运输业71250870212.8采煤工业727162282.8金属采掘和冶炼966372506.8纺织工业561038036.2合计4797909444100A.注重经济结构合理发展 B.富国强兵意图明显C.已经放弃重农抑商观念 D.财政困难局面出现10.1901年,科举改制不仅废除八股程式,增考西学知识,采用策论取士,而且以史论为头场,二场也多考西史题目。史书市场为便于士子学作策论文章,将厚重史籍简化、重组,在清末掀起了一股读史风潮。这可用以说明A.西学传播的渠道大大增加 B.民族危机加深史鉴功能凸显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D.历史知识得到前所未有重视【“皖八”高三一联·历史第2页(共6页)W】1.1920年初,学者郑振铎对中国的出版界现象描述道:“‘五四’以后,定期出版物出现得愈多。就十一月一个月里而论,已经有二十余种的月刊、旬刊、周刊出现了!他们的论调,虽不能一致,却总有一个定向————就是向着平民主义而走。‘劳工神圣’‘社会改造’的思想,也大家可算得是一致。这真是极可乐观的事!”这一描述表明A.马克思主义传入导致出版业发展 B.当时国人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C.社会运动推动了思想文化的革新 D.马克思主义者重视社会舆论宣传2.《救亡之声》是到目前为止已知收录抗战歌曲最多的革命歌曲集。其中专门的“国耻”歌曲以及相关的像“流亡”“流浪”歌曲的数量较少,而大多数歌曲的内容是关于日本侵略造成的民族苦难和伤痛。据此可知,抗战歌曲的创作旨在A.告知民族耻辱 B.唤醒民众民族意识C.宣泄民族悲情 D.增强国人抗战信心3.1957年我国高等院校有229所,比1953年的181所增加了26.5%,五年共招生56.3万人,毕业生26.9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招生111.9万人,毕业生84.2万人。全国共建科研机构580多所,研究人员2.8万人,比1952年增加2倍多。这A.促使我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C.满足了工业化对人才的需求 D.表明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14.1978年底至1979年初,皖东地区部分生产队以及合肥、芜湖等地一些生产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效果极好。1981年,包产到户不仅在边远地区和长期贫困地区普及,而且在一般地区迅速扩展。到1982年8月,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达到74%,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反映了A.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 B.经济体制改革带动了城市改革C.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D.农村的改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15.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以文明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如推广文明服务用语,制定市民公约,提倡“百城万店无假货”等。这A.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B.践行与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保证了公民道德素养的快速提升 D.激发了民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热情16.下图所示为2004——2013年我国城镇不同性质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人数情况,图中数据变化表明A.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B.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日益缩小C.城镇经济活力日益增强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难以为继【“皖八”高三一联·历史第3页(共6页)】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河北道,经过战国秦汉以来的长期发展,到唐代前期已是全国农业生产极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隋代开凿的永济渠由南向北从中流过,兼有交通与灌溉之利。唐天宝八年(749年),全国义仓储粮达6300多万石,其中河北道有1754万石,占全国十五道的首位。由于天宝年间关中地区缺粮的日益严重,唐政府十分重视河北道的水利工程建设。据统计,唐代前期的水利工程,北方为127项,其中,河北道56项,居首位。——摘编自宁可《中国经济通史————隋唐五代经济卷》材料二1938年2月,晋察冀边区政府颁发《奖励兴办农田水利暂行办法》,后来又制定了《兴修农田水利条例》,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鼓励农民挖掘井渠。由于日军的频繁扫荡,边区经济日益困难。在边区政府的领导下,1941年至1943年,全边区以开展小型水利为重点,修旧渠、开新渠1056道,凿井1309眼,可浇地19万亩,可提高亩产10%-15%。———摘编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材料三近日,雄安新区推行河长制,设立县乡村3级河长体系,提出以实现“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为目标。华北地区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白洋淀位于新区境内,方案要求2018年底前完成入湖污染源全面排查,明确年度入湖污染物消减量,逐步改善湖泊水质,推进白洋淀水环境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推进白洋淀生态岸线建设、滨湖绿化带建设、沿湖湿地公园和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摘编自《雄安新区印发〈河北雄安新区实行河湖长制工作方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前期河北道水利建设地位突出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晋察冀边区农田水利兴修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12分)(3)根据上述材料,总结你从中国水利建设发展过程中得到的启示。(5分)【“皖八”高三一联·历史第4页(共6页)W】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02年,清光绪皇帝上谕成立修订法律馆,并“著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1906年,沈家本、伍廷芳等人完成了《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吸收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律师制度和陪审制度。1907年,清政府颁布《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规定了刑事与民事分开、回避、和解、诉讼程序、预审等制度。1908年颁行了《钦定宪法大纲》,该大纲就是日本1889年明治宪法的翻版。1911年完成的《大清民律草案》,从框架体系到具体内容,如总则、债权、物权、亲属和继承的五编制体系,法人、物、担保、契约、广告、发行证券、不当得利、侵权行为等制度几乎都是法、德、日等国民法制度的移植。民事权利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在《大清民律草案》的第5条、第201条、第211条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表述。在《大清新刑律》中,对危害帝室罪、内乱、外患罪以及杀伤尊亲属罪等重罪“处以死刑者,斩”,“对尊亲属有犯,不得适用正当防卫”等。《大清民律草案》中,它保留了传统的家庭财产分析、结婚由父母作主、一夫多妻、家长权等内容。———摘编自何勤华《法律文明史:法的国际化与本土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清政府法律制订的特点及成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初清政府的法律制订。(5分)【“皖八”高三一联·历史第5页(共6页)W】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就是曾经在过去的时间中出现过的人、物与事,那么它确实已经随着过去的时间的消失而消失了。可是,真正绵延至今而且影响今天生活的是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反复思索的问题及由此形成的观念。————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皖八”高三一联·历史第6页(共6页)】W】2026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1.C材料信息显示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有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吴越文化等多元文化因素,反映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特征,故选C项。材料仅展示了多元文化交替影响,未体现中华文明的凝聚性增强,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战争、冲突或暴力证据(如武器、防御工事等),排除B项。材料仅展示不同时期的文化面貌,未体现区域之间“联系程度”的变化,排除D项。2.D材料“正行修身,为民表率”“除害兴利,兹(慈)爱万姓”“审智(知)民能,善度民力”都体现了为民着想的民本理念对为官之道的影响,故选D项。题干强调的是为官之道的理念,而非政令的运行,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做官层面,而非选官层面,排除B项。“以吏为师”是中国古代法家的教育主张,其中的“吏”专指法官、法吏,与材料主旨不符,且题干强调的是官吏要以民为本,而非教化百姓的内容,排除C项。3.C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这种制度文化认同有利于北方民族交融、缓解民族矛盾,从而促进北方统一,故选C项。民族之间的隔阂仍然广泛存在,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民族交融成为“时代主流”的结论,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少数民族封建化“完成”的结论,排除D项。4.D材料中唐太宗的做法表明其重视儒学,认为儒学对治国理政有重要作用,通过尊崇儒学、发展儒学教育来培养人才为治国服务,即儒学治国功用受到重视,故选D项。“普及”意味着广泛地普遍推广到各个阶层、各个地区,材料没有提供足够信息表明当时文化教育在全社会广泛普及,排除A项。儒学复兴运动于唐中期由韩愈发起,排除B项。儒学正统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确立,排除C项。5.B宋太宗设置阵图,要求宋军按照阵图布阵迎敌,这体现了宋初皇帝对军事指挥权的高度控制,目的是防止武将专权,宋将崔翰一开始对政阵合兵的建议犹豫不决,这反映出将领对违背皇帝指令的担忧,侧面揭示了皇帝对军事行动的干预,有助于我们了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方面的表现以及对军事行动的影响,故选B项。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中期,从“宋太宗”可知是北宋初期,时间不符,且王安石变法未实现强兵目标,排除A项。监军是皇帝派出、监督领兵在外的武将的,将领在监军的劝说下才敢改变皇帝的军事方案,更能反映出将领的权力受限于监军,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宋军最终获得了此次战争的胜利,仅凭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战斗力低下”,排除D项。6.A壁画中,男主人居左,穿右衽长袍,戴圆顶帽;女主人居右,着左衽长袍,发髻高耸。这体现了汉人和蒙古人服饰的特点,反映出元代社会服饰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民族交融状态良好,故选A项。材料涉及的是元朝民族交融的趋势,而不是民族风俗的差异,排除B项。“消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题干不涉及民‘皖八”高三一联·历史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W]族政策方面的内容,排除D项。7.B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改变了以往按户按丁派役,转向按地按丁派役,这意味着国家对土地田亩的清丈比对人丁户籍的管理更为重要,故选B项。一条鞭法在实施初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但“摆脱”说法错误,排除A项。解决财政危机是一条鞭法的出发点,而非保障农民利益,排除C项。从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白银的基本支付功能在唐宋时代已经存在,排除D项。8.A沈阳故宫中君臣合署的宫殿建造布局,体现出后金在政权组织形式上还保留着一定程度的共同议事等原始民主的特征,故选A项。中原文化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威,宫殿布局通常突出君主的独尊地位,不会出现君臣合署的情况,这种布局并非受中原文化影响,排除B项。君臣合署的宫殿建造布局反映了后金政权在发展初期君主势力还不够强大的特征,排除C项。这种布局主要是反映了当时后金政权初期的政治特点,从建筑史角度看,它是一种特殊政治形态下的产物而非建筑理念的创新,排除D项。9.B根据表格数据及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在面临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占比达到71.4%,也发展一些民用企业,涉及纺织工业等,致力于“自强”“求富”,富国强兵意图明显,故选B项。从表格数据看,军事工业资本比重极大,而其他行业如交通运输业、采煤工业、金属采掘和冶炼、纺织工业等占比相对较小,这说明经济结构发展并不合理,排除A项。重农抑商观念在当时并没有被放弃,排除C项。表格中没有关于清政府财政收支等方面的信息,不能据此得出财政困难局面出现的结论,排除D项。10.B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在此背景下,清政府推行新政,实行科举改制,改革考试内容,以史论为头场,引起史书市场的变革,这说明民族危机加深史学镜鉴功能的凸显,故选B项。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西学传播的渠道,排除A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94年兴中会的创立,排除C项。“历史知识得到前所未有重视”的表述过于夸大,排除D项。11.C“五四”以后,出版物出现得愈多,论调向着平民主义而走,劳工神圣、社会改造的思想是一致的,这说明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都对思想文化的革新及出版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故选C项。出版业的发展是由于当时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人们思想解放,需要及时了解时事信息,使得阅读市场扩大,不单是马克思主义传入导致的,排除A项。“普遍”说法错误,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2.B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深重,一部分中国人创作了大量唤醒民族觉悟、鼓舞人民投入抗日斗争的歌曲。根据《救亡之声》收录的抗战歌曲分析,与“国耻”“流亡”“流浪”等民族悲情相关的歌曲较少,而大多数歌曲都是关于日本侵略造成的民族苦难和伤痛,这表明抗战歌曲创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唤醒民众的民族【“皖八”高三一联·历史试卷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W】意识,抵抗日本的侵略,故选B项。告知民族耻辱、宣泄民族悲情、增强抗战信心都属于抗战歌曲的目的,但不符合题干材料所表达的创作宗旨,排除A、C、D三项。13.B“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对工业化建设高度重视,为了满足工业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兴办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同时生产力的进步也为教育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所以这一时期教育和科研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故选B项。人才培养有利于我国科技发展,但“领先世界”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满足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是在1965年,排除D项。14.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中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是其主要形式)。题干材料呈现了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渐进过程及其发展,这反映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D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开放的内容,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项。2021年,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时间不符,排除C项。15.A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道德规范来维护市场秩序、调节人际关系等,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推广文明服务用语,提倡“百城万店无假货”等,这些举措有助于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道德体系,故选A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2012年提出,排除B项。“保证快速提升”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排除D项。16.C根据图片数据可知,从2004-2013年,我国城镇不同性质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人数整体呈增长趋势,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参与到城镇的经济活动中,特别是非公有制性质的单位使用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这反映出城镇经济活力日益增强,故选C项。图表反映的是城镇不同性质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人数,并非城市人口的变化情况,仅凭图表数据不能得出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结论,排除A项。仅从城镇不同性质单位使用农村劳动力人数的变化,不能得出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日益缩小的结论,排除B项。图表内容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难以为继并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17.(1)原因:解决都城粮食问题的需要;政府的重视;历代的发展使其成为重要的产粮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为其提供了便利。(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特点:服务于抗战时期的农业生产;由政府主导;政府与群众团结合作;以小型水利为主,新旧并举,地上与地下同步;成果显著。(6分,任答三点)意义: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助推根据地建设;有利于团结广大群众,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其他抗日根据地提供经验,促进抗日战争的胜利。(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皖八”高三一联·历史试卷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W】(3)启示:水利建设影响国计民生;水利建设需要政府的引导支持;水利建设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将经济效益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一点2分,三点5分)18.(1)特点:学习和移植西方法律;存留封建礼制痕迹;内容丰富较为全面且不断完善;现代化趋势明显。(4分,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湖垃圾清理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磁环线圈绕线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动车充电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猎头与高校合作人才输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考虑物流运输灵活性的自动化码头-微电网系统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研究
- 学生译员交替传译笔记与口译质量的关系研究
- 高速FTN传输系统的接收算法研究
- 教室生日活动方案策划
- 上海融媒体解决方案咨询
- 翡翠高级营销方案
- 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与数字化转型-洞察阐释
- 合伙养猪合同协议书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难题速递之代数式(2025年4月)
- 商城平台搭建合同协议
- 短视频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及发展前景
- 《复杂系统理论》课件
- 2025年个人参加巡察工作总结心得(二篇)
- 汽车维修配件供货及售后服务方案
-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设备销售合同
-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 2024年度广东省国家电网招聘之财务会计类通关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