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传染病护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某医院收治一名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XBB-3.2)感染患者,其核酸Ct值为18,肺部CT显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根据2025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和防控指南》,该患者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A.单人单间空气传播隔离B.同病种患者2-3人合住病房C.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后普通病房隔离D.负压病房+二级防护答案:A解析:Ct值<20提示病毒载量高,肺部影像学提示肺炎,需严格执行空气传播隔离(A类),单人单间,病房通风≥12次/小时,医护人员需穿戴N95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三级防护。2.霍乱患者入院时血压85/50mmHg,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10ml/h(已持续2小时)。根据WHO脱水程度评估标准,该患者属于:A.无脱水B.轻度脱水C.中度脱水D.重度脱水答案:D解析:重度脱水表现为收缩压<90mmHg,尿量<0.5ml/kg/h持续2小时,皮肤弹性极差,眼窝明显凹陷,符合重度脱水诊断标准。3.麻疹患儿出疹第3天,家长询问“孩子什么时候可以解除隔离”,护士正确的回答是:A.出疹后3天B.出疹后5天C.出疹后7天D.皮疹完全消退后答案:B解析:麻疹隔离期为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该患儿无肺炎表现,故隔离至出疹后5天。4.艾滋病患者因卡波西肉瘤入院,护士为其进行静脉穿刺时被污染针头刺伤,挤压伤口后首要的处理措施是:A.立即注射HIV免疫球蛋白B.用0.5%碘伏消毒伤口C.2小时内启动暴露后预防用药(PEP)D.抽取患者血液检测HIV载量答案:C解析:HIV职业暴露后,应在暴露后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72小时)启动PEP,首选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拉替拉韦方案,同时进行伤口冲洗(肥皂水+流动水)、消毒(0.5%碘伏)及暴露源检测,但首要措施是及时用药。5.某社区暴发登革热疫情,护士在进行社区宣教时,重点强调的防蚊措施是:A.安装纱窗时使用60目以上网眼B.每3天清理一次室内外积水容器C.夜间使用盘式蚊香替代蚊帐D.户外活动时喷洒含避蚊胺(DEET)5%的驱蚊液答案:B解析: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幼虫需在积水中发育,每3天清理一次积水(包括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瓶罐等)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60目网眼为防蝇标准(防蚊需16-18目),盘式蚊香效果弱于蚊帐,避蚊胺浓度需10%-30%(儿童≤10%)。6.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使用异烟肼治疗时,护士需重点监测的指标是:A.血尿酸B.肝功能C.听力D.视力答案:B解析:异烟肼主要不良反应为肝毒性(ALT升高),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4周);血尿酸升高多见于吡嗪酰胺,听力损伤多见于链霉素,视力损伤多见于乙胺丁醇。7.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死亡后,尸体处理错误的是:A.用0.5%过氧乙酸棉球填塞口、鼻、耳、肛门等孔道B.双层防渗裹尸袋包裹,标注“高度传染性”C.2小时内转运至指定火葬场,全程密闭运输D.家属可穿戴一次性手套进行遗体告别答案:D解析: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接触尸体传播,禁止家属直接接触遗体,遗体处理需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操作,全程三级防护,家属不得参与遗体告别。8.手足口病患儿口腔出现疱疹伴拒食,护士应指导家长给予的饮食是:A.热汤面B.冰酸奶C.硬饼干D.柑橘汁答案:B解析:口腔疱疹疼痛时,应选择温凉、清淡、无刺激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冰酸奶);热食(A)会加重疼痛,硬食(C)可能划破疱疹,酸性食物(D)刺激溃疡面。9.一名鼠疫患者因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医护人员应穿戴的防护装备不包括:A.正压头套B.医用防护口罩(N95)C.防渗隔离衣D.丁腈手套答案:C解析:鼠疫为甲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气管插管属于高风险操作,需穿戴正压头套(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内层防渗防护服+外层一次性隔离衣+双层手套,而非普通防渗隔离衣(C)。10.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患者,24小时尿量300ml,血肌酐580μmol/L,血钾6.2mmol/L。护士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A.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B.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100mlC.口服聚磺苯乙烯钠散D.准备血液透析答案:A解析:高钾血症(>6.0mmol/L)可导致心律失常,首要处理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拮抗钾对心肌的毒性作用,随后予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胰岛素+葡萄糖促进钾向细胞内转移,严重者需透析。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2025年《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中不同类别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及方式。答案:①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和乙类甲管传染病(如肺炭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发现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同时电话报告属地疾控中心;②乙类传染病(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24小时内网络直报;③丙类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24小时内网络直报;④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立即电话报告,同时2小时内网络直报。2.列举穿脱防护服的5个关键注意事项。答案:①穿防护服前需检查完整性(有无破损、接缝是否严密);②穿时先戴口罩(N95需做密合性测试),再穿防护服(确保帽子完全覆盖头部,拉链闭合严密),最后戴护目镜/面屏(避免压到口罩边缘);③脱防护服时应在污染区与清洁区交界处进行,先摘护目镜/面屏(手不触碰面部),再解防护服拉链(从上至下),将防护服自内向外翻转脱下(污染面朝内),避免污染内层衣物;④脱手套后需立即进行手卫生(含醇速干手消毒剂或流动水洗手);⑤脱摘过程中禁止用污染的手触碰面部、头发或清洁物品。3.简述霍乱患者口服补液(ORS)的护理要点。答案:①适用对象:轻、中度脱水且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的患者;②补液量:最初4小时按体重计算(儿童75ml/kg,成人4000-6000ml),之后根据腹泻量调整(每排出1ml粪便补充1.5mlORS);③补液温度:37-40℃(避免过冷刺激胃肠道);④服用方法:少量多次(每5-10分钟喝20-30ml),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引起呕吐;⑤监测指标:每1小时评估脱水纠正情况(皮肤弹性、尿量、血压),若出现持续呕吐、意识改变或重度脱水,及时转为静脉补液。4.简述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护理评估要点。答案:①症状评估:发热程度及热型(持续低热/高热)、咳嗽性质(干咳/咳痰)、痰液性状(白色黏液/脓性/血性)、腹泻次数及大便性状(水样便/黏液脓血便)、皮肤黏膜表现(皮疹/溃疡/卡波西肉瘤);②体征评估:口腔(鹅口疮、毛状白斑)、肺部(湿啰音/呼吸音减弱)、腹部(压痛/包块)、神经系统(意识状态、肢体活动);③实验室检查: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提示高风险)、病原学检测(痰培养、粪便常规+培养、血/脑脊液PCR);④心理社会评估: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家庭支持情况、是否存在焦虑/抑郁情绪。5.简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要点。答案:①评估禁忌证:未固定的脊柱损伤、严重多发伤、颜面部烧伤、不可耐受俯卧位的疾病(如严重心功能不全);②体位准备:移除身上不必要的管路(如导尿管、胃管需妥善固定),使用软枕垫高胸部、髋部及踝部,确保呼吸通畅;③监测指标:每15-30分钟观察生命体征(SPO2、心率、血压)、意识状态、各管路通畅性(气管插管深度、中心静脉导管位置);④皮肤护理:每2小时检查受压部位(额部、鼻部、下颌、肩部、髂前上棘、膝部),使用泡沫敷料预防压疮;⑤并发症预防:注意防止气管插管移位、胃内容物反流(抬高床头15-30°)、深静脉血栓(使用气压治疗或弹力袜);⑥俯卧位时间:每天累计12-16小时,分2-3次进行,每次持续2-4小时后可短暂仰卧位休息。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案例1:患者男性,32岁,船员,因“发热伴头痛、肌肉酸痛4天,皮疹1天”入院。既往体健,1周前曾停靠东南亚某港口。查体:T39.5℃,P110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颜面、颈部及上胸部皮肤潮红,躯干及四肢可见散在充血性斑丘疹,压之褪色;双侧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约1cm×1cm),有压痛;口腔黏膜可见散在出血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3.2×10⁹/L,PLT85×10⁹/L;尿常规蛋白(+);血清登革热IgM抗体阳性。问题:(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2)列出主要的护理诊断(至少4个)。(3)针对皮肤黏膜出血的护理措施有哪些?答案:(1)诊断:登革热(普通型)。依据:①流行病学史(东南亚港口暴露史);②临床表现(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典型“三红征”[颜面/颈/胸潮红]、充血性皮疹、淋巴结肿大);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登革热IgM抗体阳性)。(2)主要护理诊断:①体温过高与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②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病毒血症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皮疹有关;③潜在并发症:出血(皮肤黏膜/内脏)与血小板减少、血管炎有关;④疼痛(头痛、肌肉酸痛)与病毒侵犯神经及肌肉组织有关;⑤知识缺乏:缺乏登革热防治及自我护理知识。(3)皮肤黏膜出血的护理措施:①观察出血部位及范围(记录皮疹分布、有无瘀点/瘀斑、口腔黏膜出血点数量);②避免搔抓皮肤(剪短指甲,穿宽松棉质衣物);③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或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避免使用硬毛牙刷,牙龈出血时用无菌棉球压迫);④监测血小板计数(每12-24小时复查,若<50×10⁹/L警惕内脏出血);⑤避免剧烈活动(限制下床,防止碰撞);⑥饮食指导(温凉流质/半流质,避免坚硬、过热、刺激性食物);⑦观察有无内脏出血迹象(黑便、血尿、呕血、意识改变),一旦出现立即报告医生。案例2:患者女性,5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个月,加重伴发热1周”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0年,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8-10mmol/L)。查体:T38.9℃,慢性病容,左上肺可闻及湿啰音;痰涂片抗酸杆菌(+),胸部CT示左上肺尖后段斑片状阴影伴空洞形成。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空洞型),2型糖尿病”。问题:(1)该患者需采取的隔离方式及依据是什么?(2)针对糖尿病与肺结核共病的护理要点有哪些?(3)如何对患者进行抗结核药物的用药指导?答案:(1)隔离方式:呼吸道隔离(单人病房或同病种病房,病房通风≥6次/小时)。依据: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提示具有传染性,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需采取空气传播隔离措施(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护人员接触时戴N95口罩)。(2)共病护理要点:①血糖管理: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目标空腹<7.0mmol/L,餐后<10.0mmol/L),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注意异烟肼可能影响糖代谢);②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1.5-2.0g/kg/d)、高维生素饮食(如鱼、蛋、新鲜蔬果),避免高糖食物(如甜点、含糖饮料),糖尿病饮食与结核营养需求需平衡(必要时请营养科会诊);③咳嗽护理:指导有效咳嗽(深吸气后屏气2-3秒,用力咳嗽),痰液及时消毒(用2%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倾倒);④运动指导:病情稳定后可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空腹运动以防低血糖;⑤并发症监测:观察有无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周围神经病变(肢体麻木)及结核播散(高热、胸痛、呼吸困难)。(3)用药指导:①强调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全程、规律、联合用药,疗程至少6-9个月),避免自行停药或漏服(漏服后24小时内补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