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泥瓦施工方案_第1页
高空作业泥瓦施工方案_第2页
高空作业泥瓦施工方案_第3页
高空作业泥瓦施工方案_第4页
高空作业泥瓦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空作业泥瓦施工专项方案一、施工准备阶段1.1技术准备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重点复核建筑标高、轴线尺寸及节点构造详图,编制专项施工技术交底文件。针对不同高空作业场景(如外墙面贴砖、女儿墙压顶施工、幕墙基层砌筑等),分别制定操作细则,明确各工序技术参数,如铺贴砂浆厚度控制在8-12mm,灰缝宽度误差不超过±1mm,墙面垂直度偏差需≤3mm/2m。建立BIM模型进行虚拟施工推演,对存在立体交叉作业的区域进行碰撞检测,提前规划材料运输路径与作业面流水段划分。编制《高空作业泥瓦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手册》,包含空鼓、脱落、渗漏等23项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案。1.2材料准备实行材料进场"三检制",水泥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及3天、28天强度报告,砂料采用中砂并过筛处理,含泥量控制在3%以内。瓷砖等饰面材料进行色差分选和几何尺寸检验,每批次随机抽取50块检测边长偏差(允许±0.5mm)、平整度(≤0.3mm)及吸水率(瓷质砖≤0.5%)。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材料需用计划,采用ABC分类法管理库存,其中饰面砖等A类材料储备量不低于5天用量。所有材料在地面加工区完成切割、打磨等预处理,加工精度控制:切口平直度误差≤1mm,倒角角度偏差≤0.5°,异形件采用水刀切割确保成型质量。1.3设备准备配置高空作业平台3台(含2台曲臂式、1台剪叉式),使用前进行载荷试验(1.25倍额定荷载静载试验30分钟),检查液压系统密封性及制动装置有效性。安装施工升降机2台,设置双重防坠安全器(动作速度分别为0.8m/s和1.0m/s),每半月进行一次坠落试验。测量工具配备激光投线仪(精度±1mm/5m)、靠尺(2m,误差≤0.5mm)、塞尺(分度值0.02mm)等计量器具,经法定机构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手持电动工具(切割机、搅拌机等)安装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15mA,动作时间≤0.1s),电缆线采用防磨损的橡胶护套线,长度不超过30m。二、安全保障体系2.1防护设施搭设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式钢管架,立杆纵距1.5m、横距1.05m,步距1.8m,搭设高度超出作业面1.2m。脚手板满铺且四角用14#铁丝绑扎牢固,设置18cm高挡脚板及两道防护栏杆(60cm、120cm),外立面挂设阻燃密目安全网(网目密度≥2000目/100cm²)。电梯井口设置定型化防护门(高度1.8m,底部设20cm挡脚板),楼梯临边安装工具式防护栏杆,水平洞口(边长>150mm)采用钢筋网片覆盖并固定。高空作业平台作业半径内设置警戒区,使用红白相间警示带隔离,配备声光报警器(音量≥85dB,闪光频率1-3次/秒)。2.2个人防护装备作业人员配备"三宝":安全帽(冲击吸收性能≤4900N,耐穿刺性能1kg钢锥从1m高度坠落不穿透)、安全带(静负荷测试≥15kN,安全绳有效长度≤2m)、防滑鞋(鞋底花纹深度≥3mm,摩擦系数≥0.8)。特殊作业人员增配防护眼镜(防冲击镜片,抗冲击速度5.5m/s)、防尘口罩(KN95级别,过滤效率≥95%)、绝缘手套(耐电压≥380V)。建立防护用品管理台账,安全帽每3年更换,安全带每半年进行一次静负荷试验(225kg拉力持续5分钟无断裂)。2.3安全管理措施实行作业许可制度,办理《高空作业许可证》,明确作业高度(分为2-5m、5-15m、15-30m及30m以上四个等级)、有效时限(最长8小时)及监护责任人。每日开工前开展"三查"(查思想、查纪律、查隐患),作业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确认,交底内容包含天气预警(风力≥6级、雨雪天气禁止作业)。建立应急救援小组,配备急救箱(含止血带、夹板、烧伤敷料等28种物品)、应急担架2副、高空救援缓降器(承重≥150kg,下降速度0.5-1.5m/s)。每月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模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场景,演练内容包括伤员转运(使用脊柱固定板)、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三、主要施工流程3.1基层处理工程墙面清理:采用高压水枪(压力15-20MPa)冲洗基层表面,对油污区域使用10%火碱溶液擦拭,混凝土墙面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深度3-5mm,每100cm²凿点不少于5个)。界面处理:不同材料交接处挂设100mm宽镀锌钢丝网(直径0.8mm,网格12.7×12.7mm),用射钉(间距300mm)固定。涂刷界面剂采用滚涂工艺,厚度控制在1-2mm,养护24小时后进行拉拔试验(粘结强度≥0.3MPa)。灰饼制作:按纵横间距1.5m设置灰饼(50×50mm),采用1:3水泥砂浆制作,使用靠尺校准确保平整,灰饼表面平整度误差≤1mm,垂直度误差≤2mm。阴阳角处增设对角灰饼,确保方正度偏差≤3mm。3.2铺贴施工工艺砂浆制备: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容量350L)搅拌,配合比采用重量法计量(水泥:砂=1:2.5,水灰比0.45),搅拌时间≥90秒。瓷砖粘结剂使用电动搅拌器(转速600r/min)搅拌至无结块,静置5分钟后二次搅拌,工作时间控制在4小时内。铺贴作业:实行"三线控制"(水平线、垂直线、表面平整度线),铺贴前在墙面弹出分仓控制线,预排瓷砖(非整砖宽度≥1/3砖长)。采用"揉压法"铺贴,用橡皮锤轻击瓷砖表面,确保砂浆饱满度≥95%,铺贴后1小时内用水平尺检查平整度(误差≤0.5mm)。勾缝处理:铺贴完成24小时后进行勾缝,采用专用勾缝剂(抗折强度≥5MPa,收缩率≤0.5%),使用圆形勾缝器(直径与缝宽匹配)连续作业,勾完后立即用湿海绵清理表面。阳角采用45°拼缝时,留缝宽度≥2mm,阴角采用圆弧过渡(半径5mm)。3.3特殊部位处理门窗洞口:洞口周边瓷砖采用"整砖套割"工艺,边框与瓷砖间隙预留5mm,用弹性密封胶填充(位移能力≥±25%)。窗台板铺贴向外找坡2%,下口设置滴水槽(宽度10mm,深度8mm),槽内采用耐候胶密封。防水节点:卫生间等有水区域,墙面防水层上翻高度≥1800mm,瓷砖铺贴前涂刷一道防水粘结剂。地漏周围采用"水簸箕"构造,瓷砖切成放射状铺贴,中心开孔直径比管径大5mm,缝隙用防水砂浆嵌填后打胶密封。伸缩缝处理:沿建筑高度每3层设置一道水平伸缩缝(宽度20mm),缝内填充聚乙烯泡沫棒(直径25mm),表面覆盖不锈钢盖板(厚度≥1.2mm),两端预留5mm变形量。四、质量控制措施4.1过程质量控制实行"三检制+专业检"质量验收体系,班组自检率100%,互检覆盖率≥30%,专职质检员抽检频率每500m²不少于3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划分:外墙每500-1000m²为一个批次,内墙按施工段划分,每个批次检查点数不少于10处。关键工序设置质量控制点,如铺贴砂浆厚度(每班测量3次,允许偏差±2mm)、瓷砖粘结强度(每300m²留置1组试块,≥0.6MPa)、勾缝饱满度(采用超声波检测,空鼓面积≤5%)。建立质量缺陷台账,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四不放过"原则(原因、责任人、整改措施、验证结果未明确不放过)。4.2试验检测计划材料进场检测:水泥按同一厂家、同一批号每200t检测1次(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砂子每400m³检测1次(颗粒级配、含泥量);饰面砖每5000m²检测1组(吸水率、弯曲强度)。现场实体检测:完工后进行拉拔试验(每1000m²检测1组,每组3点,粘结强度≥0.4MPa);雨水渗透试验(持续淋水2小时,观察内表面无渗漏);使用回弹仪检测砂浆抗压强度(推定值≥设计值的95%)。4.3质量通病防治空鼓脱落防治:基层清理采用"一刷二凿三吹"工艺(刷界面剂、机械凿毛、高压风吹尘),铺贴时砂浆均匀涂抹(厚度一致),面积≥90%,边角部位采用"满刀灰"法。夏季施工时对基层洒水降温(表面温度≤35℃),避免砂浆失水过快。渗漏防治:对穿墙螺杆洞采用"二次封堵"工艺(膨胀剂水泥浆→防水砂浆→防水涂料),深度≥100mm。外窗台与墙面交接处留设5mm宽凹槽,用硅酮耐候胶密封(胶缝宽度8mm,厚度6mm),胶面呈弧形突出墙面2mm。色差控制:瓷砖进场后按色号分区堆放,铺贴前在地面预排,使用色差仪检测(ΔE≤1.5),同一墙面色号偏差不超过1个等级。采用统一批次的勾缝剂,搅拌时间控制在3-5分钟,确保颜色均匀一致。五、施工进度计划5.1进度计划编制采用Project软件编制四级进度计划体系:总进度计划(控制节点)→月计划(主要工序)→周计划(作业面安排)→日计划(人员分工)。关键线路设置:基层处理→瓷砖铺贴→勾缝保洁,总工期控制在45天,其中高空作业平台使用高峰期为第15-30天。划分3个流水作业段(A区1-10轴、B区11-20轴、C区21-30轴),每个作业段包含基层处理(3天)、铺贴施工(5天)、养护验收(2天)三个工序,采用"节拍流水"方式组织施工,相邻作业段间隔2天进场。5.2资源配置计划劳动力配置实行"动态管理",高峰期投入泥瓦工24人(分3个班组,每组8人),普工12人,设置1名专职质量员和2名安全员。特殊工种(高空作业平台操作工、升降机司机等)持证上岗,证书在有效期内且通过年度复审。设备使用实行"两班制"(8:00-12:00,14:00-18:00),设备利用率目标≥85%,建立设备台账及维护保养计划,其中高空作业平台每工作100小时更换液压油,每200小时检查链条张紧度(下垂量≤20mm)。5.3进度保障措施建立周进度例会制度,对比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偏差原因(如材料延误、天气影响等),制定纠偏措施。设置进度预警机制,当某工序延误超过2天时,启动应急预案,如增加作业班组、延长作业时间(夜间施工需办理许可,配备充足照明)、调配备用设备等。采用BIM技术进行4D进度模拟,每周更新实际进度数据,通过甘特图与计划对比,可视化展示进度偏差。对关键线路工序实行"节点考核",完成节点目标给予班组人均200元奖励,延误节点按同等标准处罚。六、环境保护措施6.1扬尘控制施工现场设置PM10在线监测仪(监测频率1次/分钟,数据实时上传),当浓度超过0.5mg/m³时启动降尘措施。地面加工区设置封闭式防尘棚(高度4m,配备4台雾炮机),切割作业采用湿法施工,粉尘排放浓度控制在8mg/m³以下。建筑垃圾采用封闭式容器收集,每日清运至指定消纳场,运输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及篷布覆盖装置,出场前冲洗轮胎(冲洗时间≥30秒),洗车台设置三级沉淀池(总容积≥10m³)。6.2噪声控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噪声较大的作业(如切割、敲打)集中在9:00-11:00、15:00-17:00进行,避免夜间施工(22:00-6:00)。手持电动工具安装降噪罩(降噪量≥15dB),脚手架搭设采用橡胶锤敲击(声压级≤75dB),升降机设置隔音屏障(高度3m,吸声系数≥0.8)。在施工场界设置噪声监测点(距声源最近处),每季度监测1次,昼间噪声≤70dB,夜间≤55dB。对周边敏感区域(如居民区)设置隔声窗(计权隔声量≥30dB),发放《施工噪声影响告知书》,公布投诉电话及联系人。6.3废水处理搅拌站设置沉淀池(三级,总容积20m³),废水经处理后回用(用于洒水降尘、混凝土养护),回用率≥80%。食堂设置隔油池(处理能力5m³/d),定期清掏(每周1次),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COD≤500mg/L,SS≤400mg/L)。油料库房设置防渗池(采用200mm厚C25混凝土+1.5mm厚HDPE防渗膜),防止油料泄漏污染土壤。施工现场设置雨水收集系统(集水沟+沉淀池),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年节水目标≥5000m³。七、应急预案7.1高空坠落事故应急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现场人员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报告项目经理(响应时间≤5分钟)。救援人员佩戴安全带、使用救援三脚架(承重≥200kg)下至坠落点,对伤员进行初步检查(判断意识、呼吸、骨折情况),脊柱损伤者采用脊柱固定板搬运(4人平抬法)。现场设置警戒区(半径10m),保护事故现场,拍摄事故照片(多角度不少于20张),绘制事故现场图(标注坠落位置、防护设施状态等)。24小时内提交事故快报,7日内完成事故调查报告,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案例警示教育。7.2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时,立即停止作业区域所有机械,疏散周边人员至安全地带。对伤口进行紧急处理:出血伤口采用加压包扎止血(压力适中,以止血为度),异物刺入身体时保持原位不拔出,骨折部位进行临时固定(固定范围包括伤肢上下关节)。在事故地点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查明坠落物体来源(通过监控录像、人员询问等),对同类作业面进行全面排查(如脚手架上材料堆放高度≤1.2m,工具使用防坠绳)。修订《材料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增加"材料码放防倾覆"专项措施。7.3恶劣天气应急接到暴雨蓝色预警后,停止高空作业,将施工设备移至地势较高处(高于历史最高水位50cm),检查排水系统(抽水泵每台试运行5分钟)。脚手架采取加固措施(增设抛撑,间距6m一道),塔吊吊钩升至最高位置并锚固。台风预警发布后,切断现场临时用电(总配电箱拉闸),作业人员全部撤离至地面安全区,对活动板房进行加固(每间设置4个地锚)。灾后组织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脚手架基础沉降(允许偏差≤10mm)、塔吊垂直度(偏差≤1‰)及电气设备绝缘性能,确认安全后方可复工。八、验收标准与流程8.1验收标准主控项目:饰面砖粘贴必须牢固(拉拔试验≥0.4MPa,每组3个点全部合格);立面垂直度≤3mm(2m靠尺检查);表面平整度≤2mm(2m靠尺+塞尺);阴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