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_第1页
七年级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_第2页
七年级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_第3页
七年级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_第4页
七年级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学科,对于七年级的同学们而言,这是开启世界观的重要窗口。本文将梳理七年级地理的核心知识点,并通过习题解析帮助大家巩固理解,希望能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有益的指引。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基本知识与地图技能是地理学习的基石。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天圆地方”到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再到现代卫星影像,最终证实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约六千多千米,赤道周长约四万千米,表面积约五亿平方千米。这些数据帮助我们构建了对地球大小的基本认知。日常生活中,“站得高看得远”、“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等现象,也能间接证明地球的球体形状。2.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形式主要有两种: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约为一天(24小时)。正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才有了昼夜交替现象,以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同时,地球自转还产生了地方时的差异。地球公转则是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运行,周期约为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这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二分二至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四季变化的关键节点,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昼夜长短情况需要重点掌握。3.地图的阅读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学会阅读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关键。首先要明确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有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三种表示方法。在选择地图时,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比例尺的地图,大比例尺地图能详细显示局部地区,小比例尺地图则能展示更大的范围。方向的判定是读图的难点。通常有三种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判定);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其中经纬网定向法是最精确的。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说明地理事物名称或数量的文字和数字,熟悉常用图例是快速获取地图信息的前提。4.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地形起伏的重要工具。等高线是指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线。通过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不同的等高线形态代表不同的地形部位,如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二、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及形态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1.大洲和大洋全球共分为七个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各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例如,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同学们需要熟悉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轮廓、位置及主要分界线。2.海陆的变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并非一成不变。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后来,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这些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多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三、天气与气候天气和气候是描述大气状况的两个重要概念,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如阴晴、风雨、冷热等,它是多变的。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例如,“今天阴转小雨”描述的是天气;“昆明四季如春”描述的是气候。2.气温和降水气温和降水是构成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气温的变化包括日变化和年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约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则相反。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地区差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等。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例如,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同学们需要掌握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特征及典型分布地区。四、居民与聚落人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的分布、人种、语言、宗教以及聚落的形态,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1.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由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人口的分布疏密不均,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世界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世界上的语言主要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这六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3.聚落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等条件优越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保护传统聚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五、习题解析例题1: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①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②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④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证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不符合题意;“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以及“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都能直接或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②③符合题意;地球仪是正球体,经线长度相等,但这是地球仪的特性,不能证明地球的实际形状是不规则球体,④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例题2: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B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2)图中①线路和②线路,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线路,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3)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假设等高线图中,A处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高四周低;B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①线路等高线密集,②线路等高线稀疏;有指向标指向北方,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结合指向标判断方向)解析:(1)A处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应为山顶;B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部位,应为鞍部。(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①线路等高线比②线路密集,因此坡度较陡的是①线路。(3)首先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再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假设图中河流发源于左上角,向右下角流,则结合指向标,其流向大致是自西北向东南流。(具体流向需根据实际图示判断,此处为示例)例题3: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升高B.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一定高于海洋气温C.海拔越高,气温越低D.北半球7月,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A错误;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B错误;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一般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正确;北半球7月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例题4: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稀疏的是()A.亚洲东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