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仪器培训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医院仪器培训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医院仪器培训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医院仪器培训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医院仪器培训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仪器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题)1.关于心电图机的导联连接,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红色导联线连接右上肢B.黄色导联线连接左下肢C.绿色导联线连接左上肢D.黑色导联线连接右下肢答案:A。解析:心电图机导联线颜色通常遵循“红右腕,黄左腕,绿左踝,黑右踝,白胸导”的标准,红色为右上肢,黄色为左上肢,绿色为左下肢,黑色为右下肢。2.除颤仪使用时,若患者佩戴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电极板应距离起搏器至少:A.2.5cmB.5cmC.7.5cmD.10cm答案:B。解析:为避免电磁干扰影响起搏器功能,电极板需距离植入式起搏器至少5cm,若无法避开,可选择对侧放置。3.多参数监护仪中,血氧饱和度(SpO₂)的正常监测范围是:A.85%-90%B.90%-95%C.95%-100%D.100%-105%答案:C。解析:健康成人SpO₂正常范围为95%-100%,低于90%提示低氧血症,需紧急处理。4.便携式血糖仪检测前,需用75%酒精消毒采血部位,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采血,主要目的是:A.避免酒精刺激皮肤B.防止酒精与试纸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结果C.减少采血时的疼痛感D.降低感染风险答案:B。解析:酒精未挥发完全时,可能与试纸上的酶反应,导致检测结果偏低或异常。5.输液泵使用时,若出现“气泡报警”,最可能的原因是:A.输液管路中有直径>0.5mm的气泡B.输液瓶内液体不足C.管路受压打折D.滴速设置超过设备最大限制答案:A。解析:输液泵的气泡传感器通常检测到管路中存在直径≥0.2mm的连续气泡或累计气泡体积超过阈值时触发报警,0.5mm为常见临界值。6.呼吸机参数设置中,成人tidalvolume(潮气量)的常规设置为:A.3-5ml/kgB.6-8ml/kgC.9-11ml/kgD.12-14ml/kg答案:B。解析:基于肺保护策略,成人潮气量通常设置为6-8ml/kg理想体重,避免高容量导致的肺损伤。7.麻醉机的蒸发器(Vaporizer)用于:A.调节氧气流量B.混合笑气与氧气C.挥发液态麻醉剂并控制其浓度D.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蒸发器是麻醉机的核心组件之一,通过加热或气流作用将液态麻醉药(如七氟醚、异氟醚)转化为蒸汽,并精确控制输出浓度。8.PCR仪(聚合酶链式反应仪)的核心功能是:A.分离血液中的细胞成分B.扩增特定DNA片段C.检测血液中的酶活性D.分析尿液中的化学成分答案:B。解析:PCR仪通过高温变性、低温退火、适温延伸的循环过程,在体外大量扩增目标DNA片段,用于基因检测、病原体诊断等。9.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球仪)检测血常规时,若出现“血小板聚集”报警,可能的原因是:A.采血管选择错误(使用了肝素抗凝管)B.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超过4小时C.患者存在高甘油三酯血症D.标本采集后未充分混匀答案:A。解析:血小板聚集常见于EDTA抗凝管(血常规常用)以外的抗凝剂(如肝素),或标本采集后未及时混匀导致血小板激活。10.超声诊断仪的探头频率与成像深度的关系是:A.频率越高,成像深度越深B.频率越低,成像深度越深C.频率与成像深度无关D.频率越高,成像分辨率越低答案:B。解析:超声探头频率越低,穿透力越强(成像深度越深),但分辨率越低;频率越高,穿透力越弱(成像深度越浅),但分辨率越高。11.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的测量间隔通常设置为:A.白天15-30分钟,夜间30-60分钟B.白天5-10分钟,夜间10-15分钟C.全天固定10分钟D.白天30-60分钟,夜间15-30分钟答案:A。解析:动态血压监测的标准间隔为白天每15-30分钟一次,夜间每30-60分钟一次,以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干扰并保证数据连续性。12.血液透析机的“跨膜压(TMP)”是指:A.动脉压与静脉压的差值B.透析液侧压力与血液侧压力的差值C.血泵转速与超滤率的比值D.透析液流量与血流量的比值答案:B。解析:跨膜压是血液侧压力(动脉压+静脉压)与透析液侧压力的差值,直接影响超滤(脱水)效果,计算公式为TMP=(动脉压+静脉压)/2-透析液压力。13.宫腔镜检查设备中,膨宫介质的常用选择是:A.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B.5%葡萄糖溶液C.空气D.二氧化碳气体答案:A。解析:生理盐水是最常用的膨宫介质,因其与人体渗透压一致,安全性高;5%葡萄糖可能导致水中毒,气体(空气、CO₂)有栓塞风险,仅特殊情况下使用。14.体外冲击波碎石机(ESWL)治疗时,定位系统的核心作用是:A.监测患者心率B.确定结石在体内的位置并引导冲击波聚焦C.调节冲击波的能量强度D.记录治疗时间答案:B。解析:定位系统(如X线或超声)用于精确锁定结石位置,确保冲击波聚焦于结石而不损伤周围组织。15.手术显微镜的“工作距离”是指:A.物镜前端到手术野的距离B.目镜到物镜的距离C.显微镜支架到手术台的距离D.主刀医生眼睛到目镜的距离答案:A。解析:工作距离是物镜前端至手术部位的垂直距离,通常为175-400mm,不同手术(如神经外科、眼科)需选择不同工作距离的物镜。16.除颤仪的“同步模式”适用于:A.心室颤动B.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C.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D.心脏停搏答案:C。解析:同步模式通过识别R波触发除颤,避免在T波易损期放电导致室颤,适用于有脉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颤、室上速);室颤需非同步模式。17.麻醉机的“新鲜气体流量”是指:A.氧气与笑气的总流量B.进入呼吸回路的气体总流量(包括氧气、笑气、麻醉蒸汽)C.患者呼出的气体流量D.呼吸机送气的潮气量答案:B。解析:新鲜气体流量(FGF)是麻醉机输出的未经过循环回路的气体流量,包括氧气、笑气及从蒸发器带出的麻醉蒸汽,单位为L/min。18.血糖仪校准的时机不包括:A.更换新批次试纸时B.仪器跌落或受到剧烈震动后C.患者血糖值异常升高时D.长时间未使用后重新启用时答案:C。解析:校准需在试纸批次更换、仪器故障修复后、长期未使用或环境剧烈变化时进行,患者血糖异常并非校准指征,需先排除操作误差。19.呼吸机“呼气末正压(PEEP)”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潮气量B.防止肺泡在呼气末塌陷C.提高呼吸频率D.降低气道峰压答案:B。解析:PEEP通过在呼气末保持气道正压,维持肺泡开放,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氧合,常用于ARDS等肺不张患者。20.超声诊断仪的“增益(Gain)”调节影响:A.探头频率B.图像的亮度(回声强度)C.扫描深度D.帧频(图像更新速度)答案:B。解析:增益调节控制接收信号的放大量,影响图像中回声的亮度,增益过高会导致图像过亮、噪声增加,过低则图像模糊。21.输液泵的“阻塞报警”通常由以下哪种情况触发:A.输液管路中有气泡B.输液瓶内液体耗尽C.管路受压或折叠导致阻力增加D.滴速设置低于设备最低限制答案:C。解析:阻塞报警是由于管路阻力过大(如打折、夹子未打开、静脉穿刺部位肿胀),导致泵无法推动液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超过阈值的压力后触发。22.动态心电图仪(Holter)记录的有效数据要求是:A.记录时间≥20小时,干扰数据≤5%B.记录时间≥22小时,干扰数据≤10%C.记录时间≥24小时,干扰数据≤15%D.记录时间≥18小时,干扰数据≤20%答案:A。解析:Holter监测的有效数据标准为记录时间≥20小时,且干扰或伪差数据不超过总记录时间的5%,否则需重新检查电极或重新佩戴。23.血球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五分类)”基于:A.细胞体积大小B.细胞内颗粒特性与核形态C.血红蛋白含量D.细胞膜表面抗原答案:B。解析:五分类血球仪通过电阻抗法(体积)、激光散射法(细胞内结构)和化学染色法(核形态)综合分析,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24.手术电刀的“单极模式”中,患者必须连接:A.负极板(回路电极)B.吸引器C.冲洗液D.脚踏开关答案:A。解析:单极电刀的电流通过患者身体至负极板形成回路,若未正确连接负极板,电流可能通过其他路径(如手术床)导致灼伤;双极电刀电流仅在两个电极之间流动,无需负极板。25.除颤仪电极板的正确放置位置(前侧位)是:A.胸骨右缘第2肋间(心底部),左腋中线第5肋间(心尖部)B.胸骨左缘第3肋间,右腋中线第4肋间C.心前区,左肩胛骨下D.剑突下,左锁骨下答案:A。解析:前侧位是最常用的除颤位置,心底部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心尖部电极板置于左腋中线第5肋间(与心脏长轴一致),确保电流穿过心脏。26.麻醉机的“氧浓度监测”传感器通常位于:A.氧气输入口B.笑气输入口C.呼吸回路的吸气端D.麻醉废气排放口答案:C。解析:氧浓度监测传感器需实时监测进入患者呼吸道的气体氧浓度,因此通常位于呼吸回路的吸气端(靠近患者端)。27.呼吸机的“触发灵敏度”设置过高可能导致:A.患者自主呼吸无法触发呼吸机送气B.呼吸机频繁误触发(无自主呼吸时送气)C.潮气量过大D.呼气时间延长答案:A。解析:触发灵敏度(如压力触发设置为-1cmH₂O)过高(即更负,如-3cmH₂O)时,患者需更大的吸气努力才能触发呼吸机,可能导致人机对抗;设置过低则易误触发。28.超声探头的“频率”单位是:A.赫兹(Hz)B.兆赫兹(MHz)C.千帕(kPa)D.分贝(dB)答案:B。解析:医用超声探头频率通常为2-15MHz(兆赫兹),高频探头(如7.5-15MHz)用于浅表器官(甲状腺、乳腺),低频探头(2-5MHz)用于深部组织(心脏、腹部)。29.血液透析机的“漏血监测”功能通过检测:A.透析液中的血红蛋白B.血液管路中的气泡C.透析器膜的完整性D.患者的凝血状态答案:A。解析:漏血监测器通过光学传感器检测透析液中的血红蛋白(血液渗漏),当透析器膜破裂时,血液进入透析液,导致透光率降低,触发报警。30.心电图机的“走纸速度”通常设置为:A.5mm/sB.10mm/sC.25mm/sD.50mm/s答案:C。解析:标准心电图走纸速度为25mm/s,此时1mm横向代表0.04秒(25mm/s=1mm/0.04s),便于测量RR间期、PR间期等时间参数。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0题,至少2个正确选项)1.关于除颤仪的使用,以下正确的操作包括:A.除颤前确认患者无金属饰品,移除电极片B.电极板涂抹导电糊时避免交叉涂抹(防止短路)C.成人单相波除颤能量为360J,双相波为120-200JD.除颤后立即开始5个循环(约2分钟)的CPR,再评估心律答案:ABCD。解析:所有选项均符合2020版AHA心肺复苏指南:除颤前需移除金属物品及ECG电极片(避免灼伤);导电糊应均匀涂抹,避免电极板间导电糊连接导致短路;单相波能量360J,双相波120-200J(具体依设备);除颤后立即继续CPR,2分钟后再评估。2.多参数监护仪的“报警设置”原则包括:A.报警上下限应根据患者病情动态调整B.所有参数的报警必须开启C.报警音量应调至最大以确保及时响应D.报警界限需设置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之外(如SpO₂下限设为92%而非90%)答案:ABD。解析:报警应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如ICU患者SpO₂下限设为92%,COPD患者可放宽至88%);所有参数报警需开启(除特殊情况);音量应适中(避免干扰其他患者);界限需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外,预留处理时间。3.血糖仪检测结果偏差的常见原因包括:A.采血时挤压手指导致组织液混入B.试纸保存不当(受潮或过期)C.患者处于低温环境(末梢循环差)D.仪器未校准答案:ABCD。解析:挤压手指会稀释血液(组织液混入);试纸受潮/过期导致酶活性下降;低温导致血流缓慢,采血困难;未校准可能因仪器误差影响结果。4.输液泵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A.输液管路应低于患者心脏水平以避免回血B.高风险药物(如血管活性药)需使用专用泵并标注C.长时间使用需定期检查穿刺部位是否肿胀D.输液结束后及时关闭泵,避免空转答案:BCD。解析:输液管路应高于患者心脏水平(利用重力辅助);高风险药物需专用泵并标识;定期检查穿刺部位(防止外渗);空转可能导致泵体损伤或误报警。5.呼吸机的“常见报警”类型包括:A.高压报警(气道压力过高)B.低压报警(气道压力过低)C.分钟通气量低报警D.氧浓度低报警答案:ABCD。解析:高压报警(管路阻塞、痰液增多、肺顺应性下降);低压报警(管路脱落、漏气);分钟通气量低(潮气量不足或呼吸频率下降);氧浓度低(氧气供应故障)。6.麻醉机的“安全装置”包括:A.氧浓度监测仪(防止低氧)B.压力限制阀(防止过高压力进入回路)C.废气清除系统(减少麻醉气体污染)D.笑气-氧气比例联动装置(防止缺氧)答案:ABCD。解析:氧浓度监测仪实时监测吸入氧浓度;压力限制阀限制回路最高压力;废气清除系统收集并排放废气;笑气-氧气联动装置确保笑气流量≤氧气流量(防止氧浓度<25%)。7.血球分析仪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A.每日使用质控品进行校准B.定期清洁采样针和检测池C.更换试剂后重新校准D.记录异常结果并分析原因答案:ABCD。解析:质控品检测是日常质量控制的核心;清洁采样针可避免交叉污染;试剂更换可能影响检测结果,需校准;异常结果需溯源(如标本问题、仪器故障)。8.超声诊断仪的“日常维护”内容包括:A.使用后用软布清洁探头表面(避免化学溶剂腐蚀)B.定期检查探头线缆是否有破损C.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将探头垂直悬挂(避免线缆折损)D.每月进行图像质量校准(如增益、动态范围)答案:ABCD。解析:探头是精密部件,需轻柔清洁;线缆破损可能导致信号干扰;悬挂探头可防止线缆老化;定期校准确保图像质量。9.手术电刀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A.负极板应选择肌肉丰富、皮肤清洁干燥的部位(如大腿)B.避免负极板与患者皮肤接触面积过小(防止局部灼伤)C.单极电刀使用时,避免患者与金属手术床直接接触D.电刀笔使用后及时放回支架,避免误触发答案:ABCD。解析:负极板需接触良好(面积≥100cm²),避免电流密度过高;金属床可能成为电流回路导致灼伤;电刀笔误触发可能损伤患者或术者。10.动态血压监测的“注意事项”包括:A.监测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B.测量时手臂应与心脏平齐C.夜间睡眠时可将手臂放置于身体两侧D.记录日志(如活动、情绪、服药时间)答案:ABCD。解析:剧烈运动影响血压值;手臂位置低于心脏会导致测量值偏高;睡眠时手臂自然放置可减少干扰;日志用于分析血压波动的诱因。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题,正确填“√”,错误填“×”)1.心电图机的“12导联”包括6个肢体导联和6个胸导联。()答案:×。解析:12导联包括3个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3个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和6个胸导联(V1-V6),共12个导联。2.除颤仪的“同步模式”会在任何心电波形的顶点触发放电。()答案:×。解析:同步模式仅在R波顶点触发,避免在T波(易损期)放电导致室颤。3.监护仪的“心率(HR)”通常通过ECG导联或SpO₂pleth波形计算,两者结果应一致。()答案:×。解析:ECG计算HR基于QRS波,SpO₂基于脉搏波,若存在房颤或频发早搏,两者结果可能不一致(SpO₂可能漏记部分脉搏)。4.血糖仪的“校正码”需与试纸条的编码一致,否则检测结果不准确。()答案:√。解析:校正码用于匹配试纸的批次差异,确保仪器正确计算血糖值,不同批次试纸需调整校正码(或自动识别)。5.输液泵的“总量设置”是指本次输液的总液体量,泵会在达到该量后停止。()答案:√。解析:总量设置(TotalVolume)是输液的目标体积,泵运行至设定总量后自动停止并报警。6.呼吸机的“吸气时间(Ti)”越长,呼气时间(Te)越短,可能导致气体潴留。()答案:√。解析:总呼吸周期=1/频率(f),Ti延长则Te=周期-Ti缩短,若Te不足,可能导致呼气不完全(内源性PEEP)。7.麻醉机的“蒸发器”可以通用(如七氟醚蒸发器可用于异氟醚)。()答案:×。解析:不同麻醉药的蒸发器设计(如饱和蒸气压、温度补偿)不同,不可混用,否则会导致输出浓度不准确。8.PCR仪的“变性温度”通常设置为94-98℃,目的是使DNA双链解旋为单链。()答案:√。解析:变性阶段通过高温破坏氢键,使双链DNA解旋为单链,为引物结合做准备。9.血球分析仪的“血小板计数”受EDTA抗凝剂影响可能出现假性减少(血小板聚集)。()答案:√。解析:约1%-3%的患者对EDTA敏感,导致血小板聚集,仪器误判为大颗粒或漏计,需改用肝素抗凝管重新检测。10.超声诊断仪的“彩色多普勒(CDFI)”用于显示血流方向和速度,频谱多普勒(PW/CW)用于定量分析。()答案:√。解析:CDFI以颜色编码显示血流方向(红色朝向探头,蓝色背离),频谱多普勒通过波形图提供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定量参数。11.动态血压监测仪的“收缩压(SBP)”正常参考值为白天<135mmHg,夜间<120mmHg。()答案:√。解析:24小时动态血压正常标准为:24小时平均<130/80mmHg,白天平均<135/85mmHg,夜间平均<120/70mmHg。12.血液透析机的“血流量(Qb)”通常设置为150-300ml/min,根据患者体重和血管通路情况调整。()答案:√。解析:成人血流量一般为200-300ml/min,儿童或血管条件差者可降低至150-200ml/min。13.宫腔镜的“膨宫压力”越高,视野越清晰,因此应尽量设置高压力。()答案:×。解析:膨宫压力过高(>100mmHg)会增加液体吸收风险(水中毒),标准压力为80-100mmHg(根据患者情况调整)。14.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冲击波能量”应从低到高逐步增加,以减少组织损伤。()答案:√。解析:初始低能量(如20-30%)可避免肾实质损伤,逐渐增加能量直至结石碎裂。15.手术显微镜的“景深”是指在焦点前后能保持清晰成像的范围,放大倍数越高,景深越浅。()答案:√。解析:放大倍数增加时,显微镜的景深(清晰范围)减小,需更精确的调焦。16.除颤后应立即触摸颈动脉判断是否恢复心跳,无需等待心电图显示。()答案:×。解析:除颤后应立即继续CPR(5个循环约2分钟),之后再评估心律和脉搏,避免中断胸外按压。17.麻醉机的“呼吸回路”分为开放、半开放、半紧闭和紧闭四种类型,紧闭回路可减少麻醉药浪费。()答案:√。解析:紧闭回路(新鲜气体流量≤代谢需求)通过CO₂吸收剂重复利用气体,节省麻醉药,适用于长时间手术。18.呼吸机的“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下,潮气量由设置的压力水平、呼吸时间和肺顺应性共同决定。()答案:√。解析:PCV设定吸气压力,潮气量=(压力-PEEP)×肺顺应性,因此肺顺应性下降(如ARDS)时潮气量会减少。19.超声探头的“频率”越高,对胎儿的安全性越低,因此产科检查应选择低频探头。()答案:×。解析:产科超声(尤其是早孕期)推荐使用高频探头(5-7MHz)以获得高分辨率图像,且诊断超声的声功率远低于安全阈值,不会对胎儿造成伤害。20.血液透析机的“透析液温度”通常设置为36-37℃,过低可能导致患者寒战,过高可能引起溶血。()答案:√。解析:透析液温度过高(>38℃)会破坏红细胞膜导致溶血,过低(<35℃)可能引发寒战和血管收缩。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题)1.简述除颤仪使用前的检查步骤。答案:①检查设备完整性(电极板、导线无破损);②确认电池电量(≥80%)或连接交流电;③检查导电介质(导电糊或电极片在有效期内);④开机测试(自检是否通过,显示正常);⑤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能量(单相波/双相波);⑥确认患者状态(无金属物品,移除ECG电极片)。2.多参数监护仪出现“ECG干扰”(基线漂移或杂波)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答案:原因:①电极片脱落或接触不良;②患者活动(如翻身、肢体抖动);③周围电磁干扰(如电刀、手机);④导联线破损或连接松动。处理:①重新粘贴电极片(清洁皮肤,确保贴紧);②固定患者肢体或使用约束带;③关闭附近干扰设备,远离电源线;④更换导联线或重新连接接口。3.简述血糖仪的校准流程。答案:①准备校准用质控液(高、中、低值,与试纸匹配);②开机进入校准模式;③用采血针吸取质控液,滴加至试纸上(模拟采血);④仪器自动检测并显示质控值;⑤对比检测值与质控液标注的靶值范围;⑥若在范围内,校准成功;若超出范围,检查试纸/质控液是否过期、操作是否规范,重复校准或更换仪器。4.输液泵“输液完毕报警”触发后,应如何处理?答案:①查看泵显示(确认已达到设定总量);②关闭泵电源,断开输液管路;③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肿胀(排除外渗);④根据医嘱决定是否继续输液(更换输液袋并重新设置参数)或拔针;⑤记录输液总量、时间及患者反应。5.呼吸机“高压报警”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措施。答案:原因:①气道阻塞(痰液增多、气管插管打折);②肺顺应性下降(ARDS、肺水肿);③患者人机对抗(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④管路问题(回路打折、湿化罐水位过高)。处理:①吸痰清理气道,检查管路是否通畅;②调整呼吸机参数(降低潮气量、增加PEEP);③使用镇静剂或肌松药改善人机同步;④检查湿化罐水位,理顺管路。6.麻醉机“氧气压力不足报警”的可能原因及处理。答案:原因:①氧气钢瓶剩余量不足(压力<0.2MPa);②中心供氧管道故障(压力<0.4MPa);③氧气减压阀损坏;④管路漏气(如连接不紧)。处理:①更换备用钢瓶(确认开关打开);②联系供氧部门检查中心供氧;③更换减压阀;④用肥皂水检查管路接口,重新连接。7.血球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异常(显著降低)”时,如何排除假性减少?答案:①观察血涂片(显微镜下查看是否有血小板聚集);②改用肝素抗凝管重新采集血样(EDTA依赖型血小板聚集患者);③手工计数血小板(稀释法或相差显微镜法);④检查仪器是否校准(使用质控品验证);⑤排除患者自身因素(如DIC、ITP等病理性减少)。8.超声诊断仪“图像模糊”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答案:原因:①探头频率选择不当(深部组织用高频探头);②增益设置过低(回声信号弱);③聚焦位置不正确(未对准目标区域);④探头表面有耦合剂气泡或污染物;⑤仪器参数设置错误(如动态范围过小)。解决:①更换低频探头(深部)或高频探头(浅表);②调整增益至图像清晰;③调整聚焦区至目标深度;④清洁探头并重新涂抹耦合剂(避免气泡);⑤重置仪器默认参数或重新优化(时间增益补偿TGC)。9.手术电刀“负极板灼伤”的预防措施。答案:①选择肌肉/脂肪丰富、皮肤完整的部位(如大腿、臀部),避免骨性突起或瘢痕处;②确保负极板与皮肤充分接触(面积≥100cm²),无褶皱;③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酒精未挥发);④避免负极板靠近手术部位(电流路径缩短可能增加局部电流密度);⑤使用智能负极板(监测接触阻抗,阻抗过高时报警)。10.动态血压监测仪“数据无效”的常见原因及处理。答案:原因:①电极/袖带松脱(活动时移位);②袖带位置不正确(未与心脏平齐);③患者刻意改变体位(如测量时抬高手臂);④仪器故障(压力传感器失灵)。处理:①重新固定袖带(松紧度以容纳1指为宜);②指导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