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考核复习题集_第1页
医学影像技术考核复习题集_第2页
医学影像技术考核复习题集_第3页
医学影像技术考核复习题集_第4页
医学影像技术考核复习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影像技术考核复习题集各位同仁,大家好!为助力各位顺利通过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考核,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技能,我结合日常工作与考核重点,整理了这份复习题集。本套题集涵盖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多个核心领域,旨在帮助大家查漏补缺,强化理解。请大家务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专业素养。---第一部分:医学影像技术基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X线产生的必要条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电子源B.高速电子流C.阳极靶面D.高压电场E.滤线栅参考答案:(E)滤线栅主要用于减少散射线,并非X线产生的必要条件。X线产生需具备三个条件:电子源、高速电子流(由高压电场加速形成)和阳极靶面(电子轰击使其产生X线)。2.关于X线本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电磁波B.是一种可见光C.具有粒子性,不具有波动性D.是一种超声波E.其波长比γ射线长参考答案:(A)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其波长比可见光短,比γ射线长。3.在医学影像中,下列哪种对比度不属于光学对比度的范畴?()A.X线照片对比度B.CT图像对比度C.荧光屏对比度D.主观对比度E.数字图像对比度参考答案:(D)主观对比度是指人体不同组织间天然存在的密度、厚度差异,是形成影像对比度的基础,而非光学对比度本身。其他选项均属于光学或数字影像呈现出的对比度。二、简答题1.简述影响X线照片影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参考答案:影响X线照片影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主观因素:操作者对曝光条件的选择、体位摆放的准确性、暗室处理技术等。*客观因素:X线机的性能(如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的稳定性)、X线胶片与增感屏的组合特性、滤线栅的使用与否及性能、被检者本身的因素(如体型、病理状态)。*几何因素:焦点大小、焦-片距、肢-片距、中心线与探测器的垂直度等,这些因素主要影响影像的锐利度和放大失真。2.请解释窗宽和窗位在CT图像后处理中的作用。参考答案:窗宽和窗位是CT图像灰度调节的重要参数,用于更好地显示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窗宽:指图像上所包含的CT值范围。窗宽越大,图像包含的CT值范围越广,灰度层次越多,但对比度越低;窗宽越小,图像包含的CT值范围越窄,对比度越高,但灰度层次越少,可能丢失部分信息。*窗位:又称窗中心,指窗宽范围内CT值的中心位置。窗位的选择决定了图像显示的中心CT值水平,通常选择欲观察组织的平均CT值作为窗位,以便更清晰地显示该组织的细节。---第二部分:X线摄影技术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进行胸部后前位摄影时,中心线通常对准?()A.第3胸椎B.第4胸椎C.第5胸椎D.第6胸椎E.第7胸椎参考答案:(C)胸部后前位摄影,中心线经第5胸椎水平(约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关于四肢长骨摄影的基本原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至少包括一端关节B.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C.骨纹理清晰可见D.必要时加照对侧以作对比E.所有部位均需使用滤线栅参考答案:(E)滤线栅主要用于吸收散射线,提高影像对比度,常用于体厚较大或管电压较高的部位摄影。四肢长骨(尤其是前臂、小腿等较细部位)在使用较低管电压时,散射线较少,通常无需使用滤线栅。二、简答题1.请描述膝关节正位和侧位的标准摄影体位及主要显示内容。参考答案:*膝关节正位:*体位: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下肢伸直,足尖向上且稍内旋(约5°-10°),使髌骨向上,置于股骨内外髁之间。膝关节置于探测器中心。*显示内容: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腓骨小头、髌骨(呈轴位投影于髁间窝内)及其关节间隙。骨小梁清晰,关节面光滑。*膝关节侧位:*体位: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屈膝约120°-135°,膝部外侧贴近探测器,髌骨下缘置于探测器中心。对侧下肢置于被检侧前方。*显示内容: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髌骨(侧位形态)、关节间隙。能清晰显示膝关节的前后关系及髌骨的形态。2.简述乳腺摄影的特殊性和技术要点。参考答案:乳腺摄影是一种特殊的软X线摄影,主要用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特殊性:乳腺组织密度差异小,需要极高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X线剂量需严格控制,以保护敏感组织。*技术要点:*使用专用乳腺X线机,采用钼靶阳极(产生软X线,波长较长,穿透力较弱,适合乳腺组织)。*常规采用压迫技术,以减少乳腺厚度、固定乳腺、减少散射线、提高影像清晰度。*常用体位包括头尾位(CC位)和内外斜位(MLO位),必要时加照侧位、局部点片等。*图像需满足高对比度、高分辨率,能显示微小钙化和细微结构。---第三部分:CT检查技术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CT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主要取决于?()A.像素尺寸B.扫描层厚C.重建算法D.管电压E.管电流参考答案:(A)像素尺寸是决定CT图像空间分辨率的首要因素。像素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扫描层厚、重建算法也会影响空间分辨率,但像素尺寸是基础。2.在CT增强扫描中,“动脉期”的扫描时间通常在对比剂注射开始后多久?()A.5-10秒B.15-25秒C.30-45秒D.60-90秒E.120秒以后参考答案:(B)动脉期扫描时间通常在对比剂注射开始后15-25秒左右,此时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显影最佳,适合观察富血供器官的动脉供血情况。二、简答题1.简述CT值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参考答案:CT值是CT图像中用于表示组织密度的量化指标,它是通过将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与水的吸收系数进行比较而得到的相对值,单位为亨氏单位(HU)。*定义:CT值=(μ组织-μ水)/μ水×1000。其中μ为X线吸收系数。*临床意义:*水的CT值为0HU。*空气的CT值为-1000HU。*骨皮质的CT值可高达+1000HU左右。*不同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具有特定的CT值范围,例如脑组织约25-45HU,脂肪约-20至-100HU,出血急性期约60-80HU等。*通过CT值可以初步判断组织的性质(如囊性、实性、脂肪性、出血性、钙化等),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2.什么是CT血管造影(CTA)?其主要临床应用有哪些?参考答案:CT血管造影(CTA)是通过静脉快速注射碘对比剂,在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高峰时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利用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如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等)重建出血管的三维影像,以显示血管形态、结构及病变的检查方法。*主要临床应用:*头颈部血管: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等。*胸部血管: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肺血管畸形等。*腹部血管:肾动脉狭窄、肠系膜动脉狭窄、门静脉系统病变等。*四肢血管:四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瘤、动静脉瘘等。*用于术前评估、术后随访及介入治疗的引导等。---第四部分:MRI检查技术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MRI图像上,哪种组织的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脂肪B.脑脊液C.肝脏D.肌肉E.骨皮质参考答案:(B)脑脊液富含自由水,T1值长,T2值长,因此在T1WI上呈低信号(黑),T2WI上呈高信号(白)。2.下列哪项不是MRI检查的禁忌证?()A.装有心脏起搏器者B.幽闭恐惧症患者C.体内有金属异物(如弹片)者D.妊娠早期(3个月内)患者E.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参考答案:(E)大多数现代人工关节(如钛合金材料)是MRI兼容或条件兼容的,可以进行MRI检查,但需确认材料类型并评估风险。其他选项均为明确的或相对禁忌证。二、简答题1.请解释MRI中的“弛豫时间”概念,并说明T1弛豫和T2弛豫的区别。参考答案:弛豫时间是指MRI中,被射频脉冲激发的氢质子从高能态(激发态)恢复到原来低能态(平衡态)所需要的时间,是MRI成像的基础。*T1弛豫(纵向弛豫时间):指自旋质子经射频脉冲激发后,纵向磁化矢量(Mz)从0恢复到平衡状态Mz最大值(Mo)的63%所需要的时间。它反映了质子与周围晶格(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又称自旋-晶格弛豫。T1弛豫时间越短,组织在T1WI上信号越高。*T2弛豫(横向弛豫时间):指射频脉冲停止后,横向磁化矢量(Mxy)从最大值衰减到其初始值37%所需要的时间。它反映了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相位失配过程,又称自旋-自旋弛豫。T2弛豫时间越长,组织在T2WI上信号越高。*区别:T1弛豫是纵向磁化的恢复,与能量交换有关;T2弛豫是横向磁化的衰减,与质子间相互作用有关。T2弛豫总是比T1弛豫快得多。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T1和T2值,这是MRI图像对比度形成的重要基础。2.简述MRI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如Gd-DTPA)的作用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参考答案:MRI常用的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Gd-DTPA)等钆类螯合物,它们是顺磁性物质。*作用原理:钆类对比剂能显著缩短其周围水质子的T1弛豫时间(对T2弛豫时间影响较小),使得含有对比剂的组织在T1WI上信号增高(强化)。其本身不产生信号,而是通过改变组织的弛豫特性间接成像。*临床应用价值:*病灶检出与定性:通过观察病灶是否强化、强化程度、强化方式(如均匀强化、环形强化、不均匀强化等),有助于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并判断病灶的血供特点,从而对病变的性质(如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血管成像:利用对比剂缩短血液T1时间的特性,可以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功能评估:如动态增强MRI可评估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情况。*显示血脑屏障破坏:在中枢神经系统,正常血脑屏障不允许对比剂透过,当发生病变(如肿瘤、炎症)时血脑屏障破坏,对比剂进入病变区产生强化。---第五部分:影像质量控制与辐射防护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医学影像检查中,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实践的正当性B.防护的最优化C.个人剂量限值D.屏蔽防护E.距离防护参考答案:(D)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是辐射防护的具体措施,而非基本原则。辐射防护的三大基本原则是:实践的正当性、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2.在X线摄影中,下列哪种方法不能有效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A.使用高千伏摄影技术B.缩小照射野C.增加焦-片距D.使用滤线栅E.适当使用遮线器参考答案:(D)使用滤线栅的主要目的是吸收散射线,提高影像对比度,它本身并不能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有时为了补偿滤线栅对原发射线的吸收,还需要适当增加曝光条件,从而可能增加患者剂量。其他选项均能有效减少患者剂量。二、简答题1.简述影像科日常质量控制(QC)和质量保证(QA)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参考答案:*质量控制(QC):主要指对影像设备进行定期的、规范化的检测和调整,以确保其各项性能指标持续处于最佳状态。*内容:包括X线机的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准确性,CT的CT值准确性、噪声、空间分辨率、均匀性,MRI的信噪比、空间分辨率、对比度分辨率、伪影等。还包括对胶片、显影液、探测器等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QA):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不仅包括QC,还涵盖了影响影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的所有因素,涉及人员、设备、流程、环境等多个方面。*内容:包括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SOP)、人员培训与考核、影像诊断报告的规范与审核、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辐射防护管理、患者满意度调查、不良事件分析与改进等。*意义:*保证影像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依据。*减少因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导致的重复检查,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和医疗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流程。*保障医疗安全,提升科室整体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2.作为影像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如何做好自身的辐射防护?参考答案:影像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自身辐射防护,主要措施包括:*时间防护:尽量缩短与放射源接触的时间。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熟练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曝光和在辐射区的停留时间。*距离防护:尽量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因为辐射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操作时应使用长柄工具,站在铅防护屏风后或利用设备的防护设施。*屏蔽防护:这是最主要的防护措施。穿戴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围裙、铅帽、铅眼镜、铅手套等。工作室设置必要的屏蔽设施,如铅墙、铅玻璃观察窗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