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2025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2025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2025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2025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大河之上,西部白银,有凤来仪,灼灼其华。这是一块黄河的土地,古老而文明;这是一条丝绸的纽带,绚丽而绵长;这是一方被红色浸染的大地,荣光而自豪;这是一座金属锻造的城市,坚实而铿锵。黄河哺育着100多万勤劳善良的白银儿女。大自然了远古的蛮荒岁月,露出了黄河石林刚毅的赤诚。永泰龟城,这座在大漠上矗立了400多年的城堡,是历史的见证与文化的延续。白银会宁,在bōlán壮阔的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这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会宁县成为全国20个重点红色旅游城市。20世纪中叶,白银一声震惊世界的大爆破,了半个多世纪中国有色金属辉煌的历程。如今,静卧在凤凰山巅上的两座露天大矿坑,诉说着白银工业文明的辉煌。今日的白银,淡定而从容。一处处人文特色小镇,犹如颗颗明珠diǎnzhuì在黄河两岸。(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哺育_________矗立_________bōlán_________diǎnzhuì_________(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滋润漂泊激活开展B.滋润飘逸封存开启C.滋生飘逸封存开展D.滋生漂泊激活开启(3)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二、选择题(★★★)2.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谈起会州博物馆的建馆初衷,创建人王东良讲起了8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①王东良的高祖王瀚号召村民将红军旗帜高悬于旗杆上,杀猪宰羊准备饭菜,自己还慷慨捐出钱粮和枪支弹药。②1936年会宁会师前夕,中国工农红军在此驻扎、生活、战斗了50多天,革命的种子深深扎根在这一方土地,红堡子因而得名。③红军到来时,红堡子村民敲锣打鼓、夹道欢迎,留下“开门迎红军”的佳话。④红堡子原本不叫红堡子。⑤1996年,王东良开始收集整理革命文物,让这方红色热土焕发新的生机。

A.⑤③①②④B.⑤④②①③C.④③①②⑤D.④②①③⑤三、语言表达(★★★)3.景泰县举办盛大的打铁花非遗表演,有游客想凑近拍照。现场安保人员小张发现了这一情况,担心存在安全隐患。如果你是小张,应如何劝说该游客?请结合方框内的有关内容作答。要求:语言得体,态度友善,60字左右。

打铁花表演中使用的铁水温度极高,通常可以达到1500摄氏度,甚至更高。铁水在抛洒过程中会产生飞溅,如果观众距离表演区域过近,很容易被飞溅的铁水烫伤。观众在观看表演时,应站在警戒线外。四、选择题(★★★)4.盛夏时节,奔流不息的黄河在白银市黄灌区内,勾描出一道优美的“S”形曲线。白银依山傍水,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观独特。下列语句最适合作为白银文旅宣传口号的一项是()

A.黄河之上·多彩白银B.风光秀美·白银最美C.文化悠久·夏无酷暑D.黄河奔流·流过白银五、语言表达(★★★)5.白银市文旅局推出“畅游白银·品味历史”主题旅游精品线路,请参照主题一、二,根据你家乡的旅游资源,将主题三的设计补写完整。

主题名称线路主题一丝路遗韵古韵流芳景泰县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永泰龟城——白银市博物馆(展示丝绸之路相关文物)主题二工矿传奇工业印记白银露天矿遗址——白银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参观军工文化)主题三①________薪火相传②__________——大墩梁烈士陵园——慢牛坡战斗遗址

六、名句名篇默写(★★★)6.填写古诗文名句,完成导游词。各位朋友,欢迎来到魅力白银。走进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可见“苔痕上阶绿,(1)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的景色;漫步大坪凤园花海景区,可感受“草树知春不久归,(2)___________”(韩愈《晚春》)的勃勃生机;来到四龙镇剪金山山脚,会萌生“会当凌绝顶,(3)___________”(杜甫《望岳》)的壮志豪情;登上法泉寺高处,可获得“不畏浮云遮望眼,(4)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自信;参观红军长征胜利景园,能理解革命先辈“(5)___________,(6)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的奉献精神……来白银旅游,你常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7)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的深切体会。七、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风中的野花南瓜①初夏,选一个晴好的天气,一大早走出门,到山里看野花。②一路行来,走走停停,野花也像长了脚,紧紧跟随。不管你的脚步走到哪儿,都能碰到颜色不同、形态各异的野花。有的野花长在路边,东张西望;有的野花躲进草丛,探头探脑。③阔大山野,是天造地设的一个大花圃。野花在花圃里自在生长,多得数也数不过来。你可以从颜色上分,白的,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粉的,似乎各种颜色的花,都能见得到。有的株形高大,昂首挺胸;有的则小家碧玉,羞羞答答。有的还能叫上个名,有的连名都说不出来。但它们都是植物王国里的子民,自然花圃的一员,有颜色、形态之别,无贵贱之分。④野花有香,是淡淡的香,绝不似有的家花,香浓,味重,少了一份清淡的本真。俗语云“家花哪有野花香”,谬矣!⑤仔细想来,家与野,只是生长环境、栽培方式不同而已。家花于园,人工栽培;野花在山,自然生长。⑥那些长在旷野的花,栉风沐雨,多少带几分山野情趣、自然容颜。⑦我生在山村,自幼识得不少山野之花,至今能叫出名(俗名)的,有打碗花、野狐大豌豆、马刺棘等。野狐大豌豆叶子有臭味,马刺棘身上长满刺,太扎,没人敢用手抓。女孩子最爱打碗花,常会拿打碗花编一个花帽,戴在头上,把自己打扮得像小公主一样。⑧咏野花的古诗卷帙浩繁;我独欣赏清代曹寅的《野花》诗:野花争发好春阳,谁似侬家得地长。便是风吹兼雨打,也胜深院锁春光。⑨但凡草木,无不含情,山野路边的野花也是在自然怀抱中成长的一群精灵。不去践踏,也不要伸手去采,任其长于斯,荣与枯,两由之。⑩黄河文学奖得主何老师曾写过不少与“花”有关的散文,如《草丛里的花星星》,笔触细腻,描绘生动,令人读后印象深深。她对野花也情有独钟,观察细致入微。我猜想,大概是野花入了作者的眼眸,拨动心弦,作者才写出了那些富有深情的文字。⑪在欣赏家花的同时,不妨把脖子上的脑瓜动一动,将眼界放宽一点,移步山林,看看风中的野花,那或许会给你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感受。(选自《白银日报》2025年5月17日,有删改)7.作者以“到山里看野花”开启全文,他在行走途中观察到的野花具有哪些特点?请从文章第②段概括。8.文章将家花和野花进行对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9.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从用词角度体会其表达效果。黄河文学奖得主何老师曾写过不少与“花”有关的散文,如《草丛里的花星星》,笔触细腻,描绘生动,令人读后印象深深。10.作者认为,对于路边的野花,“不去践踏,也不要伸手去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露水未散时沈念①儿时的端午前夜,我住在外婆家,翘首等着天明。从镇东头的邮电所出发,走过风机厂、十字街、大桥,穿过米厂空旷的水泥坪,就到了外婆家。外婆家安在堤坡脚下,爬上长长的河堤,看到傍镇而过的藕池河。河上船舶熙攘,镇上的繁荣、节日的喧闹都与这条注入洞庭湖的小河有关。②天还没透亮,外婆挎着竹篮往河边去了。晨雾里飘着湿漉漉的苇叶香,她穿着那件洗得褪色的蓝靛布褂上衣,像游进水墨画的一尾青鱼。湖区端午习俗保留了楚地传统,人们就地取材,用常见的芦苇叶代替箬叶包粽子。新鲜苇叶宽大柔韧,焯水之后泛着青玉色,裹进糯米、腊肉、咸蛋黄、绿豆,米粒吸足苇叶清香与腊味油脂,会有“金镶玉”的奇妙错觉。③外婆早起的原因,是去摘露水未散去的新叶。我听到声响,起床追去,可外婆早已不见了身影。我跑到堤坡下候她回来,不一会儿就被草丛中的蚱蜢吸引了注意力,忽觉额角一凉,头一抬,是外婆将还沾着露水的苇叶贴在我额上,凉津津的草木气直窜鼻腔。长大后,我才知道水边人家的风俗,带露水的叶子祛毒,包粽子要用湖区特产的稻草。④灶屋早备好泡发了的糯米,浸在大瓷盆里宛若碎玉。外婆把冬天的腊肉切成方丁,暗红的肉块裹着晶亮的油花。她将两片叶子叠成漏斗状,手指翻飞,糯米裹着肉丁落进去沙沙作响,最后抽根稻草一缠一绕,粽子便棱角分明了。我好奇,尝试学手艺,可苇叶在手里不听话,不是漏米就是散架。外婆捉着我的手教学,她手指上的茧很硬,像鱼嘴“咬”着我的肌肤。我躲着她的手,外婆笑着说:“等你手上长出茧子,就会包粽子了。”说话之际,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大铁锅里渐渐漫出苇叶的清香,惹得我直咽口水。外婆说熬得久,粽心才透亮。煮粽子时加入了灶灰水浸泡的艾草根,草木灰的碱香也一直飘在我的端午记忆中。⑤几条龙舟破开水面,船桨激起的水花在阳光下碎成虹彩。我贪恋河边的热闹,等比赛结束,众人散去,才往外婆家跑。外婆早已把艾草束倒悬,将雄黄酒洒在了门槛上,苦香混着酒气漫过青石台阶,不知会飘往哪里。水边渔民家的艾草不挂门楣,而是扎成小船,用渔网线系着菖蒲、螺壳,一起吊在屋檐下,任湖风吹拂。漂浮的艾船象征“送走瘟神”,螺壳则被认为能吸纳邪气,护佑一家人平平安安。⑥端午节这天湖区多雨,常常是午后会来一阵急雨。豆大的雨点砸在瓦片上,顺着屋檐下到地上的沟槽汇成水流。我用外公的废旧记账纸折成纸船,画了不同符号的船在水沟里打着旋儿,恍惚间竟觉得这又是一场龙舟竞渡。⑦雨歇,西天晚霞绚烂。想起去年端午的艾草包被我遗失在了河边,外婆说,艾草早就生根发新芽了。(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6月2日,有删改)11.文章开篇交代外婆家的位置,看似闲笔,实则别有作用,请加以分析。12.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婆家所在小镇的繁荣与节日的喧闹都与藕池河密切相关。B.湖区端午用芦苇叶代替箬叶包粽子是因为芦苇叶更清香。C.煮粽子时加入灶灰水浸泡的艾草根,碱香也留在“我”心里。D.水边渔民家将艾草扎成小船吊在檐下,不挂门楣。14.文章结尾处写到“艾草早就生根发新芽了”。你认为生根发芽的仅仅是艾草吗?请联系全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八、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暮①,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②之间,山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不恶也。来年忽发箭数十,挺然直上,香味坚厚而远。又一年更茂。乃知物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选自郑板桥《种兰》)【注释】①三春告暮:春天将要结束。②黄石:方解石的别名。与太湖石一样,是制作假山的好材料。15.解释下列加点词。(1)可爱者甚蕃()(2)陶后鲜有闻()(3)又就燥()(4)花皆出叶上()1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B.宜乎众矣奈何忧崩坠乎(《杞人忧天》)C.香味坚厚而远而钱不湿(《卖油翁》)D.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17.翻译下列句子。(1)莲,花之君子者也。(2)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18.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简要概括。(2)乙文中,作者将兰花从盆中移植到假山后,兰花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自己的话回答。九、诗歌鉴赏(★★★★)19.秦淮晓渡[清]潘高【注释】潮长波平岸,乌啼月满街。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注释】潘高(生卒年不详),江苏金坛人,字孟升,贫而工诗,著有《南村集》。赏析古诗,完成对话。小文:《秦淮晓渡》是诗人潘高创作的一首诗。诗的前两句紧扣一个“晓”字,描绘了(1)_______的景象和月光洒在岸边街道的画面。小逸:同样是写秦淮明月,杜牧在《泊秦淮》中说(2)“_________”,而此处却说“月满街”,潘高的用语让人觉得新颖独特。小文:没错!在这一句中,诗人用乌鸦的叫声衬托环境的静谧,运用了(3)_________的手法。小逸:第三句写到了渡口,一个(4)“___________”字,写出了船桨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