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综合练习试题(含详解)_第1页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综合练习试题(含详解)_第2页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综合练习试题(含详解)_第3页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综合练习试题(含详解)_第4页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综合练习试题(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综合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2、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已经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被人耳所听见,其原因是超声波的A.速度太快

B.频率太高

C.响度太小D.振幅太小3、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在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接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C.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4、在敲锣时,停止对锣的敲击后,锣声却“余音不止”

A

人耳有“延时”作用

B

是锣声被反射回来的声音C

锣停止振动后,周围空气还在振动

D

锣振动尚未停止5、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6、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7、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8、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C.声音的音色不同

D.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9、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10、图2所示是学校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在不损坏公物的前提下,一个同学用一根木棍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童话故事中狼为了想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说:“不开,不开!”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它妈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狼和兔妈妈声音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不同。“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2、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面振动____________,锣声消失。3、以下三幅图片表示的都是生活中声的应用实例,其中:(1)主要应用声传递信息的是______图.(2)主要应用声传递能量的是______图.4、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使其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

可以产生声音。5、发声体的振动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向周围传播,这些物质是传播声音的媒介物,简称为

。发声体振动时会在它周围的

中激起

,声音就是以

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相反,如果发声体周围没有

,也就不能激起

,从而也就不能传播声音。因此,声音在真空中

。6、“无声手枪”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的。7、声音的高低,即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其

越大,音调越

;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跟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发声体

的大小,二是听者距离发声体的

。8、如右图所示,是人们利用

来测量海洋的深度。9、在物理学中,把人们由听觉所感受到的声音的高低称为

,听觉所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称为

;即使是高低、大小都相同的声音听起来也不一定完全一样,可见声音除了高低、大小这些特征外,还有第三个特征,这第三个特征就是

。习惯上称声音的这三个特征为声音的三要素。10、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举出这一现象在生活中应用的一个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1、有人认为凭听觉能发觉飞行中的苍蝇,却不能发现飞行中的蝴蝶,这是因为苍蝇发声大,蝴蝶发声小,你认为对吗?2、某居民区附近新建了一个工厂,机器的噪声打破了小区昔日的宁静,干扰了居民的休息,另一方面,这个工厂也解决了一部分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而且该工厂还是当地的纳税大户,请你应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这一矛盾的两个措施.3、小明拎起水壶向暖瓶中灌开水,妈妈在一旁提醒他:小明快满了!说话间,水真的满了,小明奇怪地问:妈妈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妈妈说:“听出来的”,小明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你能帮助他弄清其中的奥妙吗?四、计算题(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原理如图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s,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s,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s,则被测汽车速度是多少?(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每秒340m,且保持不变)

2、汽车开进一个两侧山坡平行的峡谷,鸣笛后经0.5s听到左边山坡的回声,再经0.5s听到右边山坡的回声。求这个峡谷的宽度。(空气中声速为340m/s)。五、实验探究(1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分)1、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B2、答案:B3、答案:A4、答案:D5、答案:C6、答案:B7、答案:C8、答案:A9、答案:B10、答案:A二、填空题1、答案:

音调;

音色;

响度2、答案:停止3、答案:(1)甲和丙

(2)乙【解析】甲图是交通警察通过超声波测速仪测定车辆的行驶速度.乙图是工作人员在运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丙图是医生用“B超”在为准妈妈作检查.其中超声测速仪和“B超”都是利用声传递信息,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眼镜的污垢除去.4、答案:振动

5、答案:介质,介质,声波,声波,介质,声波,不能传播6、答案:声源7、答案:频率,频率,高,振幅,距离8、答案:回声9、答案:音调,响度,音色10、答案: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三、简答题1、答案:不对.因为苍蝇在飞行时,其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故人能听到.而蝴蝶在飞行时,共翅膀的振动频率过低,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故人听不到.点拨:人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次每秒,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约5~6次/秒.2、答案:

分析:(1)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2)据实际情况,分析上面情景中的问题即可.

解答:答:据题意可知,此工厂给附近居民带来了噪音污染,而同时也给当地的就业带来了好处,所以就实际情况来说,可以这样处理:1.可以让工厂在人们休息的时间停止工作,在人们上班的时间再开动机器;2.可以让工厂给机器安装消音设备;3.可以建议工厂的厂房周围设置隔音板,尽量减少传播出来的噪声.点评:知道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同时能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