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摸底考试+历史答案_第1页
2025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摸底考试+历史答案_第2页
2025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摸底考试+历史答案_第3页
2025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摸底考试+历史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高三摸底大联考·历史2.B农业是国家的财富之泉,乃立国之本,材料主旨反映商鞅改革注重发展农业,说明其意在增加国家的财富,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转型方面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打击了贵族势力方面的家政治网络中,地方分权的趋向被遏制,故选C项。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并不等同于中央集权加强,排除A4.A朝廷整饬民俗的诏令向南方推进,说明政府对南方关注和重视,同时南方经济的发展也能为南方开展教项。整饬民俗的诏令不可能推动政治文化中心逐步南移,排除C项。对南方的重视并不代表弱化了政府对军阀割据,故选C项。中德以平等的身份签订协约并不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8.B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新9.A从材料可知,全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越来越多,历届全国项。民族院校是党和国家为解决我国国内民族问题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D项不能完整概括题干主旨,排除。【高三摸底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W】12.A据材料可知,英国利物浦棉价从1861年到1864年一直在涨,英国的棉花大多来自美国南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这影响南部棉花的出口,结果导致了英国利物浦棉价上涨,故选A项。仅凭材料无法判断造成利物浦棉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世界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远航费用成本不断增加,排除D项。13.B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量男性走向战场,再加上军需用品的消耗,劳动力紧张,所以妇女们走进工厂,材料中的“爱国热情”就说明了这一点,故选B项。男女平等思想流行是渐进的,而材料信息强调突发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国家领导人的鼓励,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拓展的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14.D材料说的是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国家大都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故而意图通过改革走独立发展的道路,故选D项。“开辟”表述错误,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证明这次改革是借鉴苏联赫鲁晓夫的改革,排除B项。C项材料无法15.D据表格可知,美、俄等主要大国核弹头数量在减少,而其他国家在增多,甚至在数量上从无到有,这属于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主要大国没有放弃核威慑优势,排除C项。16.B现代国际金融具有一定的风险,各国越来越认识到美元一家独霸会给本国经济带来不确定性,为了规避经济风险,新兴经济体纷纷主张去美元化,故选B项。漫画体现的是经济体系而不是强权政治,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步瓦解,但美元依然是世界主导货币,当时没有出现去美元化现象,排17.(1)举例说明:亚历山大东征和希腊化时代的形成,在埃及和西亚形成以希腊文化为主导的新文化;近代欧洲殖民者到达北美洲,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传播西方文化和宗教,在北美形成美国文化,而印第安人文化几乎消失殆尽;英国对澳大利亚的殖民导致澳洲土著传统文化消亡;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民主思想传入中国,维新运动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积极传播民主科学思想,传统文化遭到批判;英国在将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过程中,把英语和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深深地影响到印度传统文化。(9分,任答三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赋分)(2)原因:西方经济文化实力强大,而我国经济文化处于弱势;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主动学习西方文化谋求发展;中国文化的巨大市场刺激了西方文化的输入。(4分,任答两点)危害:冲击了传统文化,影响了发展中国家文化发展;丧失了发展中国家民族特性,成为文化输入国的附庸;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改造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价值观。(6分,任答三点)(3)认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注重文化交流互鉴;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人类的共同进步;文化交流在平等、自愿的原则下开展,反对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文化交流中要有所取舍,拒绝外来“糟粕”文化;要坚持自信,弘扬和传播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6分,任答三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赋分)既救国家又能救朝廷的良方:新式学堂与科举的忠君尊孔并行。命题人怀着对新学堂的偏见,对“自由”的恐惧,企图科举与学堂并行,对西方的学习仍然停留在“中体西用”层面,违背了社会发展潮流。(9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赋分)19.示例:观点:国家政策的变化深刻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2分)论述: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政府行为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53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故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出现城市化的小高潮,到1960年,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较1949年大为提升。1961年,我国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使我国城市化进程逆转。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推行计划经济,对城乡劳动力流动进行限制,城市化进程缓慢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沿海城市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城乡劳动力流动限制的逐渐放开,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始大幅提升。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工业化在快速推进,城镇的高收入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教育、医疗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