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楼上》教案_第1页
《八角楼上》教案_第2页
《八角楼上》教案_第3页
《八角楼上》教案_第4页
《八角楼上》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角楼上》教案一、学习本课10个会认字,6个会写字。1.读音提示。“争”(zhēng),不读zēng;“临”(lín),不读líng;“章”(zhāng),不读zāng;“视”(shì),不读sì。书写指导。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并在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八角楼斗争年代夜幕降临寒冬腊月文章握着凝视沉思滑落察觉清油灯著作胜利三、初读课文,回答问题。1.一个寒冬腊月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在茅坪村的___________上忘我地工作。2.读完全文,我知道毛主席是一个()的人。①不爱睡觉②工作认真③粗心大意【教学目标】掌握本课10个会认字,6个会写字。能按一定的顺序抓重点观察图画。3.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4.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在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神情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2.了解战争年代环境的艰苦,体会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会本课10个会认字,6个会写字。图文结合,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看图介绍背景,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插图,整体观察图片,并思考:(1)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毛主席正在灯下写文章)(2)他的穿着、动作、神情分别是怎样的?(他穿着单薄的衣服,正在用手拨灯芯,神情严肃,好像在思考重要问题)(3)再看看,桌子上有什么?(一盏油灯、一个砚台、几张稿纸)(4)进一步引导学生想一想,根据图片猜测,当时的生活条件怎样?2.揭示时代背景。那是在1927年,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就住在井冈山上的一个村子里,这个村子叫茅坪村,村子里有一座小楼,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叫八角楼。毛主席白天和战友们一起紧张地工作。每到夜晚,毛主席就在八角楼上忘我地工作。(出示课件)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并在文中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并在文中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2.指名读课文,读完后请其他学生作出评价。3.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出示课件)4.去掉拼音,开小火车读,男生女生比赛读。5.出示词语,请学生领读。6.指名读词语。7.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楼:左右结构,木字旁,木字旁最后一笔是点。年:独体字,部首是撇,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且上面不要出头。夜:上下结构,右下角里面的一点别丢了。披:注意右边“皮”字的笔顺。轻:“车"作为偏旁时横要变成提。利:左边的“禾”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三、小结。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15八角楼上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通过看图学文,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为革命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教学过程】看图,学生口述图中的情景。(出示课件)二、图文结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话)这两句话交代了什么?①理解“艰苦”的意思。(条件很差,困难很多,生活很苦)②认读“夜幕降临”。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夜:夜晚。幕:大幕。因为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因此叫夜幕。降临:来到。夜幕降临就是黑夜到来。)③出示第二句话。“每当……的时候,……就……”换一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可以怎样说?(只要天一黑,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说谁在八角楼上,谁把八角楼上的灯点亮了。想一想,毛主席会在灯下做什么呢?(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自由读。③指名读。2.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话)主要说什么?(毛主席在灯下写文章)(2)引导学生看图,再读第2自然段。思考:哪几句话描写的是图画的内容?(前三句)(3)学习第一句话。①指名读。②认读“寒冬腊月”并理解词语。(腊月是指农历十二月,这正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在这寒冬腊月的深夜,你会做什么?引导学生看图。毛主席在干什么呢?③在这寒冷的冬夜,毛主席却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这说明了什么?(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毛主席依然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依然这样忘我地工作,这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4)学习第二、三句话。①指名读。思考:毛主席是怎样写文章的?引导学生看图。②在文中找出有关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神态的词语。理解“凝视”“沉思”“察觉”的意思。③引导学生看图:毛主席右手握着笔,在干什么?(写文章)为什么拨灯芯?(灯光昏暗)看图,观察清油灯发出的光亮。(说明当时生活条件艰苦)(5)在这样的寒夜,在这盏清油灯下,在这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毛主席写出了什么样的文章?指名读第四句话。①什么样的文章才叫著作?(很有价值的文章)②为什么说是“光辉著作”?(因为毛主席写的著作能指明革命的方向,使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这不是一般的著作,它好像放射着万道光芒,所以称之为“光辉著作”)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4.总结: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毛主席写下了光辉著作。此时此刻,学完全文,你想说点儿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三、布置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角楼上》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工作的情景。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通过看图学文,学习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为革命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课文的第2自然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革命年代的故事距离学生太过遥远,学生比较难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指引学生去关注图片,另外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语“凝视”“沉思”“察觉”等,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毛主席为革命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而且,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在寒冷的冬季,你会做什么?你身处的环境是怎样的?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环境的艰苦。但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毛主席却写下了光辉著作,学生这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说出“毛主席,真是太伟大了”“我要像毛主席一样,做一个不怕吃苦的人”等。总之,这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图片时的想象力,而且让学生明白了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相关链接】八角楼:毛泽东旧居,位于江西省宁冈县茅坪村。井冈山斗争时期,湘赣边界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红军后勤机关曾设立于茅坪村。八角楼是茅坪村的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层楼房,因装饰八角天窗而得名。该地现存革命旧址20多处,主要有八角楼毛泽东旧居、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旧址等。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泽东曾居住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毛泽东在这两篇著作中,全面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任务,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配套习题一、给下列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4分)

1.寒号(hàoháo)鸟把石崖上的缝(fènɡfònɡ)当作自己的窝。2.周总理端着盛(shènɡchénɡ)满清水的银碗,拿了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洒水,为人们祝(zhùzù)福。二、看拼音,写词语。(16分)三、照样子,换偏旁组新字,再组词语。(10分)四、把每组中不同类的词语画上“”。(6分)

1.摩托车 自行车 轿车 消防车 救护车2.货船 客船 科考船 渔船 宇宙飞船3.蛇 青蛙 老虎 猛兽 乌龟五、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4分)自言自语千言万语坐井观天无边无际1.天,不是像青蛙说的那样只有井口那么大,只不过青蛙天天坐在井里,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所以我们不能学青蛙,要走向大自然。

2.妈妈出门打工了,每次打电话回来,我总是觉得有要说。

3.小勇很少和同学玩,经常一个人坐在座位上。

六、试着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8分)1.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的小花。

2.她迎着的北风,踏着的鲜血,走到铡刀前。

3.的北风地刮着,像,我冻得直。

七、给下列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8分)1.今天的太阳真好好长时间没有看见太阳了2.今天不是什么节日大街上怎么这么多人呢3.你的衣服好漂亮啊你在哪里买的4.现在才秋天你怎么连棉袄都穿上了呢八、把下面的名言或诗句补充完整。(8分)1.有志者事竟。——《后汉书》

2.高远。——诸葛亮

3.穷且益坚,不坠。——王勃

4.山鸟飞绝,径人踪灭。——《江雪》

九、回忆课文,选择正确说法,并将正确说法的序号填到“()”里。(8分)1.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写文章是发生在()。①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②延安的艰苦岁月里2.葫芦叶长蚜虫,我们()。①不用管,我们要的是葫芦而不是葫芦叶②应该赶紧治蚜虫,因为葫芦叶和葫芦有很大关系3.朱德在扁担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是为了()。①不让别人藏他的扁担②不让别人偷他的扁担4.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表现了()。①周总理对少数民族的关爱②周总理很喜欢过节日十、课外阅读我能行。(13分)一根扁担的感人故事1935年底,红军长征进入四川省邛(qiónɡ)崃(lái)境内。那个时候已经是岁暮天寒,战士们还身着单衣、足穿草鞋与敌军作战。很多战士都得了伤寒,情况十分严重。当时有一部分红军驻(zhù)扎(zhā)在一位姓张的老中医家,老中医天天上山挖草药给战士们治病,战士们的病情逐渐好转。1936年2月,红军向西转移,离开邛崃,无钱给这位老中医支付医药费,于是留下一根扁担作为信物,说:“如果将来我们的革命成功了,你就拿着这根扁担找政府要医药费。”这根扁担就一直由老中医及其妻子精心保存着,把它视为家里的珍宝。后来革命成功了,老中医家却舍不得将扁担拿到政府去换钱。2005年,老中医的孙子将这根扁担捐给邛崃市红军长征纪念馆。如今,这根扁担仍静静地躺在红军长征纪念馆中,留给人们的是感动和遐思。1.“岁暮天寒”一词中的“暮”的正确解释是()。(3分)①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②晚,将尽2.这一根扁担最初是的,因为,所以到了的手里,最后捐给了邛崃市红军长征纪念馆。(4分)

3.这根扁担当时是红军的物,后来老中医家把它当作。(2分)

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说法,在后面画上“”。(4分)①从“精心”看出老中医对这根扁担的珍爱。()②“一直”说明老中医怕这根扁担丢失了,无法换医药费。()十一、看图写话。(15分)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画了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用一段话写下来。

答案:一、1.háofènɡ2.chénɡzhù二、1.红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