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_第1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_第2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_第3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_第4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姓名:班级:成绩:

、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L(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寓所箫索蓬松泰然处之

B.严谨忌讳伶丁首当其冲

C.乖觉应酬肥硕耿耿与怀

D.呵叱无端惘然茅塞顿开

2.(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那段日子里,每当我的思念得将要溃堤时,竟是书中许多句子和意象安慰我、帮助我平静下来。

⑵每年中考期间,宁波市交警部门就会根据当时的实际交通情况,对部分路段采取临时交通等措施,

保障了考试顺利进行。

⑶戏台楼口百子图这组浮雕,人物造型神情兼备,,刀法精湛,体现了明清时期宁波木雕工艺的最

高水平。

A.汹涌管制惟妙惟肖

B.汹涌管辖绘声绘色

C.冲刷管制绘声绘色

D.冲刷管辖惟妙惟肖

3.(2分)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A.当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当你乘车被人踩了脚时,你说:“喂,怎么回事,没长眼啊!”

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第1页共15页

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他妈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

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C.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D.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5.(2分)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创设“清明”这个节日的人无疑是一个大智者。“山水”同在为“青”,“日月”同在为“明”。这里的“同

在”,道出了天地的秘密,也道出了中国文化的秘密。o山因水不枯,水因山不浊;日因月不烈,

月因日不晦。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A.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

B.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水之山少了情韵

C.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

D.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

6.(2分)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琳I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踪迹》、《欧游杂记》等。

B.有很多身残志坚的人,比如《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和《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海伦凯勒。

C.《陈太丘与友期》中,客人询问元方“尊君在不?”,“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属于敬辞。

D.《天净沙秋思》描绘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被誉为“秋思之祖”。

二、新添加的题型(共3题;共32分)

7.(20分)语文古诗积累

(1)王于兴师,修我甲兵,。(《诗经》)

(2)兔从狗窦入,_o(《汉乐府民歌》)

第2页共15页

(3),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4)清新庾开府,o(杜甫《春日忆李白》)

(5)邯郸驿里逢冬至,(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6)寻章摘句老雕虫,。(李贺《南园十三首》)

(7),时有幽花一树明。(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8)《滕王阁诗》中,“闲云潭影日悠悠,”由空间描写转为时间描写,王勃以博大永恒的景象衬托

了人生的短暂,抒发了珍惜光阴、积极进取的感情。

(9)“高山流水”讲述了知音好友可遇不可求的故事,李白在《听蜀僧溶弹琴》中巧妙化用此典故,以抒发

遇到知音的感慨的诗句是“客心洗流水,"。

(10)韦应物在《寄全椒山中道士》中,用诗句“,归来煮白石”来隐露出自己归隐的志趣。

(11)蒙太奇指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常用在电影拍摄中,而“________,犹是春闺梦里人”宛

若电影中的蒙太奇,两相对照,虚实相对,用意工妙。

(12)冯延巳用现实主义笔法描述踏青美景,尤以“秋千慵困解罗衣,"为妙,物人一也,使春景芳

情浑然莫辨。

(13)读到《书河上亭壁》的“萧萧远树疏林外,",一下就联想到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

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让人陶醉,心向往之。

(14)在《木兰花》中,东风一改柔情姿态,变得“东风又作无情计,",怎不令晏几道触目伤

情呢?

(15)朱熹用水上行舟作对比,说明读书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到后来探得规律,懂得事理之时,就能“自在”

而行了。“向来枉费推移力,”更是强调了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在灵感的勃发下,才能让艺术创作流畅

自如。

(16)翻开书卷,你会发现,“悲愁”是古诗中的母题之一:当皇帝被奸佞包围,自己报国无门时,“,

长安不见使人愁”;当站在汀洲之上“挥手”送友人,久久不忍归去时,“谁见汀洲上,";当见到少妇

思念丈夫的愁苦,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时,“________";当春梦无凭愁绪无际,透过窗户观缥缈朦胧的飞花细

雨时.,“自在飞花轻似梦,";当欲借暮色苍茫,表现沉郁苦闷之孤怀时,“江晚正愁余,

第3页共15页

8.(7分)走进名

著。

(1)下面关于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简爱在桑菲

尔德庄园找到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

B.《格列佛游记》中“绳上跳舞”这种游戏,是在特别重大的节日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皇帝

还预备下奖品作为对一些人的特殊恩典。

C.《水浒传》中涉及鲁达的情节较多,下列事件正确排序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一大闹五台山一一火烧瓦

罐寺一一倒拔垂杨柳一一大闹野猪林。

D.小说《童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

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江姐,近来你好像很忙……我早就想找你谈谈。”

“今天,我就是专门来听你谈的呀!”江姐温和地笑了。“好吧,”A歇了一下,也笑了。他解释说:“我反

正是谈《挺进报》……”

江姐宁静地坐着,点点头,“你谈吧。”

“我觉得,刻钢板和印刷,由两个人做不太方便,最好把它合起来,给一个人干。”

“你早就这样想过吗?”

A从这句问话里,感到江姐对这个建议很有兴趣,他心里很是高兴。这个想法,在A的脑子里,已经酝酿了好

久。

以上语段中的A是谁?他(A)认为“刻钢板和印刷”最好给一个人干,有哪些理由?

9.(5分)写作。

请以“终于明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在文中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力求写出真情

实感。

第4页共15页

三、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8分)

10.(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棕楣I

老屋后面是缓斜的土坡,坡顶上矗立着一片棕柳林,称之为林,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六七棵棕桐而已。也许是地

域、水土和气候的缘故,几棵棕稠生得矮小而萎缩。天性爱爬树的孩子也不和棕檀1亲昵,对外表丑陋的它们缺乏好

感。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在棕桐身上找不到我们认为弥足珍贵的东西。

小时候,整天吃不饱似的,每天挖蕨根,刨伏苓,酸梨树自然而然成了我们的挚爱。到春末夏初的时候,在我

们太急切的期盼中,这些瘦瘦的但洁白无瑕的花朵,终于摇身一变,变成指头大小的酸梨,缀在簇簇绿叶中间。在

我们的誓死捍卫和邻家孩子的肆意掠夺中,酸梨没来得及成熟便一一落入口腹之中,那又涩又酸的味道至今记忆犹

新。

相隔咫尺的棕桐偶尔也会走进视野,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中秋临近的时候,棕檎结出累累果实,那青灰色长

圆形的棕籽虽不能吃,却是游戏时最佳的武器。夜晚,在月光笼罩的旷地里,通常能见到一大群孩子在虚拟的硝烟

中追逐,恣意地欢叫。

农闲时节,父亲用薄而弯曲的刀片,将紧裹着棕桐的红褐色棕衣一张一张地剥下来。父亲剥棕衣的时候一副特

别小心翼翼的样子,生怕稍有闪失,而且每回剥下三四张便住手。我疑惑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不继续剥下去呢?“棕

衣就是棕相[的衣服,剥光了它们怎么过冬呢?"父亲一边回答我,一边注视着刚剥过的那棵棕桐。在渐起的秋风中,

棕桐似乎不胜寒意似的,在不易觉察地战栗。伫立一旁,父亲久久注视的目光是那样深长耐读,其中,蕴含有隐隐

的内疚与不安,有请求原谅的意味,有源自肺腑的感激。

也许父亲一生都在企求棕稠原谅,是他剥夺了棕桐赖以御寒的衣物;父亲一生对棕桐满怀感激,在他挑着生活

的重担踽踽独行的时候,是棕桐给了力所能及的支撑。给孩子们带来短暂口福的酸梨树怎能和棕桐相比呢?它能换

来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酱醋油盐吗?能换来煤油把漫漫长夜点燃点亮吗?

父亲将棕衣剥下来,然后去夹,翻晒,撕成丝缕。在空旷无边的夜晚,凭借着一点如豆的微弱灯光,父亲开始

搓棕绳。我们在一旁看着,倦意漫上来,不知不觉便酣睡了。早晨醒来,我们惊讶地发现,那小山似的满地棕衣变

成了数十根棕绳,在早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古铜色眩目的光泽。断断续续有人上门求购棕绳,家里开始荡漾起小

小的欢乐的涟漪。

一天早晨,早起的父亲像往常一样爬上后坡,来到棕相林里。父亲的一声惊呼把母亲和我们吓了一跳。我们赶

紧上去,发现父亲一脸痛苦和惊惶的表情。原来,不知什么时候一棵棕梅死掉了。死掉的棕桐蕉蕉的,披针一样的

第5页共15页

叶子失去了往昔的葱绿与锋芒。父亲拿来一把锄头,招呼大家一起动手把棕檎连根挖起并运走。父亲告诉我们其中

“奥秘”:一棵棕桐死了,其它的棕桐因为伤心会跟着相继死去的。把这棵棕桐挖起并运走,是不让其它的棕檎为

之悲恸欲绝。父亲的话让我浑身颤栗,我从未想过这些草木会有如此丰富的情感,像我们一样相互之间有着太深太

沉的牵挂与关怀。我感到无限内疚起来,为自己曾经对棕摘的漠视与伤害。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注视这些棕桐的时候,一种敬意从心中油然升起,目光里的东西渐渐多起来,最后变

得和父亲注视的目光一模一样。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在脑海中常常产生这样的联想一一父亲、母亲和我们几兄妹就是一片小小的棕桐林,和后

坡上的棕槽连在一起,浑然一体,在风雨中相濡以沫。

(本文有删改)

(1)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于棕桐树的态度有何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①在渐起的秋风中,棕桐似乎不胜寒意似的,在不易觉察地战栗。

②父亲将棕衣剥下来,然后去夹,翻晒,撕成丝缕。在空旷无边的夜晚,凭借着一点如豆的微弱灯光,父亲开

始搓棕绳。

(3)文章主要写了棕梅树,却花了不少笔墨写酸梨树,这样写有何作用?

(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父亲、母亲和我们几兄妹就是一片小小的棕檎林”这句话?

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寂静钱钟书

周勘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皆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

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

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

第6页共15页

“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

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

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

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

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

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的想了一下,

说:“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

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

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

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

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

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

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

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选自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第7页共15页

A.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

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

B.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

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C.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

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

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

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

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2)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

探窕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

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24分)

12.(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严传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也。少为郡职吏,以才干称。荆牧刘表使历诸郡县。

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于苔③,合聚部伍数万人,到资中县。时先主在汉中,严不更发兵,但率

将郡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首。枝党星散④,悉复民籍。

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四年,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严当知后事,移屯江州,留护军

陈到驻永安,皆统属严。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亮亦与达书曰:“部分如

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

九年春,亮军祁山,平⑤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

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⑥也。又

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乃废平为民,后平闻亮卒,发

病死。

(《三国志•李严传》有删改)

第8页共15页

【注】①曹公:曹操。②税归(zigui):县地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③苔(dd):古县名。④枝党星散:

四散逃命⑤平:李严后改名为李平。⑥愆(qidn):罪过,过失。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荆牧刘表使历诸郡县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并受遗诏________②亮军祁山

③值天霖雨④又表后主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严不更发兵,但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首。

(4)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回答:李严是怎样一个人?

(5)结合选文,说说诸葛亮在《出师表》向后主提的哪项建议很有必要?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2分)

13.(2分)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下列问题。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雪”“胡天"''月明”“羌笛”“戍楼”勾勒出一幅图景。

(2)守关的军士在没有刀光剑影的戍楼间,吹奏着《梅花落》乐曲,乐音如同真的梅花一样,借风飞遍关山。

这种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六、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2分)

14.(12分)(2016•温州)编辑:Lily制图:Clyde

第9页共15页

嘿,邻居!

中国邻里关系调查

从解放初期的平房街道,到1958年前后的单位社区,再到上世纪90年代后的商品房,随着居住条件的三次大

改变,我国社会的邻里关系也在随之变化。

体认识41己的林屋

JL毒打.—」,■

ad餐■岭名亨卜•)2.n

llotni—eu.”

«|4.H

钵量关累费冷演箝ucantm,

力.6•—《纣用工人二/用力义卜—1%

,十人,・0II

4l.exe-11国才动月卜《51

”.九♦4人箝2■食・用'■善机*或

I

'>»VZ.9^

何屯n・关系£

ua-*44纷)-•一.n

尊才素根惠A.■—・■■•%.5%

■■•416%一-'•——•,

■星,港一—•好<1Frftk47l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全调查中心,民意中国网,搜狐新闻中心

(节选自《凤凰•都市》2016年第5期)

(1)下列表述与调查结果不相符的一项是()

A.受调查者中根本不认识自己邻居的人的比例并不大。

B.生活在城市的人群不熟悉邻居的比例超过生活在农村的人群。

第10页共15页

c.居住环境改变是邻里关系变冷漠的最重要原因。

I).超过半数受调查者认为社区多举办活动能增进邻里关系。

(2)【和邻居有哪些相处活动?】的统计数据反映出当下邻里相处存在什么问题?请简要说明。

(3)有专家认为,“互信互助不互扰”是很合适的邻里关系。请运用“中国邻里关系调查”相关信息论证这

个观点。

第11页共15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1,D

2-1、A

3-1、A

4-1,D

5-1>D

6-1、A

二、新添加的题型(共3题;共32分)

7-1、【第1空】与子®行

7-2、【第1空】整从梁上飞

7-3、【第1空】荷郎m

7-4、【第1空】俊逸匏学军

7-5、【第1空】献》了前好身

7-6、【第1空】姐竽罹E弓

7-7、【第1空】春阴朝草有诗

7-8、[第1空】小匕移啾

7-9、【第1空】余响入霜钟

第12页共15页

7-1(),「:;:

7-1R【第1空】可怜无定河边骨

7-12、【第1空】国梁双燕归

7-13、【第1空】一半秋山帚夕阳

7-14、[第1空]艳&丽次篇地

7-15、【第1空】此日中海自在行

【第1空】为浮云能蔽日

【第陛】相思愁白苹

【第3空】吴山点点愁

【第4空】无妣雨细M愁

7-16、【第5空】IUSMHSB

8-1,B

成曲,理由:①可以给党节省一个人力,②减少一个人,也就减少一些暴毒的危险,工作的人愈少,出安全,③除非他自己会

8-2、刻的板,苦则不管怎么会印,也总也a心吊招的(aw廊期时,wa*F7,自己也能重刻).

蟋于明白

虽然丹照章已经过去,但是人世间J诙的传递才刚刚开始,我永远也忘不了腑牛事,因为是月昭亭让我明白了人世间的大

爱.

另限一个夏天,我独自摩着伞走在路边,雨滴唔地下者,虽然不大,但足可以让路上的人成为“落汤留,我赛然地注视

若整个世界,仿佛R有我一个人,走若,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看着路上的行人,他们着急地密首,好像不是做迎这场大雨

的到来,我终于也要了要宰^祸的澄味I

忽然,智走进了我的视线中,他打着伞,只顾向前走."»■的一齐,我不禁闭上了双眼,我不忍心看这个

覆的局面,但是我的"好奇心”打败了我的“不欲,慢慢地我静开了双眼,只见这个老爷若坐在地上,衣服都湿透了,但

他并没有缶急站起来,也不是着急拿起伞挡住雨,而是在地上指索着什么.我快步走向前去,走近了,我才发现这是明

的老争爷,怪不得停例了.看他的身边只有块不大的石头,大概是板那块石头给绊例的吧!

可是,为什么老爷爷不起来呢?我您.-老爷苍,您没事吧,要不要我扶你啊?"这位老爷爷抬起头,四处寻找我,最后

88走了目标说:不用了,购®,你真好心”.“那你是在找什么吗?"我紧追不舍.老人只屈埋头撞东西,也没有回答我.

我看了看四周,具有一块绊倒老人的石头,没有别的了,英3E老人在找这块石头?“爸等等,你是在找这块石头吗?;••是

是是,快给我,小saa,你怎么知道的.■老人拿起石头fWffia头扔进了草丛里.老人做完了这一系列的动作让我明白

了这一切.我绛于明白了,原来老人为了不让别人捧倒,不惜让自己在雨中淋着,泪水已经占据了我的眼晅.

9-1、线明白了人世间的关爱.并目我会永远把这份会传递下去,让世界充3E.

三、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8分)

第13页共15页

不亲昵,缺乏好摩:除Ifi外表丑陋,在它身上找不到我们认为弥足珍贵的东西偎尔关注:可以用闲骐的呆子当做游戏时的武

10-U■.内氏感激和敏意:对它*而内疚,棕皮的收入支事了整付,徐幡的坚mus了我的敬意.

①»人,形象地写出了棕啊因春冷而酸抖,体现了作者对其的同情.②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到馀皮和搓琮绳的场景,体现

10-2.了父亲的T不苟和辛劳,

通过像ie的酸梨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