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题库——古代文献解释与评析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文献2.版本3.校勘4.辨伪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古代文献的主要载体及其演变过程。2.简述校勘学的主要目的和方法。3.简述辑佚学与辨伪学在古典文献整理中的意义。三、阅读与解释题(30分)阅读以下文献片段,并回答问题:>夫《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雅,颂者,《诗》之分类也。赋,比,兴者,《诗》之体制也……故《风》者,发乎情,止乎礼义者也。比者,以彼喻此者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者也。请回答:1.上述文字出自哪部典籍的哪一部分?简要介绍该典籍的作者和性质。2.解释文中“风”、“雅”、“颂”的含义及其分类依据。3.解释文中“赋”、“比”、“兴”的含义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4.结合文献学知识,说明理解这段文字时可能需要注意哪些版本或传抄问题。四、文献评析题(40分)以《史记》为例,结合其成书背景、作者司马迁的生平经历以及后世对其的评价,论述《史记》作为一部纪传体通史在中国史学和文献史上的重要价值。在论述中,可适当涉及《史记》流传过程中的版本问题或校勘实例,以体现文献学视角。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文献:指人类在历史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知识性、记录性、传承性的各种载体及其记录的内容,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包括文字记录,也包括图画、符号等能够传递信息的载体及其所载信息。**解析思路:*定义需涵盖文献的基本属性:知识性、记录性、传承性,以及物质载体与信息内容的统一。强调其作为文明传承载体的核心作用。2.版本:指同一文献由于流传过程中各种原因而产生不同的形式。它不仅包括不同刊刻、抄写时代的差异,也涉及内容上的增删改动。**解析思路:*定义需抓住“同一文献”、“流传过程”、“不同形式”三个关键点。“不同形式”要明确包含内容和形式的差异,强调版本是文献学研究的重要对象。3.校勘:指对同一种文献的不同版本或传本进行比较,辨别文字的异同,订正讹误,探求原貌的工作。**解析思路:*定义需包含“比较”、“辨别异同”、“订正讹误”、“探求原貌”等核心动作和目的。强调校勘是恢复文献真实面貌、研究文献流传过程的重要手段。4.辨伪:指对文献的真伪进行分析和判断,识别出伪造或依托的文献,以确定文献的可靠性和价值的工作。**解析思路:*定义需抓住“分析判断真伪”、“识别伪造依托”、“确定可靠性与价值”三个要点。强调辨伪是保证文献学研究基础、清理文献源流的重要环节。二、简述题1.简述古代文献的主要载体及其演变过程。**答案要点:*古代文献载体经历了从简牍、帛书到纸质书的演变过程。简牍是早期主要载体,由竹、木制成,书写不便,逐渐被更方便的帛书取代。帛书用丝织品作材料,成本较高,不易普及。东汉以后,造纸术发明并逐渐普及,纸张因其经济、便捷、易于书写和保存等优势,最终取代简牍和帛书,成为古代文献的主要载体,并沿用至今。**解析思路:*需要列出主要的载体类型(简牍、帛书、纸),并说明其材料的构成。关键在于阐述其演变的逻辑和原因,即后一载体如何克服前一载体的不足(如简牍笨重、帛书昂贵),以及纸张的优越性(经济、便捷、普及)如何使其最终成为主流。2.简述校勘学的主要目的和方法。**答案要点:*校勘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文献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讹误和歧异,恢复文献的原始面貌或接近原始的面貌,为研究文献内容、作者、版本、流传提供可靠的依据。主要方法包括对校法(以通行本或其他版本与所校之书进行对读,比较字句差异)、本校法(以本书前后内容互校,发现矛盾或讹误)、他校法(以他书证此书,或以此书证他书,利用他书作为校验标准)、理校法(根据典章制度、文字训诂、逻辑推理等知识,判断和订正文本中的错误)。此外,现代校勘还结合版本、碑刻、考古发现等多种材料。**解析思路:*目的需围绕“消除讹误歧异”、“恢复原貌”、“提供可靠依据”展开。方法部分需列举主要的校勘方法(对、本、他、理),并简要说明其操作原理和适用范围。可适当提及现代校勘的拓展。3.简述辑佚学与辨伪学在古典文献整理中的意义。**答案要点:*辑佚学通过搜集、整理散佚的文献佚文,有助于恢复古代文献的完整性,保存珍贵的学术思想资料,弥补正史、目录书等记载的不足,为研究古代学术文化提供更全面的材料。辨伪学通过鉴别文献的真伪,可以区分authentic(真)与spurious(伪)文献,剔除伪书对学术研究造成的干扰,保证文献研究的可靠基础,同时也能揭示伪书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辑佚与辨伪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古典文献整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保存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至关重要。**解析思路:*分别阐述辑佚学和辨伪学的定义和作用。辑佚学强调其“搜集佚文”、“恢复完整”、“保存资料”、“补充记载”、“提供全面材料”的意义。辨伪学强调其“鉴别真伪”、“区分真伪”、“保证可靠基础”、“揭示伪书背景”的意义。最后总结两者在文献整理中的共同重要性。三、阅读与解释题阅读以下文献片段,并回答问题:>夫《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雅,颂者,《诗》之分类也。赋,比,兴者,《诗》之体制也……故《风》者,发乎情,止乎礼义者也。比者,以彼喻此者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者也。请回答:1.上述文字出自哪部典籍的哪一部分?简要介绍该典籍的作者和性质。2.解释文中“风”、“雅”、“颂”的含义及其分类依据。3.解释文中“赋”、“比”、“兴”的含义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4.结合文献学知识,说明理解这段文字时可能需要注意哪些版本或传抄问题。**答案要点:*1.上述文字出自《毛诗序》(或《诗经·大序》)。《毛诗序》是东汉时期毛亨、毛苌传授的《诗经》注解的一部分,通常附于《诗经》各篇之首。传统上认为是孔子弟子子夏所作,后经毛氏系统阐释和发展。其性质是解释《诗经》内容、主旨、表现手法和分类的文献,代表了汉代的一种《诗》学观点。2.“风”:指《诗经》中的国风,即各诸侯国地区的民间诗歌,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民众生活和情感。分类依据是地域和风格。“雅”:指《诗经》中的雅诗,主要是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宫廷宴乐或朝会诗歌,内容多涉及政治、外交、祭祀等,风格庄重典雅。分类依据是音乐性质和时代风格。“颂”:指《诗经》中的颂诗,即宗庙祭祀时演唱的诗歌,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绩和王朝德政,形式宏大,节奏庄重。分类依据是用途和音乐性质。三者共同构成了《诗经》的内部分类体系。3.“赋”:指铺陈直叙、直接抒情或叙事的表现手法,即直接铺陈事物的形象、场面或陈述情意。“比”:指比喻,即以彼物喻此物,使表达更形象、含蓄、生动。“兴”:指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景物、事物或其他诗句)来引出或触发所咏之词,起到触景生情、烘托气氛、联想生发等作用。三者是《诗经》中重要的诗歌创作体制或表现手法。4.理解这段文字时可能需要注意:首先,不同传本(如今文经、古文经系统,或不同毛诗注疏家如郑玄、孔颖达等的注释)对《毛诗序》的文本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注意校勘。其次,理解“风”、“雅”、“颂”的划分标准,后世学者有不同解读。再次,“赋”、“比”、“兴”的定义和范围,在不同诗学理论中也有演变。最后,需结合《诗经》原文来理解这些概念的具体运用。**解析思路:*第1问需识别文本出处、所属典籍、作者(或传者)及性质。第2问需解释三类诗歌的含义,并阐明其分类依据(地域、音乐、用途等)。第3问需解释三种手法的含义,并说明其在诗歌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业经营的租赁承包合同模板
- 支气管镜检查健康宣教
- 桥面沥青铺装施工方案
- 户外写生课课件
- ICU患者家属健康宣教
- 2025国际焊接工程师IWE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 质子治疗仪器介绍
- 2025年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培训试题(附答案)
- 2025版癫痫病的症状解读及护理指引
- 品管圈PDCA获奖案例-提高压疮高危患者预防措施落实率医院品质管理成果汇报
- 建筑劳务安全培训制度
- 《赵季平双簧管作品《陕南素描三首》的民族元素分析》
- 化纤纺织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
- 2022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答案
- 公路安全风险隐患分析研判
-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课件(完整版)
- 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软胶囊-临床用药解读
- 《水电工程水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NB-T 10079-2018)
- 抵制宗教向校园渗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