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2页(共33页)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地理鲁教新版期中必刷常考题之气压带、风带与气候一.选择题(共20小题)江淮地区的梅雨一般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它的形成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位置密切相关。某年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从6月1日持续到8月初,因时间长、范围广、降雨量大、多暴雨;被称为“暴力梅”。如图为“暴力梅”期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演变图。据此完成1﹣2题。1.江淮流域梅雨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冷暖气团势力均衡 B.副高持续南移 C.暖湿气流单独控制 D.印度低压控制2.该年“暴力梅”期间副高脊线位置的演变会导致我国()A.北方涝南方旱 B.北方旱南方涝 C.南北方均大旱 D.南北方均大涝左图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右图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各个气压带的宽度均为10个纬度。读图,完成3﹣3题。3.下列关于左图中字母d所在风带的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7月份南亚主导风向相同 B.与右图中h处风向相反 C.与右图中g处风向一致 D.与我国冬季风方向相同图1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图2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各个气压带的宽度均为10个纬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受左图字母c和d所表示的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是()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图1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图2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各个气压带的宽度均为10个纬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根据右图判断,该日最接近的节气是()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如图为我国季风区雨带北进和南退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A.大致与2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B.穿过我国陕西、山西和青海等地 C.穿过大兴安岭、太行山、祁连山 D.相对模糊,没有明显的边界7.若雨带北进速度快,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最可能是()A.南旱北涝 B.黄河凌汛多发 C.台风多发 D.北方林火频发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远洋渔业国,作业区域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和南极海域,以及相关合作国家管辖海域。几内亚湾海域渔场是我国在西非海域最早开发的渔场之一。布埃亚年降水量高达9000mm,有“非洲雨极”之称。下图R地示意我国位于几内亚湾北部海域渔场作业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几内亚湾北部R地渔场4~7月为捕捞淡季,其成因主要是()A.东北信风减弱 B.水温垂直差异减小 C.入海径流减少 D.浮游植物生长旺盛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远洋渔业国,作业区域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和南极海域,以及相关合作国家管辖海域。几内亚湾海域渔场是我国在西非海域最早开发的渔场之一。布埃亚年降水量高达9000mm,有“非洲雨极”之称。如图R地示意我国位于几内亚湾北部海域渔场作业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布埃亚有“非洲雨极”之称,与其成因没有关联的是()A.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B.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C.西南季风与海岸平行 D.受西非赤道低压影响10.R、Q两地风向()A.1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东南风 B.1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东南风 C.7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东南风 D.7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东南风南海穿越流和印尼穿越流贯通太平洋和印度洋,印尼穿越流的分支鲁汶流调控着澳大利亚沿岸的短期气候。研究发现,印尼穿越流通量与东南信风强弱呈正相关关系。如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岸及周边地区洋流分布。据此完成11﹣12小题。11.南海穿越流流经卡里马塔海峡最明显的时段及盛行风为()A.6﹣9月东北风 B.12月﹣次年3月东北风 C.6﹣9月西北风 D.12月﹣次年3月西北风12.鲁汶流增强时,澳大利亚最有可能出现()A.东岸大气降水增加 B.西岸热带气旋减少 C.东岸海表水温降低 D.西岸气流下沉加剧圣安娜风是出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季节性强风,当地地形对其形成、加强和性质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2025年1月初,该州南部地区突发山火,圣安娜风助长火势蔓延,造成多处火情失控。图为美国局部地区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圣安娜风的盛行风向及成因是()A.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东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C.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西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14.圣安娜风助长火势蔓延,是由于该风性质()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图为世界某区域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甲、乙、丙、丁四地均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完成下面小题。15.四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A.甲和丙 B.乙和丙 C.乙和丁 D.甲和丁图为世界某区域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甲、乙、丙、丁四地均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完成下面小题。16.当乙地正值雨季时,最可能出现的是()A.红海进入阿拉伯海顺风顺水 B.美国五大湖地区玉米收获正忙 C.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 D.澳大利亚西北部受西北风影响西部扰动是一种起源于地中海的温带风暴,常出现在冬季,给印度半岛西北部带来丰沛降水,随着加入南亚季风环流而消散。图为西部扰动到达印度半岛的主要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西部扰动在冬季出现频率最高,主要取决于()A.地形地势分布格局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对流层水汽季节变化18.受季风叠加,西部扰动到达印度半岛后的移动方向主要是()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每年4月中旬至5月初,瑞典的驼鹿开始从森林向草场迁徙。如图示意驼鹿迁徙的大致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驼鹿迁徙()A.时段正值降水骤减月份 B.范围在极地高气压带区域 C.沿途地势大致由低到高 D.直接受北大西洋暖流控制20.研究显示,近年来驼鹿迁徙开始时间有所提前,最可能是由于()A.海水盐度增加 B.气候变暖 C.土壤肥力下降 D.草场退化二.解答题(共4小题)21.(2025•梅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阿联酋当地时间2024年4月16日产生强降水天气,自194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单日最大降雨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254毫米,持续降雨造成阿联酋迪拜城区主要道路、居民区、商业中心、机场、轻轨设施等被淹。研究发现2024年北半球春季下垫面相比往年升温明显。海面升温更加剧烈,同时北半球西风带位置明显偏南,造成冷涡(冷涡是指位于高空且中心气压较四周低的涡旋天气系统)向南运动,大气运动极不稳定,本次大气环流形式属于全球性,同时将对我国产生较大影响。图为阿联酋周边地区气压场分布简图。(1)试分析此次阿联酋降水产生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迪拜此次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如此严重的原因。(3)推测本次大气环流形式的持续存在可能对我国南方春季天气产生的影响。22.(2024秋•邢台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热带辐合带(赤道低压带)季节性迁移会带来风向季节变化,气候学上依据降水的节性来确定季风这。即以夏季(雨季)与冬季(千季)降水量之差大于200毫米,且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率超过40%的地区作为季风区。新生代以来澳大利亚板块向北漂移了约20°,其北部逐渐进入了热带幅合带的影响范围,与亚欧大陆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上新世时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流通性受到限制,促成了澳大利亚北部季风的形成。如图示意当前澳大利亚位置及1月和7月热带辐合带位置。(1)分析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形成的主要原因。(2)说明新生代上新世时期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流通性受限制的原因。(3)仅考虑澳大利亚板块持续向北向赤道漂移,推测澳大利亚干旱区和北部季风区的变化。23.(2025•建阳区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示意某年某次台风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后的移动轨迹及某时刻湖南山区的降水范围。台风登陆后,残余低压在陆地上维持了较长的时间,并给湖南山区带来强降水。(1)根据环流形势,分析该时段副热带高压带在我国的位置。(2)甲台风登陆后,残余低压在陆地上维持时间较长,试简述原因。(3)指出图示时期湖南山区需注意防范的自然灾害。24.(2024秋•桃城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三叠纪末期,独特的海陆分布格局导致赤道低压带南北移动范围远超现代,古特提斯洋虽然平均纬度达30°却仍是热带气旋的高发地。今四川盆地地处古特提斯洋东岸,被发现有三叠纪末期的风暴岩遗迹。图示意三叠纪末期海陆分布。(1)据图分析三叠纪末期北半球赤道低压带季节性移动幅度大的原因。(2)说明三叠纪末期古特提斯洋热带气旋多发的条件。(3)指出三叠纪末期古特提斯洋热带气旋发生时,四川盆地风暴岩遗迹处的主要风向,并说明理由。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地理鲁教新版期中必刷常考题之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ABACDDAACDD题号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BBDBCCB一.选择题(共20小题)江淮地区的梅雨一般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它的形成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位置密切相关。某年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从6月1日持续到8月初,因时间长、范围广、降雨量大、多暴雨;被称为“暴力梅”。如图为“暴力梅”期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演变图。据此完成1﹣2题。1.江淮流域梅雨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冷暖气团势力均衡 B.副高持续南移 C.暖湿气流单独控制 D.印度低压控制【分析】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并推动暖气团移动;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并推动冷气团移动;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绵阴雨。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很少移动或移动缓慢的锋称为准静止锋。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主要有江淮准静止锋和昆明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和天山准静止锋。【解答】解: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江淮流域的梅雨属于准静止锋,是由于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的锋面,故A正确,CD错误。副高持续南移则雨带南移,江淮地区不会形成梅雨,B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江淮流域梅雨形成的原因,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2.该年“暴力梅”期间副高脊线位置的演变会导致我国()A.北方涝南方旱 B.北方旱南方涝 C.南北方均大旱 D.南北方均大涝【分析】我国主要降雨类型为锋面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4﹣5月份在南岭一带,华南雨季;约6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至长江流域,在江淮地区停留1个月左右,形成阴雨连绵梅雨季节;7﹣8月份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雨带迅速南撤,10月份夏季风从我国大陆上退出,雨季结束。当副高势力加强,北移速度加快时,则会造成北涝南旱;相反,则北旱南涝,给我国东部地区造成严重的旱涝灾害。【解答】解:图示该年副高脊线位置较常年偏南且长期滞留,导致雨带长期控制江淮地区,则南方易发生涝灾;而北方因副高未正常北移,导致雨带无法到达,降水偏少,易发生旱灾,因此我国容易出现北旱南涝的特点,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副高脊线位置的演变对我国的影响,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左图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右图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各个气压带的宽度均为10个纬度。读图,完成3﹣3题。3.下列关于左图中字母d所在风带的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7月份南亚主导风向相同 B.与右图中h处风向相反 C.与右图中g处风向一致 D.与我国冬季风方向相同【分析】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顺着东经增加的方向或者西经减小的方向是地球自转方向。【解答】解:图1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所以d为北半球的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右图中东经顺时针方向增加,说明该半球为南半球。7月份南亚季风为西南季风,与d风带方向一致,A正确。h处为北半球的信风带,风向为东北风;h为南半球的信风带,其风向为东南风,二者风向不相反,B错误。g处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d风向为西南风,二者风向不一致,C错误。我国冬季风为西北风,不是西南风,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风带的判断,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图1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图2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各个气压带的宽度均为10个纬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受左图字母c和d所表示的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是()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分析】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之一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大致分布在南北纬30°至40°之间的大陆西岸;形成原因是夏季在高压控制下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控制下温和多雨。【解答】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字母d代表的是西风带控制区,字母c处代表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区,故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的地区,应为地中海气候,C正确。故选:C。【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地中海气候的成因,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示信息综合分析即可。图1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图2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各个气压带的宽度均为10个纬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根据右图判断,该日最接近的节气是()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分析】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顺着东经度数增加或者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是地球自转方向。【解答】解;根据右图东经增加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判定该半球为南半球;由于各个气压带的宽度均为10个纬度,所以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为30°S~40°S之间,气压带位置偏南,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最接近冬至,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节气的判断,属于基础题,确定南北半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如图为我国季风区雨带北进和南退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A.大致与2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B.穿过我国陕西、山西和青海等地 C.穿过大兴安岭、太行山、祁连山 D.相对模糊,没有明显的边界【分析】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此线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解答】解: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为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AC错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没有穿过我国山西省,B错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是气候过渡带(降水、风向等渐变),无清晰线状边界,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我国季风区雨带北进和南退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的知识,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7.若雨带北进速度快,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最可能是()A.南旱北涝 B.黄河凌汛多发 C.台风多发 D.北方林火频发【分析】雨带迁移的本质是夏季风与冷空气的博弈:夏季风强则雨带北进快、位置偏北;夏季风弱则雨带南退慢、位置偏南,直接决定我国南北方旱涝格局。【解答】解:凌汛与河流结冰、流向有关,与雨带北进速度无关,B错误。台风生成与热带洋面水温、地转偏向力有关,雨带北进不直接影响台风数量,C错误。林火与干旱、高温、人为因素有关,雨带北进快导致北方降水多,林火应减少,D错误。若雨带北进速度快,则我国南方降水减少、北方降水增多,易造成南旱北涝,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以我国季风区雨带北进和南退示意图为载体,考查雨带推移对我国的影响,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远洋渔业国,作业区域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和南极海域,以及相关合作国家管辖海域。几内亚湾海域渔场是我国在西非海域最早开发的渔场之一。布埃亚年降水量高达9000mm,有“非洲雨极”之称。下图R地示意我国位于几内亚湾北部海域渔场作业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几内亚湾北部R地渔场4~7月为捕捞淡季,其成因主要是()A.东北信风减弱 B.水温垂直差异减小 C.入海径流减少 D.浮游植物生长旺盛【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R地位于几内亚湾北部,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时,南移的东北信风带控制R地,此时为离岸风,底层海水上泛带来营养盐类,饵料增加,是捕捞旺季;太阳直射点4﹣7月向北移动至北回归线附近时,东北信风减弱,北移越过赤道的东南风偏转为西南风影响R地,此时为迎岸风,海水以下沉运动为主,饵料不再充足,为捕捞淡季,A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4﹣7月时赤道地区暖海水向R地流动,表层海水温度较高,水温垂直差异增大,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几内亚湾北部河流(如尼日尔河)入海径流的确有季节性变化,但4~7月是雨季,径流量应增加,与选项矛盾,C错误。浮游植物旺盛意味着鱼类食物充足,渔业资源应更丰富,与“淡季”矛盾,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洋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远洋渔业国,作业区域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和南极海域,以及相关合作国家管辖海域。几内亚湾海域渔场是我国在西非海域最早开发的渔场之一。布埃亚年降水量高达9000mm,有“非洲雨极”之称。如图R地示意我国位于几内亚湾北部海域渔场作业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布埃亚有“非洲雨极”之称,与其成因没有关联的是()A.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B.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C.西南季风与海岸平行 D.受西非赤道低压影响【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大气环流、洋流等。【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布埃亚位于喀麦隆火山(海拔高)的迎风坡(西南季风),地形抬升导致降水极多,A正确,不符合题意。几内亚湾有暖流(几内亚湾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对降水有影响,B正确,不符合题意。如果风向与海岸平行,水汽难以深入内陆,降水会减少,而布埃亚降水多是因为西南季风垂直于海岸(迎风坡),C错误,符合题意。赤道低压带控制下气流上升,多对流雨,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气候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0.R、Q两地风向()A.1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东南风 B.1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东南风 C.7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东南风 D.7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东南风【分析】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高纬极地东风带。【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R地位于几内亚湾北部,Q地位于赤道以南,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R地受东北信风影响,Q地受越过赤道的东北信风偏转形成的西北风影响,A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Q地受东南信风影响,R地受越过赤道的东南信风偏转形成的西南风影响,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风向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南海穿越流和印尼穿越流贯通太平洋和印度洋,印尼穿越流的分支鲁汶流调控着澳大利亚沿岸的短期气候。研究发现,印尼穿越流通量与东南信风强弱呈正相关关系。如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岸及周边地区洋流分布。据此完成11﹣12小题。11.南海穿越流流经卡里马塔海峡最明显的时段及盛行风为()A.6﹣9月东北风 B.12月﹣次年3月东北风 C.6﹣9月西北风 D.12月﹣次年3月西北风【分析】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解答】解:6月至9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卡里马塔海峡受东南风影响,AC错误。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卡里马塔海峡在北半球冬季(12﹣3月)盛行西北风,推动海水向南流动,此时流经海峡的南海穿越流最明显,B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澳大利亚西岸及周边地区洋流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南海穿越流流经卡里马塔海峡最明显的时段及盛行风的知识,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12.鲁汶流增强时,澳大利亚最有可能出现()A.东岸大气降水增加 B.西岸热带气旋减少 C.东岸海表水温降低 D.西岸气流下沉加剧【分析】鲁汶流增强带来的影响从东南信风变化、洋流流向、澳大利亚东西沿岸的气候要素的变化等角度分析。【解答】解:东岸降水主要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暖流增湿),但鲁汶流增强时暖流减弱,降水应减少,A错误。热带气旋与海温相关,鲁汶流增强可能对西岸海温影响有限,B错误。鲁汶流增强时,受暖流增温作用,气温升高,西岸气流下沉减弱,D错误。印尼穿越流通量与东南信风强弱呈正相关,鲁汶流是印尼穿越流的分支,其增强意味着东南信风增强,东南信风增强会驱动更多暖流向西,导致东澳大利亚暖流减弱,从而使得澳大利亚东岸海表水温下降,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澳大利亚西岸及周边地区洋流分布图为载体,考查鲁汶流增强对澳大利亚的影响,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圣安娜风是出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季节性强风,当地地形对其形成、加强和性质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2025年1月初,该州南部地区突发山火,圣安娜风助长火势蔓延,造成多处火情失控。图为美国局部地区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圣安娜风的盛行风向及成因是()A.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东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C.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西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分析】圣安娜风的盛行风向是东北风的原因从海陆的比热容、气温与气压的高低分析解答。【解答】解:圣安娜风是出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季节性强风。冬季,陆地降温快,内陆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海洋降温慢,海洋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所以风由内陆吹向沿海,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圣安娜风通道大致为西南﹣东北走向,而陆地此时为高压,海洋为低压,风由内陆吹向沿海,为东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美国局部地区略图为载体,考查圣安娜风的盛行风向及成因的知识,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14.圣安娜风助长火势蔓延,是由于该风性质()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分析】焚风效应是由于湿空气越过山脉,在山脉背风坡一侧下沉时增温,使气团变得又干又热。具体来说,气流在迎风坡上升时,随着高度增加,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并释放潜热,形成降水。当气流越过山顶,沿背风坡下沉时,空气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形成焚风。【解答】解:圣安娜风从内陆高纬度地区吹向沿海低纬度地区,洛杉矶处于海岸山脉西侧,位于圣安娜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由于其来自内陆,水汽含量少,所以性质暖干,会助长火势蔓延,B对,ACD错。故选:B。【点评】本题以美国局部地区略图为载体,考查圣安娜风的性质,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图为世界某区域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甲、乙、丙、丁四地均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完成下面小题。15.四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A.甲和丙 B.乙和丙 C.乙和丁 D.甲和丁【分析】根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继而解答地理问题。【解答】解:根据轮廓、气候分布判断,该地位于非洲南部,其中的甲为热带沙漠气候,乙为热带草原气候,丙为热带草原气候,丁为热带雨林气候,乙丙气候类型相同,ACD错,B对。故选:B。【点评】本题以世界某区域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为载体,考查气候类型的知识,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图为世界某区域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甲、乙、丙、丁四地均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完成下面小题。16.当乙地正值雨季时,最可能出现的是()A.红海进入阿拉伯海顺风顺水 B.美国五大湖地区玉米收获正忙 C.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 D.澳大利亚西北部受西北风影响【分析】根据乙地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乙地的雨季是南半球的夏季,继而解答问题。【解答】解:北半球冬季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进入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偏为西北风,D正确。乙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夏季为雨季,南半球的夏季为北半球冬季,冬季阿拉伯海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红海进入阿拉伯海逆风逆水,A错误。美国五大湖地区玉米收获为北半球夏季,B错误。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世界某区域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区域特征的知识,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西部扰动是一种起源于地中海的温带风暴,常出现在冬季,给印度半岛西北部带来丰沛降水,随着加入南亚季风环流而消散。图为西部扰动到达印度半岛的主要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西部扰动在冬季出现频率最高,主要取决于()A.地形地势分布格局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对流层水汽季节变化【分析】西部扰动在冬季出现频率最高的原因可以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角度分析。【解答】解:地形地势分布格局不同季节并不会发生变化,A错误。西部扰动自西向东运动是受到西风带的气流引导。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南移,当西风带遇到青藏高原阻挡分支后,西部扰动进入印度半岛,因此西部扰动在冬季出现频率最高,主要取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海陆热力差异和对流层水汽关系不大,B正确,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西部扰动在冬季出现频率最高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8.受季风叠加,西部扰动到达印度半岛后的移动方向主要是()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分析】西部扰动到达印度半岛后的移动方向判断可以从季节、风向的角度分析。【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风为东北季风,牵引西部扰动向西南方向运动,叠加西部扰动自身向东南运动的初始状态,整体表现为向偏南方向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西部扰动到达印度半岛后的移动方向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每年4月中旬至5月初,瑞典的驼鹿开始从森林向草场迁徙。如图示意驼鹿迁徙的大致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驼鹿迁徙()A.时段正值降水骤减月份 B.范围在极地高气压带区域 C.沿途地势大致由低到高 D.直接受北大西洋暖流控制【分析】区域地理特征主要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人口、城市化等方面考虑。【解答】解:4月中旬至5月初,瑞典当地降水并非骤减(温带海洋性气候等,降水季节变化小),A错误。该区域不在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在极地地区),B错误。从图中看,驼鹿从森林(地势相对低)向山脉(地势高)迁徙,沿途地势大致由低到高,C正确。驼鹿迁徙区域距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地有距离,不是直接受其控制,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区域特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0.研究显示,近年来驼鹿迁徙开始时间有所提前,最可能是由于()A.海水盐度增加 B.气候变暖 C.土壤肥力下降 D.草场退化【分析】近年来驼鹿迁徙开始时间有所提前的原因主要从植被、气候、食物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海水盐度与驼鹿迁徙开始时间提前无关,A错误。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春季来得早,草场提前适宜驼鹿生存,所以迁徙开始时间提前,B正确。土壤肥力下降对驼鹿迁徙时间影响小,C错误。草场退化会使驼鹿迁徙延迟或改变路线,不是提前,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近年来驼鹿迁徙开始时间有所提前的原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二.解答题(共4小题)21.(2025•梅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阿联酋当地时间2024年4月16日产生强降水天气,自194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单日最大降雨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254毫米,持续降雨造成阿联酋迪拜城区主要道路、居民区、商业中心、机场、轻轨设施等被淹。研究发现2024年北半球春季下垫面相比往年升温明显。海面升温更加剧烈,同时北半球西风带位置明显偏南,造成冷涡(冷涡是指位于高空且中心气压较四周低的涡旋天气系统)向南运动,大气运动极不稳定,本次大气环流形式属于全球性,同时将对我国产生较大影响。图为阿联酋周边地区气压场分布简图。(1)试分析此次阿联酋降水产生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迪拜此次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如此严重的原因。(3)推测本次大气环流形式的持续存在可能对我国南方春季天气产生的影响。【分析】(1)影响降水的因素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角度分析。(2)迪拜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从可从水量、排水设施、社会经济活动密集程度、防灾减灾措施等角度展开分析。(3)本次大气环流形式的持续存在可能对我国南方春季天气产生的影响从副热带高压移动、西风带移动、大风日数等角度分析。【解答】解:(1)研究发现2024年北半球春季下垫面相比往年升温明显,大气升温使上升气流势力增强,阿联酋地区形成强对流天气;海面升温更加剧烈,使海水蒸发加大,海﹣气水分交换活跃,大气中的水汽十分充足;北半球西风带位置明显偏南,造成冷涡向南运动,遇到低纬度暖湿气流,大气运动极不稳定,形成强降雨。(2)气候异常,阿联酋当地时间2024年4月16日产生强降水天气,自194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单日最大降雨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254毫米,短时强降水量大;迪拜位于波斯湾沿岸,海拔低,地势平坦,排水不畅;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干旱气候背景下洪涝灾害较少,人们的防御经验不足,城市中缺少应对洪水的完善排洪系统;迪拜属于城区,单位面积上经济体密度大,财产损失大。(3)北半球西风带位置明显偏南,造成冷涡(冷涡是指位于高空且中心气压较四周低的涡旋天气系统)向南运动,大气运动极不稳定,本次大气环流形式属于全球性,西风带偏南造成雨带位置偏南使低纬的副热带高压带位置也偏南,影响我国夏季风的北上,使我国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南方地区,形成南方地区持续降水,降水增多;降水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导致日照时数较往年偏少;西风带偏南影响我国春季升温,由于阴雨天气多,加上西风形成的冷涡南下导致春季升温速度慢,导致春季气温偏低;我国南方受冷涡影响,大风天数增多。故答案为:(1)北半球春季升温明显,阿联酋地区形成强对流天气;海洋升温幅度大,海水蒸发旺盛,水汽运动活跃,水汽充足;西风带南偏,遇到低纬度暖湿气流,形成强降雨。(2)气候异常,短时强降水量大;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干旱气候,洪涝灾害少,城市中缺少应对洪水的完善排洪系统;单位面积上经济体密度大,财产损失大。(3)西风带偏南造成雨带位置偏南形成南方地区持续降水(副热带高压偏南,降水增多);降水增多导致日照时数较往年偏少;西风带偏南影响我国春季升温,导致春季气温偏低(冷涡南下导致春季升温速度慢);大风天数增多。【点评】本题以阿联酋周边地区气压场分布简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洪涝灾害、大气环流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22.(2024秋•邢台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热带辐合带(赤道低压带)季节性迁移会带来风向季节变化,气候学上依据降水的节性来确定季风这。即以夏季(雨季)与冬季(千季)降水量之差大于200毫米,且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率超过40%的地区作为季风区。新生代以来澳大利亚板块向北漂移了约20°,其北部逐渐进入了热带幅合带的影响范围,与亚欧大陆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上新世时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流通性受到限制,促成了澳大利亚北部季风的形成。如图示意当前澳大利亚位置及1月和7月热带辐合带位置。(1)分析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形成的主要原因。(2)说明新生代上新世时期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流通性受限制的原因。(3)仅考虑澳大利亚板块持续向北向赤道漂移,推测澳大利亚干旱区和北部季风区的变化。【分析】(1)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等方面考虑。(2)新生代上新世时期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流通性受限制的原因可以从海陆位置、水域通道等方面考虑。(3)仅考虑澳大利亚板块持续向北向赤道漂移,推测澳大利亚干旱区和北部季风区的变化可以从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方面考虑。【解答】解:(1)气压带、风带夏季向南移动,冬季向北移动,夏季热带辐合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该区域,根据热力环流原理,低气压带控制的区域盛行上升气流,在气流上升过程中,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不断降低,水汽遇冷凝结,容易形成降水;由于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后向左偏转成西北风,根据地图,西北风从海洋上带来了较多的水汽,在西北地区形成降水。(2)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使海水在赤道西太平洋聚积,根据材料,新生代以来澳大利亚板块向北漂移了约20°,北部与亚欧大陆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水道变窄,限制了海水沿印度尼西亚岛屿间的通道流动。(3)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区域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澳大利亚板块持续向北向赤道漂移,使澳大利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减少,干旱范围减小;澳大利亚板块持续向北向赤道漂移,使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增大,夏季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区域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后向左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上带来了较多的水汽,降水较多,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由东南信风带控制,东南风没有带来水汽,降水较少,故季风范围扩大。故答案为:(1)夏季热带辐合带南移,影响该区域,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东北信风南移偏转成西北风,从海洋带来较多的水汽,在西北地区形成降水;印度尼尼西亚贯穿流增温增湿。(2)澳大利亚板块不断向北漂移,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水道变窄,南赤道暖流沿印度尼西亚岛屿间的通道流动受阻。(3)干旱区范围减小;季风区范围扩大。【点评】本题以热带辐合带位置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23.(2025•建阳区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示意某年某次台风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后的移动轨迹及某时刻湖南山区的降水范围。台风登陆后,残余低压在陆地上维持了较长的时间,并给湖南山区带来强降水。(1)根据环流形势,分析该时段副热带高压带在我国的位置。(2)甲台风登陆后,残余低压在陆地上维持时间较长,试简述原因。(3)指出图示时期湖南山区需注意防范的自然灾害。【分析】(1)地理位置的描述主要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方面考虑。(2)台风的成因: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低气压涡旋;分布在太平洋西北部、大西洋西北部、印度洋北部和西南部。(3)自然灾害根据发生的位置可以分为气象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名誉股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6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精练)
- 2026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参考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6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a卷)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公司(广东省管网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6年伊春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培优)
- 全北师大高一英语必修一单词表
- 平衡计分卡 课件
- 樊登读书会市级分会运营手册OK
- 车辆装卸运输规定(2篇)
- 眼内屈光手术角膜屈光手术新
- 原发性肝癌英文版
- 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试题340道含答案)
-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规范
- 中小学高级职称英语全英答辩题
- 陈明主讲中医妇科经验方
- 附件2:深圳市第十二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暨2022年深圳技能大赛-调饮师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