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学写倡议书(第二课时)》教案_第1页
《习作:学写倡议书(第二课时)》教案_第2页
《习作:学写倡议书(第二课时)》教案_第3页
《习作:学写倡议书(第二课时)》教案_第4页
《习作:学写倡议书(第二课时)》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作:学写倡议书(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借助倡议书评价标准,赏评同学习作,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2.能根据倡议对象,选择合适的发布方式,发布自己的倡议书。教学重点:借助评价标准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教学难点:找到问题所在,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1分钟一、引入新课1.欣赏同学的倡议书。2.总结梳理同学们丰富多彩的选题视角。【设计意图】整体感受同学们的倡议书,为倡议书赏评奠定基础。13分钟二、借助标准赏评倡议书(一)回顾倡议书的评价标准1.格式正确,符合要求。2.语言简洁,篇幅简短。3.条理清晰,分点说明。4.倡议具体,便于实施。5.鼓动号召,富有感染力。(二)借助标准,共同赏评一篇倡议书。1.默读同学倡议书。“节约粮食”倡议书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许多浪费粮食的现象。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传承中华美德,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向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1.在校用餐,吃多少,盛多少,不要一次盛太多,不够可以再添。2.不偏食,不挑食,做到每餐光盘。3.看到周围浪费粮食的现象,要进行劝说和制止。4.带动家人注意节约粮食。比如,告诉父母,在外点餐不攀比,不讲排场,吃剩打包;在家做饭,吃多少做多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米粒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同学们,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让“光盘”成为一种时尚!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六八班王睿涵2020年9月2.借助评价标准,进行批注式赏评。3.师生交流。(三)修改完善自己的倡议书1.阅读自己的倡议书。2.借助标准修改完善自己的倡议书。【设计意图】借助标准,赏评同学的倡议书,受到启发,进而修改完善自己的倡议书。6分钟三、学习倡议书发布方式1.欣赏视频1:在校园公告栏发布个人倡议书。2.欣赏视频2:在小区公告栏发布个人倡议书。3.欣赏视频3:在班级公众号发布的个人倡议书。4.根据自己倡议书的内容和对象,选择合适的发布方式。【设计意图】通过范例欣赏,学习倡议书发布的方式以及发布时的注意事项。四、布置作业修改完善自己的倡议书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发布。配套习题一、积累与运用。(3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恩赐(cì) 荞麦(qiáo) 蹚水(tānɡ)B.排闼(dà) 盘踞(jū) 擎着(qínɡ)C.记载(zǎi) 肆虐(nüè) 颠簸(pǒ)D.铁锹(qiū) 璀璨(cuǐ) 菜畦(qí)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2分)A.威协 慷慨 B.开彩 晶莹C.目睹 滥用 D.节治 摇篮3.下列成语同“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有关的是()(2分)A.月明星稀B.后羿射日C.嫦娥奔月D.夸父追日4.我能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把序号写在括号里。(3分)A.达到 B.赶上 C.比得上(1)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2)论学习,我可不及他。()(3)如果不是医生及时赶到,他可能就没命了。()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使我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B.《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诗词题目很多出自中小学课本。C.我爷爷常常身穿一件黑棉袄和一顶黑棉帽。D.在“春晚”的筹备会上,各部门交换了广泛意见。6.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将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A.列数字B.举例子C.打比方D.作比较E.下定义(1)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7.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将序号填入括号内。(3分)A.表解释说明B.表语意转换C.表声音断续(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3)叮——咚——叮——咚……()8.根据课文内容和知识积累完成练习。(15分)(1)《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诗中“,”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写出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情谊。(3分)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首诗出自诗人写的组诗。(4分)

(3),水村山郭酒旗风。,多少楼台烟雨中。(2分)

(4)五行:。五音:。五彩:。(6分)

二、阅读与欣赏。(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家园的呼唤——垃圾分类的障碍某社区34.8%的人认为垃圾分类的障碍是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30.9%的人认为是由于缺乏环保意识;13.42%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13.29%的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3.15%的人觉得麻烦;2.31%的人认为最后垃圾还会合在一起,现在分了也白分;还有2.13%的人认为此举没有意义。1.读了上面的材料,综合分析导致垃圾分类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次要原因是、、、、。(7分)

2.就推动“垃圾分类”在社区的顺利实施,请你提供两条建议。(4分)建议一:

建议二:

3.请你给垃圾分类拟一则宣传标语。(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奇招击退红潮①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②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③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整棵植株就能漂浮在水面上。④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⑤最近,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频率接近1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项圈藻中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⑥不同种类的水藻,因为大小不等,它们的共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项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种类的水藻。此外,这种除藻办法不会伤及其他的水生植物,因为其他的水生植物的细胞对于超声波来说太致密了,不容易引起共振。⑦由于高频率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很快被吸收,譬如1兆赫的超声波作用范围半径只有20米,所以这项技术在小范围的湖泊和池塘里,比在动辄方圆千米的大海里更为实用。1.请用“”画出描写红潮危害的语句。(3分)

2.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本文按照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条理清晰。(6分)

4.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凡是红潮繁殖的水域,水生植物都无法生存。B.击退红潮的“奇招”就是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来消除藻类。C.藻类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是1兆赫。D.频率为1兆赫的超声波对漂浮在方圆数千米的大海里的红潮不会起作用。三、口语交际。(6分)小丽和小芳是好朋友,放学后她们却吵了起来。小丽认为应该先做作业再玩,小芳却认为应先玩然后再做作业。她们的意见不统一,你准备怎么劝她们?

四、习作。(30分)请你以一只生活在小河里的青蛙的身份给人类写一封建议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呼吁人类减少污染,保护河流。要求:①注意建议书的格式;②把建议的原因和具体内容写清楚;③不少于500字。

答案:一、1.A2.C3.C4.(1)A(2)C(3)B5.B6.(1)A(2)C7.(1)B(2)A(3)C8.(1)王安石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3)千里莺啼绿映红南朝四百八十寺(4)金、木、水、火、土宫、商、角、徵、羽黄、青、赤、白、黑二、(一)1.设施不全缺乏环保意识不知如何分类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觉得麻烦认为最后垃圾还会合在一起认为此举没有意义2.建议一:加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建议二: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3.示例垃圾不分类,等于在浪费。(二)1.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