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 地理 选择性必修2《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件_第1页
高二 地理 选择性必修2《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件_第2页
高二 地理 选择性必修2《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件_第3页
高二 地理 选择性必修2《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件_第4页
高二 地理 选择性必修2《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学习目标结合具体区域案例,分析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条件的改造,辩证认识自然条件和区域发展的关系;通过以上案例分析,认识到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和谐的人地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以四川省为例课时一

看视频概览四川地理环境,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四川人口和城镇分布与自然条件探究(一)四川省公路及城镇分布图五大经济区颜色的深浅与该区常住人口总量成正比

读“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常住人口总数及占比展示图”和“四川省公路及城镇分布图”,说明四川省人口和城镇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四川省人口和城镇空间分布不均匀;东部地区尤其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城镇数量多,人口密集;西北、西南地区城镇数量少,人口较稀少。成都平原经济区西北生态示范区攀西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思考四川省五大分区示意图四川省地形水系分布图◎形成这样的人口和城镇分布特征,主要自然因素有:

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差异、河流分布、土壤肥力、生物资源等。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区域发展四川农业发展与自然条件探究(二)川西北高原区四川盆地区川西南山地区“吃在中国,

味在四川”舌尖上的四川川西北高原区藏族和羌族的美食川西南山地区四川盆地区黑猪30°N105°E◎EFABDCC四川省农业区划图

◎自然条件优越,尤其是四川盆地水热充足;自然环境差异大,地形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气候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土壤肥力和水源分布差异大;生物资源丰富多样。

四川省物产丰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众多,有170多个,全国第二,西部第一。享有“吃在中国,味在四川”美誉。其丰富多样的农产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思考30°NDFA冬季风30°N105°E◎◎对比分析农业区D和农业区A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判断其农业具体发展方向。川西南山地盆西平原盆地丘陵盆周山地盆周山地DA.川西北高原成都市的气温和降水农业区D自然条件: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

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③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灌排系统较完善;

④耕地较多,土壤以水稻土和紫色土为主,土质深厚肥沃;D.盆西平原粮油主产区30°NDFA冬季风30°N105°E◎◎对比分析A农业区和D农业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判断其农业具体发展方向。川西南山地盆西平原盆地丘陵盆周山地盆周山地DA.川西北高原A.川西北高原生态旅游、生态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区农业区A自然条件:

①地形以高原为主,为四川省地势最高地区;

②高原山地气候,较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③有天然草场,可耕地面积少;④自然风光壮美具有非凡性。《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

农业空间格局分布图◎自然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30°NDFA冬季风30°N105°E◎川西南山地盆西平原盆地丘陵盆周山地盆周山地DA.川西北高原成都市E.特大城市都市现代农业观光区EE.特大城市都市现代农业观光区

材料一:该区所在的成都市

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区内交通发达、商贸业兴盛,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城区居民收入的提高和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增长,为该区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因此,传统的种植业应退出该区,大力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

材料二:2021年5月27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根据榜单,在2021年城市枢纽性排名中,成都位列全国第一。据统计,这已经是成都连续六年,蝉联新一线城市榜首。

◎确定该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主导因素是什么?

◎位于内陆的成都市商业魅力位居榜首,超越很多沿海位置优越的新一线城市,主要因素是什么?◎市场需求、人才技术、交通商贸等

◎成都市在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促成成都市商业魅力位居榜首。思考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重要,非唯一区域发展社会资源区域自然条件改造与区域发展探究(三)成都平原岷江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势低平、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自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以后,更被誉为“天府之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油料、生猪的生产基地。案例一:都江堰水利工程游都江堰——亲临现场观察解说版(研学旅行)

1.根据都江堰附近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自然原因。2.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是如何发挥综合效益的?

◎1.都江堰所处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多,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位于山地与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变化明显,河流在山区流速快,进入平原流速变慢,易发生洪涝灾害。成都平原地处岷江从山区流向平原的特殊位置,洪水泛滥时泥沙淤积,河道淤塞,导致洪水淹没成都平原;旱季时,河流水量骤减,又因江东地势较高,河流无法流入。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正是为了调节径流量,缓解旱涝灾害。思考教材P19案例

1.根据都江堰附近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自然原因。2.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如何发挥综合效益的?思考

◎2.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该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看视频了解都江堰的水利原理,说说你的感悟和体会?▋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但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大范围的草原被开垦为粮田,用于放牧的天然草原面积不断萎缩,由于草原严重地滥垦乱采乱挖等问题导致的退化现象,进一步使得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各种后果日益显现,

随着川西高原特色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完善,大量游牧民迁入定居点,人口总量剧增,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增。该区域草原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特别是交通方便、地形平坦、方便放牧的草地已普遍退化,抵御风沙的能力不断弱化,草原大面积风蚀、沙化、荒芜的局面愈演愈烈。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减弱,造成水土流失加重。该区一度走入发展经济却破坏了生态、保护生态却降低农牧民收益的“怪圈”。

分析造成川西高原特色农牧区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这说明了什么道理?案例二:川西高原特色农牧区生态问题

①农牧民为提高粮食产量,扩大耕地面积,破坏草原开垦耕地;②超载过牧,引起草原退化;③滥采草原珍贵药用植物,加速草原退化;④为提高农牧民收入,无序开发草原旅游,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思考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改造自然重要,非唯一区域发展遵循自然规律促进阻碍社会资源违背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协调本课时内容结构

课后拓展训练(一)请分析日本和孟加拉国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极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日本却是世界上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请简要说明原因。(局部)

◎孟加拉国地处南亚,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属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人口稠密,自然条件优越;日本是地处东亚、西北太平洋上的岛国,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这说明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日本正是依靠较为发达的社会资源发展成为富裕国家的。严重区域

1870年以来,美国政府鼓励开发大平原地区,经过几十年发展,大平原从草原世界变为“美国粮仓”。但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大平原地区不断出现“黑风暴”,狂风卷着尘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