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煮鲜鸡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教科版(2024)小学劳动技术三年级上册_第1页
《巧煮鲜鸡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教科版(2024)小学劳动技术三年级上册_第2页
《巧煮鲜鸡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教科版(2024)小学劳动技术三年级上册_第3页
《巧煮鲜鸡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教科版(2024)小学劳动技术三年级上册_第4页
《巧煮鲜鸡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教科版(2024)小学劳动技术三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巧煮鲜鸡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教科版(2024)小学劳动技术三年级上册核心素养目标劳动观念:认识到煮鸡蛋是日常生活中基础的饮食劳动技能,理解劳动能满足自身饮食需求、保障健康生活,树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劳动责任观,体验从“生食材”到“熟食物”的劳动价值与成就感。劳动技能:能依据教材提示准确挑选新鲜鸡蛋,掌握“洗蛋—置蛋—加水—开火—控时—出锅—剥壳”的完整煮蛋流程;学会根据需求调控煮蛋时间以制作溏心蛋、全熟蛋,能安全使用燃气灶(或电煮锅)、锅铲、漏勺等厨具,掌握剥壳的简便方法。劳动习惯与品质:在劳动过程中养成规范操作、注重安全的劳动习惯;培养节约食材、节约用水、及时清理操作台的良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分工协作与责任担当意识。劳动思维与创新意识:能结合教材提示与生活经验,分析煮蛋过程中“水的用量、火候大小、时间长短”对鸡蛋口感的影响;在遇到蛋壳破裂、鸡蛋夹生等问题时,能主动思考解决方案,尝试优化煮蛋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煮鸡蛋的完整流程,包括洗蛋、合理加水、安全控制火候与煮制时间,以及煮熟后安全出锅的操作;能根据教材指导区分并制作溏心蛋与全熟蛋,实现鸡蛋的安全食用。依据:2025年新课标强调“掌握日常生活必备的劳动技能”,教材将“煮蛋流程”作为核心内容,通过步骤图+文字提示详细呈现关键操作,完整流程是保障鸡蛋煮熟且口感适宜的基础,符合三年级学生“技能具象化”的学习需求。教学难点安全规范使用煮蛋厨具(如燃气灶点火与关火、避免烫伤);精准控制煮制时间以达到预期熟度(溏心蛋6-8分钟、全熟蛋10-12分钟);处理煮制过程中蛋壳破裂的突发情况。依据:三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厨房厨具操作,安全风险防控意识较弱;时间把控需结合感官观察与经验积累,属于“技能精细化”要求;突发情况处理则需要灵活的劳动思维,均需通过针对性指导与实践突破。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生活联结,激发兴趣美食唤醒,引发共鸣:教师播放一段早餐制作短视频,重点展示家人为孩子煮鸡蛋的场景,随后出示一盘煮好的鸡蛋(带壳),提问:“同学们,这段视频里的早餐你们熟悉吗?煮鸡蛋是不是经常出现在你们的早餐桌上?谁能说说吃煮鸡蛋有什么好处?”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结合教材单元引言补充:“教材第三单元《鸡蛋大变身》告诉我们,鸡蛋富含蛋白质,是营养丰富的食材,而煮鸡蛋能最大限度保留营养,是最简单也最健康的吃法。”经验分享,聚焦问题:教师继续提问:“你们平时吃的煮鸡蛋是谁做的?你们自己尝试过煮鸡蛋吗?遇到过什么问题?”邀请3-4名学生分享,如“我妈妈煮的,我试过一次把鸡蛋煮破了”“我不知道煮多久才熟,煮过夹生的”“剥壳的时候总是剥得坑坑洼洼”。教师顺势出示教材任务1标题图:“看来煮鸡蛋里藏着不少小技巧呢!今天我们就跟着教材学习《巧煮鲜鸡蛋》,让每个同学都能掌握煮鸡蛋的本领,自己想吃就能自己做!”设计意图:通过“短视频+实物展示”创设生活化情境,贴合学生日常饮食经验,快速激发学习兴趣。经验分享环节精准捕捉学生已有认知中的痛点,自然引出教材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生活需求直接相关”,增强学习主动性。新知探究:解读教材,理清关键前置探究:怎样选好蛋、洗好蛋教师引导学生翻开教材第X页,指着“选蛋步骤图”提问:“煮鸡蛋的第一步是选鸡蛋,大家看教材里的图片,什么样的鸡蛋适合煮着吃?图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判断鸡蛋新鲜的?”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教师结合教材“选蛋提示”讲解:“教材告诉我们,新鲜鸡蛋外壳干净、完整,没有裂纹,拿在手里轻轻摇晃,没有声音。如果摇晃有响声,说明鸡蛋不新鲜了,不适合煮着吃。”随后教师发放生鸡蛋,让学生分组观察、摇晃,判断新鲜度。接着教师出示教材“洗蛋示意图”:“选好鸡蛋后,下一步要做什么?教材里的小朋友正在给鸡蛋洗身子,谁知道为什么要洗鸡蛋?”学生猜测后,教师强调:“鸡蛋外壳可能附着细菌和污物,清洗后再煮,吃起来更卫生,这是劳动中‘安全第一’的原则哦!大家看教材里的方法,用流动的清水轻轻冲洗,不要用力搓揉,避免损坏蛋壳。”教师现场演示洗蛋过程,学生同步模仿练习(用清水模拟)。设计意图:从“选蛋、洗蛋”这两个基础步骤切入,通过“解读教材图+小组实操”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同时将“卫生安全”理念自然渗透。洗蛋环节的模拟练习,为后续实操安全铺垫基础,体现“从理论到模拟再到实操”的梯度设计。核心探究:煮蛋的关键技巧置蛋与加水:教师出示教材“置蛋加水图”,提问:“选好、洗好鸡蛋后,要放进锅里了。大家看教材图片,鸡蛋放进锅以后,加多少水合适?为什么要加这么多水?”学生发言后,教师结合教材文字提示演示:“教材明确说,加水要没过鸡蛋1-2厘米。如果水加少了,鸡蛋露在水面上,会煮不熟;水加太多了,会浪费燃气和时间。大家看老师的操作,把鸡蛋轻轻放进冷水里,再加水到没过鸡蛋。”强调“冷水下锅”,并解释:“冷水下锅能让鸡蛋受热均匀,不容易煮破。”火候与时间控制:这是煮蛋的核心环节,教师结合教材“火候控制示意图”和“时间提示表”重点讲解:“水烧开后,火候很关键。教材里说,水开后要把大火调成小火,保持水面微微沸腾。如果一直用大火,水剧烈翻滚会把鸡蛋撞破。”教师演示燃气灶“大火转小火”的操作(关闭风门模拟),强调:“开火前要检查燃气开关是否关闭,开火时要先开总阀再开灶阀,关火时要先关灶阀再关总阀,这是教材里的安全警示,大家一定要记住!”随后教师指着教材“煮制时间表”提问:“想吃不同熟度的鸡蛋,煮的时间不一样。教材里说溏心蛋要煮多久?全熟蛋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溏心蛋就是蛋黄没有完全凝固,适合喜欢吃嫩一点的人,煮6-8分钟;全熟蛋蛋黄完全凝固,更安全,煮10-12分钟。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但小朋友建议吃全熟蛋哦。”教师用计时器演示时间长短,让学生形成直观认知。出锅与剥壳:教师出示教材“出锅剥壳图”提问:“鸡蛋煮熟后,怎么安全出锅?剥壳有什么好办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演示:“要用漏勺把鸡蛋捞出来,不要用手直接碰,避免烫伤。教材里教了一个剥壳小技巧——把煮好的鸡蛋放进冷水里泡1-2分钟,蛋壳会收缩,和蛋白分离,剥起来就很轻松了。大家看图片里的小朋友,泡过之后从蛋壳较尖的一端开始剥,更容易剥完整。”设计意图:将教材内容转化为“问题链+教师示范”的探究过程,重点突破“加水、火候、时间”三个核心难点。安全操作环节紧扣教材警示,反复强调规范流程,培养学生“安全劳动”的意识。剥壳技巧的讲解结合教材图示,让学生掌握“巧方法”,避免劳动中的挫败感。实践操作:分组实操,突破难点分组分工与安全强调:将学生分成5-6人小组,每组发放电煮锅(替代燃气灶,降低安全风险)、锅铲、漏勺、生鸡蛋、清水、碗、冷水盆。教师明确分工:“每组推选1名‘安全组长’,负责监督厨具使用安全;1人负责选蛋、洗蛋;1人负责置蛋、加水;1人负责控制火候和时间;1人负责出锅、泡冷水;1人负责记录操作步骤和遇到的问题。”随后教师带领全班朗读教材“安全操作守则”,强调:“电煮锅通电前要检查电线是否完好,加水后再通电,操作时手不要碰锅体,关火后要拔插头。”分步实操与精准指导: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针对难点环节重点介入:①置蛋加水环节:发现有小组加水过少时,指着教材图示提醒:“大家看教材里的水位线,要没过鸡蛋1-2厘米,快再加一点水!”②火候控制环节:对调不好火候的小组,教师手把手指导:“水烧开后,把旋钮转到最小档,像教材里那样保持微微沸腾就好。”③时间把控环节:各小组计时器响起时,教师提醒:“现在是8分钟,想吃溏心蛋的可以出锅了;想吃全熟蛋的再煮2-4分钟,注意看时间哦!”突发问题处理:针对实操中出现的“蛋壳破裂”问题,教师引导全班讨论:“有小组的鸡蛋煮破了,怎么办?教材里有没有提示?”学生翻找教材后,教师补充:“如果煮破了,可以加一点盐到水里,盐能让蛋白凝固,减少流失。大家下次遇到可以试试这个办法。”剥壳环节,对剥不完整的小组,教师再次演示教材技巧:“泡冷水后,先敲裂蛋壳,再顺着裂纹剥,或者在碗里滚一圈敲碎再剥。”成果检验:各小组将煮好的鸡蛋剥壳后放在碗里,教师引导:“大家看看自己煮的鸡蛋,是溏心还是全熟?有没有煮破?剥壳完整吗?和教材里的成果图对比一下,哪里做得好,哪里可以改进?”各小组自查后,推选代表展示。设计意图:采用“分工协作+安全前置”的实操模式,既保障全员参与,又强化安全意识,契合2025年新课标“安全劳动”的要求。教师的精准指导直接突破“加水、火候、时间”等难点,突发问题处理环节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成果检验结合教材图示,让学生直观看到自身不足,为后续优化铺垫。成果评价:互动互评,深化认知小组互评:各小组将剥壳后的鸡蛋摆在展示台,附上“操作记录表”。每组代表介绍:“我们小组煮的是全熟蛋还是溏心蛋?煮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用到了教材里的哪些技巧?”其他小组根据“熟度适宜、蛋壳完整、操作规范、安全有序”四个维度进行评价,用“★”打分(最多4颗★),教师发放“劳动小能手”评价贴纸。教师点评:教师结合各小组表现,重点点评:“第一组用到了教材里‘冷水下锅’和‘泡冷水剥壳’的技巧,鸡蛋剥得特别完整,值得表扬;第三组遇到鸡蛋煮破的问题,及时用了加盐的方法,体现了灵活的劳动思维;但有两个小组忘记了‘水开后转小火’,下次要注意对照教材步骤操作哦。”随后展示教材“标准煮蛋成果图”,强调:“这是教材里的理想成果,大家下次可以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体验分享:教师提问:“第一次自己煮鸡蛋,吃起来和平时爸爸妈妈煮的有什么不一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觉得煮鸡蛋最关键的三个步骤是什么?”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煮鸡蛋看似简单,但选蛋、控火、控时每个步骤都不能少,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劳动中更是如此。”设计意图:互评环节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紧扣教学重点与教材要求,强化“以教材为依据”的劳动意识。教师点评精准点出亮点与不足,结合教材图示树立标准。体验分享环节升华劳动情感,让学生感受“自主劳动的成就感”,深化劳动观念。拓展延伸:迁移应用,丰富认知技巧拓展:教师出示教材“拓展板块”的“不同熟度鸡蛋对比图”,提问:“教材里除了溏心蛋和全熟蛋,还提到了‘温泉蛋’,大家看图片,温泉蛋的蛋黄是半流动的,比溏心蛋更嫩。谁能猜猜煮温泉蛋需要更短还是更长的时间?”学生猜测后,教师补充:“温泉蛋需要煮3-4分钟,水温保持在60-70℃,这个技巧大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但一定要在大人陪同下操作哦。”创意延伸:教师展示“彩蛋图片”:“煮鸡蛋不仅能吃,还能变成好玩的彩蛋。大家看,煮好的鸡蛋剥壳后可以用彩笔涂鸦,或者用颜料装饰,端午节、复活节都可以做这样的创意劳动。教材里的‘创意提示’也鼓励我们发挥想象,大家课后可以试试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彩蛋。”家庭任务:教师布置作业:“今天的家庭任务是:给爸爸妈妈煮一次鸡蛋,根据他们的喜好选择溏心或全熟,记录下他们的评价和自己的操作感受,明天上课分享。同时完成教材‘劳动记录卡’,填写煮蛋步骤和收获。”设计意图:拓展环节紧扣教材拓展板块,既深化“熟度控制”的核心技能,又延伸劳动的“创意价值”,契合2025年新课标“劳动与审美融合”的要求。家庭任务实现“课堂技能向生活迁移”,让劳动教育持续渗透日常,同时通过“记录卡”强化技能记忆。小结本节课我们紧紧围绕教科版(2024)教材《巧煮鲜鸡蛋》的任务要求,从“选蛋、洗蛋”到“置蛋、加水、控火、控时”,再到“出锅、剥壳”,系统掌握了煮鸡蛋的完整流程。通过解读教材图示与文字提示,我们明确了每个步骤的关键技巧,比如冷水下锅能让鸡蛋受热均匀、水开后转小火可防止蛋壳破裂、煮后泡冷水便于剥壳等;通过分组实操,我们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还学会了安全使用厨具,能根据需求煮出溏心蛋或全熟蛋,甚至能应对蛋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