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详解_第1页
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详解_第2页
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详解_第3页
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详解_第4页
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详解同学们,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情感与审美。五年级下册的古诗文学习,将带领我们走进更广阔的意境,感受文字的魅力。下面,我们就一同逐篇学习这些必背篇目,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背诵。一、《古诗三首》之《山居秋暝》(王维)【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有“诗佛”之称。他的诗歌多咏山水田园,意境高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注释与解词】*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空山:幽静的山。这里的“空”并非指空无一人,而是指山中寂静,少有人事烦扰。*新雨:刚下过的雨。*晚来秋:傍晚时分,秋意更浓。*照:映照。*清泉石上流: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缓缓流动。*竹喧:竹林中传来的喧闹声。*浣(huàn)女:洗衣物的女子。*莲动:荷叶轻轻摇动。*下渔舟:渔舟顺流而下。*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作者自况,也可理解为泛指隐居的人。*自可留:自然可以停留。【白话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渔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作品赏析与主旨】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明了时间(傍晚)、地点(空山)、环境(新雨后的秋景),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月光、青松、清泉、山石,构成了一幅清幽雅致的山水画,充满了诗情画意。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由景及人,竹林的喧闹和莲叶的摇动,打破了山间的寂静,增添了生活气息,更显山居生活的和谐美好。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这种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愿意留在这里,忘却尘世的烦恼。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背诵小贴士】想象自己正置身于雨后的空山之中,感受那清新的空气、皎洁的月光、潺潺的流水和村民的欢声笑语,将画面与诗句结合起来背诵。---二、《古诗三首》之《宿建德江》(孟浩然)【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风格清淡自然。【注释与解词】*宿建德江:在建德江过夜。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移舟:划动小船。*泊(bó):停泊。*烟渚(zhǔ):雾气笼罩的小沙洲。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日暮:傍晚。*客愁新:游子新的愁绪。客,指诗人自己。新,刚刚产生。*野旷:原野空旷辽阔。*天低树:天空显得比树还低。这是因为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与树木相接的错觉。*月近人:水中的月影好像离人很近。【白话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日暮时分新的愁绪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作品赏析与主旨】这是一首抒发羁旅愁思的诗。首联“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点明了事件(泊舟)、地点(烟渚)、时间(日暮)以及诗人的心情(客愁新)。一个“新”字,写出了愁绪的不断滋生。颔联“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千古名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旷野黄昏的景色: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似乎比树木还要低矮;江水清澈,水中的月影与人相伴,显得格外亲近。这两句看似写景,实则融情于景,通过对旷野、天空、树木、江水、明月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和浓浓的思乡之情。天高地远,唯有明月相伴,更显“客愁”之深。【背诵小贴士】抓住“愁”字这条主线,理解诗人为何而愁(思乡),以及他如何通过“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景象来表达这种愁绪。---三、《古诗三首》之《从军行》(王昌龄)【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作者简介】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爱国激情。【注释与解词】*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征战之事。*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长云:层层浓云。*暗雪山:使雪山变得昏暗。暗,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暗淡。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连山。*孤城:指戍边的城堡,地处偏僻,故云“孤”。*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黄沙:指沙漠。*百战:形容多次作战,经历了很多战斗。*穿金甲:磨穿了金属的铠甲。穿,磨破。金甲,战衣。*不破楼兰:不打败敌人。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终不还:绝不回家。【白话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作品赏析与主旨】这是一首慷慨激昂的边塞诗,表现了守边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和誓死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首联“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绘了西北边地广阔苍凉的景象。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展现了边塞的遥远、荒凉和战争的紧张氛围。颔联“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全诗的高潮。“黄沙百战穿金甲”,写出了战争的频繁、残酷和将士们的艰辛,“穿金甲”三字极言其久历沙场,英勇无畏。“不破楼兰终不还”,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现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和英雄气概,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全诗气势恢宏,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强烈。【背诵小贴士】感受诗中雄浑的气势和将士们的豪情壮志,理解“黄沙百战穿金甲”的艰辛与“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之间的联系。---四、《古诗三首》之《游子吟》(孟郊)【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简介】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语言质朴而感情深挚,尤长于五言古诗,有“诗囚”之称。【注释与解词】*游子吟:游子思乡的歌。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游子:出门在外的人。*临:将要。*密密缝:一针一线密密地缝缀。*意恐:心里担心。*迟迟归:很晚才回来。*寸草心:比喻子女微薄的孝心。寸草,小草,比喻子女。心,孝心。*报得:报答得了。*三春晖:比喻母爱像春天和煦的阳光哺育着子女。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这里泛指春天。晖,阳光。【白话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作品赏析与主旨】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千古名篇,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切。前四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对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衣这一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刻画了慈母的形象。“密密缝”的动作,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切关爱和担忧;“意恐迟迟归”则道出了母亲复杂的心情,既有不舍,又有牵挂。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生动的比喻,将子女的孝心比作“寸草心”,将母爱比作“三春晖”,深刻地表达了子女难以报答母爱深恩的情感,也升华了主题,使母爱这一主题具有了普遍意义。全诗朴素无华,却感人至深,千百年来拨动着无数人的心弦。【背诵小贴士】联想自己母亲平时对自己的关爱,体会那份深沉的母爱,将自己代入“游子”的角色,感受母亲的心情。---五、《古诗三首》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作者简介】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注释与解词】*西江月: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题目,指夜晚在黄沙岭的道路上行走。黄沙道,指江西上饶县西黄沙岭。*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或解释为“另一枝”。*惊鹊:惊动了喜鹊。*鸣蝉:蝉鸣叫。*说丰年:谈论着丰收的年景。*听取:听到。*一片:形容蛙声此起彼伏,数量很多。*七八个星天外:天空中闪烁着七八颗星星。天外,形容天空高远。*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下起了零星小雨。*旧时:往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见(xiàn):同“现”,出现,显现。【白话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作品赏析与主旨】这是一首描写乡村夏夜风光的词,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喜悦之情。上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角度描绘了夏夜的美好。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香、蛙声,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丰收希望的乡村夜景图。“说丰年”不仅是人的感受,也仿佛是青蛙在鸣叫中传递着丰收的喜讯。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写途中遇雨及见到茅店的惊喜。天边疏星、山前小雨,增添了几分情趣。在略带焦急地寻找避雨之处时,“路转溪桥忽见”茅店,那份意外的惊喜跃然纸上。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充满了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喜悦之情。【背诵小贴士】这首词画面感极强,像一部流动的电影。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明月初升->雨前->见茅店)和空间转换来记忆,想象自己正行走在黄沙道上,感受那夏夜的美景和意外的惊喜。---六、《杨氏之子》(刘义庆《世说新语》)【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作者简介】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他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注释与解词】*杨氏之子:姓杨的人家的儿子。*梁国: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改称梁国。这里指南朝宋的一个封国,并非战国时期的梁国。*甚:非常。*聪惠:聪明。惠,同“慧”,智慧。*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下文的“夫子”也是指他。*诣(yì):拜访。*乃:于是,就。*为(wèi)设果:(杨氏子)为(孔君平)摆设水果。设,摆设,摆放。*以示儿:指给小儿看。以,用来。示,给……看。*曰(yuē):说。*此是君家果: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梅的“杨”与杨氏子的“杨”相同,孔君平借此开玩笑。*应声:随着声音,立刻。形容反应很快。*未闻:没有听说过。未,没有。闻,听说。*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家禽:家里的鸟。这里“禽”指鸟类,与现在“家禽”(鸡鸭鹅等)的含义不同。【白话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