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_第1页
【语文】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_第2页
【语文】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_第3页
【语文】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_第4页
【语文】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1.看拼音,写词语。chéngrèn

duànliàn

nánkān

liáokuò

niǔkòu2.请给每句话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1)雨,好像是千万条琴弦(xiánxuán),弹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2)意志薄弱(báobó)的人是经受不住艰苦生活的考验的。(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shang)。(4)虽然相距遥远,老人依然时常眷恋(jüànjuàn)着她的故乡。3.下列成语,不属于寓言故事的是(

)A.刻舟求剑 B.滥竽充数 C.邯郸学步 D.唇亡齿寒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A.他在全国大赛中获金奖的原因是他坚持不懈练习的结果。B.通过老师一番语重心长的告诫,使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C.袁隆平、屠呦呦、杨利伟这些名字,对中国人谁不熟悉?D.工人们在建设大坝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永不妥协。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B.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C.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D.宁静的夏夜,繁星满天,明月高悬,我们在树下听故事。6.对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讲的就是“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C.表示引用。

D.表示讽刺和否定。7.下列语句排序恰当的是(

)①他笑着说:“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啊!”②他每写完一篇文章,便把它贴在卧室的墙上,随时看,随时改。③他的妻子关切地问:“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④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写作态度十分严肃。⑤直到自己认为毫无缺点,才肯拿出来。A.④②⑤③① B.②⑤③①④ C.②③①④⑤8.将字拆开解说,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道理。照样子,展开想象,从“悟、功、舒”中任选一个字,说一句话。例:“路”由“足”和“各”组成,说明人生的道路是靠各自走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课内常积累。(1)童年中有快乐的时光。“_____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稚__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2)寓言中有深刻的道理。或曰:“以子之矛__________,何如?”告诉了我们“_________,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3)应答中有敏捷的思维。儿应声答曰:“________。”这个回答给我们展示了一个________的杨氏之子的形象。(4)警句中有无限的智慧。_________,小人喻于利。(5)诗歌中有爱国的情怀。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10.诗文填空。(1)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孟郊《游子吟》(2)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杨氏之子》(4)写出2句描写乡村人们辛勤劳作的诗句,注意要出自不同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出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读这句诗你所想象到的景象(不少于3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后来改称“箸”,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快”表达了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的心情,于是便拿起“筷子”美美地吃起来。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给予中国的筷子很高的评价:“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双中国的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材料二】【热点背景】江苏省泰州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指出公勺公筷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舀(夹)取菜(点)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并从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规定了公筷的制作要求。【热点聚焦】不光是泰州,不少省市都发出了使用公勺公筷的倡议。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疫情之下,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成为人们的共识,打喷嚏时遮挡口鼻、排队时保持距离等不少细节都已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对生命健康高度重视,健康意识被唤醒,在此契机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无疑会事半功倍。不过,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只有规范标准和餐厅的承诺还不够,还需要每个人切实地参与。在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5.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4万人选择“没有,嫌麻烦”。有网友留言说:“有时候提出用公筷,对方用一副我们不讲义气的样子拒绝,也不好意思再提。”“我想用但怕他们觉得我做作,也就忍了。”【材料三】

11、读材料一,“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这句话中“长”的意思是()A.《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长B.筷子的传播距离很长C.筷子的历史悠久,关于筷子有很多话可说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使用公筷公勺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B.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有利于人们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C.使用公筷公勺是小题大做,完全没有必要。1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表示中国人吃饭很快而且很快乐。()(2)从调查结果看,有6.4万人觉得使用公勺公筷太麻烦。()(3)材料三的宣传图片中,“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告诉我们只要进餐时使用公筷,就不会得病。

()14、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红红认为在自己家也要使用公筷公勺,而爷爷却认为在自己家不用这么做。你认同谁的想法?为什么?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第二要,第三要。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5、选出本文作者,正确的一项是(

)A.梁启超(清) B.龚自珍(清) C.朱熹(宋) D.曾国藩(清)16、下列文中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有志则断(断开) B.不甘为下流

(下等)C.盖士人(读书人) D.不敢以一得自足(内心满足)17、下列对“有识则知学问无尽”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有识之人知道学无止境,不会自满。 B.河伯、井蛙都是有识之人。C.有识之人能正确评价自己。 D.有识之人总能保持强烈的未知欲。18、把短文补充完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_________,第二要_________,第三要_________。19、由“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你想到了哪句名言或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半截钱里的父爱大学学费每年要6000元。“我连假钱都没有一张。”爹说。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饭,眼睛睁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魂掉了。”娘心疼地说。“在这边住茅草屋,去那边也住茅草屋算了!”突然,爹自言自语,说完,扔下筷子,放下碗,径直出去。我知道,爹准备卖掉为自己精心打造多年的寿方。在我们土家族聚居的大深山里,做寿方是和婚嫁一样重要的事情,老人们常满脸严肃地对后生小子们叮嘱:“宁可生时无房,不可死时无方(棺材)。”山寨人一生最大也是最后的希望,便是有一副好寿方。爹的寿方因为木料好、做工好、油漆好,在方圆几十里数第一。听说爹要卖,穷的富的都争着要买。当天下午,一位本房叔父以2500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方——爹最后的归宿。“不反悔?”叔父又一次喜滋滋地问。“不反悔!”爹咬着牙,紧紧捏着拳头。当我离家上学时,竟有“巨款”5500元!另外,亲戚们这个10元,那个20元,学费总算勉强凑齐了。爹送我,一瘸一拐的——在悬崖烧炭摔的。四天以后,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报过到,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子,摸出剩钱,拣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四百一十七元五角,他全给了我。我蜷缩在床上,像只冬眠的动物。大学还有四年,生活费还差一大截儿,一想到这里我就魂不守舍,没心思闲逛。八月的北京,三十多度,很“暖和”。爹和我挤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又好像一整夜都没睡着。当我睁开眼睛时,天已大亮,爹早已出去了。中午爹才回来,满头大汗,脸上却没有一点血色。“给,生活费。”推推躺在床上的我,爹递给我一沓百元纸币。我疑惑地看着他。“今早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打工的老乡,向他借的。”爹解释。“给你600,我留了200块路费。我现在去买车票,下午回去。”说完,又一瘸一拐地出去了。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爸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碰见了他。”我明白了——父亲在卖血!下午,我默默地跟在爹的后面,送他上车。列车缓缓启动了,这时,爹从上衣袋中摸出一张皱皱巴巴的十块钱,递给站在窗边的我。我不接。爹将眼一瞪:“拿着!”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刚捏住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一声,向前疾驰而去。我只感到手头一松,钱被撕成了两半!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随父亲渐渐远去。望着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仅过了半个月,我便收到爹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张半截钱,只一句话:“粘后再用。”我握着那沉重的半截钱,虽然只有半截,却足够我受用一生!20、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魂不守舍:___________________污渍斑斑:__________________21、请你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判断下列选项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报过到,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鞋垫之所以变薄,是因为路程太遥远,鞋垫都被磨平了。()(2)八月的北京,三十多度,很“暖和”。这里的“暖和”仅仅指天气暖和。()(3)爹后来给“我”的600元生活费,其实是他卖血得来的。()2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描写,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父亲怎样的内心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23、本文主要讲述了三件事,请你根据例子,给前两件事拟定小标题。()——()——(邮寄半截钱)24、“我握着那沉重的半截钱,虽然只有半截,却足够我受用一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14.表达与交流题目:那是一次的尝试雏鸟尝试着振翅飞翔,幼儿尝试着蹒跚学步,我们尝试破解生活的奥秘……“尝试”,打开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大门。在尝试中我们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引导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经历的一次尝试,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将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恰当运用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写出人物的心情;3.写完之后,准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1.承认

锻炼

难堪

辽阔

纽扣【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时,要先正确拼读音节,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相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检查所写词语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承、炼、堪、阔、纽”这些容易写错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及易错点,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和美观。2.xiánbócháng

juàn【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读音即可。薄:báo厚度小的:薄片。薄饼。bó轻微,少:薄礼。薄产。薄命。薄寒。薄酬。菲薄。裳:cháng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shɑng衣裳。3.D【解析】D考查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A项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B项滥竽充数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C项邯郸学步:《庄子·秋水》记载,有一个燕国人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看到那里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学得不像,而且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D项唇亡齿寒意思是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不是寓言故事。4.D【解析】D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要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句子有毛病的地方。A项句式糅杂,“……的原因”与“……的结果”,句式糅杂,去掉其中一个即可。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者“使”。C项语序颠倒,应改为:对袁隆平、屠呦呦、杨利伟这些名字,中国人谁不熟悉?5.C【解析】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错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这里意思变成了要事故再次发生“防止”与“不”相矛盾,应该改为“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B错误。搭配不当。应该将“分享”改为“分担”。C正确。D错误。重复啰嗦。“繁星满天”与“明月高悬”去掉其一。6.C【解析】C【详解】考查引号的作用,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故答案为C7.A【解析】A【详解】略8.“功”由“工”和“力”组成,说明人要想成功必须在工作中付出努力。【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拆开解说。仿照例句,把汉字拆开来分析,悟出一些道理。示例:“悟”字,左边是“心”,右边是“吾”。找到自己的本“心”,发现自我(吾),这个过程就是“悟”。“功”由“工”和“力”组成,说明人要想成功必须在工作中付出努力。“舒”字,左边是“舍”,右边是“予”。舍得给予他人,自己才能获得快乐。9.

昼出耘田夜绩麻

子金盆脱晓冰

短笛无腔信口吹

陷子之盾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机智聪敏

君子喻于义

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详解】(1)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出自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译文白天去田里辛勤耕种,晚上回来还要织麻布,村里的年轻人各自都得担负起家庭的重担。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出自《稚子弄冰》作者:宋·杨万里。意思: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雷震(宋)《村晚》。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2)出自《韩非子》上的一个典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相矛盾”的故事。讽刺说话做事相互矛盾的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人,何如?意思是用你的矛刺穿你的盾,怎么样呢?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意思是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3)出自课文《杨氏之子》。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杨氏子表现了孩子应有的礼貌,他的语气委婉、机智、幽默而思维敏捷,又表达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鸟,杨梅又怎么是杨家的果”,使孔君平无言以对。(4)出自《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具体含义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5)出自【唐】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10.

报得三春晖

唯见长江天际流

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昼夜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从军行

王昌龄

我感受到边塞环境的恶劣,将士们戌边时间的漫长,战争的残酷,以及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1)本句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全文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2)本句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译文: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3)本句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4)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看清要求完成填空。描写乡村人们辛勤劳作的诗句有:本句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古诗作品《四时田园杂兴》的第一二句:昼夜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本句出自唐代李绅的古诗作品《悯农》的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5)“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就是这种战斗生活的强有力的概括。这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其中,“黄沙”二字既是实景,渲染出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又道出了边庭之荒凉萧瑟;“百战”二字,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三字,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也说明将士为保家卫国曾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乃至牺牲。但是,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壮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译文: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C【解析】11、C12、C13、

×

×14、我认同红红的想法。在家里使用公筷公勺也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降低家人生病的风险,还有利于培养好习惯。【解析】1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体会这句话中“长”的意思,它指的是中国人使用筷子历史长、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故答案选C。A.错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高。B.错误;筷子的传播距离跟筷子本身没有关系。12、本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A.正确;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就是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B.正确;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这样有利于人们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C.错误;使用公筷公勺是对我们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并不是小题大做。故选C。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筷”:筷子,吃饭时夹食物的用具。“快”:速度高;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短(跟“慢”相对)。虽为同音字,但是字义不同,不能放到一起去理解。故此项错误。(2)正确;符合材料二,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5.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4万人选择“没有,嫌麻烦”。(3)正确;材料三图片中宣传的标题就是“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14、本题考查观点论证。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就是倡导大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使用公筷公勺,所以我们应该认同小红的想法。可以围绕“使用公勺公筷不仅干净卫生,而且能够预防疾病”,“不使用公筷,实际上大大增加了疾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风险”等方面来写,言之有理即可。D【解析】15、D16、A17、B18、

有志

有识

有恒1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分析】译文:知识分子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见,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有识见,则知道学问是没有穷尽的,不敢以一点点所得为满足;比如用河伯的眼光看大海,用井底之蛙的角度来窥测天空,这都是没有见识的原故。有恒心,则绝对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方面,缺一都不行。15、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的识记。《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中,清朝曾国藩谈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16、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解释。A.有志则断:有志向就会决断。断(决断)B.不甘为下流

:不甘心处于底层。下流

(下等)C.盖士人:知识分子。士人

(读书人)D.不敢以一得自足:不敢以一点点所得为满足。自足(内心满足)。17、考查了对句意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A、C、D正确。B.有误,河伯、井蛙都是无识之人。1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的默写,注意不写错别字,注意“志、恒”容易写错。“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意思: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19、考查了思维拓展。由“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可知,有恒者强调的就是坚持,所以可以想到的名言警句,如“坚持就是胜利”。20、20、

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不定的样子。

附着在物体上的脏东西斑点众多。21、

×

×

√22、

语言

动作

父亲为了给“我”凑学费卖寿方的坚决和不舍。23、

为凑学费痛卖寿方

卖血换钱24、这半截钱是当初分别时扯断的半截,留在父亲手中的半截,父亲寄给了“我”,并嘱咐“我”粘好后再用,体现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以及父爱的伟大,让“我”人生道路上更加有勇气和毅力。【解析】20、本题考查词语解释。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不定的样子。文中指“我”因为大学四年生活费差一大截而精神不集中、心神不定。污渍斑斑:附着在物体上的脏东西斑点众多。文中指钱上面附着了很多脏东西斑点。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1)结合文章内容“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报过到,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子,摸出剩钱,拣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四百一十七元五角,他全给了我。”可知鞋垫之所以变薄,是因为父亲把垫在鞋底的钱给了“我”。(2)结合文章内容“八月的北京,三十多度,很“暖和”。爹和我挤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又好像一整夜都没睡着。当我睁开眼睛时,天已大亮,爹早已出去了。”可知“暖和”一词反衬了“我”极其悲凉的心情,因为我的生活费还差一大截,凄凉的心境与外界的高温形成巨大的反差,所以会觉得“暖和”。(3)结合文章内容“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爸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碰见了他。”我明白了——父亲在卖血!”可知正确。22、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手法。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结合句子“不反悔!”可知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结合句子“爹咬着牙,紧紧捏着拳头。”可知是动作描写。结合文章内容“当天下午,一位本房叔父以2500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方——爹最后的归宿”可知从中体会到父亲为了给“我”凑学费卖寿方的坚决和不舍。23、本题考查概括小标题。结合文章内容“当天下午,一位本房叔父以2500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方——爹最后的归宿。“不反悔?”叔父又一次喜滋滋地问。”可知为凑学费痛卖寿方。结合文章内容“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爸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碰见了他。”我明白了——父亲在卖血!”可知卖血换钱。2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结合文章内容“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刚捏住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一声,向前疾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