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题库- 梵巴语言口译实践_第1页
2025年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题库- 梵巴语言口译实践_第2页
2025年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题库- 梵巴语言口译实践_第3页
2025年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题库- 梵巴语言口译实践_第4页
2025年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题库- 梵巴语言口译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题库——梵巴语言口译实践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第一部分:梵语/巴利语到中文口译请将以下梵语/巴利语短文口译成流畅、准确的中文:आयतेब्राह्मणोब्रह्मविद्ब्रह्मज्ञानंजायते।ब्रह्मणोब्रह्मविद्ब्रह्मज्ञानंवृद्धिप्राप्नोति॥请简要口译以下关于“业”(Karma)的巴利语段落:Kammamveramānohoti,nacakammamappānohoti।Atthicakammamappāyaṃ,nacakammamverāyaṃhoti॥第二部分:中文到梵语/巴利语口译请将以下中文短句口译成规范的梵语/巴利语:“缘起性空,无常是诸法实。”请将以下关于佛教中“四圣谛”的中文介绍口译成梵语/巴利语:“第一圣谛是苦谛,指生命充满苦难;第二圣谛是集谛,指苦的根源是贪嗔痴;第三圣谛是灭谛,指苦可以熄灭;第四圣谛是道谛,指通往灭苦的道路是八正道。”第三部分:视译实践(请播放以下梵语/巴利语音频片段,或由监考教师朗读以下文字。要求在听完/读完一遍后,立即口译成中文。)(此处应插入音频播放或教师朗读的内容,例如一段约60-90秒的梵语/巴利语演讲片段,内容可涉及印度教哲学、佛教教义、文学评论等。)请将听到的内容视译成中文。第四部分:听译实践(请播放以下梵语/巴利语音频片段,或由监考教师朗读以下文字。要求在听的过程中做笔记,并在听完规定时间后,根据笔记和记忆完成口译,转换成中文。)(此处应插入音频播放或教师朗读的内容,例如一段约45-60秒的梵语/巴利语对话或独白片段,包含一些需要记录的细节信息。)请将听到的内容进行听译,并口译成中文。第五部分:场景口译模拟假设你是一位梵语/巴利语文化的讲解员,现在需要向一群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访客介绍印度教的“毗湿奴”(Viṣṇu)及其主要职责。请根据以下要点,进行场景口译模拟(假设访客懂中文):*毗湿奴是三大神之一,是维护宇宙秩序和保护者。*他的十种化身(Dashavataras)中最著名的是拉玛(Rāma)和克里希那(Kṛṣṇa)。*介绍其中一位化身的故事梗概(例如,拉玛的生平及其体现的“正义”概念)。*强调毗湿奴信仰在中国文化圈外也具有重要影响。试卷答案第一部分:梵语/巴利语到中文口译译文:有位修行者,他是智慧者,他获得了对“Brahman”(终极实在)的知识。有位修行者,他是智慧者,他获得了对“Brahman”(终极实在)的知识,并且让它增长。解析思路:此题考察对基本梵语句式和词汇的理解与转换。“आयतेब्राह्मणोब्रह्मविद्ब्रह्मज्ञानंजायते”是一个包含主语(ब्राह्मणो)、系动词(आयते,意为“去”或“成为”)、形容词(ब्रह्मविद्,意为“知道Brahman的”)、宾语(ब्रह्मज्ञानं,意为“Brahman的知识”)的句子。其中जायते意为“知道,获得”。“ब्रह्मणोब्रह्मविद्”可理解为“有位智慧的修行者”或“有位知道Brahman的修行者”。“ब्रह्मज्ञानंजायते”直译为“获得了Brahman的知识”。第二句“ब्रह्मणोब्रह्मविद्ब्रह्मज्ञानंवृद्धिप्राप्नोति”在第一句基础上增加了“वृद्धि”(增长)和“प्राप्नोति”(获得)。“प्राप्नोति”与“जायते”意思相近,但更侧重获得的过程或结果。“वृद्धि”指增长。译文需准确传达原文的修行者身份、其智慧状态、对终极实在知识的获得以及这种知识得以增长的概念。译文:行为是负担,行为不是解脱。确实有行为的后果,行为没有负担。解析思路:此题考察对巴利语惯用表达和概念的理解与转换。句子结构相对简单,采用对比句式。“Kammamveramānohoti”意为“行为是负担(veramaṇa,意为重担、束缚)”。“nacakammamappānohoti”中的“naca”(既不)连接了后半句,意为“行为不是解脱(appāna,意为解脱)”。“Atthicakammamappāyaṃ”中的“atthica”(确实有)意为“确实有行为的后果(appāya,行为的结果,常指负面)”。“nacakammamverāyaṃhoti”再次使用“naca”连接,意为“行为没有负担(verāyaṃ,负担)”。译文需要准确把握“负担”(veramaṇa/appāyaṃ)与“解脱”(appāna)的对立关系,以及“有”与“无”的对比,清晰传达巴利语原文关于行为与其后果(负担/解脱)的哲学观点。第二部分:中文到梵语/巴利语口译译文(梵语示例):समुदायात्स्वस्थस्यनभवति,अस्तिचअसमुदायस्यअभिप्रायः।तस्यनिर्वाणम्अस्ति,नचसमुदायस्यअवसानम्अस्ति॥解析思路:此题考察将抽象哲学概念从中文准确译入梵语的能力。“缘起性空”涉及佛教中非常核心的“缘起”(pratītyasamutpāda,指事物互依缘起而生)和“性空”(śūnyatā,指一切事物本性为空)。梵语中“缘起”可译为“समुदाय”(samudāya,集合、和合),“性空”可译为“स्वस्थ”(svasṭha,此处借用,意为健全、平衡,引申为空)或更复杂的表达。“无常是诸法实”中,“无常”(anitya),“诸法”(sarvādhyātāni),“实”(tathatā,真实性)。“无常”可译为“अस्ति”(asti,无),强调非恒常。“诸法”可译为“सर्वाध्यातानि”(sarvādhātāni,所有实体)或简化。“实”在哲学语境下指“स्वस्थस्यअस्ति”(svasṭasyaasti,其真实如此)。译文需结合梵语哲学表达习惯,选择恰当词汇和句式,准确传达原文含义。注意梵语句子结构有时与中文不同,需调整语序。译文(巴利语示例):"समुदायःअस्ति,असमुदायंनभवति।अस्यनिर्वाणम्अस्ति,नचअसमुदायस्यअवसानम्अस्ति॥"解析思路:此题考察将中文概念准确译入巴利语的能力,同样涉及哲学概念。“四圣谛”包括苦谛(duḥkha)、集谛(samudāya)、灭谛(nirodha)、道谛(mārga)。巴利语中,“苦谛”可译为“duḥkha”。“集谛”即“缘起”,可译为“समुदायः”(samudāya)。“灭谛”可译为“निर्वाणम्”(nirvāṇa)。“道谛”可译为“मार्गः”(mārga,道路)。“指生命充满苦难”译为“जीवनंदुखम्अस्ति”或类似表达。“指苦的根源是贪嗔痴”中,“苦的根源”译为“duḥkhako'yaṃ”(duḥkhakāyaṃ,苦的集起缘),“贪嗔痴”译为“त्रिरागाः”(tṛirāgaḥ,三欲/三毒)。“通往灭苦的道路是八正道”中,“八正道”译为“आठस्यमार्गानि”(aṭhasyamārgāni)。“通往”译为“येण”(yena,通过)。“灭苦”译为“निर्वाणम्”。译文需准确使用巴利语哲学术语,并注意巴利语的语序和表达习惯。第三部分:视译实践(无固定译文,以下为评分要点和解析思路)评分要点:1.准确性:译文是否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核心信息、关键词汇和文化概念。2.流畅度:口译表达是否自然、流畅,符合中文口语习惯。3.完整性:是否完整地翻译了听到的主要内容,没有遗漏关键信息。4.术语运用:专业术语(如哲学概念、宗教术语)是否翻译准确。5.语言风格:译文风格是否与原文语境相符。解析思路:视译考察的是在看到或听到文字/语音后,立即进行口头转换的能力。此过程没有时间进行推敲和查证,对双语反应速度、短时记忆能力、笔记运用能力(如果需要)以及语言组织能力要求很高。评分时需关注译者在压力下能否迅速抓住原文要点,用恰当的中文将其表达出来。错误可能包括词汇误译、信息遗漏、句子结构混乱、表达不自然等。好的视译应该像正常人的即兴表达,虽然可能有轻微停顿,但整体意思清晰、逻辑连贯。第四部分:听译实践(无固定译文,以下为评分要点和解析思路)评分要点:1.理解准确性:对听到的信息的整体理解和细节把握的准确性。2.信息完整性:是否根据笔记和记忆,相对完整地还原了原文的主要信息和细节。3.笔记有效性(如适用):笔记是否清晰、有条理,能够有效辅助回忆和口译。4.口译流利度:口头表达是否连贯、自然。5.术语和风格:专业术语翻译是否准确,语言风格是否得当。解析思路:听译考察的是在听懂信息的同时,进行短时记忆、笔记记录(或纯粹记忆)并最终口头转换的能力。这对听辨能力、信息筛选能力、记忆力以及双语转换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听译过程中,不仅要听懂,还要快速判断哪些信息是关键,并进行记录。评分时需结合听辨的准确性、记忆的完整性以及最终口译的表达效果。常见的错误包括听错、记忆模糊、信息遗漏、笔记混乱导致回忆困难、口译时表达不清或张冠李戴等。听译能力是高级口译能力的重要体现。第五部分:场景口译模拟(无固定译文,以下为评分要点和解析思路)评分要点:1.内容覆盖:是否涵盖了所要求介绍的所有要点(毗湿奴的身份、化身、故事梗概、文化影响)。2.信息准确性:介绍的宗教和文化信息是否准确无误。3.语言表达:*中文表达是否清晰、流畅、得体。*用词是否专业、准确。*语气、语调是否符合讲解员的身份和场景要求。4.逻辑结构:内容组织是否有条理,逻辑清晰。5.文化传达:是否能够有效地向不懂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