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题库- 古代文献修辞与表现手法_第1页
2025年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题库- 古代文献修辞与表现手法_第2页
2025年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题库- 古代文献修辞与表现手法_第3页
2025年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题库- 古代文献修辞与表现手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题库——古代文献修辞与表现手法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简述比喻在古代文学中的常见类型及其表达效果。二、名词解释:对偶三、分析《诗经·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等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阐释其表达作用。四、试比较用典与借代在古代文献表达中的异同。五、论述渲染与烘托手法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具体文学作品中的实例进行说明。六、阅读以下文献片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分析以上诗句分别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并分析这些手法如何共同营造了诗歌的艺术境界。七、古代文献中常出现“赋、比、兴”的提法,请结合具体作品实例,谈谈你对“比”和“兴”的理解及其在表达上的特点。试卷答案一、比喻在古代文学中常见的类型主要有: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常用“如”、“若”、“似”、“若”等)、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喻词常用“是”、“为”、“即”等,或无喻词,本体喻体直接换位)、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其表达效果主要有: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使形象更鲜明突出、增强感染力、使说理更透彻等。二、对偶:指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语句(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它要求词性相对、句法结构相称、平仄协调(尤以格律诗要求严格)、意义相关。对偶能使语句整齐匀称,音韵和谐,增强节奏感和表现力,形成工整优美的形式,多用于诗歌、骈文、对联等文学体裁中。三、《诗经·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运用了比喻(明喻)和夸张的手法。“桑之未落”是时间状语,点明时节,“其叶沃若”将桑叶比作饱满润泽的样子(比喻),“沃若”极言其茂盛、肥美(带有夸张成分)。这里通过描绘桑叶繁茂的景象,既暗示了当时女主人公年轻貌美、生活富足,也反衬了后来桑叶凋零、时过境迁的伤感,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内涵。四、用典与借代的异同:相同点在于都旨在言简意赅、增强表达效果。不同点在于:用典是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词语、名句等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表达特定意义或产生某种联想,其本体(引用的部分)和喻体(实际指代的对象)的关系往往需要结合背景知识理解;借代是指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与其有关的事物来代替,所借之物与本事物有直接的关联(如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等),其替换关系较为直接。用典侧重于引用和联想,借代侧重于替代和关联。五、渲染与烘托的区别与联系:渲染是指对人物、环境、气氛等进行细致的描绘和刻画,以突出其某种特征或营造特定的氛围,侧重于直接描绘;烘托(或称衬托)是指通过描写与主要对象有关的人、事、环境等来从侧面使其更加突出,侧重于间接映衬。二者联系紧密,常结合使用。渲染可以作为一种烘托手段,通过环境或次要人物的渲染来烘托主要人物或事件;烘托也常常需要运用渲染的手法来增强效果。例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渲染了悲凉的秋景,烘托出诗人年老多病、国事飘零的凄凉心境。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运用了夸张(“直”、“圆”强化了景物的形态)、比喻(将落日比作圆盘)、动静结合(“孤烟”为动,“大漠”、“长河”、“落日”为静)等手法。诗句描绘了边塞雄浑壮阔、寂寥辽远的景象,意境高远,格调雄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运用了对偶(“落霞”对“秋水”,“孤鹜”对“长天”)、色彩渲染(“落霞”的红色与“秋水”的碧色)、动静结合(“孤鹜”飞动,“落霞”、“秋水”、“长天”相对静止或广阔)等手法。诗句描绘了滕王阁上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辽阔壮美的秋水晚景图,意境优美,富于动感。“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运用了夸张(“排云上”)、比喻(“鹤”如人,有主观能动性)、象征(“鹤”象征高洁的品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等手法。诗句描绘了秋高气爽、鹤鸣高飞的场景,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豪迈奔放的情感,意境开阔,充满力量。七、“比”是《诗经》“赋、比、兴”三大表现手法之一,其核心是“喻”,即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喻体)来表现与之有相似点或联系的事物(本体),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情感表达含蓄而有力量。它包括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比拟(拟人、拟物)、象征等。“比”的特点在于形象鲜明、联想丰富、含蓄隽永。例如,《诗经·卫风·淇奥》中“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用加工骨器、玉石的过程来比喻君子修身学习的过程。“兴”也是《诗经》“赋、比、兴”之一,其特点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先提出一个意象或场景,再联系自身情感或所咏主题,起到触景生情、引出主题或为诗歌奠定某种情绪基调的作用。“兴”可以是有形的物象,也可以是无形的意念,往往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或暗示性。它可以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