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题库——当代散文流派批评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当代散文的发展通常指__________年至今的散文创作。2.以周作人为代表,追求“冲淡平和”风格,与“闲适派”散文一脉相承。3.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余秋雨、余光中、张承志等为代表,注重文化反思与历史寻访的散文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4.报告文学作为散文的一个分支,其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和真实性。5.被誉为“杂文大师”,其杂文创作深刻反映了__________时期的社会现实与思想论争。6.林语堂的散文以其__________和幽默风趣著称,体现了“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文学主张。7.梁实秋的散文集__________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对中国现代生活的细腻描摹而影响深远。8.对“新散文”运动的某些作品形式上的过度煽情和思想上的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评的声音,主要来自__________等批评家。9.当代女性散文创作中,__________的《女人和狗》等作品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生命体验书写引起了广泛关注。10.散文批评的理论探讨不仅涉及散文的__________,也涉及其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抒情散文2.新散文运动3.文化散文4.报告文学5.闲适派散文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当代散文“新散文”运动的主要特征。2.比较周作人的“冲淡平和”与林语堂的“闲适幽默”在散文风格上的异同。3.简述报告文学与一般散文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的主要区别。4.谈谈网络散文兴起对当代散文创作带来的影响。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论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主要成就与争议。2.选择你较为熟悉的当代散文流派或作家,谈谈你对当代散文发展现状的思考与评价。试卷答案一、填空题1.19492.闲适派3.新散文运动4.真实性5.建国初期6.闲适7.《雅舍小品》8.束景宏9.王安忆10.本质二、名词解释1.抒情散文:指以抒发作者真挚感情为主要目的的散文。它往往通过记叙、描写等手法,塑造形象,营造意境,最终落脚于作者的情感流露和心灵感悟。当代抒情散文注重个人体验的真诚表达和审美意境的营造,风格多样,是散文中非常重要的一支。**解析思路:*定义核心(抒发感情),说明手法(记叙、描写等),点明特点(真诚、审美),提及当代特点(个人体验、风格多样)。2.新散文运动: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文坛兴起的以反思历史、文化寻访为特征的一种散文创作现象。其代表作家如余秋雨、余光中、张承志等,他们的散文往往将个人经验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气势恢宏,影响广泛,但也引发了关于其创作方法和思想内容的诸多讨论。**解析思路:*点明时间、性质(创作现象),说明特征(反思历史、文化寻访),列举代表(余秋雨等),提及影响与争议。3.文化散文:作为新散文运动中的一种主要类型,文化散文注重通过散文这种文体来承载文化思考和历史反思。作者常常将个人行走、考察的见闻与深厚的文化学养相结合,对历史遗迹、文化现象、民族精神等进行阐释和评价,具有知识性、思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解析思路:*定位(新散文类型),强调核心(承载文化思考、历史反思),说明方法(个人见闻+文化学养),点出特点(知识性、思辨性、审美性)。4.报告文学:是一种介于新闻和文学之间的文体,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经过作者的选择、剪裁、虚构和艺术加工,及时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典型人物。它要求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兼具新闻的时效性和文学的艺术性。**解析思路:*定义文体性质(新闻与文学之间),说明题材来源(真人真事),点明特点(选择、剪裁、虚构、加工),强调核心要求(真实性+文学性),提及功能(反映现实)。5.闲适派散文:以林语堂、周作人为代表,追求一种平和、冲淡、闲适的审美境界。这种散文风格上往往轻松幽默,语言上追求雅洁,内容上注重个人情趣、生活情趣和读书生活的表达,体现了“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文学主张。**解析思路:*点明代表(林语堂、周作人),说明追求的境界(平和、冲淡、闲适),描述风格(轻松幽默、雅洁),说明内容(个人情趣、生活、读书),引出核心理念。三、简答题1.简述当代散文“新散文”运动的主要特征。**解析思路:*首先点明“新散文”的核心特征是“文化反思”和“历史寻访”。其次,阐述其表现方式,如将个人经验与宏大历史叙事结合,行走式的散文模式。再次,分析其语言风格,常带有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气势较足。最后,可以简要提及引发的主要讨论,如形式与内容的平衡问题。2.比较周作人的“冲淡平和”与林语堂的“闲适幽默”在散文风格上的异同。**解析思路:*同:两者都追求一种超脱、从容的审美心态,都带有知识分子的趣味和个性,都力图在散文中体现个人精神世界。异:周作人的“冲淡平和”更偏向于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后的淡然,语言上追求简洁、质朴,带有一定的寂寞和疏离感;林语堂的“闲适幽默”则更强调当下的欢愉和人生的情趣,语言上更风趣、更社会化,带有人生乐观态度。比较时需具体分析其侧重点和情感基调的不同。3.简述报告文学与一般散文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的主要区别。**解析思路:*题材上,报告文学主要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重大事件或典型问题,强调时效性和新闻性;一般散文(特别是抒情和议论散文)的题材则更为广泛,可以涉及个人经历、内心感悟、社会思考等,更侧重于作者的主观世界。表现手法上,报告文学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和虚构,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注重情节的构建和人物(事件)的塑造;一般散文则更自由,可以虚构,更侧重于意境的营造、情感的抒发或观点的阐述,艺术手法更丰富多样。4.谈谈网络散文兴起对当代散文创作带来的影响。**解析思路:*首先指出网络散文的传播方式(即时性、互动性、碎片化)和语言特点(口语化、简洁化、网络化)。其次,分析其积极影响,如扩大了散文的写作群体和阅读群体,加速了信息的传播,促进了散文样式的多样化(如微型散文)。再次,分析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如可能削弱散文的深度和文学性,导致审美趣味碎片化,冲击传统的散文观念。最后,可以提出一种趋势性的看法,即网络散文与传统散文正在相互影响、渗透。四、论述题1.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论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主要成就与争议。**解析思路:*开头明确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定义及其在当代散文史上的地位。主体部分分论点阐述其“主要成就”:①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如《文化苦旅》,以宏大的视野梳理历史,又融入个人行走感悟,影响广泛;②开创了“行走式”文化散文的模式,将考察与沉思结合;③引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接着分析其“争议”:①部分作品被批评为形式大于内容,过度煽情,甚至有史实失真之嫌(如《风雨天一阁》争议);②文化反思有时流于表面或陷入民族主义情绪;③其“大师”形象与其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反差。结尾总结评价,指出其成就与争议并存,是理解当代散文不可或缺的一个案例。2.选择你较为熟悉的当代散文流派或作家,谈谈你对当代散文发展现状的思考与评价。**解析思路:*首先明确选择的对象(如“新散文”运动、余秋雨现象、网络散文等)。然后,结合具体作家作品(必须提及),分析当代散文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可以从题材拓展(从个人化走向社会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北京大兴北臧村中学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模拟习题含答案
- 2025年汽车零部件市场现状调研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联网车辆和远程信息处理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基础护理知识填空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混合手术室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徐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服务合同
- 生产安全的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建筑施工分包合同书样本
- 新生儿溶血习题及答案
- 2025艺术品购买合同范本
- 国土治理培训课件
- 水泥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
-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高一(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配合要点
- 2024年湖南长沙市宁乡市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8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卷(冀少版)
- JG-T 225-2020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 护理正高答辩常见问题
- 部编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