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题库- 古典文献的修辞与语言探究_第1页
2025年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题库- 古典文献的修辞与语言探究_第2页
2025年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题库- 古典文献的修辞与语言探究_第3页
2025年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题库- 古典文献的修辞与语言探究_第4页
2025年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题库- 古典文献的修辞与语言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题库——古典文献的修辞与语言探究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古典文献语言的基本特点?A.古奥性B.简洁性C.现代性D.模糊性2.“赋、比、兴”源于哪里?A.《诗经》B.《楚辞》C.《文心雕龙》D.《论语》3.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A.名词作动词B.动词作名词C.形容词作名词D.数词作形容词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比喻B.排比C.对偶D.用典5.训诂学的核心任务是?A.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B.解释词语的意义C.创造新的语言形式D.规范语言的语法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献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A.考证法B.文献分析法C.逻辑推理法D.比较研究法7.“言为心声”体现了哪种观点?A.语言决定思维B.思维决定语言C.语言和思维相互影响D.语言只是一种表达工具8.古代汉语中的“之”字,下列哪种解释不正确?A.代词,代替人或事物B.助词,表示去往C.助词,表示的D.动词,去9.“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A.欢喜B.悲伤C.忧愁D.豁达10.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心雕龙》的内容?A.文学理论B.文献目录学C.修辞学D.文学批评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古典文献语言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2.“比”是指________。3.“兴”是指________。4.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文献语言研究的目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_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7.“词类活用”是指________。8.《诗经》的“六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训诂学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10.古典文献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古奥性2.比喻3.词类活用4.文献语言研究5.训诂学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古典文献语言与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2.简述比喻修辞手法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3.简述文献语言研究的主要步骤。五、论述题(15分)结合具体文献实例,论述古典文献中修辞手法的作用。六、材料分析题(10分)阅读以下文献片段,分析其中的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意义和表达效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注意:本试卷仅供参考,实际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请考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做好充分准备。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C2.A3.D4.A5.B6.C7.B8.D9.C10.B二、填空题1.古奥性,简洁性,模糊性2.以彼物比此物3.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4.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5.确定文献的语言特点,探究文献的语言价值6.学,思7.在特定语境中,词语超越了其固有的词性范畴而临时具有其他词性功能的现象8.风,雅,颂,赋,比,兴9.疏证法,训诂法10.比喻,排比,对偶,夸张,用典三、名词解释1.古奥性:指古典文献语言年代久远,用语艰深,句式复杂,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不易理解的特点。2.比喻:指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就是比较,把两种不同事物进行比较。3.词类活用:指在特定语境中,词语超越了其固有的词性范畴而临时具有其他词性功能的现象。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较为普遍,是古今汉语的重要区别之一。4.文献语言研究:指运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对古典文献的语言进行系统性研究,包括分析其语言特点、语法现象、修辞手法、词汇演变等,旨在更好地理解文献内容,揭示语言规律。5.训诂学:又称“小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词义和语法的一门学科,其核心任务是解释词语的意义,阐明古籍中的语言现象。四、简答题1.古典文献语言与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古典文献语言与现代汉语存在显著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词汇方面:古代汉语词汇中保留了许多古语词,而现代汉语则在使用中不断创造新词,替换旧词,古今词汇差异较大。*语法方面: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例如古代汉语存在词类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而现代汉语语法相对简洁规范。*语音方面:古代汉语的语音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古音的声韵调系统与现代汉语不同,导致古今词汇的读音也不同。*修辞方面:古典文献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赋比兴、夸张、用典等,这些修辞手法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仍然存在,但使用频率和方式有所不同。2.比喻修辞手法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比喻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如“像”、“好像”、“如同”、“仿佛”等。比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概念或事物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化深奥为浅显:将深奥的道理或复杂的事物通过简单的比喻来解释,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增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增强表达效果。3.文献语言研究的主要步骤文献语言研究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原始文献、研究专著、学术论文等。*整理文献: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包括校勘、辑佚、考证等,确保研究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语言现象:运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对文献中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归纳总结:对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揭示研究对象的语言特点、演变规律等。*撰写论文:将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进行学术交流和发表。五、论述题结合具体文献实例,论述古典文献中修辞手法的作用。古典文献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能够增强表达效果,深化思想内容。以下结合具体文献实例,论述古典文献中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比喻是古典文献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手法之一。例如,《诗经·卫风·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用“沃若”的桑叶比喻女子的青春美丽,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又例如,《庄子·逍遥游》中的“乘天地之正邪,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用“御六气”比喻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天地之间,体现了作者超脱旷达的情怀。*排比:排比是指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例如,《论语·先进》中的“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赐也,何敢望子路?子路,行有若也。’‘求也,艺于言。’‘野哉,由也!’‘敦哉,回也!’”,通过排比的形式,分别评价了子路、子贡、冉求、颜回四位弟子的优缺点,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评价更加鲜明有力。*对偶: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用以加强表达效果,创造节奏感。例如,《诗经·郑风·风雨》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用对偶的形式,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表达了女子对心爱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夸张:夸张是指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突出事物的特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进行有意地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例如,《庄子·逍遥游》中的“乘天地之正邪,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用“乘天地”、“御六气”等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作者追求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用典:用典是指引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古代文献中的语句或典故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的“退而自射,曰:‘臣事君,犹子事父,子为父死,无所适从。’”中引用了“子为父死,无所适从”的典故,说明自己忠于晋君,即使晋君去世,自己也无处可去,表达了作者的忠君之心。六、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文献片段,分析其中的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意义和表达效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段文字出自《论语·述而》,是孔子关于人生志向和价值观的一段论述。*语言现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中,“逝者”指流逝的时光,“斯”指代“逝者”,“不舍昼夜”指不分白天黑夜地流逝。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流逝的时光比作奔流不息的河水,形象地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和一去不复返的特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句话中,“饭”是动词,意为吃,“疏食”指粗粮,“饮水”指喝白水,“曲肱”指弯曲胳膊,“枕之”指用胳膊当枕头。这句话描述了孔子安贫乐道的生活状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中,“不义”指不符合道义,“富且贵”指富贵,“于我如浮云”指对我来说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毫不足取。这句话表达了孔子轻视富贵、重视道义的价值观。*修辞手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意义和表达效果:*“逝者如斯夫,不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