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中国古典学》专业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美学论》_第1页
2025年大学《中国古典学》专业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美学论》_第2页
2025年大学《中国古典学》专业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美学论》_第3页
2025年大学《中国古典学》专业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美学论》_第4页
2025年大学《中国古典学》专业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美学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中国古典学》专业题库——《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美学论》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的首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强调“诗言志”、“文以载道”的思潮,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唐代B.宋代C.先秦D.明清2.被誉为“田园诗人之祖”的中国古代作家是?A.李白B.杜甫C.陶渊明D.白居易3.中国古代画论中,“气韵生动”这一核心美学概念,主要是由哪位理论家提出并阐述的?A.张彦远B.宗白华C.陆机D.谢赫4.元杂剧的奠基人和最伟大的剧作家通常被认为是?A.关汉卿B.王实甫C.马致远D.白朴5.下列哪部著作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A.《兰亭集序》B.《祭侄文稿》C.《黄庭经》D.《书谱》6.“阳春白雪,和者寡”这一成语,原出自战国时期楚国的哪位爱国诗人的作品?A.屈原B.宋玉C.司马相如D.东方朔7.唐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期主要是指哪个时期?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8.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礼乐”制度强调音乐的什么社会功能?A.审美娱乐B.教化规范C.商业贸易D.宗教祭祀9.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追求的核心审美意境是?A.宏大壮丽B.简洁素雅C.意境深远,天人合一D.金碧辉煌10.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到顶峰,其中哪部作品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之首?A.《红楼梦》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横线上。)1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提出“风骨”说的重要理论家是南朝的____。12.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是____和辛弃疾。13.中国画中的“文人画”,其审美趣味强调____和____。14.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生、旦、净、丑被称为“____”。15.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____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16.“乐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音乐美学著作,其核心观点之一是“____,审其音”。17.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____是汉代的代表题材。18.唐代诗歌流派中,“小李杜”指的是____和杜牧。19.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通常被尊称为“____先生”。20.中国古代书法的基本字体有篆书、____、隶书、草书、行书五种。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请对下列名词进行简要解释。)21.神韵22.唐诗23.写意24.民间艺术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5.简述《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6.简析中国山水画“意境”美学的内涵。27.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点。28.简述中国古代“和”的审美思想在文学艺术中的体现。五、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请结合具体实例,深入阐述下列问题。)29.试论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30.试比较唐与宋诗歌在风格上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试卷答案1.C2.C3.D4.A5.A6.A7.B8.B9.C10.A11.萧统12.苏轼13.境生象外,意匠经营14.行当15.兰亭集序16.仁17.陶俑(或:舞马)18.李白19.罗贯中20.楷书21.神韵:指艺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生动气韵和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清代王士禛倡导“神韵论”,强调绘画和诗歌要自然、潇洒,脱去雕饰,追求一种含蓄、淡远、逸远的意境和风骨。它体现了中国艺术审美中对于内在精神和气味的重视。22.唐诗:指中国唐代(公元618年-907年)创作的诗歌。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歌体裁完备,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无论是初唐的承袭,盛唐的气象万千(如李白、杜甫),中唐的现实关怀与探索(如白居易、元稹),还是晚唐的深情与转折(如李商隐、杜牧),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唐诗题材广泛,艺术技巧成熟,对后世及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23.写意:中国绘画和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和审美风格。它不追求对物象的精确描摹,而是注重表达物象的内在精神、气韵和作者的性情意趣。“写”是勾勒轮廓,“意”是传神达意。写意画强调主观感受和笔墨情趣,追求“得意忘形”、“以形写神”,给观者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它在书法中也体现为不拘泥于法度,重在抒发情感。24.民间艺术:指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并在民间世代相传的各种艺术形式。它通常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格,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包括民间美术(如年画、剪纸、刺绣、风筝、泥塑、脸谱等)、民间音乐(如民歌、地方戏曲、器乐等)、民间舞蹈、民间文学(如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等。民间艺术贴近生活,质朴生动,富有生活情趣和民俗文化内涵。25.《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包括:现实主义精神,内容广泛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民众思想情感;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直叙,“比”是比喻象征,“兴”是触景生情或起兴引子;四言为主,间杂杂言,节奏感强,富于音乐美;语言朴素生动,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奠定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其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26.中国山水画“意境”美学的内涵,是指画家通过描绘自然山水,并非仅仅再现客观景物,而是融入主观情思,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艺术境界。它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画家在观察、描绘自然(造化)的同时,更要抒发内心的感受和思想(心源)。意境追求的不是物象的形似,而是神似和气韵,力求达到“画中有诗”、“意境悠远”的效果。它包含了画面的氛围、气韵、情调以及引发观者的联想和感受,是山水画最高审美追求的体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27.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主要有:剧本体制为“四折一楔子”,四折是主要情节,楔子用于交代背景或引出剧情;角色行当分工较明确,主要有旦(女性角色)、末(男性角色,分正末、小末等)、净(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丑(喜剧角色)、杂(杂役、武生等),形成了独特的“行当”体系;音乐唱腔以北方曲调为基础,形成独特的“北曲”音乐系统,唱、念、做、打结合,表演形式综合;主题多关注社会现实,反映元代市民生活和下层人民的疾苦,具有现实主义和市民文学色彩。28.中国古代“和”的审美思想在文学艺术中的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哲学和美学观念。“和”强调和谐、平衡、融洽,不仅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体现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在文学中,如《礼记·乐记》提出“和乐”思想,认为音乐要和谐中正,使人平和;诗歌创作追求“中和”之美,避免过度激烈的情感表达,追求平和冲淡的意境;诗歌格律讲究对仗、声律的和谐。在绘画中,追求画面的均衡、色彩和谐、墨色浓淡相宜;山水画中表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在书法中,讲究笔墨的和谐、字形的匀称、章法的平衡。在音乐中,强调音律的和谐搭配。这些都体现了“和”的审美思想对中国艺术创作和风格的影响。29.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田园诗派”,其作品及其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他创作了大量描绘田园风光和农耕生活的诗歌,如《归园田居》、《饮酒》系列等,真实地反映了隐居生活的情趣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劳动的喜悦和对淳朴生活的向往,具有真挚的自然主义色彩。其次,他的诗歌风格自然质朴,语言清新流畅,不尚雕琢,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再次,陶渊明诗歌中蕴含着高洁的人格理想和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他在官场污浊时毅然选择归隐,坚守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境界成为后世文人景仰的楷模。最后,陶渊明将个人生命体验、哲学思考与诗歌创作紧密结合,其诗歌不仅描绘自然,更蕴含着对人生、生死、自然的深刻感悟,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哲理意蕴,提升了诗歌的境界。30.唐诗与宋诗在风格上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首先,风格差异:唐诗总体上气象恢宏、雄浑壮丽、热情奔放、想象奇特,特别是盛唐诗歌充满了自信和活力;宋诗则更趋向于现实、哲理化、平淡自然、精雕细琢,整体风格更为内敛和理性。其次,原因分析:这种风格差异与两朝的社会环境、政治气候、文化重心以及文人的心态有关。唐代国力强盛,开拓进取,边塞战争频繁,文人普遍有一种积极入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