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题库- 研究巴利佛教对社会的影响_第1页
2025年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题库- 研究巴利佛教对社会的影响_第2页
2025年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题库- 研究巴利佛教对社会的影响_第3页
2025年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题库- 研究巴利佛教对社会的影响_第4页
2025年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题库- 研究巴利佛教对社会的影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题库——研究巴利佛教对社会的影响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巴利三藏中的“律藏”(VinayaPitaka)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请简要说明理由。1.《长部》(DighaNikaya)2.《相应部》(SuttaNipata)3.《根本说一切有部律》(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4.《五分律》(MajjhimaNikaya)二、简述“苦”(Dukkha)在巴利佛教教义中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形式。三、巴利佛教的“僧团”(Sangha)在其创立初期和后世发展过程中,分别扮演了哪些不同的社会角色?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四、论述巴利佛教的“四圣谛”(FourNobleTruths)如何构成其伦理思想的核心,并分析这一思想对古代印度社会道德建设产生的具体影响。五、巴利佛教的“缘起”(Pratītyasamutpāda)思想对其宇宙观和人生观产生了深远影响。请阐述缘起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古代印度人认识世界和面对生死问题的态度所产生的变化。六、选择巴利佛教对古代印度社会某一方面的影响(例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结合相关经典内容和社会背景,进行深入论述。试卷答案一、答案:3.《根本说一切有部律》(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解析:巴利三藏中的“律藏”(VinayaPitaka)主要收录了佛陀及其弟子们制定的僧团生活规则和戒律,包括《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巴利摩诃僧祇律》、《说一切有部律》和《四分律》四部。选项1《长部》和4《五分律》属于“经藏”(SuttaPitaka)中的部份,选项2《相应部》也属于“经藏”。选项3《根本说一切有部律》是律藏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部份,与巴利律藏内容最为接近。二、解析:“苦”(Dukkha)在巴利佛教教义中具有多层含义,通常指生活中各种令人不悦、不满足、不圆满的状态。主要表现形式包括:1.生理苦(Dukkha-dukkha):指身体承受的病痛、衰老、死亡等痛苦。2.心理苦(Viparināma-dukkha):指心理上的不满足、变化无常带来的痛苦,如喜忧哀乐等情绪的波动。3.集起苦(Samudāya-dukkha):指导致痛苦产生的原因,即五蕴(色、受、想、行、识)的聚合和生起。4.灭尽苦(Nirodha-dukkha):指痛苦被彻底止息的境界,即涅槃(Nirvana)。5.流转苦(Saṃsāra-dukkha):指在生死轮回中不断经历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等无休止的痛苦。理解“苦”是巴利佛教四圣谛思想的开端。三、解析:巴利佛教的“僧团”(Sangha)在其创立初期主要扮演了继承和传播佛陀教法的核心角色。由佛陀亲自带领,负责收集、整理经教,指导修行,并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戒律和规章制度,为教义的保存和僧团的组织提供了基础。例如,在第一次结集(Sāvatthī集会)中,由迦叶尊者和韦提希长老领导,将佛陀的言教(Sutta)和僧团的戒律(Vinaya)整理成册,确立了僧团的传承。其后,僧团逐渐发展壮大,其社会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僧团成为重要的知识传播者和文化载体,建立了许多佛教学院(Vihara),进行经教研究和教育,对古代印度的文化、艺术、语言(包括巴利语的规范化和文学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僧团也承担了社会服务功能,如进行慈善布施(Dāna)、治疗疾病(利用草药知识)、调解纠纷等,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类似社会工作者和道德楷模的角色。僧团的社会影响力使其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四、解析:巴利佛教的“四圣谛”(FourNobleTruths)是苦、集、灭、道,构成了其伦理思想的核心,为人类指明了摆脱痛苦的实践道路。1.苦谛(DukkhaSacca):承认生活中普遍存在苦,这是伦理思考的起点,促使人们寻求改善生存状态。2.集谛(SamudāyaSacca):指出苦产生的原因是贪欲(Tanha)、嗔恚(Dosa)、愚痴(Moha)以及由它们引发的各种烦恼和条件,这是伦理分析的关键,明确了需要克服的对象。3.灭谛(NirodhaSacca):宣说苦可以被彻底止息,达到涅槃的境界。这为人类提供了终极的道德目标和理想境界,激励人们进行道德实践。4.道谛(MaggaSacca):指出了达到苦的止息、最终解脱的正确道路,即“八正道”(NobleEightfoldPath)。这是四圣谛中最具实践指导意义的部分,构成了巴利佛教伦理行动的核心内容。五、解析:巴利佛教的“缘起”(Pratītyasamutpāda)思想,意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其核心内容是认为一切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各种因缘条件和合而生,又随着因缘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消失。其主要观点包括:1.相互依存性:一切事物都依赖于其他事物而存在,没有绝对的独立存在。2.因果性:现在的果是由过去的因所生,现在的因又将成为未来的果,形成连续不断的因果链。3.无常性:由于因缘条件的不断变化,一切现象都处于生灭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4.无我性:既然一切现象都是由因缘条件所生,那么现象之中就不存在一个永恒不变、独立自主的“我”。缘起思想对古代印度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影响:1.宇宙观方面:它打破了古代印度人基于神创论或实体论的世界观,提出一个基于因果联系和相互依存的自然观和社会观。人们开始认识到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动态变化的整体,而非由神灵任意主宰。这有助于人们摆脱对神灵的过度依赖,转向对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的探索。2.人生观方面:缘起思想解释了人生中苦难的根源。由于无明(对缘起法则的无知),人们执着于虚幻的“我”和“法”,从而产生贪嗔痴等烦恼,陷入痛苦的轮回之中。认识到缘起法则,就能破除我执,明白苦的空性,从而寻求解脱。这促使人们将注意力转向内心的修行,通过智慧(正见)和道德(正道)来改变自身,最终摆脱生死轮回。它提供了一种理性、非迷信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和人生,鼓励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善命运和寻求精神解脱。六、解析:(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以下提供一个分析角度示例,可根据个人理解和掌握的资料进行阐述)巴利佛教对古代印度的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对文化艺术领域的影响尤为显著。佛教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印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尤其是在雕塑、绘画和建筑方面。1.艺术主题的转变:佛教的传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主题和内容。佛陀、菩萨、罗汉以及佛传故事、本生故事等成为艺术表现的核心。例如,石窟寺(如阿旃陀石窟)和窣堵坡(Stupa,佛塔)的建设,其本身就蕴含着佛教的信仰和仪式需求。佛塔最初是为了收藏佛陀的舍利或遗物而建,后来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宗教象征,其形制和装饰也深受佛教教义的影响。雕塑和绘画中,对佛陀形象的特殊塑造(如结跏趺坐、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持法轮等)以及对本生故事中善行美德的描绘,都体现了佛教的价值观和伦理思想。2.艺术风格的演变:佛教艺术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印度艺术风格的演变。早期佛教艺术以写实为主,注重对佛陀和菩萨的庄严描绘,如阿旃陀石窟初期的壁画。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艺术风格也呈现出地域性的差异和演变,形成了犍陀罗艺术(融合希腊风格)、南印度艺术(如帕拉瓦艺术)等不同特色。佛教艺术强调的慈悲、宁静、超脱世俗的精神,也影响了印度整体的艺术审美取向,使得印度艺术在表现手法和主题思想上都与之前的印度教艺术有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