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作业项目施工方案_第1页
吊装作业项目施工方案_第2页
吊装作业项目施工方案_第3页
吊装作业项目施工方案_第4页
吊装作业项目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型设备吊装作业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本项目为某工业园区设备安装工程,需完成3台核心生产设备的吊装作业,包括反应釜(直径4.2m,高度12.5m,净重58t)、冷凝器(直径2.8m,长度9.6m,净重22t)及分离器(直径3.5m,高度8.2m,净重35t)。设备安装位置位于新建主车间A区,该区域已完成混凝土基础浇筑(C30标号,基础平整度误差≤2mm)及周边脚手架搭设,场地硬化处理达到250mm厚C25混凝土标准,承载力满足30t/m²要求。1.2吊装环境参数场地条件:作业半径18-25m,主吊站位区需平整压实,地下管线已完成迁移(距地表深度≥1.5m),周边50m范围内无高压线路(最近架空线路距离32m,电压等级10kV)气象要求:施工期间需满足风力≤6级(风速≤10.8m/s),能见度≥100m,无雷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时间窗口:计划吊装作业总工期72小时(含24小时备用时间),需在车间封顶前完成核心设备就位1.3设备参数表设备名称外形尺寸(mm)重量(t)吊装高度(m)安装坐标吊点数量反应釜Φ4200×125005814.8X=25.6,Y=18.34个(顶部对称分布)冷凝器Φ2800×96002210.5X=32.8,Y=24.52个(两端平衡分布)分离器Φ3500×82003512.2X=19.4,Y=26.74个(上下两层分布)二、吊装准备2.1技术准备图纸会审:已完成设备基础图(图号:EQ-F-202305)、吊装布置图(图号:HL-P-001)及受力计算书的审核,重点确认:设备吊耳焊接强度(抗拉强度≥420MPa,焊缝高度≥12mm)基础预埋螺栓定位偏差(允许误差±5mm)吊装路径净空尺寸(最小通过宽度5.2m,高度16.8m)方案编制:编制包含以下内容的专项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吊装受力分析(采用ANSYS软件进行吊具应力模拟,安全系数K≥1.5)设备稳定性计算(重心偏移量≤50mm,倾覆系数≥1.2)地基承载力验算(主吊支腿下压力28t/m²<30t/m²设计值)2.2机械准备主吊设备:选用250t汽车吊(型号QY250K,主臂长度42m,作业半径20m时额定起重量65t),配备:超起装置(配重45t)力矩限制器(精度±2%)高度限位器(响应时间≤0.5s)辅助设备:50t汽车吊(辅助抬吊及溜尾,作业半径8m时起重量28t)25t叉车(用于吊具转运)液压千斤顶(50t级4台,同步精度±1mm)手拉葫芦(10t级6台,3t级10台)吊具配置:主吊钢丝绳:Φ36mm×24m,6×37+FC结构,破断拉力680kN(安全系数8.5)卸扣:200t级4个(弓型,带保险销)平衡梁:3m×0.8m箱型结构(Q345B材质,自重3.2t)索具保护套:50mm厚橡胶垫(防磨损)2.3现场准备场地处理:主吊站位区:3m×6m范围铺设20mm厚钢板(Q235材质),下设300mm厚碎石垫层设备堆放区:划分3个独立区域(每个15m×8m),设置1.2m高警示围栏通道设置:6m宽环形作业通道,采用红白警示带隔离,设置3处安全通道出入口测量放线:基础轴线复核(采用全站仪,精度±3mm)设备就位基准线标识(弹设墨线,线宽5mm)吊装半径控制线(石灰线标识,每5m设置角度参照点)安全设施:警戒区设置:半径30m范围,配备8个岗亭(每边2个)照明系统:4盏3000W投光灯(覆盖半径50m,照度≥50lux)通讯设备:8台防爆对讲机(工作频率400-470MHz)、2套应急广播系统三、吊装流程3.1施工部署采用"单机吊装+辅助溜尾"工艺,分三个作业单元实施:第一单元:反应釜吊装(计划工期24小时)第二单元:分离器吊装(计划工期16小时)第三单元:冷凝器吊装(计划工期12小时)3.2反应釜吊装工艺(核心流程)3.2.1吊前检查(4小时)设备检查:吊耳焊缝无损检测(UT探伤Ⅰ级合格)设备密封性能测试(气密性试验,压力0.6MPa保压30min无泄漏)外观检查(无变形、裂纹,涂层完好率≥95%)机械检查:主吊空载试验:全幅度变幅、回转、伸缩动作各3次,制动性能测试(制动距离≤1.5m)液压系统检查:油温35-55℃,压力波动≤0.5MPa钢丝绳检查:断丝数≤12丝/捻距,磨损量≤10%3.2.2吊装实施(18小时)设备翻身(0-2h):50t辅助吊配合主吊将设备从水平状态翻转为垂直状态采用"双吊点+溜尾"工艺,溜尾绳设置2道保险翻身角度控制:每5°停顿检查吊具受力情况提升就位(2-8h):缓慢起吊至离地300mm,静置10min检查:吊机支腿沉降量≤2mm设备垂直度偏差≤0.5°各吊点受力均匀(通过应力传感器监测)匀速提升至安装高度+500mm(速度控制0.5m/min)回转对位(角速度≤0.5°/s),采用激光投线仪辅助定位精确调整(8-12h):下落速度控制0.2m/min,接近基础面时暂停采用4台液压千斤顶同步调整(每行程5mm)三维定位偏差控制:轴线偏差≤3mm标高偏差±2mm垂直度≤0.5mm/m(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固定验收(12-14h):对称紧固地脚螺栓(分三次拧紧,扭矩值550N·m)安装临时固定支撑(8处,采用10#槽钢)第三方检测:出具设备就位验收报告(包含水平度、垂直度检测数据)3.3质量控制要点测量控制:建立三级测量复核制度(班组初测→技术部复测→监理终测)使用经标定的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在检定有效期内)测量数据实时记录,偏差超限时立即停止作业过程监测:吊具受力监测:设置6个拉力传感器(量程0-100t,精度±1%)设备姿态监测:采用倾角传感器(测量范围±15°,分辨率0.01°)环境监测:配备气象站(实时监测风速、湿度、温度)四、安全保障措施4.1组织保障体系安全管理架构:成立吊装安全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配备专职安全员3名)设置5个专业安全监督岗(机械、电气、高空、起重、应急)建立"吊装令"制度(需经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监理工程师三方签字)人员资质要求:起重指挥:持A5特种设备作业证(5年以上同类项目经验)吊车司机:持Q8特种设备作业证(无事故记录)司索工:持证上岗,每班组不少于4人(含1名高级工)4.2专项安全措施高空作业防护:作业人员佩戴双钩安全带(防坠器有效长度≤2m)设置高空作业平台(宽度≥0.8m,荷载≥2kN/m²)工具采用防坠绳固定,严禁抛掷工具(配备工具袋)电气安全:所有用电设备设置三级配电箱(配备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电缆架空敷设(高度≥2.5m),穿越道路处加设防护套管接地系统:吊机接地电阻≤4Ω,设备防雷接地≤10Ω防火措施:配备8kg干粉灭火器12台(每50m²配置1台)设置2个消防沙池(2m×1m×0.5m)及消防水桶20个动火作业办理许可证,配备看火人及灭火器材4.3作业许可管理吊装作业票制度:作业票包含:作业内容、时间、区域、人员、监护、应急措施每日作业前召开安全技术交底会(形成书面记录,全员签字)作业过程实行"作业许可看板"管理,悬挂于吊装指挥台应急准备:配备应急电源(200kW柴油发电机,响应时间≤15s)急救设备:担架2副、急救箱4个(含止血带、夹板等)应急通讯:24小时畅通热线(张贴于现场各出入口)五、应急预案5.1风险识别与分级风险类别可能性后果风险等级预警信号吊机倾覆低严重Ⅱ级黄色设备坠落低严重Ⅱ级黄色吊具断裂极低灾难性Ⅰ级红色人员高空坠落中严重Ⅱ级黄色突然停电中一般Ⅲ级蓝色5.2应急响应程序Ⅰ级应急响应(红色预警):立即启动应急指挥部(总指挥:项目经理)切断所有吊装设备电源,设置警戒区(半径50m)拨打119、120救援电话,同时向建设单位应急中心报告启动备用吊装方案(调用备用300t吊机)Ⅱ级应急响应(黄色预警):现场指挥立即发出停止作业指令(鸣笛3声长音)作业人员有序撤离至集合点(指定安全区域)技术组评估事态,制定应急处置方案警戒组设置隔离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5.3典型事故处置措施吊具断裂应急处置:立即启动应急制动系统(主吊及辅助吊同时制动)采用4台50t千斤顶支撑设备(同步顶升速度≤1mm/min)更换备用吊具(检查合格后,按原吊装程序重新作业)断裂吊具封存,进行失效分析(出具检测报告)突遇大风应急处置:风速≥10.8m/s时立即停止吊装,将设备落至临时支墩采用8根风缆绳固定设备(对称分布,预紧力5t)吊机收回主臂,将起重臂转至顺风方向启用应急照明系统,加强现场巡逻(每30分钟检查一次)5.4应急保障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含数量、位置、责任人)定期检查应急设备完好率(每周一次,每月全检)与周边单位建立应急物资互助协议(明确调用流程)培训演练:每月组织专项应急演练(包含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演练内容覆盖所有Ⅱ级以上风险场景演练后72小时内形成评估报告,更新应急预案六、施工进度计划6.1横道图计划准备阶段(D1-D3):D1: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吊机进场D2:场地硬化、吊具检测、安全设施搭设D3:设备进场验收、基础复核、测量放线吊装阶段(D4-D7):D48:00-22:00:反应釜吊装(含翻身、就位、固定)D58:00-16:00:分离器吊装D68:00-18:00:冷凝器吊装D7:收尾清理、吊机退场、场地恢复6.2进度保证措施资源保障:备用吊机(200t级)24小时待命(距现场15km内)周转材料储备量120%(含吊具、索具等)作业人员实行三班倒(每班8小时,配备双班组)技术保障:BIM技术模拟吊装全过程(提前发现碰撞点)采用模块化吊具(减少更换时间50%)夜间施工照明系统(满足80lux照度要求)七、验收标准与流程7.1验收依据《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1-2010)《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起重吊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20)设备厂家提供的安装说明书及技术参数7.2验收内容过程验收:吊具检查记录(含钢丝绳、卸扣、平衡梁等)吊装应力监测数据(最大应力值≤许用应力80%)设备垂直度、水平度测量记录(附第三方检测报告)最终验收:设备定位偏差:轴线≤5mm,标高±3mm地脚螺栓紧固扭矩:偏差≤±5%设计值密封性能测试:无泄漏(保压12小时压力降≤0.5%)7.3验收程序施工单位自检(形成自检报告,包含所有检测数据)监理单位平行检验(重点复核关键控制点)第三方检测机构专项检测(出具CMA认证报告)建设单位组织终验(邀请设计、设备厂家参与)签署《吊装工程验收证书》,纳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