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专项攻克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专项攻克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专项攻克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专项攻克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专项攻克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专项攻克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2、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如下图中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3、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A.“山明水浄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4、两条干湿程度相同的裤子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晾晒,则该图主要可以用来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A.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与液体质量的多少的关系C.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5、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6、如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A.①和④ B.②和⑤ C.③和⑥ D.都正确7、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8、下列关于水沸腾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继续加热,水温不断升高 B.继续加热,沸点不断升高C.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 D.气泡上升过程中压强不变9、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B.造雪机喷射出的水雾遇到冷空气凝固成“人工雪”C.夏末夜晚湖边的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雾滴D.炎热的夏天,水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放热温度降低10、清晨,站在青城山山顶放眼望去,薄雾从山间升腾而起,随风飘散,宛如仙境(如图)。雾的形成属于()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所示是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图。伽利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将该温度计插入40℃的温水中,以及水冷却至30℃时的液面高度,标注在A、B两点,则A点应标注的温度为_______℃。2、你知道吗,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海洋上空的水蒸气因为______投向了大海的怀抱(填物态变化名称)。3、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如图1所示,这是利用了水在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时,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桔子不被冻伤;如图2所示,果农家中使用的液化气是用___________方法使气体液化的。4、如图所示,舞台上的白雾使演员如临仙境,白雾的形成是利用干冰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______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舞台上优美的音乐是由______传入观众耳中的,观众能辨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5、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_____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_____水分蒸发(选填:“加快”或“减慢”)。6、如图所示,制作冰糖葫芦时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熔化为糖浆后,将山楂放入锅中蘸上糖浆,等待山楂上的糖浆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7、做“纸杯烧水”实验时,小科用蜡烛火焰加热盛有适量冷水的纸杯,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沸腾过程中,他多次测得水温为97.5°C,这说明当地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他把蜡烛移开,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需要___________热量。8、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____的特点。9、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10、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____现象,此过程需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三、简答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在烧杯中放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向烧杯中倒水,会看到烧杯向外溢出“白雾”,如果加的是热水,则制造“白雾”的效果更明显。这是为什么?2、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迄今已举办了20多届,每年开放的时间从12月20日到2月20日左右。某年开园一段时间之后,工作人员发现冰雕的大象变瘦了。减少的冰去哪里了?小林认为冰大象身上减少的冰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认为冰大象身上减少的冰也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过程,既有熔化现象也有汽化现象。请你结合表中的信息,判断谁的结论是正确的,写出分析的过程。哈尔滨全年逐月/最高/最低气温时间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时间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一月-7-28七月2818二月-3-25八月2616三月2-10九月219四月131十月121五月218十一月1-10六月2615十二月-5-273、阅读下面的短文: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仿照示例,指出短文中包含的任意两种物态变化(示例除外),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示例】二氧化碳气体凝华,放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液氮的沸点是-196°C(1标准大气压下),它能使新鲜奶液在搅拌过程中被迅速降温固化。如图所示在液氮冰淇淋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白气,请解释“白气”的形成原因。5、入冬以来,新冠疫情在各地时有发生,人员密集的场合佩戴口罩是做好自我防护的基本措施。如图所示是一位老师佩戴口罩讲课时的情景,请你分析她不断讲话时导致镜片起雾的原因,并提出一条合理的解决办法。(注:不含摘除眼镜或口罩)6、用水壶烧水时,会看到壶嘴上方会有白气产生,而夏天吃冰棒也会在冰棒周围看见白气,请分别解释这两种白气产生的原因。7、设计制作一直是物理学科素养中的顶层素养,所以同学们应该尝试大胆地去设计去制作,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请你选择身边的器材制作一个简易温度计(分度值2℃)。提供的器材有:带有颜色的煤油、冰水混合物、标准气压下的沸水、刻度尺、记号笔。(1)还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2)简要步骤:___________。8、绿豆汤是一道清热消暑的甜品,小红把刚出锅的绿豆汤放在电风扇前吹,让绿豆汤更快地凉下来,吹凉后盛入碗中盖紧盖子。接着小红把绿豆汤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一段时间后打开冰箱,发现绿豆汤凝固成冰,盖子被撑开请你应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为什么用风扇吹绿豆汤更快的凉下来,以及盖子为什么会被撑开。9、喝热水时,为了使热水快点变凉,人们常用两个杯子来回地倒,这是为什么?10、冬天,身穿防护服的白衣天使们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请你判断“雾气”在护目镜内侧还是外侧,并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形成的原因。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为了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1)用图甲所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将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好处是___________,等冰充分熔化完后,在烧杯下方放入酒精灯,如图乙所示,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a、b,则___________(填“a”或“b”)为沸腾时的情况。小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曲线,由曲线可知熔化和沸腾共同特征:①________,②_________。(2)司组的小同学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丁所示。一段时间后,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___。(3)戊图中a图像是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绘制的水沸腾图像,其他条件不变,①仅增加水的质量;②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②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在戊图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对应错误图线是_________(选填“b”或“c”或“d”)。2、小亮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甲

丙(1)如图甲是小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图乙中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如图丙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烧杯甲和烧杯乙内都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使甲杯中水沸腾,若不断加热,乙烧杯中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______。3、如图甲是婷婷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①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是_______℃;②婷婷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该固体温度随时问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第7min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③善于观察的婷婷同学发现加热过程中烧杯壁上出现水珠,小组其他成员解释是由于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水珠会出现在烧杯杯壁的_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4、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1)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图乙中,t1~t2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___________;(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说明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5、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①温度计

②石棉网

③装水的烧杯

④酒精灯

⑤装有海波的试管(2)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受热均匀,应选择______(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的海波进行实验;(3)如图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中的______(选填“AC”“AB”或“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4)由实验可知,当海波的温度处于48℃时,其状态是______。A.固态

B.固液共存状态

C.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详解】A.汽车夏天开冷气,窗户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外侧;冬天开暖气,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侧。所以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故A正确;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故B错误;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故选A。2、C【详解】A.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故A错误;B.图中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了被测液体,故B错误;C.图中操作是正确的,故C正确;D.图中读数时,视线没有和玻璃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C。3、C【分析】【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错误;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C。4、A【详解】图中两条干湿程度相同的裤子折叠方式相同,即表面积相同;都位于同一位置,则空气流速相同;一条在太阳下,一条在树荫下,温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这是探究影响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故选A。5、D【详解】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在较低温的天气里,能容易熔化,故A错误;B.严冬,室内的温度比室外的温度高,窗户把室内室外隔开,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上温度较低的冰冷窗户,会放热凝华成“冰花”,所以结在玻璃的内侧,故B错误;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由于瓶内的高温水蒸气流动出来后,遇上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故C错误;D.一般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中的,故D正确。故选D。6、B【分析】【详解】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与容器的底和侧壁接触,故①③错误,②正确;在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⑤正确,④⑥错误。综上,ACD错误,B正确。故选B。7、B【分析】【详解】造雪机在工作时,将液态的水以小水滴的形式喷出形成“白雾”,这些小水滴由液态的“白雾”变成固态“白雪”的过程叫凝固,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8、C【分析】【详解】AB.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没变,所以沸点不变,故AB错误;CD.气泡上升过程中深度变小压强变小,所以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C。9、D【分析】【详解】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人工雪”是造雪机喷射出的水雾遇到冷空气,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炎热的夏天,水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0、B【详解】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40【详解】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细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管中液面将向下运动,所以A点对应的温度较高,为40℃,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细管中的气体遇冷收缩,体积减小,管中的液面上升,所以B点对应的温度较低,为30℃。2、液化【详解】水蒸气变为小水滴是从气态变为液态,故是液化。3、

凝固

放出

压缩体积【详解】[1][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是放热过程。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如图1所示,这是利用了水在凝固成冰时,放出热量,使桔子不被冻伤。[3]使气态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果农家中使用的液化气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4、

升华

吸收

液化

空气

音色【详解】[1][2][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白雾的形成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舞台上优美的音乐是由空气传入观众耳中的。[5]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辨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依据是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5、

吸热

减慢【详解】[1]游泳者出水后身体会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2]将身体蜷缩起来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一定程度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6、

放出

凝固【详解】[1][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糖浆为液态,变为固态会放出热量,是凝固现象。7、

97.5°C

吸收【详解】[1]液体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为液体的沸点;沸腾过程中,他多次测得水温为97.5°C,这说明当地水的沸点为97.5°C。[2]液体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把蜡烛移开,水没有热量可以吸收,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需要吸收热量。8、

晶体

熔化吸热【详解】[1]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说明这种颗粒吸收了热水的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这种颗粒是晶体。[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水的热量,使热水的温度降低。9、36.3【详解】体温计分度值为0.1℃,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不需要估读,读数为36.3℃。10、

升华

吸收【详解】[1][2]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固态的樟脑丸直接升华为气态,升华过程吸热。三、简答题1、见解析【详解】升华需要吸热,干冰能够更快更多地从热水那里吸热,从而加快升华,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雾状小水滴的速度加快。2、见解析【详解】答: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从12月20日到2月20日左右,哈尔滨的温度都在零下,而冰是晶体,熔点为0℃,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温度没有到达熔点,冰无法熔化,故这段时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所以小林的结论是正确的。3、

水蒸气凝华、放热

水蒸气液化、放热【详解】(1)[1]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这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凝华要放热。(2)[2]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这是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液化要放热。4、见解析【详解】液氮在空气中迅速汽化吸收热量,降低周围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5、见解析【详解】不断讲话时,从口中出来的热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片,发生液化现象,导致镜片起雾,可以在镜片上喷防雾喷雾剂。6、见解析【详解】用水壶烧水时,会看到壶嘴上方会有白气产生,是壶嘴处喷出的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夏天吃冰棒也会在冰棒周围看见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棒的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7、

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见解析【详解】(1)[1]制作温度计时,要利用一根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2)[2]简要步骤:A.在细玻璃管中倒入适量的煤油。B.把玻璃管放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记下煤油面达到的位置,并且标注100℃。C.把玻璃管放入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记下煤油面达到的位置,并且标注0℃。D.把0℃~100℃之间分成50等份,一等份是2℃。8、见解析【详解】把刚出锅的绿豆汤放在电风扇前吹,加快了绿豆汤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绿豆汤中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绿豆汤能很快凉下来。绿豆汤中主要是水,绿豆汤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绿豆汤结冰后,质量不变,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知,体积会变大,所以盖子会被撑开。9、见解析【详解】答:用两个杯子将水来回倒,既增加空气流动,同时又增加开水表面积,从而加快热水蒸发,把热量迅速带走。10、见解析【详解】雾气在护目镜内侧,因为呼吸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护目镜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护目镜上。四、实验探究1、

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a

继续吸热

温度保持不变

虽然达到沸点但无法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b【详解】(1)[1]为了能使固体物质均匀受热,常用水浴法,若物质的熔点较低,可以不对其加热,还可以用搅拌棒进行搅拌,这样不仅能够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数据。[2]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则图中a是水沸腾时的变化。[3][4]由图丙所示的曲线知道,熔化和沸腾共同特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5]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但是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3)[6]若仅增加水的质量,则水的沸点会不变,加热时间加长;若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则液体的沸点升高,水的质量不变,比热容不变,所以水温度升高的快慢是相同的;若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液体温度升高得速度减慢,但沸点降低。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对应错误图线是b。2、

100

a

不能

见解析【详解】(1)[1]如图甲20~40min内水的温度保持100℃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100。[2]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气泡上升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