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0页(共40页)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25•船山区校级二模)人的大脑皮层由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脑部受损导致失忆,可能与突触数量的改变无关 B.和语言功能一样,学习和记忆也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 C.手的体积较小,在大脑皮层的运动代表区所占的范围也较小 D.考试进行的时候,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V区和W区相对活跃2.(2025•汨罗市校级开学)当膀胱内尿量达400~500mL时,膀胱充盈、扩张,使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传导膀胱充胀感觉的盆神经传入冲动增多,冲动达到骶髓初级排尿中枢,同时也上传至大脑皮层高级中枢,产生尿意。在环境条件允许时,便发动排尿反射。下面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膀胱充盈、扩张,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这属于一个反射活动 B.大脑可以控制骶髓初级中枢,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C.除神经调节外,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还会受到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D.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初级中枢控制能力较弱,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3.(2025•广西开学)某人受到惊吓时,咀嚼和吞咽食物的动作会变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完成咀嚼和吞咽动作的中枢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下部 B.控制咀嚼和吞咽动作的传出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C.控制咀嚼和吞咽动作的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D.咀嚼和吞咽食物引起胃液的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4.(2025•广西开学)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调节排尿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B.正常情况下,排尿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时膀胱缩小 C.该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逼尿肌、尿道内括约肌和尿道外括约肌 D.排尿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甲上不会双向传导5.(2025•娄底模拟)在无痛分娩过程中,医生会将局麻药物和镇痛药经过产妇腰椎间隙注入,局麻药作用于脊髓的痛觉信号传递,从而实现分娩镇痛。这一过程会对产妇身体的多项生理功能产生影响,比如排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痛分娩时,药物通过抑制神经冲动在传入神经的传导来阻断痛觉产生 B.无痛分娩过程中,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不能对低级中枢(脊髓)进行调节 C.无痛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脊髓中的排尿反射受影响,常出现尿失禁 D.无痛分娩过程中,产妇腹部及下肢的痛觉感受器敏感性下降,但膝跳反射消失6.(2024秋•潍坊期末)脊髓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医学上一般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或损伤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临床表现为四肢丧失运动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胞体③,在背根能检测到神经冲动 B.低级中枢脊髓可以感受到刺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感觉 C.高位截瘫的人虽大小便失禁,但仍可完成膝跳反射 D.②③位于脊髓的白质,白质协调着大脑与躯体运动的配合7.(2024秋•西城区期末)脑干某区域有两类神经元调控血压和骨骼肌收缩(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类神经元都由胞体和突起构成 B.两类神经元兴奋时膜电位均改变 C.两类神经元分别调控躯体运动和血管收缩 D.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和躯体运动有分级调节二.多选题(共5小题)(多选)8.(2025•湘潭模拟)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一定时间内能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图甲、图乙中均只有神经元A是抑制性神经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内环境中Cl﹣浓度较高,则抑制性神经元发挥功能的机制,可能是促进下一个神经元的K+或Cl﹣通道打开 B.若抑制A兴奋,一定时间内刺激B的细胞体兴奋,则图甲、乙中的C均会兴奋 C.若刺激A兴奋,则一定时间内,图甲、乙中的C会发生相同的电位变化 D.若乙图中,A来自脑,B、C来自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则当A兴奋时,发生的后续生理过程,可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多选)9.(2025•岳麓区校级模拟)研究发现,切断实验动物脑和脊髓之间的纵向连接,一段时间后,由大脑控制的躯体随意运动不能恢复,一些脊髓参与的简单反射可逐渐恢复,但伸肌反射(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减弱、屈肌反射(屈肌收缩而伸肌舒张)增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推测脑可以影响脊髓控制的反射活动,使某些反射易于发生 B.恢复后的情况说明脑能通过脊髓增强伸肌的收缩和屈肌的舒张 C.恢复的脊髓参与的简单反射(如屈肌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该实验说明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生理活动对应一个神经中枢(多选)10.(2024秋•吉林期末)当膀胱内压升高到15厘米水柱以上时,膀胱被动扩张,使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发生的排尿反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副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会使膀胱缩小 B.脊髓对膀胱的控制是由完全自主的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 C.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D.成年人可以“憋尿”,说明神经系统对膀胱活动存在分级调节(多选)11.(2024秋•阳高县校级月考)课本上的文字、图形在视网膜成像,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视觉;当眼前有物体突然出现时,会引起人不自觉地眨眼——眨眼反射;经过训练,战士们可以做到长时间不眨眼。下列有关上述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眨眼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参与也能完成 B.战士们可以长时间不眨眼是因为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C.战士们能练成长时间不眨眼,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D.视觉的产生过程属于条件反射(多选)12.(2023秋•丰城市校级期末)成年人排尿过程中,尿液会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下列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使膀胱由于肌肉收缩而促进排尿 B.尿液刺激会使尿道上的感受器产生兴奋并传递到神经中枢 C.该反射过程由自主神经参与构成,不受意识支配 D.成年人的“憋尿”行为表明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三.解答题(共3小题)13.(2025•开福区校级开学)针灸是我国传承千年治疗疾病的特有手段。我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证明针灸的现代模式——用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激活Prokr2感觉神经元进行传导,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可在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1)针灸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从而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该过程的效应器是。(2)针刺穴位时在产生痛觉,脚却并不缩回,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调节。(3)为验证该疗法的抗炎效果,科学家可以通过电针刺小鼠足三里(ST36)穴位,检测Prokr2感觉神经元的膜内电位变化为,检测到肠巨噬细胞外的含量降低。(4)针灸讲究“穴位有讲究,轻重不一样”。图2中甲、乙分别为细针和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针刺部位附近神经末梢的电位变化。据图分析,细针治疗不能引起动作电位的原因是。《素问》有“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即治疗时在吸气时进针,进针时不要使气逆,进针后要使针留在里面持续一段时间)的记载。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静以久留”可更好维持抗炎作用的原因是。14.(2025•湖北模拟)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成人膀胱内贮尿量达到350~500mL时产生尿意,然后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如图表示人体对排尿反射的调控。回答下列问题:(1)排尿反射与生俱来,属于反射,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能通过脊髓调控排尿活动,这说明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能进行调节。(2)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其中神经兴奋时,膀胱逼尿肌收缩使膀胱缩小,该神经还会使尿道内括约肌舒张,促使排尿。排尿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收缩或松弛尿道外括约肌,对排尿进行控制,这说明支配尿道外括约肌的是(填“躯体运动神经”或“自主神经”)。(3)尿液进入后尿道后,由于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调节。长时间“憋尿”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推测其原因是。(4)若高级中枢不能对骶髓低级排尿中枢进行正常调控,下列不可能发生的是()A.不存在排尿反射B.出现排尿不完全C.排尿不受意识控制D.没有尿意15.(2024•清河区校级开学)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请回答:(1)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进而控制排尿,这个过程是否属于反射?(填“是”或“否”)这个过程说明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是通过进行的。(2)人产生尿意后,在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依次为f→(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尿液排出。在此过程中(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3)甲、乙患者神经系统均有一处受损,但都能产生尿意。甲出现尿失禁,推测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填字母)部位;乙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推测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填字母)部位。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的调控。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题号1234567答案CACBACC二.多选题(共5小题)题号89101112答案ABDABCACDABCABD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25•船山区校级二模)人的大脑皮层由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脑部受损导致失忆,可能与突触数量的改变无关 B.和语言功能一样,学习和记忆也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 C.手的体积较小,在大脑皮层的运动代表区所占的范围也较小 D.考试进行的时候,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V区和W区相对活跃【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语言功能及其分区;人脑的其他功能.【专题】对比分析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解答】解:A、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由此可知,人脑部受损导致失忆,可能与突触数量的改变无关,A正确;B、学习和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的,B正确;C、大脑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手所作的动作精细程度高,其在大脑皮层的运动区所占的面积比较大,C错误;D、考试过程中,同学准确理解文字信息并作答,此过程中要用到阅读、书写,故涉及言语中枢的W区和V区,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脑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脑的高级功能,明确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识记语言中枢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2025•汨罗市校级开学)当膀胱内尿量达400~500mL时,膀胱充盈、扩张,使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传导膀胱充胀感觉的盆神经传入冲动增多,冲动达到骶髓初级排尿中枢,同时也上传至大脑皮层高级中枢,产生尿意。在环境条件允许时,便发动排尿反射。下面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膀胱充盈、扩张,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这属于一个反射活动 B.大脑可以控制骶髓初级中枢,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C.除神经调节外,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还会受到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D.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初级中枢控制能力较弱,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反射的过程.【专题】信息转化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A【分析】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膀胱壁存在牵张感受器,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概反射活动可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解答】解: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膀胱充盈、扩张,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该过程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一个反射活动,A错误;B、骶髓的初级中枢受大脑相应的高级中枢控制,在环境条件允许时,发动排尿反射,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B正确;C、除神经调节外,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还会受到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C正确;D、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骶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故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排尿反射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反射及反射弧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3.(2025•广西开学)某人受到惊吓时,咀嚼和吞咽食物的动作会变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完成咀嚼和吞咽动作的中枢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下部 B.控制咀嚼和吞咽动作的传出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C.控制咀嚼和吞咽动作的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D.咀嚼和吞咽食物引起胃液的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1、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组成电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可以分为轴突和树突。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解答】解:A、躯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它的代表区:皮层代表区与躯体各部分位置是倒置的,故完成咀嚼和吞咽动作的中枢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下部,A正确;B、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控制咀嚼和吞咽的传出神经属于脑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B正确;C、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控制咀嚼和吞咽动作的传出神经属于躯体运动神经,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C错误;D、咀嚼和吞咽直接刺激消化腺分泌胃液,无需学习,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2025•广西开学)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调节排尿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B.正常情况下,排尿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时膀胱缩小 C.该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逼尿肌、尿道内括约肌和尿道外括约肌 D.排尿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甲上不会双向传导【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的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答。(2)分类: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条件反射:(后天学习)。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解答】解:A、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可以对脊髓进行调控,A正确;B、排尿过程中,副交感神经兴奋时,逼尿肌收缩(膀胱缩小),尿道内括约肌舒张,促进排尿,B错误;C、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在排尿反射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逼尿肌、尿道内括约肌和尿道外括约肌,C正确;D、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单向传导的,所以排尿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甲上不会双向传导,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掌握反射的类型及结构基础,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5.(2025•娄底模拟)在无痛分娩过程中,医生会将局麻药物和镇痛药经过产妇腰椎间隙注入,局麻药作用于脊髓的痛觉信号传递,从而实现分娩镇痛。这一过程会对产妇身体的多项生理功能产生影响,比如排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痛分娩时,药物通过抑制神经冲动在传入神经的传导来阻断痛觉产生 B.无痛分娩过程中,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不能对低级中枢(脊髓)进行调节 C.无痛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脊髓中的排尿反射受影响,常出现尿失禁 D.无痛分娩过程中,产妇腹部及下肢的痛觉感受器敏感性下降,但膝跳反射消失【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反射的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大脑皮层作为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负责复杂的认知(如思维、记忆、学习)、情感、意识等功能。它能接收来自身体各部位和环境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还能发起有意识的复杂运动指令、调控语言表达等。比如人们进行数学运算、创作绘画等活动,都依赖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可联系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它参与调节体温,当体温偏离正常范围时,下丘脑会启动相应机制调节产热和散热;调节水平衡,根据体内渗透压变化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调节摄食行为,通过感受营养物质信号调控食欲等。脑干是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包含许多维持生命必需的基本生理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心血管中枢调控心跳和血压等。脑干维持着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功能。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尿排便的初级反射等。但脊髓的活动需要接受高级中枢的调控,才能更好地适应生理需求。比如脊髓对膀胱的控制,在没有高级中枢调控时,排尿反射虽能进行但不完全且不受意识控制。【解答】解:A.局麻药物通过抑制传入神经上的钠离子通道,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从而阻断痛觉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实现镇痛,故A正确;B.无痛分娩的麻醉仅作用于脊髓的痛觉信号传递,并不影响大脑皮层对脊髓的调节功能(如自主控制排尿或下肢运动)。例如,产妇仍可通过意识控制尿道括约肌,但因脊髓排尿反射被抑制可能出现尿潴留,故B错误;C.脊髓中的初级排尿中枢若被麻醉抑制,将无法触发排尿反射,导致尿潴留(无法自主排尿)。尿失禁通常由尿道括约肌松弛或神经损伤引起,与麻醉导致的脊髓中枢抑制无关,故C错误;D.膝跳反射是脊髓水平的简单反射,其传入神经(股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若未被麻醉完全阻滞,反射仍可发生。硬膜外麻醉主要阻断痛觉传入纤维,对运动神经纤维影响较小,因此膝跳反射通常存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反射弧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6.(2024秋•潍坊期末)脊髓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医学上一般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或损伤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临床表现为四肢丧失运动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胞体③,在背根能检测到神经冲动 B.低级中枢脊髓可以感受到刺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感觉 C.高位截瘫的人虽大小便失禁,但仍可完成膝跳反射 D.②③位于脊髓的白质,白质协调着大脑与躯体运动的配合【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中央前回为第一运动区。【解答】解:A、因为在突触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所以刺激胞体③,在背根不能检测到神经冲动,A错误;B、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B错误;C、高位截瘫的人虽大小便失禁,但仍可完成膝跳反射,因为脊髓正常,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的下段,C正确;D、②③位于脊髓的灰质,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细胞体组成,灰质协调着大脑与躯体运动的配合,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各级神经中枢的功能;识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7.(2024秋•西城区期末)脑干某区域有两类神经元调控血压和骨骼肌收缩(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类神经元都由胞体和突起构成 B.两类神经元兴奋时膜电位均改变 C.两类神经元分别调控躯体运动和血管收缩 D.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和躯体运动有分级调节【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专题】模式图;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如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便和排尿反射,表明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解答】解:A、神经元是由突起和胞体共同构成,突起包含轴突、树突,分析题图可知,两类神经元都由胞体和突起构成,A正确;B、两类神经元兴奋时都会发生钠离子内流,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抑制性神经元兴奋后释放抑制性递质,兴奋性神经元兴奋后释放兴奋性递质,B正确;C、分析题图,两类神经元通过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均可控制血管壁和骨骼肌的运动,因此两类神经元均可调控躯体运动和血管收缩,C错误;D、图示中脑干通过两类神经调控脊髓中低级神经中枢进而调控血管收缩和肌肉活动,体现了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和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二.多选题(共5小题)(多选)8.(2025•湘潭模拟)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一定时间内能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图甲、图乙中均只有神经元A是抑制性神经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内环境中Cl﹣浓度较高,则抑制性神经元发挥功能的机制,可能是促进下一个神经元的K+或Cl﹣通道打开 B.若抑制A兴奋,一定时间内刺激B的细胞体兴奋,则图甲、乙中的C均会兴奋 C.若刺激A兴奋,则一定时间内,图甲、乙中的C会发生相同的电位变化 D.若乙图中,A来自脑,B、C来自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则当A兴奋时,发生的后续生理过程,可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能力.【答案】ABD【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解答】解:A、若促进突触后膜的K+或CI﹣通道打开,能使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受到抑制,难以兴奋,A正确;B、若抑制A兴奋,则A不能释放神经递质抑制突触后膜,故若抑制A兴奋,一定时间内刺激B的细胞体兴奋,则图甲、乙中的C均会兴奋,B正确;C、甲图A兴奋,B受抑制,不释放神经递质,C不受影响,电位不变;乙图A兴奋,C受抑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两者电位变化不同,C错误;D、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可以对脊髓等低级中枢进行调控,据图分析可知,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B、C),高级中枢脑(A)发出抑制性信号,抑制低级中枢脊髓参与的缩手反射,是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分级调节,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元和神经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多选)9.(2025•岳麓区校级模拟)研究发现,切断实验动物脑和脊髓之间的纵向连接,一段时间后,由大脑控制的躯体随意运动不能恢复,一些脊髓参与的简单反射可逐渐恢复,但伸肌反射(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减弱、屈肌反射(屈肌收缩而伸肌舒张)增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推测脑可以影响脊髓控制的反射活动,使某些反射易于发生 B.恢复后的情况说明脑能通过脊髓增强伸肌的收缩和屈肌的舒张 C.恢复的脊髓参与的简单反射(如屈肌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该实验说明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生理活动对应一个神经中枢【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能力.【答案】ABC【分析】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中枢,调节机体最高级活动,同时控制脑干、小脑、脊髓等低级中枢的活动。【解答】解:A、切断实验动物脑和脊髓之间的纵向连接,一段时间后,由大脑控制的躯体随意运动不能恢复,一些脊髓参与的简单反射可逐渐恢复,推测脑可以影响脊髓控制的反射活动,使某些反射易于发生,A正确;B、恢复后的情况说明脑在正常连接时,能通过脊髓增强伸肌的收缩和屈肌的舒张,B正确;C、恢复的脊髓参与的简单反射(如屈肌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正确;D、实验现象仅表明脑对脊髓反射的调控作用,不能说明所有生理活动均由单一中枢控制,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多选)10.(2024秋•吉林期末)当膀胱内压升高到15厘米水柱以上时,膀胱被动扩张,使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发生的排尿反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副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会使膀胱缩小 B.脊髓对膀胱的控制是由完全自主的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 C.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D.成年人可以“憋尿”,说明神经系统对膀胱活动存在分级调节【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能力.【答案】ACD【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②为传出神经,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可以调控脊髓低级中枢的活动。【解答】解:A、自主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会使膀胱缩小,A正确;B、低级中枢脊髓对膀胱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但会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B错误;C、排尿反射过程中,由于突触结构的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C正确;D、成年人有意识“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从而说明神经调节有分级调节的特点,D正确。故选:ACD。【点评】本题考查排尿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多选)11.(2024秋•阳高县校级月考)课本上的文字、图形在视网膜成像,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视觉;当眼前有物体突然出现时,会引起人不自觉地眨眼——眨眼反射;经过训练,战士们可以做到长时间不眨眼。下列有关上述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眨眼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参与也能完成 B.战士们可以长时间不眨眼是因为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C.战士们能练成长时间不眨眼,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D.视觉的产生过程属于条件反射【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反射的过程;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能力.【答案】ABC【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①脑:大脑、脑干、小脑;②脊髓。(2)关系:①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②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③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解答】解:A、眨眼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由脑干等低级中枢控制,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B、眨眼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战士通过训练能长时间不眨眼,说明大脑皮层的参与,B正确;C、战士练成长时间不眨眼,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C正确;D、视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反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多选)12.(2023秋•丰城市校级期末)成年人排尿过程中,尿液会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下列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使膀胱由于肌肉收缩而促进排尿 B.尿液刺激会使尿道上的感受器产生兴奋并传递到神经中枢 C.该反射过程由自主神经参与构成,不受意识支配 D.成年人的“憋尿”行为表明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能力.【答案】ABD【分析】1.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会受到位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的控制。2.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其中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舒张,促进排尿。【解答】解:A、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使膀胱肌肉收缩从而促进排尿,A正确;B、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尿液刺激会使尿道上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到脊髓神经中枢,B正确;C、排尿反射由自主神经系统参与构成,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C错误;D、成年人的“憋尿”行为表明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从而说明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作答。三.解答题(共3小题)13.(2025•开福区校级开学)针灸是我国传承千年治疗疾病的特有手段。我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证明针灸的现代模式——用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激活Prokr2感觉神经元进行传导,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可在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1)针灸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从而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该过程的效应器是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2)针刺穴位时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脚却并不缩回,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3)为验证该疗法的抗炎效果,科学家可以通过电针刺小鼠足三里(ST36)穴位,检测Prokr2感觉神经元的膜内电位变化为正电位,检测到肠巨噬细胞外的TNF﹣α含量降低。(4)针灸讲究“穴位有讲究,轻重不一样”。图2中甲、乙分别为细针和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针刺部位附近神经末梢的电位变化。据图分析,细针治疗不能引起动作电位的原因是细针刺激产生的电位差不能达到阈电位。《素问》有“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即治疗时在吸气时进针,进针时不要使气逆,进针后要使针留在里面持续一段时间)的记载。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静以久留”可更好维持抗炎作用的原因是长久留针产生持续动作电位,激活Prokr2感觉神经元进行传导,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可在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能力.【答案】(1)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2)大脑皮层分级(3)正电位TNF﹣α(4)细针刺激产生的电位差不能达到阈电位长久留针产生持续动作电位,激活Prokr2感觉神经元进行传导,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可在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分析】1、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解答】解:(1)Prokr2神经元与感受器相连是感觉神经元,迷走神经与效应器相连,是运动神经元,针灸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从而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该过程的效应器是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2)针刺穴位时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脚却并不缩回,这属于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3)为验证该疗法的抗炎效果,科学家可以通过电针刺小鼠足三里(ST36)穴位,检测Prokr2感觉神经元膜内电位变为正电位,检测肠巨噬细胞外TNF﹣α的含量降低。(4)若外界刺激没有超过阈值(没有超过阈电位),则不会引起动作电位,图2甲中刺激引起的膜内外电位差没有超过阈值(没有超过阈电位),所以细针治疗未引起动作电位;粗针扎穴位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Na+内流,从而产生动作电位;“静以久留”可以长时间产生持续动作电位,激活Prokr2感觉神经元进行传导,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可在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故答案为:(1)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2)大脑皮层分级(3)正电位TNF﹣α(4)细针刺激产生的电位差不能达到阈电位长久留针产生持续动作电位,激活Prokr2感觉神经元进行传导,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可在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14.(2025•湖北模拟)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成人膀胱内贮尿量达到350~500mL时产生尿意,然后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如图表示人体对排尿反射的调控。回答下列问题:(1)排尿反射与生俱来,属于非条件反射,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能通过脊髓调控排尿活动,这说明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能进行分级调节。(2)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其中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膀胱逼尿肌收缩使膀胱缩小,该神经还会使尿道内括约肌舒张,促使排尿。排尿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收缩或松弛尿道外括约肌,对排尿进行控制,这说明支配尿道外括约肌的是躯体运动神经(填“躯体运动神经”或“自主神经”)。(3)尿液进入后尿道后,由于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长时间“憋尿”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推测其原因是长时间憋尿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4)若高级中枢不能对骶髓低级排尿中枢进行正常调控,下列不可能发生的是(A)A.不存在排尿反射B.出现排尿不完全C.排尿不受意识控制D.没有尿意【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专题】概念图;归纳推理;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解决问题能力.【答案】(1)非条件分级(2)副交感躯体运动神经(3)正反馈长时间憋尿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4)A【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等排尿反射高级中枢能对脊髓低级中枢施加兴奋或抑制性影响,以控制排尿反射活动。【解答】解:(1)与生俱来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故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能通过脊髓调控排尿活动,这说明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2)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传出神经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其中躯体运动神经受到意识的支配,内脏运动神经不受意识支配。排尿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收缩或松弛尿道外括约肌,对排尿进行控制,这说明支配尿道外括约肌的神经类型为躯体运动神经。(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使系统的工作效果加强,这种调节方式叫作正反馈调节。尿液进入后尿道后,由于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正反馈现象。憋尿时,膀胱扩张,尿道括约肌收缩,此时交感神经占优势,可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4)A、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因此即使高级中枢不能对骶髓低级排尿中枢进行正常调控,排尿反射也可存在,A正确;B、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能控制排尿,若高级中枢不能对骶髓低级排尿中枢进行正常调控,则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B错误;C、排尿受意识控制,大脑皮层可以通过控制脊髓来调节排尿行为,若高级中枢不能对骶髓低级排尿中枢进行正常调控,则排尿不受意识控制,C错误;D、排尿反射的过程为:膀胱充盈刺激→膀胱壁感受器→①→②→大脑皮层→产生尿意,若高级中枢不能对骶髓低级排尿中枢进行正常调控,则不会有尿意产生,D错误。故选A。故答案为:(1)非条件分级(2)副交感躯体运动神经(3)正反馈长时间憋尿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4)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系统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5.(2024•清河区校级开学)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请回答:(1)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进而控制排尿,这个过程是否属于反射?是(填“是”或“否”)这个过程说明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反射进行的。(2)人产生尿意后,在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依次为f→d→c→a(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尿液排出。在此过程中副交感神经(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3)甲、乙患者神经系统均有一处受损,但都能产生尿意。甲出现尿失禁,推测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d(填字母)部位;乙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推测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c(或a或a、c)(填字母)部位。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反射的过程.【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能力.【答案】(1)是反射(2)d→c→a副交感神经缩小(3)dc(或a或a、c)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解答】解:(1)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进而控制排尿,尿意产生于大脑皮层,由于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控制排尿,因此属于反射;这个过程说明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反射进行的。(2)意识的产生在大脑皮层,人产生尿意后,在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依次为大脑皮层排尿中枢f→传出神经d→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c→传出神经a→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尿液排出。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因被动牵拉而发生冲动,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位于脊髓中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此时副交感神经兴奋才会导致膀胱缩小,从而完成一次排尿反射。(3)产生尿意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能够产生尿意,说明兴奋能够传至大脑皮层,甲出现尿失禁,即失去大脑皮层对排尿的控制,可能是传出神经d受损;乙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可能是位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损,或者是脊髓的排尿中枢正常但发出的指令不能到达膀胱,因此推测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c或a或a、c。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的调控。故答案为:(1)是反射(2)d→c→a副交感神经缩小(3)dc(或a或a、c)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反射类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点卡片1.神经系统的结构【知识点的认识】【命题方向】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大脑、脊髓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组织分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解答: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错误;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正确;C、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错误;D、神经元就是一个神经细胞,错误。故选:B。点评:理解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思路点拨】理解掌握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知识点的认识】(1)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①结构:细胞体、树突和轴突。②功能: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能产生和传导兴奋。(3)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布和功能:①分布: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②功能: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命题方向】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组成它的细胞的特点密切相关。下列关于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一般包含细胞体、树突、突触三部分,是反射弧的重要组成结构C.外周神经系统中的多数神经纤维外表都存在由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的髓鞘结构D.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具有修复等功能,二者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内有细胞核,位于灰质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冲动。解答: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B、神经元是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等部分构成的,不包括突触,B错误;C、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外周神经系统中的多数神经纤维外表都存在由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的包膜结构,C正确;D、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元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是对识记层次的考查,属于基础题。【解题思路点拨】掌握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3.反射的过程【知识点的认识】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2、反射的类型: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1)简单反射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命题方向】题型一:条件反射典例1:(2014•安徽)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解答:A、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相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B、味觉形成过程到神经中枢时就已经在大脑皮层完成,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属于反射,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也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是通过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而产生的,C正确;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不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条件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型二:条件反射的非条件反射的判断典例2:(2013•上海)恐惧反射是一种条件反射,其建立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声音属于条件刺激B.图乙表示强化过程C.图丙中的老鼠已形成恐惧反射,若长期只给予声音刺激,则恐惧反射消退D.若对图丙中的老鼠给予电击刺激,则此时电击刺激为非条件刺激分析:反射是最基本的神经活动,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中,非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下来就具有的,即遗传下来的对外部生活条件特有的稳定的反应方式,在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这种反应方式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也就是本能,如:食物反射、防御反射等.条件反射是后天训练出来的.解答:A、从图甲可见,声音并不能引起小鼠发生恐惧反射,属于无关刺激,A错误;B、结合图乙分析,经过多次将电击和声音信号结合在一起刺激小鼠,使无关刺激(声音)转化为了条件刺激,才出现了图丙的恐惧反射.这种非条件刺激(电击)与无关刺激(声音)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强化,B正确;C、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非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将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C正确;D、对图丙中的老鼠给予电击刺激,小鼠会出现恐惧,此时电击刺激为非条件刺激,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恐惧反射建立过程图,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反射的种类,并能进行区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恐惧反射建立过程图,明确声音属于无关刺激,电击刺激为非条件刺激,两者的结合称为强化,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解题方法点拨】1、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区别:反射类型形成时间反射弧特点刺激神经联系意义举例简单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事物本身固定、不会消失适应不变的环境吃酸梅分泌唾液复杂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由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参与事物的属性,如酸梅的形态、颜色、语言、文字暂时、可以消退适应多变的环境看见酸梅分泌唾液2、判断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依据:反射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两种类型.区分两者之间的依据是:是否是生下来就有的反射活动.如果是生下来就有的反射,就是简单反射;如果是个体在后天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就是复杂反射.4.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知识点的认识】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答.(2)分类: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条件反射:(后天学习).2、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提醒:兴奋传导方向的判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兴奋由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3、兴奋:机体接受刺激后,由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命题方向】题型一:反射弧的组成和结构典例1:(2014•南京模拟)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对图中各结构的判断,错误的是()A.a是效应器B.c是突触C.d是神经中枢D.e是传出神经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b、c、d、e、f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突触、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A、与a相连的b上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所以a是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A错误;B、c是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B正确;C、d是神经中枢,是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C正确;D、e是传出神经,能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二:反射弧结构破坏的判断典例2:(2014•虹口区一模)观察牛蛙脊髓反射现象的实验中,破坏左右后肢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中的某两处,再刺激右后肢,结果左后肢收缩,右后肢不收缩.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右后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结构均被破坏B.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结构均完整C.若刺激左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D.右后肢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结构均完整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能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神经中枢在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刺激右后肢,结果左后肢收缩,说明右后肢的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左后肢的传出神经结构均完整;又由于右后肢不收缩,由说明右后肢的传出神经结构被破坏了;又共破坏左右后肢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中的某两处,所以被破坏的很可能是右后肢的传出神经和左后肢的传入神经.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A、由于实验中只破坏了左右后肢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中的某两处,现右后肢不收缩,说明被破坏的很可能是右后肢的传出神经和左后肢的传入神经,A错误;B、左后肢收缩只能说明左后肢的传出神经结构完整,而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很可能被破坏了,B错误;C、由于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很可能被破坏了,所以刺激左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也不收缩,C错误;D、由于刺激右后肢,结果左后肢收缩,说明右后肢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结构均完整,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方法点拨】1、反射弧结构破坏的判断:被破坏的结构有无感觉有无效应感受器无无传入神经无无神经中枢无无传出神经有无效应器有无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5.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知识点的认识】特点神经中枢联系优点条件反射学而得之大脑皮层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以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脊髓等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参与生物进食、防御等,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命题方向】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元包括胞体、突起和髓鞘三部分,轴突和外面包裹的髓鞘又叫做神经纤维B.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反射又分为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C.传入神经上一般拥有神经节,有时可以根据此结构判断反射弧的方向D.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控制的都是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分析:1、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组成电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可以分为轴突和树突。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解答:A、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A错误;B、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又分为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B错误;C、传入神经上一般拥有神经节,有时可以根据此结构判断反射弧的方向,C正确;D、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控制的不一定都是条件反射,如眨眼反射,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元的结构、反射弧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题思路点拨】掌握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知识点的认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传导方式: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②传导特点:双向传导。神经纤维静息状态时,主要表现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多),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该电位叫静息电位。兴奋时,主要表现Na+内流(导致膜内阳离子多),产生一次内正外负的膜电位变化,该电位叫动作电位。【命题方向】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的传导方向和神经元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B.在反射弧中,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兴奋双向传导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分析: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解答: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A正确;B、在反射弧中,由于涉及突触结构,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兴奋单向传递,B错误;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通过离子通道并且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D、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思路点拨】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知识点的认识】(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和特点:以电信号形式(也叫神经冲动)传导。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中段时,可向两侧传导。(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它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突触的工作原理: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起电位变化,兴奋即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5)在突触结构中,信号形式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完成转换。【命题方向】如图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②从轴突末梢释放依赖于①的流动性B.②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需要消耗ATPC.③一般指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D.②与④结合后,会导致③的膜电位发生改变分析: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解答:A、②是神经递质,其从轴突末梢释放到突触间隙是通过胞吐方式实现的,依赖于①突触前膜的流动性,A正确;B、②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不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错误;C、③表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一般指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C正确;D、④表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②神经递质与④结合后,会导致③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掌握突触的结构和兴奋的传递过程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思路点拨】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8.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知识点的认识】1、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概念: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外正内负状态.(2)形成机制是:①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能力而对其他离子的通透能力较小;②细胞膜内外离子由于Na+﹣K+泵的作用而呈现不均衡分布;③细胞内K+浓度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浓度大于细胞内.因此安静状态时K+就会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造成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变正.外正内负的电位差一方面可随K+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它又阻碍K+的进一步外移.最后驱使K+外移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时相对稳定的膜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它就是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概念:是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变化过程,包括峰电位和后电位.(2)形成机制:峰电位的上升支是由大量Na+快速内流形成,其峰值接近Na+平衡电位;峰电位的下降支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它们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正后电位时还有Na+泵的作用,从膜内泵出3个Na+,从膜外泵入2个K+.【命题方向】题型一: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典例1:(2014•宝山区二模)用图1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据此判断下列选项完全正确的是()①图2显示的是膜外电位②钠离子大量内流是发生在cd段③a至b段为静息电位④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相反.A.②B.①③C.②④D.①③④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会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发生电位差,产生电流.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解答: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③从图甲看,没有刺激前测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为70mv,即ab段为静息电位,显示的膜外电位;②给以刺激后细胞兴奋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发生在bc段,cd段是恢复到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④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不变,即未受到刺激时外正内负,受刺激时外负内正.所以正确的是①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型二:膜电位变化示意图分析典例2:(2014•松江区二模)如图表示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以及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处于bc段时,钠离子大量内流,消耗ATPB.轴突膜处于ce段时,钾离子大量外流,不消耗ATPC.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湖南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4人考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高校毕业生招聘14人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新)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储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6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
- 2026国家管网集团甘肃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25人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5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6年大兴安岭地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真题汇编)
- 2026国网四川省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研优卷)
- 2026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第一章儿童生活与教育
- 飞山景区旅游开发运营方案
- 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A4打印版)
- GB/T 3478.1-2008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米制模数齿侧配合)第1部分:总论
- 服饰编码规则表参考范本
- DID方法与合成控制法-课件
- 临床医学研究设计及统计学问题课件
- 《郑伯克段于鄢》PPT
- 高速铁路客运设施设备课件
- InSAR干涉测量解析课件
- 磁通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