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题库- 梵语巴利语词汇衍生与变异_第1页
2025年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题库- 梵语巴利语词汇衍生与变异_第2页
2025年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题库- 梵语巴利语词汇衍生与变异_第3页
2025年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题库- 梵语巴利语词汇衍生与变异_第4页
2025年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题库- 梵语巴利语词汇衍生与变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题库——梵语巴利语词汇衍生与变异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词根(Root)2.屈折词缀(InflectionalAffix)3.红复合法(Reduplication)4.词义扩大(SemanticBroadening)二、词汇结构分析(每题8分,共24分)1.分析下列梵语词汇的结构,标明词根、词干、各类屈折成分或派生成分,并说明其主要的衍生方式或意义:*`ācārya-`(意为“老师”)*`sarvātman-`(意为“全体灵魂者”)*`bhūya-`(意为“再次,又”)2.分析下列巴利语词汇的结构,标明词根、词干、各类屈折成分或派生成分,并说明其主要的衍生方式或意义:*`sātthū`(意为“导师”)*`cattāro`(意为“四只”)*`aggi-`(意为“火”)三、构词法应用与举例(每题10分,共20分)1.以梵语词根`√vid`(意为“知道”)为例,列举至少五种通过派生方式形成的不同词汇,并分别说明其衍生方式(加前缀、后缀或红复合法等)及具体意义。2.以巴利语词根`√gam`(意为“去”)为例,列举至少四种通过派生或复合方式形成的不同词汇,并分别说明其衍生方式及具体意义。四、语音/形态变异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1.比较梵语名词`putr-`(意为“儿子”,Vedic)和其在巴利语中的对应形式`putta-`,分析其形态上的主要变异,并解释导致这种变异的主要语音演变规律。2.分析梵语动词`√bhū`(意为“是”,Vedic)在不同语音层位(如Vedic,ClassicalSanskrit,Pāli)或不同语法功能下的主要形态变化(特别是动词变位),并解释这些变化的语音和语法原因。五、词义演变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1.分析梵语名词`ārya-`从原始意为“高贵者、贵族”演变为巴利语及现代印地语中主要意为“人”或“先生/女士”的词义扩大过程,并联系其词汇结构的变化(如有)进行解释。2.分析梵语动词`√car`(意为“移动、做”)在不同语境下可能产生的词义分化,例如“移动身体”vs“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并解释这种词义演变可能的原因。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词根(Root):指语言中能够独立存在(或加上必要的屈折词缀后能够独立存在)并具有核心意义的最小词汇单位,是词汇衍生的基础。例如`√vid`(知道),`√gam`(去)。2.屈折词缀(InflectionalAffix):指附加在词根或词干上,主要用来表达语法功能(如数、格、时态、语态等)而非创造新词类的词缀。例如梵语名词`putr-`上的主格后缀`-a-`变为`-a-`(putra-)。3.红复合法(Reduplication):指通过重复词根或词根的一部分来构成新词或改变词义的构词方式,常用于表达强调、增大、贬低等意义。例如梵语`sarvātman-`中的`sarv-`可能部分红复。4.词义扩大(SemanticBroadening):指一个词的语义范围由窄变宽、由具体变抽象或由特指变泛指的演变过程。例如`ārya-`从“高贵者”扩大为“人”。二、词汇结构分析1.`ācārya-`:*结构:`āc-`(词干)+`-ārya-`(派生成分)*衍生方式:主要是在词干`āc-`(源自`√ac`,意为“走向”)后附加派生成分`-ārya-`(意为“导师、领导者”)形成的派生词。*意义:老师、导师。2.`sarvātman-`:*结构:`sarv-`(词根/词干部分)+`-ā-`(红复合法重复部分)+`-tman-`(词干/派生成分,意为“自我”)*衍生方式:包含红复合法(`sarv-`→`sarvā-`)和派生(`-tman-`)。*意义:全体灵魂者、绝对自我。3.`bhūya-`:*结构:`bhū-`(词根/词干)+`-ya-`(派生后缀,构成比较级或重复)*衍生方式:在词根`bhū-`(意为“是”)后附加派生后缀`-ya-`形成的派生词,表达“再次、又”的意义。*意义:再次、又。三、构词法应用与举例1.`√vid`(知道):*`vid-ya-`(知识):加后缀`-ya-`(派生)。*`avid-`(无知):加前缀`a-`(否定)。*`sva-vid-`(自知):加前缀`sva-`(自身)。*`vid-mi`(我知):屈折变化(动词现在时第一人称单数)。*`avidhī`(无知):加后缀`-dhī`(派生,表状态)。*意义分别为:知识、无知、自知、我知道、无知。2.`√gam`(去):*`gam-`(去):词根本身。*`agām-`(来):加前缀`a-`(反义)。*`prāg-`(在前,去往...之前):加前缀`prā-`(表方向)。*`vyāgam-`(迁移、旅程):复合词(`vyā-`+`gam`)。*`āgamya-`(已去的):加后缀`-ya-`(完成体)。*意义分别为:去、来、在前、迁移、已去。四、语音/形态变异分析1.`putr-`(Vedic)↔`putta-`(Pāli):*形态变异:Vedic主格单数`-r-`变为Pāli主格单数`-t-`。*语音演变规律:属于典型的元音复元音化到单元音的演变。原始印欧语中`*-or>*-or>*-r`(在重音前),而在巴利语中,非重读的`-or`中的`o`可能与后续元音合并或弱化,导致`-r`前的元音脱落或变化,使`-r`变为`-t`(例如`-tr>-tt`)。这是一种常见的从复元音到单元音的简化过程。2.`√bhū`动词变位变异:*主要变异:Vedic`bhū`vs.Skt.`bhū`/`bhav-`vs.Pāli`bhū`。*语音和语法原因:Vedic到古典梵语,元音`u`保持了较多原始特征。古典梵语在词干形成或屈折时可能产生`bhav-`(作为进行时词干)。巴利语中,`u`元音进一步弱化或脱落,变为`ā`(`u>*o>*ā`),因此动词词干和屈折形式均呈现为`-bhū-`。这些变化是语音演变(元音变化)和语法系统内部调整(屈折规则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五、词义演变分析1.`ārya-`词义扩大:*原始意义:“高贵者、贵族、统治者”。这在早期文献中有明确体现。*词义扩大过程:随着社会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其社会阶层含义逐渐模糊或泛化。*演变机制:在巴利语及后来的印地语中,该词更多地被用来指代“人”,失去了原有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含义。这种扩大可能与语言的简化、借词替换以及社会观念变迁有关。结构上,词本身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其社会和文化负载意义发生了巨大扩展。2.`√car`词义分化:*基本意义:“移动身体、走动、做(事)”。*分化实例1:“移动身体”vs.“行走”:这是基本意义的直接引申,前者指物理动作,后者指位移过程。*分化实例2:“做(某事)”vs.“从事某种职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