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毒性肝炎乙型丁型淤胆型护理个案一、案例背景与评估(一)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男性,45岁,已婚,汉族,工人,因“皮肤、巩膜黄染20天,加重伴皮肤瘙痒5天”于2025年3月10日收入我院感染科。患者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有乙型肝炎病史10年,期间未规律抗病毒治疗,自述近3年未复查肝功能及乙肝病毒相关指标。吸烟史20年,每日约10支,饮酒史15年,平均每周饮酒3-4次,每次饮白酒约200ml,入院前已戒酒1个月。(二)主诉与现病史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初始程度较轻,无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未予重视。15天前自觉尿色加深,呈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呈淡黄色,仍未及时就医。5天前黄染明显加重,蔓延至全身皮肤,同时出现皮肤瘙痒,夜间明显,影响睡眠,伴乏力、食欲减退,进食量较前减少约1/3,无腹胀、腹泻。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查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385.6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02.4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83.2μmol/L,谷丙转氨酶(ALT)186U/L,谷草转氨酶(AST)152U/L,碱性磷酸酶(ALP)458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623U/L;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8.6×10⁶IU/ml;丁肝病毒抗体(抗-HDV)(+)。门诊以“病毒性肝炎乙型丁型淤胆型”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状态欠佳,睡眠差,食欲减退,大小便如上述,体重近20天下降约3kg。(三)既往史与个人史既往史:10年前体检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当时肝功能正常,未行抗病毒治疗,仅定期复查(近3年未复查)。否认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输血史。个人史:生于本地,无外地长期居住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吸烟20年,每日10支,未戒烟;饮酒15年,每周3-4次,每次白酒200ml,入院前1个月戒酒。婚育史:已婚,配偶及子女均健康,子女已接种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家族史:父亲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母亲健康,无其他遗传病及传染病史。(四)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88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5/80mmHg,身高175cm,体重62kg,体重指数20.2kg/m²。神志清楚,精神萎靡,慢性病容,全身皮肤黏膜重度黄染,无皮疹、出血点及蜘蛛痣,巩膜重度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3cm,质中,边缘钝,无压痛,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五)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2×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65%,淋巴细胞比例28%,血红蛋白135g/L,血小板计数156×10⁹/L。尿常规: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蛋白(-),尿糖(-),红细胞(-),白细胞(-)。粪常规:粪胆原(±),潜血(-),白细胞(-),红细胞(-)。肝功能:TBil385.6μmol/L(参考值3.4-17.1μmol/L),DBil302.4μmol/L(参考值0-6.8μmol/L),IBil83.2μmol/L(参考值3.4-10.3μmol/L),ALT186U/L(参考值0-40U/L),AST152U/L(参考值0-40U/L),ALP458U/L(参考值40-150U/L),GGT623U/L(参考值7-45U/L),总蛋白65g/L(参考值60-80g/L),白蛋白32g/L(参考值35-50g/L),球蛋白33g/L(参考值20-30g/L),白球比0.97(参考值1.2-2.5)。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14.5秒(参考值11-14秒),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25(参考值0.8-1.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5秒(参考值25-37秒),纤维蛋白原2.5g/L(参考值2-4g/L)。血清电解质:钾3.8mmol/L,钠135mmol/L,氯98mmol/L,钙2.2mmol/L。血糖5.2mmol/L,肾功能:尿素氮5.6mmol/L,肌酐88μmol/L。2.病原学检查: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抗-HBc(+)。HBVDNA定量:8.6×10⁶IU/ml(参考值<20IU/ml)。抗-HDV(+),丁肝病毒核糖核酸(HDVRNA)定量:3.2×10⁴copies/ml。甲肝病毒抗体(抗-HAV)(-),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戊肝病毒抗体(抗-HEV)(-)。3.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肝脏形态饱满,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壁毛糙,胆囊内未见结石及息肉,脾脏大小正常,胰腺回声均匀,未见占位性病变,腹腔内未见积液。肝脏弹性成像:硬度值8.5kPa(参考值<7.3kPa)。二、护理计划与目标(一)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与肝功能异常导致低蛋白血症、门静脉压力增高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风险与皮肤瘙痒、黄疸导致皮肤干燥、搔抓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肝功能异常导致蛋白合成减少有关。4.睡眠形态紊乱与皮肤瘙痒、病情担忧有关。5.焦虑与对疾病预后不确定、治疗周期长有关。6.知识缺乏与对病毒性肝炎乙型丁型淤胆型的疾病知识、治疗方案、护理要点及预防措施不了解有关。7.有感染的风险与机体抵抗力下降、侵入性操作有关。(二)护理目标1.患者体液平衡得以维持,双下肢水肿消退,体重稳定,腹围无增加。2.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减轻或消失,皮肤保持完整,无抓伤、感染等情况发生。3.患者食欲改善,进食量逐渐增加,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白蛋白水平逐渐恢复正常,体重稳步增长。4.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时间达到每日7-8小时,夜间瘙痒对睡眠的影响减轻。5.患者焦虑情绪缓解,能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6.患者及家属掌握病毒性肝炎乙型丁型淤胆型的疾病知识、治疗方案、护理要点及预防措施。7.患者住院期间无感染发生,体温正常,血常规等感染指标稳定。(三)护理措施框架根据上述护理诊断和目标,制定以下护理措施框架:一是加强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黄疸变化、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二是针对体液过多问题,采取体位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护理等措施;三是做好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完整性受损;四是给予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五是采取有效的睡眠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六是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七是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疾病认知水平;八是做好感染预防工作,降低感染风险。三、护理过程与干预措施(一)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患者入院后,给予一级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并做好记录。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精神状况,警惕肝性脑病的发生。每日观察皮肤、巩膜黄染的程度、范围变化,用黄疸尺进行测量并记录。监测尿色、粪色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测量体重、腹围,观察有无腹水形成。定期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指标,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入院第3天,患者复查肝功能:TBil412.3μmol/L,DBil325.1μmol/L,ALT168U/L,AST135U/L,ALP482U/L,GGT658U/L,白蛋白31g/L。告知医生后,医生调整了治疗方案,加用了腺苷蛋氨酸静脉滴注。入院第7天,患者TBil降至356.8μmol/L,DBil286.5μmol/L,ALT125U/L,AST102U/L,病情有所好转。(二)体液过多的护理1.体位护理: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时采取半卧位或床头抬高30°-40°,以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水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进行床上活动,如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2.饮食指导:给予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2g以内,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咸菜、罐头等含盐量高的食物。增加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等,但需根据患者肝功能情况调整,避免过量增加肝脏负担。保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3.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利尿剂(螺内酯20mg,每日3次口服),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如有无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血症)、乏力、恶心等症状。定期复查电解质,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同时,遵医嘱给予人血白蛋白静脉滴注(10g,每日1次),滴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如皮疹、寒战、发热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为20-30滴/分。4.病情监测:每日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包括饮水量、进食量、尿量、粪便量及呕吐物量等。每周测量体重2次,腹围每日测量一次,记录测量结果并与之前的数据进行对比,评估体液平衡情况。经过上述护理措施,患者入院第10天,体重63kg,腹围85cm,较入院时无明显增加,双下肢无水肿。(三)皮肤完整性受损风险的护理1.皮肤清洁与保湿:每日用温水为患者擦浴,水温控制在38°-40℃,避免使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清洁用品。擦浴后及时涂抹温和的润肤露,保持皮肤湿润,缓解皮肤干燥瘙痒。更换柔软、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化纤、羊毛等刺激性材质。2.瘙痒护理:告知患者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当皮肤瘙痒时,可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听音乐、看报纸、与家属聊天等。遵医嘱给予炉甘石洗剂外涂,每日3-4次,缓解瘙痒症状。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10mg,每晚1次口服),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有无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3.皮肤观察:每日观察患者皮肤状况,检查有无抓伤、破损、红肿、感染等情况,重点观察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腹股沟、颈部等)。如发现皮肤破损,及时用碘伏消毒,保持破损处清洁干燥,必要时涂抹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经过护理,患者住院期间皮肤保持完整,无抓伤、感染等情况发生,皮肤瘙痒症状逐渐减轻。(四)营养失调的护理1.饮食评估与计划:入院后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合患者的肝功能、食欲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总热量每日约25-30kcal/kg。蛋白质摄入量每日1.0-1.2g/kg,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牛奶、鱼肉、鸡肉、豆制品等。脂肪摄入量适当控制,避免食用油腻、油炸食物,以防加重肝脏负担。2.饮食指导与协助: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准备符合要求的食物。患者食欲减退时,鼓励患者少量多餐,每日5-6餐,避免空腹时间过长。根据患者的口味偏好,调整食物的种类和烹饪方法,提高患者的食欲。如患者进食困难,可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小米粥、菜粥、果汁、肉汤等。3.营养监测: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白蛋白等指标,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每周测量体重2次,观察体重变化。入院第14天,患者白蛋白升至34g/L,体重64kg,食欲明显改善,进食量恢复至发病前的80%左右。(五)睡眠形态紊乱的护理1.睡眠环境营造: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光线柔和,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50%-60%。减少夜间不必要的操作和打扰,护士夜间巡视时做到“四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2.睡眠习惯调整: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白天长时间卧床睡觉。睡前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可喝一杯温牛奶或用温水泡脚,促进睡眠。3.瘙痒干预:夜间是皮肤瘙痒的高发时段,加强夜间皮肤护理,定时为患者涂抹润肤露和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症状。如患者瘙痒严重影响睡眠,遵医嘱适当增加抗组胺药物的剂量或给予镇静催眠药物(地西泮2.5mg,睡前口服),但需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4.心理疏导:睡前与患者进行简短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帮助患者放松心情,进入睡眠状态。经过护理,患者入院第10天起,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每晚睡眠时间可达6-7小时。(六)焦虑的护理1.心理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入院时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患者SAS评分为58分,属于中度焦虑。定期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再评估,了解焦虑程度的变化。2.沟通与支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的担忧和需求。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各项检查结果和治疗措施,消除患者的认知误区和恐惧心理。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和安慰,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3.放松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训练、渐进式肌肉放松法等。每天定时组织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每次15-20分钟,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情绪。4.成功案例分享:向患者介绍病情相似、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入院第15天,再次对患者进行SAS评分,评分为42分,焦虑情绪明显缓解。(七)知识缺乏的护理1.疾病知识宣教:采用口头讲解、发放宣传手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毒性肝炎乙型丁型淤胆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情况。重点讲解黄疸、皮肤瘙痒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2.治疗方案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如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的作用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需长期规律服用,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腺苷蛋氨酸的作用是改善胆汁淤积,缓解黄疸和瘙痒等。告知患者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及复查项目,如肝功能、HBVDNA、HDVRNA等。3.护理要点宣教: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皮肤护理、饮食护理、休息与活动等护理要点。如皮肤瘙痒时不可搔抓,应采用正确的止痒方法;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劳累,适当进行活动等。4.预防措施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如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体液、母婴传播,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家属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定期复查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滴度过低时及时补种。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治疗方案、护理要点及预防措施有了全面的了解,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八)感染风险的护理1.环境管理: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卫生,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定期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对患者的床单位、床头柜、桌椅等物品进行定期擦拭消毒,每周2次。2.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如静脉穿刺、注射、输液等操作时,严格消毒皮肤,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避免交叉感染。3.口腔护理:指导患者每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给予口腔护理,每日2次,预防口腔感染。4.呼吸道护理: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5.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每日测量体温4次,如体温升高,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及时发现感染迹象。患者住院期间体温一直保持正常,血常规等感染指标稳定,无感染发生。四、护理反思与改进(一)护理亮点1.病情观察细致:在护理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黄疸变化、肝功能指标及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告知医生,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例如,入院第3天患者TBil进一步升高,及时报告医生后,医生加用了腺苷蛋氨酸,有效控制了病情进展。2.皮肤护理到位:针对患者皮肤瘙痒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如温水擦浴、涂抹润肤露、炉甘石洗剂外涂、抗组胺药物应用等,同时加强皮肤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皮肤保持完整,无抓伤、感染等情况发生,瘙痒症状逐渐减轻。3.心理护理有效:通过心理评估、沟通支持、放松训练、成功案例分享等方式,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患者从入院时的中度焦虑转为轻度焦虑,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二)护理不足1.饮食护理的个性化程度有待提高:虽然为患者制定了饮食计划,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患者饮食偏好的关注还不够,部分食物患者不太喜欢,影响了进食量。此外,对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还可以更全面,如采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进行营养评估,以便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2.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虽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健康教育,但内容还不够深入,对于一些复杂的知识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力资源师资格考试《薪酬福利管理》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年食品安全法中的召回分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考试押题试卷,精准预测考点
- 2024年通信工程师考试试题(全优)附答案详解
- 任职前试题及答案
- 妇产科护理学题库填空及答案解析
- 护理题库选择题2025及答案解析
- 物业管理师操作知识强化考核试卷含答案
- 高处作业吊篮操作工安全培训评优考核试卷含答案
- 卷烟封装设备操作工岗前进阶考核试卷含答案
- 玻璃幕墙安装技术规范
- 2025年发酵豆粕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植物的后代与亲代 教案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 2025杭州市二手房买卖合同模板
- 从知识翻译学角度研究二十四节气英译策略与实践
- 电线电缆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GB/T 4026-2025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设备端子、导体终端和导体的标识
- 义务教育评估学校自查工作方案
- 水泵型号及选型说明手册
- 2025-2030中国商业遥感卫星数据定价机制与政府采买趋势分析报告
- 千万工程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