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3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78第14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83第15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89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面对强大的外国侵略势力和北洋军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由于国民党内反动集团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毛泽东等人领导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022版课标(内容要求)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时空坐标中共二大举行《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五四运动爆发中共一大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4.519261924.11921.71927.41927.71919.5.4192219231915中共三大举行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合作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开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分共会议召开新文化运动兴起第一次国共合作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第13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922年夏,李大钊到上海会见孙中山,讨论中国革命问题。孙中山热情邀请他加入国民党,李大钊表示自己已是共产党员。孙中山说,你尽管一面做共产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于是,李大钊成为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孙中山为什么邀请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上海孙中山故居会客厅孙中山(1866—1925)一、国共合作的实现原因国共合作代表人数全国党员数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数次全国代表大会简况表孙中山因屡次革命失败急需新力量结合所学,说一说国共两党能实现合作的原因有哪些?共产党成立初期力量弱小材料二他(孙中山)说:“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个好朋友.....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宋庆龄《儒教与现代中国》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共三大国共合作中共三大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1923年6月广州中共三大会址国民党一大时间地点参会主要内容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1月广州一、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相关史事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在民生主义中确定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会后不久,孙中山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经过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被称为“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最低纲领)中共一大(最高纲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志同道合为革命一、国共合作的实现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一、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办黄埔军校时间地点创办者领导人意义1924年5月广州黄埔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廖仲恺任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国民党(孙中山)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材料研读黄埔军校门口曾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你如何理解这副对联的内容?黄埔军校旧址大门这副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和革命精神对联整体表达了军校培养的是具有革命理想不畏牺牲的战士。一、国共合作的实现黄埔军校--军事人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一期至第六期学生入学及毕业人数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胡宗南谢晋元杜垏明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招收学生1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二、北伐胜利进军孙中山病逝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病逝,享年59岁。孙中山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孙中山的一生都在为革命奔走,虽然经历了各种失败,但是他屡败屡战,坚持革命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儿子孙科在孙中山灵堂前北伐战争二、北伐胜利进军图为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北伐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国民革命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合影前排左起谭廷闿、许崇智、汪精卫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将所辖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直
南广广西东隶湖北河南湖
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江西海南北伐战争前形势图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军,兵力约10万北伐战争方针吴佩孚兵力20万孙传芳兵力20万张作霖兵力35万集中精力各个击破“北伐军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首先集中优势兵力攻取两湖,为北伐军向北发展扫除障碍。然后消灭孙传芳,最后,在适当时机讨伐张作霖。”这表明北伐战争A.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方 B.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开展C.实现了中国统一的目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北伐战争形势图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江西歼灭孙传芳主力攻占南京北伐军击溃吴佩孚主力时间:1926年7月北伐开始主要战场:湖南、湖北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进入浙江、上海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叶挺,广东惠阳人。曾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4年8月下旬赴芳苏联学习,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独立团以共产党员为骨干,是北伐军的主力先锋,所向披靡,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美誉。叶挺也因此成为北伐名将。人物扫描叶挺(1896—1946)献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铁军”铁盾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性质意义第四军“铁军”北伐战争上海工人武装纠察队工农武装队伍随着北伐胜利进军,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极大支持了北伐战争,促进了北伐胜利进军。北伐胜利进军又促进了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大门1926年11月,毛泽东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7年,他到武汉创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全国培养了800多名农运骨干。湖南农民协会会员到1927年1月发展到200万人,全省约有一半的农民组织起来。湖北农民协会会员到1926年11月发展到20万人。江西农民协会会员到1927年2月发展到30万人。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二、北伐胜利进军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工农革命会触动谁的利益?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相关史事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策划上海流氓武装袭击工人纠察队。随后,蒋介石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打死打伤工人300多人。
第二天,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十几万工人、学生、市民上街游行。游行队伍在宝山路遭到蒋介石军队血腥屠杀,死亡100多人。蒋介石下令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几天内,就有300多人遇难,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叛变革命国共合作开始破裂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屠杀革命志士蒋介石下令查封、解散革命组织和进步团体,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上海工人纠察队——英勇的战斗精神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打死打伤工人300多人。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学史崇德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李大钊等人。李大钊在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面前,严守党的机密,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奉系军阀对李大钊等人处以绞刑。李大钊第一个走向绞刑架,慷慨赴死,表现了对党无限忠诚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就义前的李大钊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1927年7月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国民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后,革命和战争形势有何变化?结果如何?国民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宁汉合流继续北伐统一了全国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张作霖张学良北洋政府旗帜—五色旗南京国民政府旗帜——青天白日统一东北易帜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底,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皇姑屯事件材料一日本人作了很有代表性的表述:“1927年3月,北伐军到达武汉,有席卷长江下流及西北各省的形势。此时国共如不分家,则全国革命的成功,指日可待,一切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将遭覆灭,而日本尤甚。”——李师程,余建伟,徐润滋等编著:《中国统一战线史话》材料二北伐的胜利引起内外反动势力的恐惧,英、日、美等帝国主义除继续支持北洋军阀残余势力,进行直接的武装干涉之外,还分化破坏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暗中拉拢蒋介石作为它们新的代理人。蒋介石为谋求外国的“援助”以实现其军事独裁的统治,亦密谋和帝国主义勾结。在帝国主义、大资产阶级和流氓头目的支持下,蒋介石悍然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请根据下列材料及教材内容思考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政变的原因。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大资产阶级为保全自身利益支持蒋介石共产党力量的壮大引起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的不满,欲排挤共产党以实现军事独裁。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堂小结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1923年6月,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1924年1月,标志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1924年5月,广州黄埔创办时间:1926年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先锋:叶挺第四军独立团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成果:胜利进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蒋介石“四一二”政变
(1927.4)汪精卫武汉“分共会议”(1927.7)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国民革命失败3.“官兵浴血奋战,战力非凡。首攻吴佩孚,再下孙传芳,重创张作霖。革命的疾风骤雨,一时漫卷中华大地。”材料描述的是A.鸦片战争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井冈山会师2.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A.京师大学堂 B.北京大学堂C.黄埔军校 D.北京师范大学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C.中共三大的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课堂练习6.
1926年11月底,湖南农民协会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增加到200万人,湖北全省农民协会会员1926年7月有3万多人,到11月增至20万人左右。这主要由于A.土地革命的开展 B.二次革命的爆发C.城市工会的影响 D.北伐的胜利进军.5.周恩来曾说:“当时,国民党不但思想上依靠我们,复活和发展他的三民主义,而且组织上也依靠我们”。周恩来描述的这种情况发生于A.二次革命期间 B.护国战争期间 C.国民革命时期 D.土地革命时期.4.中共一大时,我国共产党员人数为58人,1923年为432人,1925年为994人,到1927年达到5.7万人。1925年到1927年党员人数激增得益于A.五四运动的扩展 B.中共三大提出革命统一战线C.国共合作的形成 D.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支行长工作述职报告范例
 - (2025年)界面设计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 血液科白血病治疗方案培训
 - 国际私法重点选择题及解析合集
 - 老年人血糖运动指导
 - 员工体能锻炼计划及健康管理指导
 - 眼科青光眼患者眼部按摩训练
 - 老年人闲暇活动
 - 消化性溃疡规范化治疗指南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速冻食品制造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设计部工作流程
 -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 局部解剖学题库(网)
 - 图书馆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 最新安全生产管理教材电子版
 - 钢骨架复合管施工方案
 - 大班数学数字捉迷藏课件
 - 石榴花开别样红籽籽同心一家亲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课件
 - JJF(苏)163-2014漆包绕组线回弹角试验仪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J-STD-020D[1].1中文版
 - 万物仓管理系统方案建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