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未来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新未来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新未来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新未来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新未来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新未来2025~2026学年度高一年级10月末质量检测

地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

择题时,用0.5mm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4.本卷主要命题范围: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6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六号着陆器着陆月球背面拍摄的系列影像图。相关影像数据经鹊桥二号中继星传回地球,影像中可以看

到,月球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陨石坑。下图示意鹊桥二号中继星与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嫦娥六号着陆器着陆月球背面拍摄的系列影像图需要经鹊桥二号中继卫星才能传回地球,其原因主要是

A.距离地球过于遥远B.受太阳活动的干扰

C.月球正面太阳辐射强烈D.受月球本体的阻挡

2.与地球表面相比,月球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陨石坑,主要原因有

①月球引力比地球大②月球没有大气层

③月球距小行星带近④月球表面的环境相对稳定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高一地理第1页(共6页)】6108A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等

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2024年6月,国家发布了补贴加码、市场扩容等一系列重要政策调整

与支持措施,在用电紧张地区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使该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据

此完成3~5题。

3.光伏发电

A.发电量昼夜差异小

B.能量分布区域差异小

C.发电成本低于火电

D.环保友好性高于火电

4.分布式光伏最适宜普及的地方是

A.东北林区B.西南山区

C.长三角平原区D.内蒙古草原区

5.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

①节约土地资源②消除环境污染

③推进新能源使用④减少输配电能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发现了昼行性猫头鹰的化石。本次发现的是一种已灭

绝的猫头鹰,生活在距今约950万年至600万年,这只猫头鹰刚刚吃饱还没消化就变成了化石。

下图为青藏高原发现的该猫头鹰化石图和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生物圈

莫霍面一

软流层

古登堡面

6.猫头鹰化石最可能位于

A.①B.②C.③D.④

【高一地理第2页(共6页)】6108A

7.该猫头鹰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可能是

A.前寒武纪B.中生代

C.古生代D.新生代

8.该猫头鹰生活时期的青藏高原地区环境特征可能是

A.广阔的海洋B.物种资源丰富

C.干旱的荒漠D.冰川覆盖较广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

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处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石灰岩网不透水岩层

天窗

溶洞

9.图中甲地貌为

A.石笋B.石柱

C.石钟乳D.石林

10.图示地貌类型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该地

①地形崎岖不平②气候温暖湿润

③石灰岩深厚而广布④人类活动稀少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1.喀斯特地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地表崎岖,耕地破碎、分散

B.地质稳定,工程建设成本低

C.岩石风化强,土壤疏松肥沃

D.多天坑、洼地,地表水丰富

【高一地理第3页(共6页)】6108A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中上游以山地

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挟带了大量的泥

沙,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下图为黄河部分流域及流域内甲、乙、丙、丁四地地貌景观图。读

图,完成12~14题。

腾格里沙漠众

蘑菇石景观三角洲景观

甲丙

颜山脉

知秦

拉山岭河流

角峰景观沟壑纵横景观

12.甲、乙、丙、丁四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对应的是

A.甲——流水侵蚀B.乙——冰川侵蚀

C.丙——风力侵蚀D.丁——流水沉积

13.下列与甲地貌景观成因相似的是

A.溶沟B.洪积扇C.峡湾D.牛轭湖

14.丙地沟壑纵横地貌条件下,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是

A.滑坡、泥石流B.地震C.台风D.火山活动

月湖,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荣成湾沿岸,是中国最大的天鹅越冬栖息地。天然形成的沙坝横亘

月湖东侧,使其成为一个平均水深不足2米的半封闭性海湾鸿湖(右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沙坝属于122°33'E122°34'E122°35′E122°36'E

A.冰川堆积地貌心

0

B.海岸堆积地貌月

C.风力堆积地貌成

<沙坝湾

D.流水堆积地貌

潮汐通道

16.图中沙坝

A.大致与陆地海岸线垂直

500.51km

B.沉积物质大小混杂

C.不受潮流运动的影响

D.可作为沿海防波堤

【高一地理第4页(共6页)】6108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某天文摄影爱好者为了拍摄他认为最美的极光,于2023年

7月下旬到达冰岛天文营地,准备蹲守极光出现。7月28日,冰

岛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他在微博记录下了这次难

忘的旅程:“我选择了正确的拍摄时间,只是运气不好没能等到

最美的画面,地震那来自地幔的能量涌动,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发怒的威力。”

(1)找出两处摄影爱好者微博中描述不准确的地方,并解释原因。(8分)

(2)若你去拍摄极光,请列出你需要做的准备。(6分)

(3)说出图片中任一景观所属的地球圈层,并任选两个圈层说明二者之间的联系。(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地球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地理环境变迁中,生物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

到高级的进化。对化石和地层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下面左图为地球地质

年代表,右图为形成于寒武纪,化石能源储量丰富的南阳盆地。

O,

O₂

气真核生蕨类植被子植

的物出现物发展物发展

含后生生物出裸子植

量蓝细菌植物登陆

出现现及发展及发展物发展

352515

54320距今/亿年

一前寒武纪一叩一中生代一新生代

(1)分析南阳盆地化石能源储量丰富的原因。(6分)

(2)描述该地球演化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生物演化角度分析其变化原因。

(6分)

(3)从植物、动物角度,描述甲地质时期地球环境特点。(6分)

【高一地理第5页(共6页)】6108A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青居江心洲(下图)位于嘉陵江青居曲流弯道处,整体呈现三角形,洲上沉积物从洲头到

洲尾存在差异,主要为粉砂、卵石、粗砂。青居曲流颈部建有水电站,于2004年开始运行,水

电站拦水大坝尾水排放位置正对洲尾,江心洲面积逐渐出现萎缩。

106°4'106°5′

30°42'-

洲尾

洲头江心洲

30°40'拦水大坝

江⊗青居水电站

河流

(1)描述青居江心洲的形成过程。(6分)

(2)青居江心洲沉积物自洲头向洲尾依次为。(4分)

(3)分析青居水电站运行后,江心洲面积出现萎缩的原因。(4分)

【高一地理第6页(共6页)】6108A

河南新未来2025~2026学年度高一年级10月末质量检测·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12345678

答案DCDCCADB

题号910111213141516

答案BCADCABD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答案】D

【解析】嫦娥六号着陆器着陆月球背面拍摄的系列影像图需要经鹊桥二号中继星才能传回地球,其原因主要

是月球背面背向地球,受月球本体的阻挡,影响信号传输;月球背面距离地球与月球朝向地球一面差异不明

显;与太阳活动的干扰、太阳辐射无关。

2.【答案】C

【解析】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很多,因而月球上的引力作用很小;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缺少大气的保护作

用,陨石对月球的撞击作用会很强;月球和地球距小行星带的距离相差不大;由于月球表面没有水、风等侵蚀

作用,新形成的陨石坑也不会被填平或侵蚀,因此相对较深的陨石坑可以长期保持不变。

3.【答案】D

【解析】光伏发电受天气、气候变化影响大;光伏发电成本高于火电;太阳辐射分布区域差异大;光伏发电环境

污染较火电小。

4.【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适用于人口数

量多,用电需求量大,电力供应不足的地区。

5.【答案】C

【解析】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较小,多占用屋顶等地,占地面积小,土地利用效率高;就近输电,配电输电损耗

小;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用清洁能源满足用户用电需求,有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转型;任何发电方式均不能

消除环境污染。

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地壳、软流层、地幔、地核。猫头鹰骨骼随着地壳运动可能被

掩埋在地壳的岩层中,但是不会出现在软流层及以下圈层中,因为那里的温度、压力都不适合化石的形成。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6108A

7.【答案】D

【解析】由材料“生活在距今约950万年至600万年”可知,该猫头鹰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可能是新生代。

8.【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猫头鹰白天活动,晚上休息,且能吃饱,当时青藏高原地区气候条件

好,使得物种资源远比现在丰富,为猫头鹰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9.【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甲连接溶洞顶部和底部,为石柱,由石钟乳、石笋不断增长并连接最终形成。

10.【答案】C

【解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可溶性岩石受流水溶蚀形成,该类地貌形成主要得益于石灰岩深厚而广

布,气候温暖湿润,②③正确;地形崎岖不平对喀斯特地貌形成影响较小,反而喀斯特地貌发育会使地形崎

岖不平,①错误;人类活动对喀斯特地貌形成影响小,④错误。

11.【答案】A

【解析】喀斯特地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有地表崎岖,平地少,耕地破碎、分散;裂隙发育,地质条件较

差,工程建设成本高;土层浅薄,贫瘠;地表水易渗漏,地表水缺乏。

12.【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甲是青藏高原的角峰,为冰川侵蚀地貌;乙是腾格里沙漠的蘑菇石,为风力侵蚀地貌;丙沟

壑纵横的景观是地表径流对黄土侵蚀而形成的,为流水侵蚀地貌;丁是黄河口的三角洲,为流水沉积地貌。

13.【答案】C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地貌为冰川地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峡湾属于冰川地貌;溶沟属于喀斯特地

貌,洪积扇、牛轭湖属于河流地貌。

14.【答案】A

【解析】丙地位于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条件下,再加上黄土高原地区夏季降水强度比较大,多暴雨,地

表植被破坏严重,很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貌条件不是引发地震、火山活动的因素;内陆地区

没有台风。

15.【答案】B

【解析】阅读图文材料可知,图中沙坝位于荣成海湾中,该沙坝形成后,其西侧形成一个半封闭性海湾鸿湖(月

湖),并且有较多河流携丰富泥沙注入月湖,因此从沙坝位置、沙坝物质来源等可推断其属于海岸堆积地貌。

16.【答案】D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从沙坝走向看,该沙坝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延伸,而且大致与陆地海岸线平行;沉积物

质大小由荣成湾到月湖,由粗到细;沙坝受潮流运动的影响;月湖东侧的沙坝横在月湖与荣成湾之间,可减

弱海水侵蚀作用,作为沿海防波堤。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6108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答案】(20分)

(1)“正确的拍摄时间”错误,高纬地区拍摄极光比较合适的时间为冬半年;(4分)“震源深度10km”,“来自

地幔的能量”错误,地壳平均厚度17km,震源位于地壳。(4分)

(2)上网查阅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2分)冬半年拍摄;(2分)带足保暖衣物等。(2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

可酌情给分)

(3)云彩属大气圈(积雪属于水圈;树木属于生物圈)。(2分)联系:大气圈通过降水为水圈补充水分;(2分)

水圈通过蒸发为大气圈提供水汽。(2分,任意两个圈层关系合理即可得分)

【评分细则】(1)“正确的拍摄时间”错误(2分),高纬地区拍摄极光比较合适的时间为冬半年(2分);“震源深

度10km”,“来自地幔的能量”错误(2分),地壳平均厚度17km,震源位于地壳(2分)。

(2)上网查阅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2分);冬半年拍摄(2分);带足保暖衣物(2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可

酌情给分)

(3)云彩属于大气圈(积雪属于水圈;树木属于生物圈)(2分)。联系:大气圈通过降水为水圈补充水分

(2分);水圈通过蒸发为大气圈提供水汽(2分)。(任意两个圈层关系合理即可得分)

【解析】(1)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释放的带电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形成的现象,多出现在高纬地区,观察极光

的最佳时间为所在半球的冬半年。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km,材料中冰岛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km,应位于

地壳。

(2)拍摄极光首先需要上网查询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带足防寒保暖的衣物,并做好安全防范等。

(3)图片中由云彩、积雪、树木等分别属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水圈为大气圈

提供水汽,大气圈以降水的方式为水圈补充水分。

18.【答案】(18分)

(1)形成历史悠久,沉积层深厚;(2分)发育过程中有大量动植物遗体沉积;(2分)地壳稳定,储藏条件较好。

(2分)

(2)特点:前寒武纪地球氧气含量不断增加,前寒武纪后,地球氧气含量保持较高的稳定状态。(4分)原因: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生物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不断改变地球大气成分。(2分)

(3)这一时期,蕨类植物繁盛;(2分)动物经历了海生无脊椎动物一鱼类—两栖动物的演化,末期生物大灭

绝。(4分)

【评分细则】(1)形成历史悠久,沉积层深厚(2分);发育过程中有大量动植物遗体沉积(2分);地壳稳定,储

藏条件好(2分)。

(2)特点:前寒武纪地球氧气含量不断增加(2分),前寒武纪后,地球氧气含量保持较高的稳定状态(2分)。

原因: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生物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不断改变地球大气成分(2分)。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