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物检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水泥物检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水泥物检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水泥物检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水泥物检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泥物检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采用负压筛析法测定水泥细度时,筛析时间应控制为()A.1minB.2minC.3minD.5min2.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中,标准法维卡仪的试杆直径为()A.5mm±0.1mmB.10mm±0.1mmC.15mm±0.1mmD.20mm±0.1mm3.水泥安定性试验(雷氏法)中,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的平均值应不大于()A.2.0mmB.3.0mmC.4.0mmD.5.0mm4.水泥胶砂强度试验中,胶砂的水胶比为()A.0.40B.0.45C.0.50D.0.555.采用勃氏法测定水泥比表面积时,试验环境温度应控制在()A.15±1℃B.20±1℃C.25±1℃D.30±1℃6.水泥初凝时间的测定是指从水泥加水拌和至标准稠度净浆试针沉至距底板()时的时间A.3mm±1mmB.4mm±1mmC.5mm±1mmD.6mm±1mm7.水泥胶砂试件养护时,养护箱的相对湿度应不低于()A.80%B.85%C.90%D.95%8.测定水泥安定性时,若采用试饼法,试饼的直径应为()A.3040mmB.4050mmC.5060mmD.6070mm9.水泥抗折强度试验中,加荷速率应控制为()A.50N/s±10N/sB.500N/s±50N/sC.2400N/s±200N/sD.5000N/s±500N/s10.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偏高?()A.水泥颗粒越细B.水泥中C3A含量越低C.水泥中石膏掺量过多D.水泥中混合材掺量增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水泥细度的常用检测方法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_________法更能反映水泥的实际比表面积。2.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符号为_________,其定义是_________。3.水泥凝结时间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_________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_________min。4.雷氏夹法测定安定性时,沸煮结束后需测量试件指针尖端的_________,计算两个试件的_________,若平均值不超过_________mm则为合格。5.水泥胶砂强度试验中,胶砂的质量配合比为水泥:标准砂:水=_________,试件尺寸为_________。6.勃氏法测比表面积时,需要先测定_________的密度,再通过_________原理计算水泥的比表面积。7.水泥抗折强度试验后,若试件折断位置偏离跨中_________mm以外,该结果应_________。8.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熟料中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含量过高,在硬化后继续水化膨胀导致开裂。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水泥细度越细,标准稠度用水量越小。()2.测定凝结时间时,当试针下沉至距底板4mm±1mm时,记录的时间为初凝时间。()3.雷氏夹法和试饼法测定安定性时,若两种方法结果矛盾,以试饼法为准。()4.水泥胶砂试件养护时,可将不同龄期的试件叠放在同一养护架上。()5.勃氏法测比表面积时,试验温度波动会影响空气粘度,从而影响结果准确性。()6.水泥抗折强度试验中,加荷速率过快会导致测定值偏低。()7.水泥终凝时间是指从加水至试针沉入净浆不超过0.5mm时的时间。()8.负压筛析法测定细度时,若筛余物颗粒较粗,可手动轻敲筛框辅助筛析。()9.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时,可通过延长储存时间使其合格。()10.胶砂强度试验中,水胶比固定为0.5,因此无需调整用水量。()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意义及标准法(维卡仪法)的操作步骤。2.对比分析负压筛析法与水筛法测定水泥细度的异同点。3.说明水泥安定性试验(雷氏法)的原理,并列举3种可能导致安定性不合格的生产因素。4.水泥胶砂强度试验中,为何要求使用标准砂?若标准砂不符合要求,可能对结果产生哪些影响?5.简述勃氏法测定水泥比表面积的注意事项(至少列出5项)。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某水泥试样进行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称取水泥500g,采用标准法维卡仪试验。第一次试验加水量为145mL,试锥下沉深度为28mm;第二次调整加水量为150mL,试锥下沉深度为24mm。计算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2.某水泥胶砂试件(尺寸40mm×40mm×160mm)进行抗折强度试验,破坏荷载为2.8kN;另取3块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破坏荷载分别为62kN、65kN、68kN(抗压面积为40mm×40mm)。计算该水泥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结果保留至0.1MPa)。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B(负压筛析法筛析时间为2min,GB/T13452005规定)2.B(标准法试杆直径10mm±0.1mm,GB/T13462011规定)3.C(雷氏法要求煮后增加距离平均值≤4.0mm,GB/T13462011规定)4.C(胶砂水胶比为0.5,GB/T176711999规定)5.B(勃氏法环境温度20±1℃,避免温度波动影响空气粘度,GB/T80742008规定)6.D(初凝时间为试针沉至距底板6mm±1mm的时间,GB/T13462011规定)7.C(养护箱湿度≥90%,GB/T176711999规定)8.B(试饼直径4050mm,中心厚约10mm,GB/T13462011规定)9.C(抗折加荷速率2400N/s±200N/s,GB/T176711999规定)10.A(颗粒越细,需水量越大;C3A含量低、石膏或混合材掺量增加会降低需水量)二、填空题1.筛析法(负压筛/水筛)、勃氏法(比表面积法)、勃氏2.P、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试锥下沉深度28mm±2mm)时的加水量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比3.初凝时间、终凝时间、45、600(硅酸盐水泥)4.距离(A、C)、增加值(CA)、5.05.1:3:0.5、40mm×40mm×160mm6.水泥、气体透过7.10、作废(以相邻两试件结果平均)8.游离氧化钙(fCaO)、游离氧化镁(fMgO)、三氧化硫(SO3)三、判断题1.×(细度越细,需水量越大)2.√(初凝时间对应试针沉至距底板6mm±1mm,终凝为试针沉不超过0.5mm)3.×(以雷氏法为准,试饼法为代用法)4.×(不同龄期试件需分开养护,避免碰撞或污染)5.√(温度影响空气粘度,需严格控制试验温度)6.×(加荷速率过快会导致强度值偏高)7.√(终凝时试针沉入不超过0.5mm,即环形附件不能在净浆表面留下痕迹)8.√(负压筛析时,若颗粒团聚可轻敲筛框辅助,但不得用毛刷直接刷筛面)9.×(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严禁使用,无法通过储存改善)10.√(胶砂试验水胶比固定为0.5,无需调整)四、简答题1.意义:标准稠度用水量(P)是统一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等试验条件的基础,确保不同水泥的试验结果具有可比性。操作步骤:①称取500g水泥,按经验加水量(如P=26%30%)加水,搅拌2min成净浆;②将净浆装入试模,振动刮平;③调整维卡仪试杆降至净浆表面,启动秒表,记录试杆下沉至距底板6mm±1mm时的加水量;④若下沉深度不符合,调整加水量重新试验,最终通过线性插值法计算P值(公式:P=(用水量/水泥质量)×100%)。2.相同点:均为筛析法测定水泥细度,通过筛余百分率表示结果,仪器均包括筛网(80μm或45μm)。不同点:①负压筛析法利用负压气流(40006000Pa)辅助筛析,效率高,人为干扰小;水筛法通过水流冲洗筛面,需手动操作。②负压筛需定期校准负压值,水筛需控制水压(0.05MPa±0.02MPa)。③负压筛适用于干燥水泥,水筛需注意水泥遇水后的分散性(避免团聚)。3.原理:雷氏夹法通过检测水泥净浆在沸煮(180min)后的膨胀值判断安定性。若水泥中含有过量fCaO、fMgO或SO3,它们在硬化后继续水化生成Ca(OH)2、Mg(OH)2或钙矾石,体积膨胀导致雷氏夹指针间距增大;若膨胀值≤5.0mm则合格。生产因素:①熟料煅烧温度不足,fCaO未完全化合;②原料中MgO含量过高(>5.0%);③石膏(CaSO4·2H2O)掺量过多(SO3>3.5%);④冷却速度过慢,熟料中fCaO结晶粗大,水化缓慢。4.使用标准砂的原因:标准砂(ISO砂)的颗粒级配(0.082.0mm)、含泥量(≤0.5%)、密度(2.65g/cm³)等指标严格符合标准(GB/T176711999),可保证胶砂试验的重复性和可比性。影响:若标准砂颗粒过粗(比表面积小),会导致胶砂需水量减少,强度偏高;若含泥量过高,泥分吸附水分和水泥,降低胶砂强度;若级配不合理(如细颗粒过多),会增加需水量,降低强度。5.注意事项:①试验环境温度控制在20±1℃,避免温度波动影响空气粘度;②水泥试样需预先通过0.9mm方孔筛,去除大颗粒;③试样装填时需分层捣实(用捣器均匀捣15次),确保层厚一致;④每次试验前需用已知比表面积的标准试样校准仪器;⑤U型压力计内液体(如无水乙醇)需清洁,液面高度需一致;⑥试样密度需准确测定(用李氏瓶法),避免计算误差;⑦测试完毕后需清理仪器,防止水泥堵塞管道。五、计算题1.标准稠度用水量计算根据GB/T13462011,标准稠度用水量P(%)通过试锥下沉深度与加水量的线性关系确定。已知:加水量145mL时,下沉深度28mm(目标为28mm±2mm,接近但略深);加水量150mL时,下沉深度24mm(偏浅)。设下沉深度h与加水量W的关系为线性,目标下沉深度为28mm,对应加水量W0。线性方程:(2824)/(W0150)=(2824)/(145150)→4/(W0150)=4/(5)→W0=1505=145mL?但实际应使用公式:P=(W0/500)×100%,其中W0为下沉深度28mm时的加水量。更准确的方法:当h1=28mm,W1=145mL;h2=24mm,W2=150mL。斜率k=(W2W1)/(h2h1)=(150145)/(2428)=5/(4)=1.25(mL/mm)目标h=28mm,对应W0=W1+k×(28h1)=145+(1.25)×(2828)=145mL因此,P=(145/500)×100%=29.0%2.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计算(1)抗折强度公式:Rf=1.5FfL/(b³)其中,Ff=2.8kN=2800N,L=100mm(跨距),b=40mm。Rf=1.5×2800×100/(40³)=1.5×280000/64000=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