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6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十月联考一.积累与运用(23分)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学习了第一单元的新闻作品,小湖和小北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我眼中的新闻”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2分)右图是小湖展示的“闻”字的早期写法(由“门”和“耳”构成),请据此猜想此字展现的生活画面,用一句话说说:(2分)下面是小北整理的关于“闻”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有“闻”字的词语。“闻”的本义“闻”的引申义含“闻”字的词语听见消息新闻有名望的(1)用鼻子嗅(2)3.(2分)新闻报道:2025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全国多地景区游客数量大幅增长,民众出行热情高涨,节日氛围浓厚。小湖结合此新闻,拟写了上联,请你选出合适的下联。()上联:双节同庆人潮涌下联:A.各地景区游客多B.九州欢腾节日浓C.出行热情涨不停D.举国上下乐开怀4.(3分)小北搜集了三个新闻标题很有语文味,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品一品,说说你的发现。(1)“植”此青绿(提示:报道对象为福建省长汀县种树能手马雪梅)(2)“冰墩墩”下班“雪容融”上岗(提示:报道事件为北京冬残奥会即将开幕)(3)高寒牧区日子暖(提示:报道事件为西藏那曲建农牧业合作社促脱贫)5.(6分)下面是小湖同学为活动写的一则新闻稿,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下午班会课,八(1)班全体同学与班主任老师在教室召开了关于“诚信”的主题班会,【甲】此次班会旨在提倡同学们塑造诚信的良好品质,在生活中坚持“诚信为本”,达成讲诚信的好习惯。班会首先由班主任老师给大家宣讲了此次班会的目的,内容以及诚信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诚信应考。随后,班长与团支书分别阐述了自己对诚信的见解。接下来,班级同学踊跃发言,内容涉及学习、、工作、生活等。结尾时,班主任老师总结大家的发言,并鼓励我们自尊自信,做个诚实守信的人。【乙】通过此次班会,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诚信应考的重要性,树立了诚应考的理念。相信在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中,同学们一定能够拿出积极饱满的态度,诚信应考,创造佳绩。①(2分)请你帮小湖同学拟写一个新闻标题。②(2分)【甲】处划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改成“”。③(2分)【乙】处划线句子成分残缺,请提出修改意见:删除“”或“”。6.(8分)小北整理了一段山水诗文,请你帮她补充完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几处早莺争暖树,①”是西湖迷人的早春之美;“至于夏水襄陵,②”是三峡的雄伟峻急之美;“树树皆秋色,③”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④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中国的美是王维笔下描绘大漠落日的壮阔:⑤,⑥;面对情谊深厚的故乡水,李白抒发的是⑦,万里送行舟”的思乡之情;身处奇山幽谷,吴均产生了鄙弃尘俗之念:“⑧,望峰息心”………经典诗文,是对生命意义最美的表达。阅读与鉴赏(47分)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①,梅柳渡春江。淑气②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③,归思欲沾巾。(选自《唐诗三百首》注释:①(海曙)海边曙色。②(淑气)春日和暖之气。③(古调)谓陆丞的《早春游望》典雅有古风。这首诗是诗人应和陆丞所作。7.(2分)批注一:化静为动。颔联借“”“”两字,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变化,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8.(2分)批注二:炼字传情。“催”字富有神韵,请结合全诗主题简要赏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5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B)。(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至暮夜月明,独与迈①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②人;而山上栖鹘③,闻人声亦惊起,磔磔④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C),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咗如钟鼓不绝。(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注】①迈:指苏轼长子苏迈。②搏:捉,打。③鹘:鹰的一种。④磔(zhé)磔鸟鸣声。⑤噌(chēng)咗(hóng):这里形容钟声洪亮。(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至暮夜月明课内迁移(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闻人声亦惊起联系成语(闻鸡起舞、久闻大名)(3)或曰此鹳鹤也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4)余方心动欲还课内迁移(解衣欲睡)10.(3分)请将“者”“耳”“也”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A.()B.()C.()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咗如钟鼓不绝。(4分)【甲】【乙】两文中,苏轼在写景时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有何不同?(三)阅读下面的人物通讯,完成第14--16题。(9分)中国第一双凝望太空的眼睛①当《环球人物》记者同杨利伟面对面坐在一起,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双眼睛。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第一双从宇宙归来的眼睛,瞳孔中,仿佛仍然映射出星光点点。②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种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细节。在等待火箭发射的最后两个小时里,杨利伟的心率保持在76次/分钟,与他平时72-73次/分钟的心率相差无几。当时还没有中国人上过太空,面对前方未知的世界,他竟如此镇定。杨利伟说:“即便有什么突发情况,为了国家、民族,贡献就贡献了,牺牲就牺牲了。”有个情景一直深深印在他脑海里:出征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给他壮行,他敬完军礼,转身往侧门走。马上到门边了,他又回过头,他看到胡总书记向前迈了两步,向他挥手的同时,眼睛里闪烁着泪光……这是祖国在送别即将出征的游子,游子一定会平安回来!③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经过一天的太空邀游,神舟五号终于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腹地。经过一系列准备后,杨利伟顺利出舱。他曾经想象过这个场面,本来设计的出舱动作是向迎接他归来的首长和战友挥手致意。④但他刚出来,就愣住了。在荒凉的大草原上,人群黑压压挤成一片。记者一边拍照,一边兴奋地喊着:“中国万岁!”喊声并不整齐,还有些嘈杂,因为这不是提前安排的,而是在场的人自发的。现场本来有一条维持秩序的黄线,但杨利伟下来后,这条黄线不见了,工作人员、武警、警察……所有人都一起向杨利伟的方向跑去。⑤太高兴了!那一刻,不分职级高低、男女老少,大家都是以一名普通中国人的身份奔向杨利伟。一名离杨利伟最近的记者提醒他:“利伟,你赶快说句话!”杨利伟还在愣着,下意识地说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如果那个场景重来一次,让他深思熟虑地再说一遍,他还是会说这一句。“那是一种油然而生的感受,谁也设计不出来!”这是杨利伟人生中最难忘的场面之一,也让他一直思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大家一反常态,如此忘情呼喊?⑥有一个原因是肯定的:那时的杨利伟,代表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实现。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后,地面指挥刚告诉他能在舱内活动了,他就第一时间冲到了舷窗。那是中国人此前从未拥有过的视角,他代表全体中华儿女望向浩瀚的太空。他最先望向的是地球,“那个时候你首先会感受到人类很伟大”。但当他的视线看向更远的宇宙,没了大气层的折射,星星不再闪烁,每一颗都明亮得耀眼,像黑色天鹅绒背景上的晶莹宝石。这时,他再望向地球,又感觉人类很渺小。⑦杨利伟当时想了很多,情感是复杂的:既然人类渺小,为何又能将自己乘坐的神舟五号这重达8吨的庞然大物送上来?文明为何可以在宇宙中生生不息?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脑海中这种关于生存和探索的思考更加强烈。入选中学课本的《太空一日》详细记录了这个过程-----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了强烈的共振。这种低频共振叠加了一个6G的超重负荷。杨利伟感觉五脏六腑就快被震碎了,这个过程持续了26秒。这段时间里,杨利伟只有一个想法:“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地面工作人员也很着急,与他朝夕相处的领导、专家和队友忍不住哭了出来。直到看见杨利伟眨了眨眼,并且报告:“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正常打开!”所有人才如释重负。⑧经历过这些,再站到外太空和地球之间,杨利伟的感触更加强烈:壮观的万家灯火下,是人类顽强的生命力。人类能在浩瀚字宙中繁衍生息,中国能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不断发展,一定是有深刻原因的。⑨飞行结束后,杨利伟参加了很多活动。他来到“飞天”壁画所在地敦煌,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领着杨利伟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看,详细讲述每一个洞窟的精彩故事,杨利伟听得入迷了。洞窟壁画上,有“飞天”的仙女;而洞窟中,是实现飞天梦想的杨利伟。那一刻,杨利伟顿悟了,那个在神舟五号上的疑问和谜团被解开。眼前的一切,就是人类、就是中国能在浩瀚星海中生生不息、不断繁衍的理由!飞行在浩瀚太空时思索的谜题,竟在脚下千年的黄沙戈壁中得到答案。记者忍不住和他探讨:“中国人深厚的乡土意识和奔向宇宙的浪漫探索,是矛盾而统一的吗?”杨利伟凝望着远方,深邃的眼睛似乎依然在仰望太空,憧憬着更遥远的未知。⑩从此,中国空间站承载着满满的乡愁,中国航天员奔赴星辰大海,既是征程,也是归途。(本文有删改)(3分)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通讯选取了杨利伟的典型经历,请参照示例简要概括,并按照时间顺序填入下表。中国第一双凝望太空的眼睛→(按照时间顺序),,飞船舷窗观察,远望地球航天归来出舱,直言感受,15..(3分)这篇人物通讯以“中国第一双凝望太空的眼睛”为题有哪些好处?16.(3分)第⑩段“从此,中国空间站承载着满满的乡愁,中国航天员奔赴星辰大海,既是征程,也是归途”。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2分)母亲的话葛亚夫①母亲是地道的农民,一辈子胸无点墨,功无半篑,只想厮守几亩地,大步不迈,小步不移。但她从土地里捡拾的只言片语,却有谷粒般的生命力。②小时候,学校里没有劳动课和劳动作业,因为家家都有干不完的活。放学回到家就是父母的“接班人”,大人有大人的活,孩子有孩子的活。那几亩地就是写不完的作业本,一垄垄庄稼则是四线格或田字格,等我们一遍遍填写。最让人头疼的是层出不穷的杂草,如同防不胜防的错别字,需要反复修改,订正。③暑夏,杂草野孩子般疯长,几天就淹没玉米。每天,母亲都带着姐姐和我薅草。每人半天薅两垄,薅完回家。我薅着玩着,还没薅一半,姐姐就薅完准备回家了。我拖住姐姐的腿,让她帮我。母亲可不惯着,手里顺着什么都往我身上招呼。直到我老老实实蹲下薅草,她才收手,扔下一句:谷要自长,人要自强。④以后多年,我常对母亲抱怨,我还不如她的玉米娇贵。但也正是这份野蛮生长,我打小就养成自立自强的秉性,野草一般韧性十足。经常听人喊累,说到累,有什么能比割麦累!头顶烈日灼烤,地面热浪滚烫,空中麦锈灌溺,手里麦芒扎刺,脊背大汗漓……那累,是无孔不入无死角的累。我割三垄,母亲割六垄。我割一堆,站一站,抹抹汗,发发呆。母亲则像坦克车,闷头向前推进。很快,我就被落在后面。我越站,落得越远。⑤母亲割到头,又割回来。看我傻站着,她抖动着嘴角衔着的半截麦秸: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你有站的恁些工夫,弯弯腰都割到头了。⑥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这句话始终鞭策着我。没有天赋异禀,但我不会嫌自己笨,更不会站在那儿等,而是俯身前行。我相信母亲的话,只要坚持走着,那“二里半”就不在眼前,而在脚下。⑦在城里安家后,每年国庆我都回家秋收。虽然机械化了,但母亲的身板和体力衰退得比现代化进程更快,稍微上一点强度,她都心有余而力不足。⑧对机械,母亲颇有微词。她嫌机械毛手毛脚,收不干净,糟蹋粮食。机械收完后她还要一垄一垄地扒拉搜一遍。起初,我还陪她搜,很快就缴械了。这一大块地,猴年马月能搜完?!母亲头也不抬,喃喃道:眼是孬蛋,手是好汉。我顿时有醍醐灌顶之感。⑨母亲只知农事,她的话也像地里开出的野花,简单,朴实无华,却又无比厚重。(选自《《扬子晚报》2024年6月26日)17.(2分)本文表达的感情应该是对母亲的赞美,但开头画线句并非如此,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18.(3分)文章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9.(3分)母亲的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什么?“我”从这些话里得到了哪些教益?20.(4分)请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五)名著阅读,按要求完成21--23题。(7分)21.(3分)小北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过程中,用表格整理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事件及相应性格特点,请帮他补出表格空缺的部分。人物姓名典型事件事件体现的性格特点聚焦人物毛泽东组织秋收起义,其间被捕,死里逃生后,继续工作。AB同哥老会的兄弟们策划起义,一把菜刀闹革命。有勇有谋彭德怀看演出时,把棉衣披在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C22.(1分)《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纪实作品,他的基本特点是:23.(3分)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有同学发现“红”字是在书中反复出现的字眼,“红星”“红军”“红小鬼”……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说说你对“红”的理解。
三、作文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50分)(1)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郦道元遇见了“美”:富春山,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吴均遇见了“美”;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悉心教导,鲁迅遇见了师恩之“美”;失志不渝,锲而不舍,艾芙·居里最终遇见了最美的颜色。好景、好人、好事、好风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只要静下心,打开纯净的眼帘,我们和“美”永远不会擦肩而过。请以“我,遇见了美”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流水潺潺、乌语盈盈是大自然的声音;车轮滚滚、机器隆隆是时代发展的声音;声声叮咛、殷殷嘱咐是妈妈温柔的声音;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是老师慈爱的声音……正是这些声音唤醒了我们沉睡的心灵,提醒我们关注周遭的变化,融化我们内心的冰霜,激励我们坚定前行……在这些声音里,我们学会了感受、理解、包容、反思、感恩,爱……这些都是我们的成长,都会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八年级十月联考试卷答案积累与运用1.古人通过门口的耳朵,仔细聆听外面的动静,展现出在门口侧耳倾听的生活画面。2.
1)闻名:“闻名”里的“闻”有有名望的意思,比如“闻名世界”,表示在世界上有名望。(2)闻香:“闻香”中的“闻”是用鼻子嗅的意思,像“闻香识茶”,就是通过鼻子嗅茶香来辨别茶叶。3.B解析:上联“双节同庆人潮涌”,结构上是“四字主谓短语+三字主谓短语”。从内容和结构对仗来看,“九州欢腾”对应“双节同庆”,“节日浓”对应“人潮涌”,对仗工整,且能体现出节日氛围浓厚的意思,所以选B。4.我选(1)“植”既指植树,又谐音“只”,化用《只此青绿》,既点出植树行为,又有诗意,体现通过植树让当地变青绿的美好。选(2)把“冰墩墩”“雪容融”拟人化,用“下班”“上岗”,生动有趣,还能让读者快速知道冬残奥会要开幕,冬奥会吉祥物相关活动过渡到冬残奥会的情况。选(3)“日子暖”既指高寒牧区气候、生活环境等变温暖,也象征西藏那曲县农牧民的生活因农牧业合作社促脱贫而变得幸福美好,一语双关,很有韵味。(从哪个角度写都可得分,言之有理即可)5.①八(1)班召开“诚信”主题班会------共话诚信应考与做人解析:新闻标题需简洁明了地概括事件核心,这里点明班级、班会主题及主要内容,让读者快速了解事件。②“达成”改成“养成”③通过;让6.①谁家新燕啄春泥②沿溯阻绝③山山唯落晖④芳草萋萋鹦鹉洲⑤大漠孤烟直⑥长河落日圆⑦仍怜故乡水⑧鸢飞戾天者二.阅读与理解7.出;渡解析:“云霞出海曙”的“出”字,让云霞有了动态感;“梅柳渡春江”的“渡”字,将梅柳拟人化,仿佛在春江中渡行,化静为动,展现物候变化。8“催”字运用拟人手法,将淑气拟人化,仿佛淑气在催促黄鸟啼鸣,9.(1)到。(2听到。(3)有人。(4)想要。10.A(也)B(耳)C(者)11.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12.翻译:而且(又有)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洪亮得像不断敲钟击鼓。13.【甲】文: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藻荇,写出了月色的澄澈、空明,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乙】文:把侧立的大石比作猛兽奇鬼,把水上的声音比作钟鼓的声音,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绿色建筑标准升级与产业链投资价值报告
- 2025-2030绿色建筑外窗技术革新与产业链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2025-2030绿电交易机制完善程度对高耗能企业用能结构影响量化评估
- 2025-2030经颅微电流刺激在幼儿注意力提升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估
- 2025-2030纳米药物靶向递送系统创新趋势及风险投资决策参考报告
- 2025-2030纳米滑石粉制备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前景分析
- 2025-2030纳米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景预测
- 2025-2030纳米抗体药物发现平台构建与肿瘤免疫治疗投资机会评估报告
- 2025-2030红木资源稀缺性对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研究报告
- 2025-2030精酿啤酒风味稳定性控制技术突破与应用
- 小学一年级拼音卡片模板全一年必用
- 2025年仓库账务员考试及答案
- 猴子身法教学课件
- 大疆植保无人机培训课件
- 2025年行政岗位的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四川省公考《申论》真题及答案(县乡、普通选调卷)
- 锅炉环保脱硫措施方案(3篇)
- 变电检修大讲堂课件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消费税税收政策课件
- 《中学化学元素符号记忆法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