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事诗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古代农事诗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古代农事诗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古代农事诗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古代农事诗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农事诗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哪首诗描绘了农家夏日忙碌的景象()A.《春夜喜雨》B.《夏日田园杂兴·其七》C.《秋词二首·其一》D.《江雪》答案:B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中“耘田”的意思是()A.除草B.施肥C.播种D.收割答案:A3.以下哪句诗体现了农民对丰收的期盼()A.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D.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答案:C4.《悯农二首·其一》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C.夸张D.对偶答案:D5.下列农事诗中,作者是范成大的是()A.《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B.《归园田居·其三》C.《观刈麦》D.《农家望晴》答案:A6.“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描绘的是()时节的场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A7.《归园田居·其三》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A.农民劳作的艰辛B.田园风光的美好C.丰收的喜悦D.对田园生活的厌倦答案:A8.以下哪首诗反映了农民赋税繁重的生活状况()A.《蚕妇》B.《田家》C.《卖炭翁》D.《江上渔者》答案:B9.“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锄地力”出自()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梦溪笔谈》答案:A10.下列农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同情的是()A.《悯农二首·其二》B.《乡村四月》C.《四时田园杂兴·其二》D.《田上》答案:A11.“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绘了乡村四月人们()的情景。A.悠闲自在B.忙碌繁忙C.无所事事D.游手好闲答案:B12.《夏日田园杂兴·其八》中“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描写的是()场景。A.播种B.插秧C.打稻D.收割答案:C13.以下哪位诗人写过较多农事诗()A.李白B.杜甫C.王维D.王昌龄答案:B1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描写的昆虫是(),也反映了农事相关。A.蝴蝶B.蜜蜂C.蜻蜓D.蝉答案:B15.《田家》中“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体现了()A.农民对丰收的期待B.官府对农民的盘剥C.田园生活的美好D.农民劳作的轻松答案:B16.下列农事诗中,体现了农民早起劳作的是()A.《早发》B.《晚春田园杂兴》C.《插秧》D.《耕织叹》答案:C17.“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描绘的是()的乡村景色。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A18.《农父》中“乡村年少生离乱,见话先朝如梦中”反映了()对农民生活的影响。A.战争B.灾荒C.赋税D.疾病答案:A19.以下哪句诗描写了农民收割庄稼的情景()A.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B.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C.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D.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答案:B20.《田园乐七首·其四》中“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描绘的是()A.田园四季景色B.城市风光C.山水景色D.宫廷景色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属于农事诗的是()A.《悯农二首》B.《四时田园杂兴》C.《归园田居》D.《过故人庄》答案:ABC2.农事诗中常描绘的农事活动有()A.耕种B.收割C.养蚕D.织布答案:ABCD3.以下诗人中写过农事诗的有()A.李绅B.范成大C.陶渊明D.白居易答案:ABCD4.农事诗可能表达的情感有()A.对农民劳作艰辛的同情B.对田园生活的喜爱C.对丰收景象的喜悦D.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答案:ABCD5.下列诗句中体现农民劳作辛苦的有()A.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C.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答案:ABC6.农事诗反映的社会现实包括()A.农民赋税沉重B.战争对农村的破坏C.社会阶层的差异D.农村生活的闲适答案:ABC7.以下农事诗中,与季节对应正确的是()A.《春夜喜雨》-春季B.《夏日田园杂兴·其七》-夏季C.《秋词二首·其一》-秋季D.《江雪》-冬季答案:ABCD8.农事诗中可能出现的意象有()A.锄头B.镰刀C.耕牛D.桑树答案:ABCD9.下列农事诗中,描写乡村生活场景的有()A.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B.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C.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D.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答案:ABCD10.农事诗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有()A.反映古代农业生产状况B.展现农民生活风貌C.丰富诗歌题材D.体现诗人对社会的关注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农事诗都是描写丰收景象的。()答案:×2.《归园田居》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向往。()答案:×3.农事诗只能由农民创作。()答案:×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明诗人不擅长农事。()答案:×5.农事诗中不会出现对农村自然风光的描写。()答案:×6.《悯农二首》主要是为了赞美农民的勤劳。()答案:×7.古代农事诗对现代了解古代农业没有任何价值。()答案:×8.农事诗的语言风格都很华丽。()答案:×9.描写农村儿童生活的诗不属于农事诗。()答案:×10.农事诗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答案:√四、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秋收万颗子”出自《悯农二首·其一》。答案:春种一粒粟2.《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答案:范成大3.“(),背灼炎天光”描绘了农民劳作的辛苦。答案:足蒸暑土气4.“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又插田”。答案:蚕桑5.《归园田居·其三》中“晨兴理荒秽,()”。答案:带月荷锄归6.“(),麦花雪白菜花稀”描写了乡村初夏景色。答案:梅子金黄杏子肥7.农事诗是反映()生产和农民生活的诗歌。答案:农业8.“采得百花成蜜后,()”体现了蜜蜂劳作与成果的反差。答案:为谁辛苦为谁甜9.《田家》中“(),官家已修仓”反映了社会现实。答案:六月禾未秀10.“绿遍山原白满川,()”描绘乡村春景。答案:子规声里雨如烟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农事诗的主要内容。答案:农事诗主要描绘农业生产活动,如耕种、播种、施肥、除草、收割等。展现农民的生活状况,包括劳作的辛苦、生活的艰辛以及对丰收的期盼。反映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季节变化,如田野、山水、花草、鸟鸣等。体现农村的社会现实,如赋税沉重、战争影响、社会阶层差异等。2.举例说明农事诗中表达诗人情感的方式。答案:通过描写农民劳作的辛苦,如“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以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抒发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借丰收景象,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传达喜悦之情。用农村社会现实,如“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体现对社会不公的批判。3.分析《乡村四月》中所描绘的乡村四月景象及农民的生活状态。答案:景象: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描绘出乡村四月山水葱绿、稻田水满、烟雨朦胧、杜鹃啼鸣的画面。生活状态: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体现出四月农民忙碌,无暇闲暇,刚刚完成养蚕又要去插秧,十分辛苦繁忙。4.简述农事诗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答案:丰富了古代诗歌的题材,使诗歌更贴近社会生活。反映了古代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为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提供了资料。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的关注和情感,体现了文学的社会价值。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丰富了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六、论述题(每题5分,共20分)1.论述农事诗对了解古代农业文化的重要意义。答案:农事诗详细描绘了古代农业生产的具体过程,包括耕种技术、作物种植时间、田间管理等,为研究古代农业技术提供了生动资料。反映了古代农民的生活方式、劳作习惯、家庭分工等,展现了古代农民的生活风貌。体现了古代农村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如赋税制度、土地所有制等,有助于了解古代社会经济形态。传达了古代人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对丰收的期盼以及对自然的敬畏等思想观念,是古代农业文化精神层面的体现。2.论述不同诗人农事诗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答案:差异:李绅的《悯农二首》风格质朴直白,深刻揭露社会现实,表达对农民悲惨遭遇的同情。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细致全面地描绘农村四季生活场景,风格清新自然、生动活泼。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则充满闲适恬淡之情,展现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与诗人的超脱心境。原因: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李绅可能目睹农民苦难,范成大深入农村生活,陶渊明远离官场归居田园。个人性格和志趣各异,决定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呈现的风格。所处时代背景有别,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影响诗人对农事的观察和感悟。3.论述农事诗与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答案:农事诗反映了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如种植作物种类、生产工具使用等,体现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从农事诗中能看出农民的生活状况,而农民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活好坏反映经济发展对民众的影响。社会经济政策如赋税制度等在农事诗中有体现,如“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反映赋税对农民的压迫,体现经济政策对农业及社会的作用。农事诗中农村商业、手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