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动通信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无线信道主要面临的衰落类型包括路径损耗、慢衰落(阴影衰落)和快衰落(多径衰落)。2.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的核心优势是通过子载波正交性降低符号间干扰(ISI),其实现的关键技术是快速傅里叶变换(FFT/IFFT)。3.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不同用户通过不同的扩频码(伪随机码)区分,常用的扩频码包括m序列和Gold序列。4.5GNR(新空口)支持的双工方式包括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其中TDD更适用于上下行非对称业务场景。5.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频谱效率、功率效率、覆盖范围和系统容量。6.信道编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可靠性,常用的前向纠错编码(FEC)技术有卷积码、Turbo码和LDPC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7.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通过空间复用和空间分集两种方式提升系统性能,其中空间复用主要用于提高数据速率,空间分集主要用于增强抗衰落能力。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种调制方式不属于线性调制?()A.QPSK(正交相移键控)B.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C.GMSK(高斯最小频移键控)D.16QAM(16进制正交幅度调制)答案:C(GMSK是恒包络调制,属于非线性调制)2.以下哪项不是CDMA系统的特点?()A.软切换B.频率复用系数高C.小区呼吸效应D.严格的时间同步要求答案:D(TDMA和FDMA对同步要求更高,CDMA通过码分区分用户,同步要求相对较低)3.4GLTE系统中,下行物理层采用的多址技术是()A.OFDMA(正交频分多址)B.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C.CDMA(码分多址)D.TDMA(时分多址)答案:A(LTE下行采用OFDMA,上行采用SC-FDMA以降低峰均比)4.以下哪种衰落属于慢衰落?()A.多径效应引起的瑞利衰落B.障碍物遮挡引起的对数正态衰落C.多普勒频移引起的频率扩散D.符号间干扰(ISI)答案:B(慢衰落由阴影效应引起,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快衰落由多径效应引起,服从瑞利或莱斯分布)5.5GNR中,为了支持大连接场景(mMTC),采用的关键技术是()A.毫米波通信B.超密集组网(UDN)C.窄带物联网(NB-IoT)D.非正交多址(NOMA)答案:D(NOMA通过功率域或码域复用,支持更多用户接入,适用于mMTC)6.以下关于信道编码的描述,错误的是()A.卷积码的译码复杂度与约束长度相关B.Turbo码通过并行级联两个卷积码实现接近香农限的性能C.LDPC码是一种分组码,译码复杂度低于Turbo码D.信道编码会降低系统的频谱效率答案:C(LDPC码的译码复杂度通常高于Turbo码,但其性能更接近香农限)7.移动通信系统中,频率复用系数Q的计算公式为()A.Q=√(3N)(N为簇大小)B.Q=√(N/3)C.Q=3ND.Q=N/3答案:A(频率复用距离D与簇大小N的关系为D=R√(3N),其中R为小区半径,频率复用系数Q=D/R=√(3N))8.以下哪项不是MIMO空间分集的实现方式?()A.发射分集(TxDiversity)B.接收分集(RxDiversity)C.空时编码(STC)D.空间复用(SpatialMultiplexing)答案:D(空间复用用于提高数据速率,空间分集用于抗衰落,二者是MIMO的两种主要应用方式)9.以下关于OFDM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子载波必须严格正交,因此子载波间隔需大于符号速率B.循环前缀(CP)用于消除载波间干扰(ICI)C.OFDM对频率偏移不敏感D.子载波数量越多,系统的频谱效率越高答案:B(循环前缀通过扩展符号周期,避免多径引起的符号间干扰;子载波间隔等于符号速率的倒数以保证正交性;OFDM对频率偏移敏感;子载波数量增加会提高系统容量,但频谱效率由调制方式决定)10.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5G的关键技术?()A.大规模MIMO(MassiveMIMO)B.全双工(FullDuplex)C.正交频分复用(OFDM)D.时分多址(TDMA)答案:D(TDMA是2G/3G的多址技术,5G主要采用OFDMA和NOMA)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移动通信中“快衰落”和“慢衰落”的区别及各自的应对措施。答案:快衰落(多径衰落):由多径传播引起,信号幅度快速变化,衰落周期短(与符号周期可比),服从瑞利分布(无直射径)或莱斯分布(有直射径)。应对措施:采用分集技术(空间、时间、频率分集)、均衡技术(如自适应均衡器)、扩频技术(CDMA通过扩频码对抗多径)。慢衰落(阴影衰落):由障碍物遮挡引起的信号缓慢衰减,衰落周期长(与移动台移动距离相关),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应对措施:调整发射功率(功率控制)、增加基站密度(缩小小区半径)、采用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提高接收信号强度)。2.解释OFDM技术中“子载波正交性”的含义,并说明其如何降低符号间干扰(ISI)。答案:子载波正交性指任意两个子载波在一个符号周期内的积分等于0,即不同子载波之间在时域上无重叠干扰。OFDM将高速数据流串并转换为多个低速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调制到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由于子载波正交,接收端通过FFT可分离各子载波信号,即使子载波频谱重叠也不会产生干扰。同时,通过添加循环前缀(CP),将符号周期扩展,避免多径引起的前一符号对当前符号的干扰(ISI),进一步降低误码率。3.比较FDMA、TDMA、CDMA三种多址技术的优缺点。答案:FDMA(频分多址):优点:技术简单,实现成本低;无时间同步要求。缺点:频谱利用率低(需要保护带);频率资源划分固定,灵活性差;功率效率低(连续发射)。TDMA(时分多址):优点:频谱利用率高于FDMA;支持不同速率业务(通过调整时隙分配);发射机可分时工作,功耗较低。缺点:需要严格的时间同步;时隙保护间隔导致资源浪费;抗多径能力较弱(符号周期短易受ISI影响)。CDMA(码分多址):优点:频谱利用率高(码分复用,无需保护带);软容量(用户数增加仅降低信噪比);抗多径(扩频码的相关特性可分离多径信号);软切换(切换时同时连接多个基站)。缺点:存在多址干扰(MAI,非理想正交码引起);需要精确的功率控制(远近效应);系统容量受限于码片速率和处理增益。4.简述5GNR(新空口)相对于4GLTE的主要技术改进。答案:(1)频谱扩展:支持Sub-6GHz和毫米波(mmWave)频段,提升可用带宽;(2)灵活帧结构:采用可变时隙长度(Slot)和子载波间隔(15kHz~240kHz),支持不同业务(eMBB、URLLC、mMTC);(3)大规模MIMO(MassiveMIMO):天线数量增加至64/128阵元,通过波束赋形提高频谱效率和覆盖;(4)非正交多址(NOMA):在功率域或码域复用用户,支持海量连接(mMTC);(5)全双工(同频同时收发):theoretially提升频谱效率一倍,实际通过自干扰消除技术实现;(6)边缘计算(MEC):将计算能力下沉至基站,降低业务时延(适用于URLLC);(7)更高效的信道编码:采用极化码(PolarCode)作为控制信道编码,LDPC码作为数据信道编码,性能更接近香农限。5.解释移动通信中的“远近效应”及其在CDMA系统中的解决方案。答案:“远近效应”指离基站近的移动台发射功率较强,可能覆盖离基站远的移动台的弱信号,导致远台信号被近台信号淹没的现象。CDMA系统中,所有用户共享同一频带,信号通过不同扩频码区分,若近台功率过强,其扩频信号会对远台信号产生多址干扰(MAI)。解决方案:(1)严格的功率控制:基站实时监测各移动台的接收信噪比(SNR),通过闭环功率控制调整移动台发射功率,使各用户到达基站的功率基本相等;(2)扩频码的正交性设计:采用正交码(如沃尔什码)降低MAI,但实际多径环境中正交性会被破坏,需结合功率控制;(3)智能天线技术:通过波束赋形定向接收远台信号,抑制近台干扰。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某CDMA系统采用带宽为1.25MHz的载频,码片速率为1.2288Mcps(兆码片/秒),用户数据速率为9.6kbps(千比特/秒)。计算该系统的处理增益(Gp),并说明处理增益对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影响。答案:处理增益Gp定义为码片速率(Rc)与数据速率(Rb)的比值,即Gp=Rc/Rb已知Rc=1.2288Mcps=1.2288×10⁶cps,Rb=9.6kbps=9.6×10³bpsGp=(1.2288×10⁶)/(9.6×10³)=128(倍)转换为分贝(dB):Gp(dB)=10log₁₀(128)≈21.07dB处理增益反映了扩频系统通过扩展信号带宽换取抗干扰能力的程度。Gp越大,系统理论上能容忍的干扰功率越强(干扰功率需小于Gp倍的信号功率才不致淹没接收信号)。2.某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7小区频率复用模式(簇大小N=7),小区半径R=1km,工作频率f=900MHz。计算频率复用距离D,并判断当移动台以50km/h速度移动时,是否会出现明显的多普勒频移(光速c=3×10⁸m/s)。答案:(1)频率复用距离D的计算公式为D=R√(3N)(适用于正六边形小区)代入N=7,R=1km,得D=1×√(3×7)=√21≈4.58km(2)多普勒频移fd=(v×f)/c,其中v=50km/h=50×1000/3600≈13.89m/sfd=(13.89×900×10⁶)/(3×10⁸)≈(13.89×900)/300≈41.67Hz移动通信中,当fd接近符号速率时会产生明显的载波间干扰(ICI)。对于GSM系统(符号速率约270kbps),41.67Hz的多普勒频移远小于符号速率,影响可忽略;但对于OFDM系统(子载波间隔15kHz),fd可能导致子载波正交性破坏,需通过同步或加窗技术补偿。因此,在900MHz频段、50km/h移动速度下,多普勒频移不明显,但高速场景(如高铁)需特别处理。五、综合分析题(共20分)结合5G关键技术,分析其如何支持“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三大应用场景。答案:5G通过多技术融合满足三大场景需求,具体如下:1.增强移动宽带(eMBB):核心需求是高数据速率(10Gbps)和高用户体验速率。关键技术包括:-毫米波通信:提供GHz级带宽(如28GHz频段带宽可达800MHz),大幅提升容量;-大规模MIMO(MassiveMIMO):通过64/128阵元天线的波束赋形,提高空间分辨率和频谱效率(单小区频谱效率可达30bps/Hz以上);-高阶调制(如256QAM/1024QAM):提升每个符号携带的比特数;-双连接(DC):同时连接4GLTE和5GNR,利用现有低频覆盖补充毫米波的覆盖盲区。2.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核心需求是时延≤1ms,可靠性≥99.999%。关键技术包括:-短帧结构(ShortTransmissionTimeInterval,sTTI):将时隙长度从1ms缩短至0.25ms甚至更短,减少处理时延;-边缘计算(MEC):将业务处理节点下沉至基站,避免数据回传核心网的时延;-低时延编码(如Polar码):Polar码的译码复杂度低,且在短码长下性能优于Turbo码;-动态资源分配(DRX):按需分配时频资源,减少空闲等待时间;-多连接(Multi-Connectivity):同时连接多个基站,通过分集提高可靠性。3.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核心需求是支持百万级/平方公里的连接数,低功耗(终端续航≥10年)。关键技术包括:-非正交多址(NOMA):在功率域复用用户(如基于SIC的NOMA),允许同一时频资源承载多个用户,提升连接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粘胶雪尼尔床罩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及答案及解析
- 黑白遮光双面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脂肪测量仪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熔合平顶双焦点镜片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创意健康活动策划方案
- 家长会家长发言稿有哪些
- 中国经营纸品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混合克力夫酸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矫姿护眼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电商概论课件 04交易机制设计与电子支付01
- GB/T 14916-2022识别卡物理特性
- YS/T 409-1998有色金属产品分析用标准样品技术规范
- 阻尼复合材料课件
- 微生物农药细菌
- 正交试验设计与均匀试验设计课件
- 放射医学考试题库与答案
- 《伺服电机讲解》课件
- 《国际商务谈判》第二章 国际商务谈判理论
- 新版GMP验证总计划
- 人防地下室墙体后开洞整改施工方案(防办)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