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1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2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襄阳四中2024级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商朝晚期,商王临时设立了小耤臣、小众人臣等职官处理农事、军事、占卜祭祀等特定事务,接受执事

贵族呼令,起到类似"监工"的作用。康丁之后,小臣甚至可以领兵作战,部分小臣被商王封为侯、亚,拥

有建族立邑的资格。这反映出晚商()

A.官僚政治相对成熟B.管理模式渐趋规范

C.王权逐渐获得强化D.分封制的萌芽出现

2.老子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孔子则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他在

被匡地之人围困时亦言:“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由此可推知,

二者的言论是基于对()

A.自然本原的探讨B.治世理想的追求C.人性本善的认知D.阶级立场的考量

3.《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武帝末年赵过推行代田法,”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

斛以上,善者倍之”,且该法”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在三辅、河东、弘农及边郡等地推行后,”

用力少而得谷多”。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政府主导农耕技术推广B.铁犁牛耕技术逐渐普及

C.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D.轮作复种制度趋于成熟

4.《世说新语》载:东晋吏部尚书谢安为简文帝定谥号时称:“谨按谥法:‘一德不懈曰简,道德博闻曰

文’……宜尊号曰太宗,谥曰简文。”桓温(东晋权臣)阅后赞曰:“此是安石碎金(意指精粹短文)。”

这一记载折射出当时()

A.门阀政治的影响B.文人品评的风尚C.君主专制的强化D.谥法礼制的完善

5.唐初规定:丁男每人授田一百亩,每丁纳粟二石。考古发现唐中期的一份户籍残卷如图,据此可推知()

户主王万寿年伍拾壹岁白丁下中户课户见输壹拾壹亩已受计租二石

A.制度变革势在必行B.自耕农的规模扩大

C.国家税收得到保证D.征税标准已经改变

6.《史记·赵世家》记载:程婴携赵氏孤儿“俱匿山中”,十五年后复仇。元杂剧《赵氏孤儿》中则记叙

道:程婴携赵氏孤儿投奔屠岸贾门下,使其认仇为父、习仇之艺,二十年后手刃仇敌。这一情节变动()

A.蕴含着时代政治的隐喻色彩

B.旨在强化戏剧冲突的艺术效果

C.凸显了儒家伦理的教化功能

D.体现了市民文化的通俗化倾向

7.乾隆年间,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军机大臣几乎每天要面见皇帝,重大命令直接

以军机大臣名义下发,称为“廷寄”.外边的奏章也直达皇帝,不再经由内阁,原有的内阁大学士只做一些

例行公事。下列各项中,与清朝“军机处和内阁”的关系最为相似的是()

汉:尚书台——三公唐:三省——政事堂

A.B.

C.宋:中书门下——枢密院D.明:六部——三司

8.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十五日某乡试第三场有题如下:“明胡宗宪剿除浙东倭寇,厥功甚伟,其致

衅之端,猖獗之由,能详言否……故海防在所亟讲,多士生长海疆,必有讲明熟悉足以备干城,而资采择

者”。这表明当时()

A.战争失败引发朝廷反思B.清廷民族国家意识增强

C.取士体现经世致用理念D.教育近代化进程已启动

9.1861年英国商船从温州运载食盐至上海,1862年英国“珍珠号”商船又从泉州运载食盐到福州。对此清

政府令温州、泉州等地“无论华洋商人贩运,均将船货扣留,一并入官”,同时照会英国驻华公使要求查

办相关人员和船只。清政府的举措()

A.源于英国违背了已有条约体系B.意在扼杀太平天国运动

C.符合开办民用企业的利益需求D.延续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10.1866年左宗棠奉调陕甘后,创办了西安机器局并随后搬迁至兰州,多次举借外债达1000万两白银,还

通过上海的外国洋行购买了上万只步枪与数十门大炮。这一系列举措旨在()

A.全面推行洋务新政B.为收复新疆创造条件

C.全力镇压太平天国D.争夺对地方的控制权

11.下表节选自西南财经大学货币金融博物馆整理的近现代债券发行情况,据此分析()

清政府、企业举借部分外债情况表(单位:库平银万两)

利息

日期名称放贷者款额期限(年)

1881西征借款(英国)汇丰银行4009.75%6

1883轮船招商局(英国)怡和洋行等747%2

三海工程借

1887(德国)华泰银行985.5%15

1891开平矿务局(德国)德华银行207.5%不详

正太铁路借

1902(俄国)华俄道胜银行12405%30

A.俄国在华债券市场竞争中优于英国德国

B.洋务企业资金困难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

C.西征借款主要用于西南边疆的军事开支

D.列强注重对华工矿交通领域的经济渗透

12.1890年,清廷设立汉阳铁厂,自炼钢铁,自造钢轨,以防止芦汉铁路修筑过程中利权外溢。后来,汉阳

铁厂自身规模不断扩张,工厂、企业相继聚集(如下图所示)。这反映汉阳铁厂的发展()

A.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盛B.增强清政府的经济军事实力

C.利于武汉城市工业体系构建D.承载钢铁市场化的转型需要

13.清末,梁启超与谭嗣同等曾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钞”送人。革命党人陈天华认为,《明夷待

访录》“虽不及《社会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含在内”。该书的《原君》《原臣》还曾被用作

兴中会的宣传品。这说明当时()

A.变法图强成为共识B.民主启蒙思想备受推崇

C.革命思潮广泛传播D.中华传统文化走向新生

14.中国关东铁路开工前,有人建议“与其由营口起手,另开炉灶,惑人观听,不如由津沽铁路之林西地方,

接造出山海关至牛庄而达沈阳、吉林”。在建设时,关内工作进展尚属顺利,但关外段工程则在1894年被

迫停止。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的不断侵略B.传统观念的桎梏C.清外交政策变化D.中日战争的影响

15.下图为1898年的一幅讽刺漫画,画中山姆大叔对英国人悄悄地说:“约翰,别像其他人那样吓唬他。

告诉他,我们只是想让他向所有人开放港口和市场!”这反映了此时列强()

A.组成干预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的军事同盟

B.以“门户开放”政策共同瓜分中国市场

C.对华侵略手段呈现商业与武力并存特点

D.通过文化输出不断淡化中国的民族意识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刘邦出兵关中前,韩信建议他“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刘邦所封的诸侯王,有独

自起家、自成体系且手握重兵的枭雄,有以侯王之尊归汉者,有本集团中的军事首领。元勋功臣渴望分封,

甚至有酝酿事变的前兆。此外,汉初直接控制关中及附近郡县,对于遥远的东方地区有心无力。刘邦不得

不与大臣们刑白马为盟,约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还告诫吴王刘濞:“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

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对此,贾谊认为秦王“废王道立私权”,“孤立而有之,

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至于汉初册封同姓王,“然而天下少安者,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

相方握其事”。

——摘编自贾军仕《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历史必然性探讨》

材料二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推行分封。他曾面谕太子、诸王,要将元顺帝“偷惰荒淫,天厌人离,

遂至丧灭”的教训引以为戒,须“克勤克慎,他日庶可永保基业”。诸藩朝觐不得一齐到京,“务要一王

来朝,还国无虞,信报别王,方许来朝”。藩王及其嗣子“或出远方,或守其国,或在京城”,凡有宣召,

需得朝廷御宝文书及金符方得“启程诣阙”。诸王面君时须“叙君臣礼,行五拜三叩头”。他令由新晋臣

子担任的“长史掌王府之政讼,辅相规讽以匡王失,率府僚各供乃事,而总其庶务焉”。对于“王府置护

卫,又设都司,正为彼此防闲。都司乃朝廷方面,凡奉敕调兵,不启王知,不得辄行。有王令旨而无朝命,

亦不擅发。”藩王不许对守镇兵擅施私恩。而“凡诸王宫室,并不许有离宫别殿及台榭游玩去处”。

——摘编自吴德义陈吴《明太祖对藩王的钳制措施及其成效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太祖钳制藩王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图是指以海洋及沿海陆地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地图。宋元时期,中国海上活动频繁,航海图

的制作与使用也随之发展。这一时期的航海图,大多详细记录了航线和港口信息。明清时期,除航海图外,

还出现了海防图、沿海形势图等,如明代的《筹海图编》,不仅详细描绘了沿海地区的山川地形、岛屿分布、

潮汐水流等自然地理信息,还标注了军事要塞、烽火台、港口炮台等信息;又如清朝嘉庆时期的军事海图

《台州府太平县海洋全图》,不仅详细记录了台州府沿海的地理信息,精确标注了地形、水文等,还明确划

分了内洋与外洋的界限,尤其强调炮台和信号站的位置。

——摘编自朱鉴秋《中国古代航海图发展简史》等

材料二1869年,福州船政局的干吏黄维煊绘制的《皇朝沿海图说》被认为是译自英国人的绘图。1874

年,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了《大清一统海道总图》,其中的克来格岛、挨金可尔特岛等地名均来自英文音译。

清政府还派遣留学生赴英国专习测绘海图技术。1895年后,程鹏、陈寿彭、朱正元、童世亨等晚清士人,

自发地从英版航海图中汲取新知,编译海防图。程鹏绘制的《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大旨据英国海部图”

但“命意不同,注重陆岸形势”。此后,中国传统航海图和海防图二分的局面逐渐消融。

——摘编自何国璠韩昭庆《明清时期中国海图方位的演变》

(1)结合材料一,简析宋元到明清时期海图编制的变化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对晚清时期编译海图增多的现象进行评析。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王)安石误国之罪,本不容诛!而安石无误国之心,天地可鉴。主意于误国而误国者,

残贼之小人也,不待诛也。主意利国而误国者,执拗之君子也,尚可怜也。”

卓吾(李贽之号)曰:“公但知小人之能误国,不知君子之尤能误国也。小人误国犹可解救,若君子

而误国,则末之何(则莫可奈何)矣。何也?彼盖自以为君子而本心无愧也。故其胆益壮而志益决,孰能

止之。如朱夫子(朱熹)亦犹是矣。”

——摘编自李贽《焚书》

材料二1908年,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高度认可王安石“革除弊政、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

入”方面的改革。书中认为市易法、青苗法类似于“银行”,且王安石“生于八百年前,乃能知银行为国

民经济最要之机关,其识固卓绝千古,”而保甲法则“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梁启超认为,“宋史成于元人之手,元人非有所好恶于其间也,徒以无识不能别择史料真伪耳,故欲

辨《宋史》当先辨其所据之资料”。此外,梁启超不仅将王安石与中国古代的管仲、商鞅、诸葛亮相比,

还将王安石与英国的克伦威尔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是“以不世出之杰,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洗

脱)者”。

——据梁启超《王安石传》编写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对王安石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评价产生的历史背景。

19.阅读表格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计时器及时间观念的演变

进入战国秦汉时期,圭表、浑仪和漏刻等仪器的设计和

明朝以制作逐渐成熟,除部分仍具神秘功能外,多数走向实用,董涛《秦汉时空观念

前在历法修订等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